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契约论课件_第1页
社会契约论课件_第2页
社会契约论课件_第3页
社会契约论课件_第4页
社会契约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契约论课件社会契约论课件一、盧梭契約的特點(一)傳統契約論的契約模式:君主人民安全和財產保障服從房東房客住處房租提供服務遵守規定

盧梭顯然不會接受這個模式,因為這個模式人民必須放棄自由而變成奴隸。

一、盧梭契約的特點(一)傳統契約論的契約模式:一、盧梭契約的特點(二)盧梭的契約:1.全體同意而不是多數決:(1)盧梭區別「鎮壓一群群眾」和「統治一個社會」,前者只是一個「總合」(aggregation),而不是一個「結社」(association),因為它既沒有共善,也不是一個政治體。(2)如果沒有先前的同意(一致決),少數怎麼會有任何義務接受多數的決定?(3)多數決法則本身是建立在一個契約之上,而且蘊涵至少曾經有過一致決。一、盧梭契約的特點(二)盧梭的契約:一、盧梭契約的特點2.契約模式:(1)立約的一方是人民,每一個人都全面放棄自己的權利,將這個權利交給整個社群。(2)整個社群的組成成員也是人民整體,這表示社群的產生和契約的簽訂同時出現。(3)立約雙方的差異是內在的,是存在形式的差異,即公民和臣民的不同。(4)結社的行為是由社會和個人間的相互承諾所構成,每一個人在立約時是和自己立約。(5)每一個人把權利交給全體,他等於沒有給任何人,所以每一個人都恢復他所喪失的任何東西,而且他得到更多力量保障他所擁有的。一、盧梭契約的特點2.契約模式:一、盧梭契約的特點(三)這樣的契約存在嗎?1.契約形成權威(枷鎖),人民卻仍然保有自主性,關鍵就是共同意志(generalwill)。2.盧梭表示,《社會契約論》所建立的政府原則可以簡化為兩點:(1)正當的主權永遠屬於人民。(2)貴族制是最佳的政府形式。3.因此國家中運用最高權力的是人民,而不是國王、君主或甚至國會;而公民整體之共同力量的引導,則是根據共同意志所產生的原則。一、盧梭契約的特點(三)這樣的契約存在嗎?二、共同意志(一)共同意志的特性:

1・共同意志的「共同」不是以整體人類為對象,盧梭曾經反對Diderot這樣的概念。盧梭的「共同意志」和一個特定政治社群成員的共同利益有關,而不是全人類。二、共同意志(一)共同意志的特性:二、共同意志2・共同意志只能由人民整體行使。3・共同意志的目的和性質必須是共同的而不是特殊的。4・共同意志是建立在平等、共善(commongood)的概念之上。二、共同意志2・共同意志只能由人民整體行使。二、共同意志(二)共同意志可能的定義:

1・所有人的意志(willofall)?(1)盧梭認為一個意志是共同的,它不必是全體一致的。(2)共同意志思考的是公共利益,而willofall思考的則是私人利益(privateinterest),所以只是個人欲望的總和。(3)willofall是由兩個條件構成:a)行為者的目標是狹隘的,不是所有相互依賴者的善。b)缺乏整合性行為,以實現目標。二、共同意志(二)共同意志可能的定義:二、共同意志2・多數人的意志?(1)如果共同意志不是所有人的意志,那更不可能是多數人的意志。(2)少數人失去自主性,等於是奴隸。二、共同意志2・多數人的意志?二、共同意志3・所有人的利益?(1)盧梭區別共同意志和私人意志,後者追求私人利益,私人利益會和公共利益衝突。(2)共同意志可以要求個人犧牲,犧牲生命似乎不合乎個人利益。4・大部分人的利益?盧梭表示,共同意志不能傷害任何一個人。二、共同意志3・所有人的利益?二、共同意志(三)盧梭的說法:

盧梭對於共同意志的說法是:“Butifwetakeawayfromthesesamewills,theplusesandminuseswhichcanceleachotherout,thesumofthedifferenceisthegeneralwill.”這段話該如何理解?舉例說明:要求汽車加裝清除空氣污染設備。二、共同意志(三)盧梭的說法:二、共同意志1・盧梭在說明共同意志時,混淆了公民和個人的身分,所以會產生上述混亂,他一方面要私人意志表達聲音,而且認為這和共同意志的聲音不同;一方面又表示共同意志是人民整體的意志。2・不論從欲望或利益的角度理解共同意志,都會有私人欲望或私人利益的問題,事實上共同意志應該是指每一個人的公民身分,這表示每一個個人有兩種聲音,一種是私人,一種是公民。二、共同意志1・盧梭在說明共同意志時,混淆了公民和個人的身二、共同意志(四)值得思考的問題:實際政治中如何表達共同意志?

1・民主決策的一致決似乎比較接近盧梭的共同意志,但是如果決策的依據是個人的偏好,即使是人民一致同意,也不符同盧梭共同意志的標準。2・實際社會中多數決是比較可能的決策,但是由多數決定是否會使少數變成被奴役?如果多數只站在私利的角度,必然造成社會敵對的情況,因此如果能夠克服基於私利的決策,多數決也不會引發少數的敵意。二、共同意志(四)值得思考的問題:實際政治中如何表達共同意志二、共同意志

3・關鍵在於:投票的決策是否基於共同利益,有點像是陪審團的決策模式,但這預設有一個「事實」要被發現,這個事實就是共同利益。然而這也預設共同利益有一個正確答案,這似乎是不可信的。4・當代憲政民主國家的憲法,必須較高的多數決才能修改,這等於支持維持現狀,也是給予少數較大的權力。這樣做的目的是以穩定為主要目的,不要憲法隨民意而變更,也表示憲法中的規定是極重要的東西。二、共同意志3・關鍵在於:投票的決策是否基於共同利益,有三、主權(Sovereignty)

(一)主權擁有者就是立約整體或人民整體,對個人而言就是公民,所以公民是一個公共人,也是道德人。

主權者(sovereign)和國家(state)是從不同角度的同一個體;正如公民和臣民是同一,前者是主權者的成員,後者則是國家的成員。

三、主權(Sovereignty)(一)主權擁有者就是立約三、主權(Sovereignty)(二)主權擁有者就是共同意志的主體,所以主權就是共同意志的運作,也是法律的來源。換句話說,法律就是共同意志的具體呈現。因此正當的法律必須具有兩個特點:

1・目標必須是共同的。2・來源也是共同的。三、主權(Sovereignty)(二)主權擁有者就是共同意三、主權(Sovereignty)(三)主權的特性:

1・主權不能讓渡:(1)讓渡主權就是使自己成為奴隸。(2)主權也無法讓渡:任何正當的政府其法律根源是全體公民,排除其中任何一人就會使法律失去正當性,因為它不是出自共同意志的運作。三、主權(Sovereignty)(三)主權的特性:三、主權(Sovereignty)2・主權不能分割:有人將誤解為盧梭反對分權,但是事實上他是為了進一步強化主權只能由人民整體運用的意思。一般所謂行政、立法、司法的權力清單並不能掌握主權的本質,它們只是主權的應用,而不是主權本身。因此沒有人能代表主權者,主權者是人民整體。三、主權(Sovereignty)2・主權不能分割:三、主權(Sovereignty)3・主權不能被代表:(1)從主權不能讓渡可以導出主權不能被代表,主權的本質就是共同意志,而意志不能被代表。(2)所有的決策必須是直接的。三、主權(Sovereignty)3・主權不能被代表:三、主權(Sovereignty)(四)主權和法律:

1・定義:人民整體為人民整體制訂規則,即由共同意志所訂定的規則就是法律。2・法律的條件:(1)法律的目標必須是共同的;(2)法律的來源也必須是共同的:不是由人民整體立的法是無效的。(3)不是人民直接制訂的法律是無效的,自由人必須自訂法律,否則就不是自我統治,而是奴隸。三、主權(Sovereignty)(四)主權和法律:三、主權(Sovereignty)(五)盧梭是極權主義(totalitarianism)的支持者嗎?

1・由於盧梭的契約建立在權利的全面讓渡,主權擁有者具有絕對權力可以做任何決定,因此盧梭常被認為是極權主義的支持者。2・一般而言,威權主義(authoritarianism)和民主政治對立,而極權主義則和自由對立。三、主權(Sovereignty)(五)盧梭是極權主義(to三、主權(Sovereignty)*威權主義:一種社會控制的形式,其特點是對國家權威的嚴格服從,常用鎮壓手段維持其控制。在威權政府中,國家介入許多事務,公民生活在多方面受到國家權威的限制,可能侵犯人民的自由。威權主義有不同程度,即使民主和自由的國家,也有某種程度的威權主義,譬如在國家安全這個領域。通常威權政府是不民主的,而且擁有不受被統治者同意而進行的統治權力。三、主權(Sovereignty)*威權主義:三、主權(Sovereignty)*極權主義:幾乎公共或私人行為的每一個面向都受到國家的管制,極權政府會動員全國人民支持官方的意識型態,不容忍所有不符合國家目的的活動,導致對商業、勞工團體、教堂或政黨的鎮壓或控制。極權政府維持的方式是秘密警察、由國家掌控的大眾媒體進行宣傳、人格崇拜、管制自由討論和批評、單一政黨、恐怖技巧。三、主權(Sovereignty)*極權主義:幾乎公共或私三、主權(Sovereignty)3・國家可以做任何事情,並不能推得國家將實際上做任何事情。事實上盧梭並沒有強調國家應該干涉私人生活,他反而強調個人放棄的自然權利可以在國家形成以後,以市民權利作為補償。4・國家以共同意志為主導,關心共同利益,所以不會強加人民不必要的負擔。三、主權(Sovereignty)3・國家可以做任何事情,四、政府(Government)(一)主權者和政府的區別:

1・主權者是共同意志的擁有者,是公民道德義務的來源,而政府則是執行主權者的意志。政府的權利完全由主權者導出,所以主權者是主而政府是從。2・以自由行為的兩個動因說明:(1)意志決定行為,就像立法權是屬於主權擁有者,即全體人民,結果是形成法律。(2)力量(strength)執行行為,就像行政權是屬於政府,完全依法行政。四、政府(Government)(一)主權者和政府的區別:四、政府(Government)3・政府的定義:在臣民和主權者之間的一個中介體,被賦予執行法律和維持自由的任務。這個中介體的成員稱為行政官員或國王,而他們的權利可以由主權擁有者設限、修正。4・主權者、行政官員和臣民三個因素不能被改變,否則會破壞均衡。即如果主權者想要管理國家,行政官員企圖要立法,或如果臣民拒絕服從,則導致社會失秩。四、政府(Government)3・政府的定義:在臣民和主四、政府(Government)(二)正當的政府及其形式:

1・合乎共同意志的政府就是正當的政府,可以有不同的形式。2・正當政府的原則:(1)政府的力量和組成人口多寡成反比。(2)國家人口越多,需要政府越強,即組成政府的人數越少。(3)國家和政府的組成人數成反比。(4)國家不宜過大或過小。四、政府(Government)(二)正當的政府及其形式:四、政府(Government)3・三種基本的政府形態:(1)民主政治:政府由全部人民組成。適合於小國寡民、公民需要有道德、平等,所以上帝之國才可能是民主政治的完美實現。(2)貴族政治:少於50%的人組成。(3)君主制:一個人或少數人組成。最有效能,適合大國,但也最危險。四、政府(Government)3・三種基本的政府形態:四、政府(Government)4.三種貴族政治:(1)自然的:適合原始民族。(2)選舉的:最佳的政府形式。(3)世襲的:最差的政府形式。四、政府(Government)4.三種貴族政治:五、立法者(Lawgiver)(一)為何需要一個立法者?

1・立約之後的人民仍然是盲目的群眾,不知道自己的利益。2・立約後人變成道德人的徹底轉變需要透過教育才能達成,這個使人轉變的力量不可能由內產生,必須藉外在的力量。*思考類似的問題:廉政署的首長誰來擔任?五、立法者(Lawgiver)(一)為何需要一個立法者?五、立法者(Lawgiver)(二)立法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