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44页,共=sectionpages44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同步练习1.公元前356年进行的商鞅变法因其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且行之有效,取得了显著成效。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君主专制 B.维护井田制度C.宣传儒家思想 D.实现富国强兵2.清末新政时期,政府颁布《清理财政章程》,对中央和地方财政进行调查清理,划分国税和地税,逐步改过去财政的黑暗操作为透明操作,改政府的财政决定为代议机构参与决定,在历史上首次进行国家预、决算的编订。这一做法旨在(

)A.适应侵略者的需要 B.挽救近乎崩溃的财政C.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D.与近代国际体制接轨3.如表为某学者对明朝赋役改革进程的描述。由此可见,明朝的赋役改革(

)进程一赋役折银一农民从纳粮当差到纳领不当差从身份到契约农民与土地分离雇工和商帮群体形成进程二赋役折银农业从单一到多元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农业商品化进程三赋役折银农村从封团、半封闭到开放市镇兴起A.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B.导致生产关系发生巨变C.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D.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特点4.新中国成立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士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只“没收地主的士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这五大财产,而对“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对地主亦分给同样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自己的芳动维持生活,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由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

)A.具有不彻底性 B.兼顾各阶层利益 C.遭遇较大阻力 D.注重斗争策略性5.1950年起,中央政府对煤炭、钢材、木材、水泥、机床等八种主要物资实行计划供应,由中央进行差额调拨。“一五”期间,统配物资由112种增至231种,部管物资由115种增至301种。这种调整()A.旨在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B.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改变了工业物资匮乏的局面 D.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形成6.1956年针对自由市场一度活跃,个体工商户数量增长,出现了自发经营较大的手工业个体户和手工工场的现象,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观点,允许私人开厂。这一建议得到其他领导人的赞同。这反映出(

)A.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社会主义改造遇到严重阻力C.经济政策为工业建设服务 D.工商业成为国家经济主体7.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人民政权,在外交上采取的紧迫措施是(

)A.抗美援朝斗争 B.参加日内瓦会议C.出席万隆会议 D.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8.北魏孝文帝迁都是颇具智慧的著名事件,克服重重障碍,假借“南征”之名,达成迁都目的,把以汉化为中心的改革事业推进到新阶段。孝文帝迁都至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9.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 D.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10.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 D.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西体用观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中说道“社会主义到底什么样,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地方还是未被认识到的必然王国”,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据此可知,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的关键是(

)A.改革开放、敢干敢闯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D.独立自主、科技创新12.有人认为:辛酉政变在晚清史上,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清王朝从此进入了慈禧太后的时代。这是个不同于嘉道以来不思改革、墨守成规,在中世纪徘徊的新时代,这也是一个不同于以往自我封闭而力图面向世界的新时代其理由是,这个时代(

)A.有曾国藩、李鸿章等中兴名臣,挽救了清政府的统治B.慈禧太后推动改革变法开辟了晚清历史发展的新篇章C.经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推动中国近代化D.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和甲午战争等多次打断中国近代化13.1903年,清政府谕令切实保护回国兴办实业的侨商,后来设商部,陆续制定和颁布《商会简明章程》《奖励公司章程》《商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奖励华商章程》等。同时,户部奏定《试办银行章程》。这些措施(

)A.促使清末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B.缓和了清朝的社会矛盾C.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D.冲击了闭关锁国的政策14.下图所示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幅年画,其中有文字说明:拖拉机耕地-农业合作办法强,土地连片像海洋,耕地使用拖拉机,又深又快多打粮。该作品的创作意在(

)A.表现农民社会地位的转变 B.宣扬农业集体化的先进性C.促进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D.纠正农业上的“左”倾错误15.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各民族大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B.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C.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摘编自《荀子》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戊戌变法时期,许多宫绅认识到,洋务运动时期设立新式学堂与鼓励留学等教育改革只是一种在中国传统教育制度基础上进行的局部式改革,不利于中国教育发展。戊戌变法期间颁布的《学堂章程》规定:小学堂毕业授予生员,中学堂毕业授予举人,大学堂毕业授予进士。在京师大学堂“设管学大臣一员”,下设总办、提调、司员等官职,其职责是“节制各省所设之学堂”“其在学堂办事各员,统由该大臣慎选奏派”。哲学家冯友兰认为,因为新式学堂和科名刚好都是三级,父母也就愿意把孩子送入学堂。管理全国学务的孙家鼐也认同将设立的大学堂作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的必要性,以及它对全国学堂所产生的作用。此后,大学堂人数每年都稳定维持在300人左右,地方新式学堂的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摘编自陈睿腾《晚清成戊变法时期的教育改革经验与现代启示》(1)根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时期教育改革的影响。答案第=page55页,共=sectionpages11页参考答案:D2.B3.C4.D5.B6.A7.A8.C9.D10.C11.B12.C13.C14.B15.B16.(1)原因:商鞅变法使百姓勇于公战,军队战斗力强;秦国军队过于注重功利;秦国军队无礼义教化,不是仁义之师;秦国军队战斗是“独夫”行为;荀子的儒家立场。(2)评价:积极: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壮大了军事力量;沉重的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为后世军事改革提供借鉴;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