2022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_第1页
2022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_第2页
2022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_第3页
2022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_第4页
2022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执教者:陈阿丽

夹河镇黑虎小学

二零一二年二月

1草原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生字、新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学习目标:

1、我会认“渲、勒”等4个生字,会写“襟、貌、渲”等14个生字。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2自然段。

3、我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学习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课前准备:老师熟知课文,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文。

学习过程:

一、导入示标

1、谁见过草原?(板书课题——草原)请谈谈你对草原的了解。

2、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走进草原,感受草原。

3、出示学习目标(同上)。

二、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借助课文中的注音或工具书,读准字音,识记字形,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一碧千里”“勾勒”“渲染”“翠色欲流”“境界”等词语。

3、再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注意读好长句。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草原”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合作交流

(由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解决个人疑难。如:勾勒的意思。)

四、展示

1、生字可以采用口头展示或板书展示的方式;第四小题板书较好。

2、学生点评,老师适时、及时点拨。

五、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无边的()迂回的()静寂的()

()的空气()绿毯()的歌声

2、这篇文章按照

顺序,通过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写了草原

美,赞美了草原人民

美。

六、总结

通过对《草原》的初步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请谈一谈。

板书设计:1、草原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景美人美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表达方法,景美人更美,蒙汉情深。

学习目标:

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2、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展开想象,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学习重、难点:1、感受人美、景更美。2、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课前准备:学生充分熟读课文。

学习过程:

一、导入示标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适时板书:景色优美情谊深厚

2、示标(内容同上)

二、自主探究学习

通过读1、2自然段:走进草原,欣赏风光美。

1、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草原的总体印象:空气(

)、天空(

)、草原(

)。

2、我能用红色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用蓝笔批注自己的感受。

3、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这么美的?我要找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4、这些句子写得这么美,我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背诵下来。

默读2——5自然段:走近蒙古族,体验人情美。

草原的美景令人向往,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是令人难忘。从

、激情相见、

、深情话别,这些方面,我能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默读全文,升华情感。

1、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2、面对这景美、人更美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夕阳西下,就要分别。如果此时你就是蒙古族同胞,你想说:“

如果你是汉族兄弟,你想说:“

三、组内合作交流

四、展示

1、分组口头叙述展示和板书讲解展示,还可根据情况加入动作。

2、学生点评、老师适时点拨讲解。

五、检测

1、选择你读得最棒的一个片段或者一个句子展示给大家听。

2、试着背诵第1、2自然段。

3、如果让你当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们介绍草原风光?列个简要提纲。

六、总结

我的收获是:

板书设计:1、草原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会认识9个生字,读记、理解“矗立、栩栩如生、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美轮美奂、遐想”等词语。

2、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西部丝绸之路的灿烂历史。

3、会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难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和中国西部灿烂的历史文化。

课前准备:学生熟读课文,收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有关资料。

学习过程:

一、导入示标

1、交流课前收集的丝绸之路的有关资料。(板书课题)

2、读读课题,你还想了解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

3、示标。(同上)

二、自主学习

1、理解下列词语:矗立、栩栩如生、不计其数、崇山峻岭、美轮美奂、遐想。

2、熟读课文,用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句话的含义是。为什么说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丝绸之路因何而得名?

三、合作交流

学生展示、点评,老师适时点拨。

四、展示

1、生字可以采用口头展示或板书展示的方式。

2、学生点评,老师适时、及时点拨。

五、检测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崇(

)(

)岭

)(

)如生

五彩(

)(

不计(

)(

丰富(

)(

美轮(

)(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巨型石雕矗立在

,这里是汉代古都

,也是丝绸之路

的起点。

(2)用“

”画出句子中有关联想的内容。

(3)这句话与课文的尾句“

”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六、总结

我的收获是:

板书设计:2、丝绸之路

交流之路商贸之路友谊之路

3白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初步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学习重、难点:初步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白杨和有关西部边疆的资料,预习课文。

学习过程:

一、导入示标

在祖国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之路……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茫茫的戈壁滩,看看戈壁滩上生长着的白杨。

二、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把生字新词标出。

2、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读一读,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

3、课后思考题第二大题的第一小题。

三、合作交流

主要是由组长组织组内学生交流:白杨的特点及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展示

1、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回答并适时做好点评。

2、老师:点拨白杨三特点——高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顽强。

五、检测

试着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句话。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白杨有了哪些认识呢?请谈一谈。

板书设计:3、白杨

高大挺秀繁茂生命力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表现方法。

2、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难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前准备:老师熟知课文,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文。

学习过程:

一、导入示标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白杨树。

2、今天继续学习《白杨》。(板书课题)

二、导纲自学

1、反复阅读爸爸说的话,讨论爸爸要表白自己的什么心?

2、爸爸在孩子们面前借白杨树表白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心愿,有何目的?

3、“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请你谈谈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三、组内合作交流

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各抒己见,探讨疑难。

四、展示

1、分组口头叙述展示和板书讲解展示。

2、学生点评、老师适时点拨讲解。

五、检测

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和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课后小练笔)

六、总结

学生谈论本节课的收获,老师可以适时升华课文中心,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板书设计:3、白杨

服从需要扎根边疆

坚强不屈无私奉献

借物喻人

边疆建设者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凿”“巍”等14个生字。

2、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学习重、难点: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的满腔热情;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文,收集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

学习过程:

一、导入示标

1、认识本课“凿”“巍”等14个生字。

2、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二、自主学习

1、会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妖娆

狰狞逞凶巍峨始料不及

杯水车薪

2、本文记叙了在(

),(

),(

),(

)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

)和(

)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

)贯通的经过。

3、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4、开凿风火山隧道遇到困难有三点:一是(),二是(),

三是()从中可以看出建设者具有怎样的精神?

三、展示探究

在展示独立学习成果之时,要学会倾听,学会补充,学会点评;老师把握时机,给学生打气,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去展示自己的成果,锻炼自己的能力;使问题在争论中得到理解、消化。

四、检测

1、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

)。

2、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木尔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西城——拉萨。

铁龙指的是(

),它从(

)到(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板书设计: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高寒缺氧

环境恶劣

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

施工条件艰苦

5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

2、自由读全诗,借助拼音读诗句,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

4、自学生字词语。

5、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

6、诵读全诗,发挥想象,这三首诗词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7、资料链接:

词:文体名称,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唱歌,故唐、五代时多称“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词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为上、下阕。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

二、预习交流、检测

1、自己读,小组间赛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提示“乐”、“亡”、“剥”、“遮”的读音。

2、比较下面多音字的读音:

快乐---清平乐剥落---剥皮剥莲蓬亡羊补牢---亡赖

3、师生互动交流对词语及诗词大意的理解及疑难的词句。

4、自己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这三首古诗词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到怎样的乐趣?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5、抄写生字。教师示范“蓑”写法。

三、导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学习新课

1、品读《牧童》,享受童趣:

⑴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这句诗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铺”、“六七里”,让你感觉到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从“弄”字,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⑵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

再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2、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

(1)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共同探究弄懂。

(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①“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看到这样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杨万里立于船上,心中会发出怎样的疑问?

②“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怪生”一词,说明了诗人,原来是

(3)说一说,这两个小男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诗人喜欢他们吗?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4)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两个小童张伞使风的样子。通过朗读把两个小童天真、淘气的样子表现出来。

3、学习《清平乐·村居》

(1)导入。同学们,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曲。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大家知道它的意思吗?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就有一个名字。如:“卜算子咏梅”、“清平乐”……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南宋著名的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2)自由轻声的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3)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醉里”是说谁醉?是作者还是老夫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4)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想象人物之间的对话,小组内练习交流。

(5)文中的三个儿子分别在干什么?他们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大儿子正在,他想:

二儿子正在,他想:

三儿子正在,他想:

(6)读了这首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7)结合自己的感悟,练习有感情朗读全文,把握这首词的大概内容。能有感情地背诵。

(三)拓展延伸

(1)选择喜欢的一首诗或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闲居初夏午睡起》,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四)达标检测

1、《牧童》的作者是,字。《舟过安仁》的作者是代诗人。《清平乐村居》的作者辛弃疾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着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2、先解释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横:弄:

句意:

(2)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篙:棹:

句意: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

句意:

3、根据课文填空。

(1)联系《牧童》一诗填空。

诗中有景——这景是,诗中有情——这情是。

诗中有人——这人是,诗中有声——这声是。

(2)联系《舟过安仁》一诗填空。

诗中有作者的所见——这所见是

诗中也有作者的所悟——这所悟是

4、我当小法官。

①《牧童》一诗描写一位牧童在黑夜里渴望看月的烦躁心情。()

②“不脱蓑衣卧月明”是指作者在酒醉之中听到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在相互逗趣、取乐。()

5、把诗句补充完整,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小儿”。

A.,飞入菜花无处寻。

B.儿童散学归来早,。

C.蓬头稚子学垂纶,。

6、选取《清平乐村居》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7、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咀嚼、沙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流程

一、预习交流、检测

1、全班交流预习情况。

(1)小组代表读生字词。注意“嚼”、“傻”、“卸”字的读音和写法。对于不理解的词语通过全班交流弄懂。

(2)各小组分段读课文。

(3)解释课题:“冬阳”是;“童年”指;“骆驼队”是。

(4)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件趣事,分别是;;;

;。

2、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二、导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课文的题目,从这三个词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交流“看骆驼咀嚼”。

(1)自己读一读,看看哪里最有趣?什么叫看呆了?她看什么看呆了?

(2)“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①“那样”这个词在句子中重复使用三次,为什么呢?自己读读这些句子,能体会出什么?

②想想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2、交流“谈驼铃用途”。

(1)朗读第8自然段,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爸爸和英子的对话,注意体会英子的感情。

3、交流“修剪驼毛”

(1)指名读这部分。

(2)从小英子的想法里,你又体会到什么?为什么?

4、学习“问骆驼去处”。

(1)小组代表读读这部分句子。

(2)从小英子的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夏天它们到哪儿去了?

“总是问,总是问,”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她还会问些什么?

5、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

(1)朗读文中最后两段话,你有什么感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

①出示句子:“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回再做了。”体会这两句话的

含义。可以从三个方面体会:;;。

②随着童年的消逝,年龄的增长,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不会再做了,还什么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呢?在英子的童年里,还有哪些是值得她想念的呢?

(2)伴着《送别》的深情音乐,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四)达标检测

1、《冬阳童年骆驼队》选自()的《》这是一部()的小说。本文讲的是主人公在()经历的童年往事。

2、看拼音写词语。

zhānmàojǔjuépáozimián’ǎojìmòshǎshì

()()()()()()

3、我会扩写句子。

(1)我回忆童年。

(2)骆驼队走了。

4、我会填。

(1)从骆驼咀嚼时“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的样子,体会到。

(2)骆驼为什么系铃铛?作者想到的原因是:。

5、说说你对“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这句话的理解。

6、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7祖父的园子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学习重难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1、搜集和阅读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了解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

2、给课后生字注上拼音并读3遍,在课文中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2、画出文中“ABB”式的词语并读读。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词语多读两遍。

4、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5、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画出,并作记号。

6、阅读课文,你有什么问题,请写在横线上。

7、想一想:

①这篇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②“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段来体会。

二、预习交流、检测

1、随机抽查一小组朗读生字,其他人认真倾听并纠正错音。

2、随机抽查一小组朗读“ABB”式的词语,其他人认真倾听并纠正错音。

3、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看看哪组读得好。

4、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5、各小组指派一人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6、各小组先在组内讨论理解不懂的地方和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7、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请组长板书到本小组的黑板上,全班交流解决。

三、导学流程

(一)导入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的园子》,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学习新课

1、快速默读课文,全班讨论交流:

①这篇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②说说“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我”会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相关的语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2、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四)拓展延伸

读一读《呼兰河传》的另一个关于园子的片段,进一步感受童年的快乐,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五)达标检测

1、完成练习册p11-12页

2、辨字组词。

漂()倭()蚌()

飘()委()丰()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漂流()喜欢()闪烁()

瞎闹()存心()

反义词:马马虎虎()黑暗()

4、照样子写词语。

胖乎乎、圆滚滚、、、。

5、句子加工厂。

①少先队员怎么能害怕困难呢?

改为陈述句:

②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改为反问句:

8童年的发现

学习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迫害、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厘米、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1、课前,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读一读。

2、自由朗读文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在书上注上拼音并各组两个词语,把课文读通顺。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情不自禁:随心所欲:

绞尽脑汁:一本正经:

澄澈:进化:

困窘:

3、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4、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5、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二、预习交流、检测

(1)强调需要注意的读音及难写易错字。

易写错的字:“赋”字不要多一撇,“厘”字不要多一点,“愧”字中“鬼”的写法。部首同是“月”的“胚、臂”的不同写法。

(2)交流预习中要求掌握的词语。

(3)朗读展示: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纠音、评价。

(4)交流收集的资料。

(5)反馈交流预习中的不明白的问题。

三、导学流程

1、导入

童年是令人难忘的,我们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有笑,有泪,有喜,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2、学习新课

(1)从课文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童年生活发现的快乐?

(2)自由朗读3----13节,思考:“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又是怎样找到答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组交流,写下你找到的有关句子,并交流自己的体会。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3)反复朗读,体会“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通过你的朗读体现出来。

(4)“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是不怀好意。”(“我”为什么会笑?老师为什么会觉得“我”不怀好意?

(5)“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请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己的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并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6)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能具体说说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到吗?

3、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我想对菲奥多罗夫说:

我想对菲奥多罗夫的老师说:

(2)童年是人生记忆中最完美的一页,其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好笑的事。小朋友,你在童年时是否也有什么发现呢?拿起你的笔写一写吧。

4、达标检测

(1)句子加工厂。

A、我们的童年难道不是一首充满幸福和欢乐的歌吗?

改成陈述句:

B、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改成“被”字句:

C、老师对同学们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

改成转述句:

D、同学们听说我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

改成肯定句:

(2)点击课文。

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驱逐”是指;“迫害”是指。

2、破折号的作用是。

3、请举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9儿童诗两首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1、收集自己喜欢的儿童诗。

2、反复朗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3、这两首诗分别讲了什么。

4、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画出,并作记号。

5、阅读诗歌,你有什么问题,请写在横线上。

6、想一想:读了这两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二、预习交流,检测

1、小组各指派一人朗读诗歌,其他人认真倾听并评议。

2、组内交流每首诗的主要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说说。

3、各小组指派一人说说:读了这两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4、组内交流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导学流程

(一)导入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童诗两首》,一起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学习新课

1、学习《我想》

(1)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A、朗读诗歌,说说“我”那么多的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并说出令你神往的理由。

B、想像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是一个怎样的情景?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佳句:

好处:

(2)每小组选择喜欢的一小节朗读,其他组认真倾听并说说自己在听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说。

(4)小组比赛朗读,读后评一评,看看谁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诗歌的意境。

2、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①朗读诗歌后,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②画出文中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

佳句:

好处:

③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3、比较鉴赏:默读两首诗,想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三)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请结合《我想》这首诗歌,模仿作者的写法写出自己童年的美妙想象。

(四)达标检测

1、完成练习册p13-14页

2、选词填空

肃静安静寂静

①在()的树林里,偶尔听到几声鸟叫。

②放学后,校园里渐渐()下来。

③起初是全场(),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

当然必然显然

④这件事()是他干的。

⑤侵略者最终()会得到失败的下场。

⑥地热居高临下,()更容易发现我们。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汲取——湿软——漂亮——

梳妆——戏耍——喧闹——

反义词:喧闹——遥远——

10杨氏之子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

1、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2、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自主预习:

1、读课题理解题目意思。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惠曰禽诣为应

3、读准停顿、读通课文。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合作探究: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3、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达标测评: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

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孔君平诣(zhǐ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

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3)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将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4、翻译下列句子:

(1)三人行,必有我师。(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温故而知新。(4)学而时习之。

11晏子使楚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学习重点难点:

1、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2、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自主预习:

1、读课题:“使”的意思是:“晏子使楚”的意思是:

2、读通课文,给课后的生字注音,读准字音。

3、积累生字词。

敝国淮南枳晏子仗着侮辱乘机规矩囚犯

柑橘撒谎笑嘻嘻面不改色大臣盗贼赔不是

合作探究: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故事。

2、在楚强齐弱的态势下,晏子出使楚国,遭到楚王的侮辱,就不足为怪了。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结果都被晏子巧妙地反击了。思考: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是如何反驳的?

(3)晏子的哪些话说得很精彩?精彩在什么地方?

3、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楚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从楚王的身上,我们又应该获得哪些警示?

达标测评:

1、读一读,写一写。

侮辱、威风、规矩、矮小、冷笑、为难、囚犯、出息、柑橘、面不改色、安居乐业

2、比一比,再组词。

敞()准()陪()臣()

敝()淮()赔()矩()

3、根据意思写成语。

(1)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

(2)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时期,齐国大夫和楚国侮辱与反侮辱的故事。这篇课文是按顺序写的,故事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

12半截蜡烛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读课文,并能演一演。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1、给生字注音:

半截()许诺()熄()灭厨()房

烛芯()楼梯()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无奈:讨厌:

不耐烦:若无其事:

纯洁:厉声:

3、找出你认为精彩的部分,分角色朗读,看谁读得最好。要求:

(1)声音响亮,吐字清晰。(2)想象当时人物的表情、心理,有感情的朗读。

合作探究:

一、认真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伯诺德一家三口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

1、当时,伯纳德夫人

(怎么做)(结果怎样)

2、当时,大儿子杰克

(怎么做)(结果怎样)

3、当时,小女儿杰奎琳

(怎么做)(结果怎样)

二、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胜利靠的是什么?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达标测评: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猛烈()昏暗()严肃()显眼()

安全()粗暴()放心()若无其事()

2、我最欣赏剧本中的语言,因为

3、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文中的人说些什么呢?请选择一个人物,写几句话。

4、想象一下,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请你也写一段剧本。

13打电话

学习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

1.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2、了解相声语言表达特点。

自主学习: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断浏览,体会相声特点。

2、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合作探究:

1、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2、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达标测评:

1、用一个字来表示时间。

(1)十五分钟叫()(2)十二小时叫()

(3)七天叫()(4)十天叫()

(5)三个月叫()(6)十二个月叫()

2、连线题。

经济学家说时间就是胜利

军事家说时间就是粮食

医学家说时间就是知识

科学家说时间就是金钱

农民说时间就是生命

对学生而言时间就是创造与发明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和同桌一起创作几句。

(1)语言情境一:甲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而又喜欢夸夸其谈显示自已有知识,仅就“海马”一词,就出入意料地闹出了一连串的笑话。

(2)语言情境二:悦悦是一个冒失鬼,又是一个机灵鬼,他常常用机智巧妙的语言帮自己摆脱困境。

(3)语言情境三:有两个小朋友常常在一块比吹牛,谁也不服谁,这不,他们又吹上啦。

(4)语言情境四:小明是一个很具幽默感的孩子,同学们常被他逗得开怀大笑。

14再见了,亲人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自主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多读两遍。

2、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作者写了他们什么事?

3、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放声读读。

合作探究:

1、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2、用“﹏”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和同学交流想法。

3、可亲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

达标测评:

一、组词。

唯()耗()谣()洒()

准()耕()遥()酒()

二、辨别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担心()阻击()焦急()供应()

故意()支持()侦察()崎岖()

反义词:唯一()温暖()困难()支持()

慌张()伤心()清楚()暂时()

三、选词填空。

热忱热诚热心热情

1.王老师来家访,爸爸()地接待她。

2.白求恩对工作满腔(),一直保持极端负责的精神。

3.于老师退休了,一直()参与校外教育工作。

四、填空

在朝鲜战场上,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浴血奋战,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两国人民用__________凝成了_________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胜似__________。

课外延伸:

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一种角色,以他们的口气,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15金色的鱼钩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4、体会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点难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了课文我有哪些疑问?

合作探究:

1、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2、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

3、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4、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

5、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6、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达标测评:

一、我能分辨下列汉字,还能组成词语。

誉(

版(

慎(

豪(

誊(

板(

镇(

毫(

二、我能快速地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糟糕(

慈祥(

湿润(

鼓励(

兴奋(

垂头丧气(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2、这汤()没加作料,()我们觉得没有比这更鲜美的了。

3、老班长对小梁说:"你()知道了,()不要再告诉别人了。"

4、指导员对老班长说:"()多么艰苦,你()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5、()我们找不到东西吃,()无法走出这茫茫的草地。

16桥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从中我体会到了什么?

合作探究:

1、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

2、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3、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老汉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

4、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却用“桥”为题?

5、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达标测评:

1、读拼音写词语。

páoxiàofēnɡkuánɡfànɡsìxiōnɡtánɡ

()()()()

2、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的野马()地喊()的脸

()的人们沙哑地()痛苦地()

3、研读课文最后两部分。

(1)、“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在这里“发抖”是指木桥“呻吟”是指木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