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史学习教案课件_第1页
中国城市建设史学习教案课件_第2页
中国城市建设史学习教案课件_第3页
中国城市建设史学习教案课件_第4页
中国城市建设史学习教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中国城市建设史会计学1中国城市建设史一、社会经济发展背景政治混乱——黄巾起义(公元220年)结束了汉的统一,整个中原大地进入了割据、分裂的局面,直到南北朝结束(公元589年)。经济萧条——从三国至南北朝的近400年间内城市发展缓慢,手工业、商业萧条,当时由于战争、分裂和地方割据,农民失去土地,粮食减产,当时的经济文化处于困难时期由于中原的割据与混乱,文化上大融合促进少数民族城市建设——北方的少数民族和中原纷纷南迁,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大迁移和大融合,在少数民族地区也学习汉民族在城市建设和宫室建筑的制度与经验,在一些偏远地区修建了大的城市。经济中心有中原向江南地区偏移——由于这一时期汉民族的大量南迁至长江流域,使原来较为落后的经济得到发展,加上南方这些地区本身自然条件优越,因此迅速成长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宗教文化的影响——在西汉佛教传入中国;在城市建设中佛教建筑、寺院成为城内重要的建筑群,直接影响到城市建设。第1页/共26页一、社会经济发展背景政治混乱——黄巾起义(公元220年)结束二、曹魏邺城曹魏邺城是东汉晚年汉相曹操所营造的魏王城。就汉代政治体系而言,此城的政治等级应属于诸侯王的封国国都城。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附近,漳河沿岸。第2页/共26页二、曹魏邺城曹魏邺城是东汉晚年汉相曹操所营造的魏王城。就汉代据《水经注》记载:邺城的规模为,“东西七里,南北五里”规模次于当时帝都雒阳城。这种差别体现了诸侯王城与帝都规模的礼制等级差别,是合乎营国制度都邑建设体制及礼制营建制度的传统精神。1曹魏邺城的历史背景1500M2400M第3页/共26页据《水经注》记载:邺城的规模为,“东西七里,南北五里”规模2.1东西各一门,南边三门,北边两门。南北分区,中轴对称。2城市总体布局第4页/共26页2.1东西各一门,南边三门,北边两门。南北分区,中轴对称。2禁苑区——为宫廷园苑,设三台冰井台,老虎台、铜雀台,设有武器库和马厮,具有一定的军事防御性质。禁宫区——由宫城和宫殿官署区两部分构成。宫城以文昌殿为核心,官署区按前朝后寝制度布局。邸府区——达官贵人和曹魏集团成员们的居住区。北部为政治活动区南部为经济活动区禁苑区禁宫区邸府区第5页/共26页禁苑区——为宫廷园苑,设三台冰井台,老虎台、铜雀台,设有武器2.2道路:采用传统的经纬涂制,东西一条干道通(迎春门—金明门),南北向有三条干道。第6页/共26页2.2道路:采用传统的经纬涂制,东西一条干道通(迎春门—金明2.3水系及园林:城中的水系是在城西北引漳河水,由三台下流铜雀苑及宫殿区,分流一部分至坊里区,由东门附近流出城外。园林也很多,除铜雀苑外,城西有文武苑,北城外有芳林苑,其东有灵芝苑等。第7页/共26页2.3水系及园林:城中的水系是在城西北引漳河水,由三台下流铜2.4宫城及官署区:正中宫城部分,入宫门为一封闭形广场、经过端门至大殿前广宽的庭院,大殿在正中,举行大典时用,殿前左右有钟楼及鼓楼。东部的宫殿官署区布局也很严整,进入司马门,干道两边为各种官府衙门,形成重重院落,后半部为后宫为曹操居住之用,是按照“前朝后寝”的制度规划的。第8页/共26页2.4宫城及官署区:正中宫城部分,入宫门为一封闭形广场、经过2.5集中设市。第9页/共26页2.5集中设市。第9页/共26页4.1继承了古代的城与廓、宫城与外城的区分,功能分区明确4.2首次将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方式由宫城建筑群扩展到整个城市,这种手法是中国古代城市城市规划布局艺术性的重要开端,对以后城市建设有重要的影响;4.3宫殿部分建筑严整,前为朝廷,后为起居用房,城内的园囿与防御功能结合;4.4里坊划分统一,比秦汉时期更完善。4.5集中设市,独立于手工业作坊。3城市特点郭城第10页/共26页4.1继承了古代的城与廓、宫城与外城的区分,功能分区明确3曹魏邺城规划对发展营国制度传统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不仅将东汉雒阳规划所展示的城市规划发展为主流,推进到一个新的演进水平,而且通过它的榜样作用,更给后世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4城市成就及意义第11页/共26页曹魏邺城规划对发展营国制度传统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不仅将东汉三、北魏洛阳城1洛阳附近历代城市变迁第12页/共26页三、北魏洛阳城1洛阳附近历代城市变迁第12页/共26页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权(公元386—534年),初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至北魏孝文帝为更便于统治全国进一步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迁都洛阳。洛阳在历经东汉,曹魏等不同政权时期的破坏而又不停进行改造重建的建设历程之后,为北魏洛阳城的扩建的改建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另外北魏时期重视尊孔崇儒,儒家经典《周礼》成为改建洛阳核心理论依据,并强化洛阳的政治中心的职能,利用洛阳固有的经济地理优势等一些规划举措,使洛阳又一次成为北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魏洛阳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期发展礼制营国建都的一个里程碑。2营建背景第13页/共26页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权(公元386—534年),初都平城第四讲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二阶段(上)3东汉洛阳和北魏洛阳的比较研究第14页/共26页第四讲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二阶段(上)3东汉洛阳和北魏洛阳3.1采用郭城——内城——宫城三城相套布局方式,平面呈一规整的长方形,四面筑围墙。3.2宫城居中,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体现尊卑关系和礼制营国制度的南北空间序列轴线,全城呈中轴对称格局。3城市布局及特征第15页/共26页3.1采用郭城——内城——宫城三城相套布局方式,平面呈一规整宫门闾阖门的铜驼街为全城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两测分布司徒府、太尉府等高级官署和太庙、太社等寺庙坛社。第16页/共26页宫门闾阖门的铜驼街为全城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两测分布司徒府、太2.3秉承城郭之制,内城以政治活动区,郭城以市(大市(城西)、小市(城东)、四通市(城南门外))为核心形成经济活动区。里坊管理严格,制度更完善。2.4继承营国制度的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井田方格系统。城内主要道路都和城门相通,道路成方格形。大市小市四通市第17页/共26页2.3秉承城郭之制,内城以政治活动区,郭城以市(大市(城西2.5城北面有三座小城,各有城垣,连接为一组建筑,是城市的主要军事基地。第18页/共26页2.5城北面有三座小城,各有城垣,连接为一组建筑,是城市的里坊制起源:坊来源于周法“匠人营国”的井田制。井田制一夫百亩,九夫一井田,恰好是一方里,方里指每边一里,或曰:“方三百步为一里”,即里每边三百步。里既是居住单位,也是统治管理单位。从周代开始,都城中居民居住区就以闾里(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为单位,之后的汉、三国、晋等朝的都城也都沿用这种形制,但北魏以前的“里”,四周并无围墙,里墙制度是从北魏开始的。

“里”指宅院,民户居处。。“坊”指城市中街市里巷的通称。里坊规制:《伽蓝》卷五说:”方三百步为一里,里开四门。“,一般里坊的形制为一里见方,设有坊墙,内设十字街,并有小巷,四面开门。里坊除比较规整的一里见方者外,亦有大小不同的里坊并存。

数目:北魏洛阳城居民的住宅区有两百多个里坊。内城有八个:永康里、衣冠里、凌阴里、延年里、义井里、治粟里、宜寿里、永和里。东城有十一个:建阳里、绥民里、崇义里、东安里、晖文里、敬义里、昭德里、孝敬里、景宁里;南城有十个:利民里、劝学里、延贤里、归正里、归德里、慕化里、慕义里、白象坊、狮子坊、中甘里。分布:内城由于宫殿、庙社、官署、苑囿等所占面积达二分之一以上,里坊设置很少,因此外郭城当为主要里坊区。城北靠近邙山,地方偏狭,为军事防御重地。所以,城北里坊很少。大量的里坊就集中在城东、城南和城西。外郭城的里坊主要集中在御道附近及市区。2.6北魏洛阳城里坊第19页/共26页里坊制起源:坊来源于周法“匠人营国”的井田制。井田制一夫百亩区划:城西主要为皇宗贵族、鲜卑系大官僚等内迁者居住区,在此区内设有中央市场性质的大市,及较多豪华的佛寺。城东主要为一般士庶和汉族官僚居住区,在此区内设有供一般居民生活所需的小市,佛寺除个别较大外,余均较小。城南宣阳门外御道东洛河北为“三雍”所在地,在这里建明堂,设学校,是“文化区”。永桥以南、圜丘以北为安置从南方和“四夷”来的人口而设置的“侨居区”。此区内设经营水产的四通市,以及巷市等,并有胡人立的佛寺。里坊居民成分:王公贵戚多住在城西总面积达三十里的寿丘里。一般士庶为主居住的,如城东的建阳里。有以行业为主居住的,其里坊的名字也多以所干行业为名,如治觞里、调音里、乐津里、通货里、达货里、准财里、金肆里,”凡此十里。多诸工商货殖之民。“闻义里居住制作瓦器工人。“北魏洛阳坊里制中呈现出相当严格的阶级与身份的区分”里坊管理:北魏政府对里坊的管理很严格,夜晚里门上锁。里正为流外四品,是里坊内人民的直接统治者。里坊内的居民皆为政府的编户,被编定在固定的地方,不得随便迁移。北魏政府对居民的住宅、服饰也有限制。尤其对商人服装严格控制。里坊内的种种制度只是对下层城市贫民和工商业者而言的,对那些王公大臣、皇亲贵族则不起多大作用。他们可以在里坊内大兴土木,广占民宅,胡作非为。里坊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游士侠客与豪贵子弟结交,横行于城中。里坊内的绿化:里坊内的绿化搞得很好。很多宅院中都植有花木,建有园苑。如城东绥民里杜子休宅园中“果菜丰蔚,林木扶疏”。那些皇亲贵族高官权臣们更是“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相互夸竞”。2.6北魏洛阳城里坊第20页/共26页区划:城西主要为皇宗贵族、鲜卑系大官僚等内迁者居住区,在此区

通过对汉洛阳与北魏洛阳的城市建设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北魏洛阳都成规划不仅是继承了东汉雒阳规划所启示之发展营国制度传统的产物,而且还是这一主流发展的里程碑。由于洛都规划在这方面作出了如此重大贡献,故对后世影响深为深远。隋唐长安与洛阳、宋东京、金中都、元大都以及明清北京城等历代名都规划,都是这种影响的历史见证。北魏洛阳对发展营国制度传统的功绩,确是不可磨灭的。3城市规划成就第21页/共26页通过对汉洛阳与北魏洛阳的城市建设的比较我们不难发1营建历程及城市概况1.1南朝健康城为历史名城,最早的城址为春秋末年越国灭吴国之后建的越城,位于今日南京中华门外秦淮河的南岸,南依雨花台,北凭淮河,扼秦淮河入江通道,军事地位很重要。1.2前333年,楚王在石头山建石头城,紧靠长江,军事上比越城更重要。1.3三国时期孙吴在此建立了建业城,位于今玄武湖的南面,城平面呈正方形,有九座城门,南三门,东、西、北各两门,有一条城市中轴线从宫城开始,延伸至城南宣阳门、并一直向南延伸到淮水,长约五公里,称为苑路。1.4东晋初期新建建康宫,称为台城,位于宫城的中偏北,台城呈方形;东晋中期新建军事中心——东府城,位于秦淮河畔,宫城东南方位;西晋末年建西州城位于宫城的南偏西方位,形成了东府城、西州城、宫城三足鼎立的局面。1.5南朝健康城城区范围很大,北至钟山、南至雨花台、西至石头山、东至东府城以东的倪塘。城市的商市位于城南秦淮河和雨花台之间;城内集中了许多官办手工业作坊;城内佛寺兴盛,有几百座佛寺;在南北朝时期还大规模地扩建了玄武湖周围的园林。四、南朝健康城——众星拱月第22页/共26页1营建历程及城市概况1.1南朝健康城为历史名城,最早的城址为越城石头城建业城东府城台城第23页/共26页越城石头城建业城东府城台城第23页/共26页2城市规划特征3.1城市经过不断扩建形成,由东府城、西州城、中宫城、越城、石头城等一系列小城组成。3.2城市整体布局呈不规则状,放弃严格的南北轴线关系,而是追求与周边环境协调、融合的“天人合一”观。城市有较强的防御作用,是我国古代大城市中不规则平面的典型实例;3.3宫城按照一定的规划制度建设,比较方正规则,采用严格中轴线和前朝后寝的布局;城中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