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_第1页
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_第2页
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_第3页
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_第4页
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第1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学习理论的流派行为主义1879:心理学的诞生格式塔理论,早期的认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认知结构理论人本主义建构主义20世纪前半叶50年代80年代学习理论的发展脉络

第2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导入--人与动物存在着本质差异(两千年来的认同)人与动物的情绪表现方式有明显的关联

——(达尔文《人和动物的情绪表达》)动物有人性人有兽性学习是自动化的机械过程第3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第一节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爱德华·桑代克(1874-1949)1874年8月31日生于马萨诸塞州。在韦斯里扬大学读文学学士学位时读了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1890)以后才对心理学感兴趣的。1895年他就在哈佛大学做詹姆斯的学生。在那里,他成为心理学史上第一位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的人(巴甫洛夫后来也承认桑代克的实验先于自己两三年)。

第4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第一节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桑代克起初用小鸡做实验,训练小鸡走用书隔起来的迷津。由于房东讨厌他养小鸡,他去求詹姆斯帮忙,詹姆斯就让他住在自家地下室使得实验得以继续下去。由于私人原因他再哈佛的学业没有完成,而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在卡特尔的指导下继续他的动物学习研究。1898年,他的博士论文《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发表,同年,他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讲师,1903年升任教授。第5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第一节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他根据卡特尔的建议,开始以人为被试。他的研究领域很广,包括动物和人类的学习、教育过程、教学原理以及英语学习的性质等。从他发表的论文和著作的数量看,他是最多产的心理学家之一,达507项之多,其中许多巨著和专着。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在20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中名列第19位。第6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一、桑代克的实验

桑代克迷箱(PuzzleBox)第7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桑代克将13只猫轮流放入迷笼里,观察猫的反应,记录它们逃出迷笼所花费的时间。桑代克发现13只猫中有11只被放入迷笼后都有一种逃脱拘束的行为。它们先是乱抓、乱咬,竭力要从笼中逃出来,作出许多无效的动作。最后偶然触动了开门的装置,逃出来获得了食物。如此反复多次,猫从被关进笼内到打开开关、冲出笼外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桑代克把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也就是逃出迷箱所需的时间;并根据试验次数和潜伏期的长短,绘制出一条条实验曲线。

实验内容第8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桑代克实验中五只猫的学习曲线—由慢到快。第9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联结说的提出

迷笼试验的数据表明,所有猫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对缓慢地、逐渐地和连续不断地改进的。动物可以有习得的刺激-反应联结,人从动物进化而来,人的心理与动物相比只是复杂程度不同而已

由此,桑代克作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猫的学习是由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构成的。这样,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联结说。第10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在桑代克看来,“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学习是结合,人之所以长于学习,即因他形成这许多结合”。所谓联结(connection),即指某情境仅能唤起某种反应的倾向而言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二者之间是直接的因果关系,不需要任何中介因素。如果我们以“S”(situation)和“R”(response)分别作为情境与反应的符号,以“→”作为引出或导致的符号,学习(联结)的公式可写为:“S→R”。在猫学习打开疑难笼的过程中,经过多次尝试与失败,在复杂的刺激情境中发现门闩作为打开笼门的刺激(S)与开门反应(R)形成了巩固的联系,这时学习便产生了。第11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

尝试错误说(联结说)基本观点桑代克在他的博士论文《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1898年)中对动物实验研究进行总结,提出其著名的联结学习理论。学习的过程:动物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盲目尝试而逐步减少错误的过程。学习的实质:是建立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的联结,即形成S-R的联结。实验对象--鱼、鸡、猫等动物学习行为实验工具--迷箱、迷路圈、迷笼第12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

尝试错误说(联结说)基本观点一切学习过程都是不断尝试,不断发生错误及失败,最后才取得成功的过程。

桑代克认为人的本性也就是先天所能形成的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倾向。这些“先天的联结”是一切教育和人类其他控制作用的起点。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把其中的某些联结加以永久保持,把某些联结加以消除,并把另一些联结加以改变或利导”。第13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两种基本的学习形式

桑代克认为学习有两种基本情况:(1)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力量的变化(2)新反应的获得联结力量变化的学习所谓某情境(如S1)和某反应(如R27)间的联结力量,即指S1将为R27所随的机率程度(degreeOfProbability)而言。新反应的获得:某一情境与一个新的反应相联结,并使这种联结的力量得到加强,而使这种情境与以前旧反应的联结力量减少为零。第14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几个基本概念:反应(response)是学习者的外显行为。刺激(stimulus)是观察到的环境事件,拥有控制行为反应的潜力诱发刺激(elicitingstimulus)是紧挨着反应之前、并能自动引发或产生反应的可观察的环境事件。后果(consequence)是紧挨着反应之后立即出现的环境事件,它会影响反应再次发生或减少的可能性。后果是根据对反应的效果来界定的,要确认某一刺激为后果刺激,必须确认它是增加还是减少某种反应的可能性。前因(antecedent)又叫线索,是先于反应的刺激,它会提示学习者,如果他们要得到强化或避免惩罚而应该做出的某些反应方式。刺激-反应-刺激→ABC第15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二、桑代克的学习律1.准备律(LawofReadiness)

指学习者在学习时的预备定势。如果学习者有准备,并按其准备活动做,学习者就会产生满足感;如果有准备而没有按其准备活动做,就会产生烦恼感;如果没有准备而强制其活动,就会产生厌恶感。此定律强调了学习开始前预备定势的作用。教学活动开始前的预热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第16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二、桑代克的学习律2.效果律

在对同一情境所做的若干反应中,那些对学习者伴有满足的反应或紧跟着满足的反应,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就越加牢固地与这种情境相联结。桑代克认为,哪一种行为会被“记住”,会与刺激建立起联系,取决于这种行为产生的效果。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第17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二、桑代克的学习律2.效果律

例如,迷宫是一个刺激,小鸡在迷宫中会作出多种行为反应,但大多数反应都不能帮助它们逃出迷宫,而另一些行为则使它们得以逃脱并得到食物。因此,小鸡就记住了这些有效的行为,将迷宫这个刺激和这些有效的行为联系起来了。以后,一进迷宫,它们就知道作出什么反应。猫要是逃出迷箱后得到的是惩罚而不是奖励,那么猫就不会再试图跑出迷箱了。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第18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二、桑代克的学习律3.练习律他把练习律又分为“用律”和“废律”。用律(应用律)是指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如加以应用,联结就会加强。废律(失用律)是指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如久不应用,联结会变弱。温故而知新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第19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二、桑代克的学习律3.练习律练习本身并不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一般说来,只有当学习者发现重复练习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时,练习才会有助于学习,没有强化的练习是没有意义的。这样练习律就被消融于效果律中去了。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第20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从效果看,赏与罚的作用并不等同,赏比罚似乎更加有力。只靠单纯练习,不充分导致进步,要把练习和练习的结果和反馈联结起来,才能进步。第21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赏罚的极端例子“军令状”——难当的将军“生死状”——《霍元甲》溺爱孩子——只赏不罚“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第22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附律(又称学习的原则)P361.多重反应律:某一反应不能导致令人满意的结果时,将进行另外的反应,直到有一种反应最终导致满意的结果为止。2.心向或意向(定势律):学习者自身条件影响联结的形成。3.选择性反应律:对情境中的某些因素进行选择性反应。4.同化(类推)律:在新情境中出现与最类似情境中的反应。5.联想性转换律:逐渐的变化情境中的刺激,直至使反应与新情境形成联结。第23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第24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三、评论贡献:(1)第一个用动物进行学习研究者,学习理论的第一人。(2)首次注意到了行为的影响(效果律)。(3)奠定了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基础。不足:(1)把复杂的学习简单化。(2)未能揭示学习的意识性和能动性。(3)抹杀了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另外,他特别强调先天本性及满意、烦恼、定势、态度等因素,不能把他认为是完全意义上的行为主义者。难怪华生在建立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时把桑代克的效果律作为主要对象进行抨击了。

“应当承认,在科学领域中,批评是颂扬的最高形式。微不足道的理论很少受到批评,它们只能受到轻视,在冷落中悄悄离世。”(希尔加德)第25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第二节巴甫洛夫条件作用理论关于狗的实验的四个发现经典条件作用实验1849-1936第26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巴甫洛夫(IvanPavlov,1870~1932)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1904)1849年9月26日,出生在俄国中部小城梁赞

1870年,他读了刘易斯的《普通人生生理学》后,放弃当牧师的年头,前去圣彼得堡大学学习,开始追求科学。第27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1875年,从彼得堡大学数理系生物科学部毕业后入军事医学院深造,1879年在军事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883年获博士学位,任生理学讲师。

1890~1924年任军事医学院药理学教授,1891年起兼任实验医学研究所生理研究室主任。晚年他又领导了苏联科学院生理研究所(现巴甫洛夫生理研究所)。第28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1891年开始研究消化生理,揭示了消化系统活动的一些基本规律,并总结发表在《主要消化腺讲义》一书中。为此他获得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开创了条件反射的研究,并建立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后又提出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用来说明人类的语言功能。在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中名列第24位。第29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无条件刺激皮层代表区与无关刺激皮层代表区建立了机能的暂时联系第30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关于假饲实验的四个发现胃里的食物会引起胃液分泌(生理反射)嘴里的食物会引起唾液分泌(生理反射)嘴里的食物也会引起胃液分泌(生理反射)特定经验(看到食物.盘子.人.铃声)会引起胃液分泌(条件反射)第31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一、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第32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经典条件作用实验图2:巴甫洛夫关于条件作用研究的实验装置第33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巴甫洛夫的实验(1904诺贝尔奖)狗、食物、唾液、铃声无条件刺激

——(unconditionedstimulus;UCS)=食物无条件反应

——(unconditionedresponse;UCR)=流口水中性刺激(neutralstimuli)条件刺激(conditionedstimulus;CS)=铃声条件反应

——(conditionedresponse;CR)

=流口水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conditioning)第34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第35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条件作用前1无条件刺激(UCS)无条件反应(UCR)(食物)

(流口水)2条件刺激(CS)引起注意但无唾液反应(铃声)【本无关系】重复作用中3条件刺激(CS)(铃声)无条件刺激(UCS)无条件反应(UCR)(食物)

(流口水)【已有关系】作用后4条件刺激(CS)条件反应(CR)(铃声)(流口水)【新建关系】第36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

实验结果条件作用之前:给出铃声(条件刺激)并无唾液分泌给出肉(无条件刺激)产生唾液分泌条件作用期间:铃声+肉(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产生唾液分泌条件作用之后:给出铃声(条件刺激),产生唾液分泌第37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二、巴甫洛夫的学习律1.习得(aquisiiion)律:条件作用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的过程建立起来的,在刺激物的呈现时间顺序上有着显著的差异:

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第38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巴甫洛夫还系统研究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对形成条件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条件刺激在条件刺激出现之后的0.5秒时呈现,确立条件反射的效果最好。

第39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二、巴甫洛夫的学习律

2.消退(extinction)律:在条件刺激建立以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再次呈现条件刺激,条件反应又重新出现,这种现象被称为自发恢复。不过自然恢复的条件反应会较先前为弱。有的学生在课堂具有发言的强烈愿望,积极举手,如果教师不满足他们的愿望,则他们发言的愿望就会消退,以后可能不再发言。第40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二、巴甫洛夫的学习律3.泛化(genera1ization)律: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其他类似最初条件刺激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条件反射,称为泛化。泛化条件反射的强度取决于新刺激和原条件刺激的相似程度。

有些学生参加数学考试时紧张,后来参加化学考试时也会有这种感觉,就是因为把紧张情绪泛化到其他科目之中。

如语言的学习(英语、德语)促进:学英语后再学德语阻碍:arm:(英)手臂,武器;(德)贫困的,贫穷的第41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二、巴甫洛夫的学习律

4.分化(discrimination)律(辨别律):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称为分化(辨别的过程)。

有些学生参加化学考试时感到紧张,但是参加英语和历史考试时则没有这种感觉。第42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二、巴甫洛夫的学习律

5.高级条件作用律在条件作用形成以后,条件刺激可以象无条件刺激一样诱发出有机体的反应。例如,狗在对铃声形成唾液分泌反射之后,把铃声(CS1)与灯光(CS2)配对,也能使狗产生唾液分泌反射。狗对灯光(CS2)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也就是高级条件作用的过程。第43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联系实际

当新生儿看到妈妈的奶头时,他们的嘴会做出吸吮动作并有唾液分泌,这是无条件的吸吮反射;如果妈妈在每次喂奶前,先用手轻轻抚摸孩子的前额,那么,以后只要妈妈抱起孩子轻轻抚摸孩子的前额,孩子就会做出吸吮动作并分泌唾液,这时的反射则属于条件反射了。当孩子哭时,如果在抱起孩子的同时妈妈用摇棒发出响声,以后孩子哭的时候,只要孩子一听到摇棒的响声,就会停止哭泣。晚上当妈妈哄孩子睡觉时如果伴随着关灯,久而久之,关灯本身就会引起孩子的睡意。第44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三、评论(一)贡献1.数量化的水平上研究条件反射,推动了心理学的科学化。2.使用条件反射解释人类学习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3.第二信号系统的引入,区别了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二)局限条件反射所解释的学习行为局限于生理反应的水平上,不能完全解释动物和人类的学习。第45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firstsignalsystem)的刺激。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secondsignalsystem)的刺激。

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第46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学校恐惧症(schoolphobia)在校学习的失败或惩罚不当(UCS)恐惧(UCR)学校情境(CS)恐惧(CR)第47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婴儿的条件反射学习

宝宝出生几天,妈妈把奶头塞进宝宝的嘴里,宝宝就开始吮吸,这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无条件反射活动。几个星期以后,他一看见妈妈,就做吮吸动作。这表明,他已懂得,妈妈的出现,预示着有好东西给他吃。在这种学习中,反射运用(吮吸)最终会与一般不能引起这种的刺激因素(妈妈形象)联系起来。第48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第三节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1878~1958)Watson,JohnBroadus。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他的行为主义又被称作“S-R”心理学,即刺激-反应心理学。在华生看来,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纯粹客观的自然科学”,而且必须成为一门纯生物学或纯生理学的自然科学。

在20世纪最著名的100位心理学家中名列第17位。第49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第三节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878年华生出生于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1903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师从机能心理学代表人物杜威和安吉尔。后者影响他更深些。1908年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在此期间他开始探索用行为主义的方法来取代当时的心理学,他的观点很快受到了学术界的欢迎。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华生1913年发表论文《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第50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一、华生刺激—反应说的基本观点主要观点学习是塑造外显的行为,而内部的心理状态是不可知的。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人的反应完全由客观刺激决定。强调学习过程的实验研究。第51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二、华生的学习律1.频因(frequency)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形成得就越迅速。因此,练习的次数在习惯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在形成习惯的过程中,有效动作之所以保持下来,无效动作之所以消失,是由于有效动作比任何一种这无效动作出现的次数都多,这是因为每一次练习总是以有效动作的发生而告终的。第52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二、华生的学习律1.频因(frequency)律举例说来,在一个非常简单的“T”字型测验情境里,有机体只能作出两种可能的反应:正确反应(用R+来表示)和错误反应(用R-来表示)。为了简便起见,我们设想最初R+和R-的强度是相似的。经过一系列尝试之后发生的情况是:R-逐渐减弱,R+则逐渐增强,华生认为,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R-只是在一半的尝试中发生,而R+则在每一次尝试中都发生。R+比R-更强,是由于R+发生的次数比R-多一倍。华生把反应出现的次数作为解释反应的保留或淘汰的原则。第53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二、华生的学习律2.近因(recency)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因为在每一次练习中,有效的反应总是最后一个反应,所以这种反应在下一次练习中必定更容易出现。由此,他把反应离成功的远近,作为解释一些反应被保留、另一些反应被淘汰的原则。在他看来,习惯反应必然是离成功时机最近出现的反应。但是,华生在以后的著作中又推翻了自己的学习律。他在1919年出版的《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的观点看心理学一书中,不再把频因律作为学习的一般机制。他承认频因律当初纯粹是猜测性的。第54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

华生关于恐惧形成的实验:

“LittleAlbert”实验:将经典性条件反射运用于学习领域,将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第55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三、评论华生是心理学史上极富个性色彩的人物之一、他比桑代克年轻,但在本世纪初的名声比桑代克更高。他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和立言人。遗憾的是,因私人生活问题,于1920年被迫离开大学,结束了他的学术生涯,转入广告行业。尽管华生的学术生涯很短,但他对心理学的影响很大,华生把行为主义与刺激-反应心理学结成了一体。他使心理学家们相信,对行为的真正解释在于神经系统,一旦我们对大脑有了更好的了解,一切神秘的东西都会烟消云散。另外,他还使心理学家相信,学习是一个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人的行为、个性和情绪等都是习得的。在本世纪上半叶整整50多年的时间里,行为主义心理学一直在北美占统治地位。从哲学上讲,华生是从机械唯物论的观点出发的。他力求把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简化为肌肉和腺体的一些活动和习惯,通过否认人的主观世界否定人的意识而把人完全加以机械化,这就无怪乎别人要把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称之为“肌跳心理学”了。第56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三、评论华生与巴甫洛夫的观点是根本不同的。第一,巴甫洛夫十分重视动物和人的行为与神经系统的关系,他是通过研究条件反射,探讨大脑皮层和皮下的活动,即探讨高级神经活动。而华生则只注意肌肉和腺体的生理学,完全忽视了大脑皮层的生理学。第二,巴甫洛夫认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他论述了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系统。正是因为有了第二信号系统,人类可以进行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活动。而华生则混淆了人与动物的界限,抹煞了人类思维的特点。第57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三、评论第三,巴甫洛夫并不否认意识。他认为:“否认主观世界是最愚蠢的。”虽然他不满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但他认为反映主观世界的心理学还是需要的。而华生则根本否认意识和主观世界的存在。这个比较和分析是有道理的,但这里需要提及的是,行为主义者(包括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都认为,对人脑的研究不是心理学家要做的事情,而是生理学家或神经学家的研究对象。另外,华生通过转换的手法来“清除”意识,也就是说,他把一些意识内容转换成身体的内部刺激或肌肉的动觉反馈。因此,他只是在字面上否认意识,而不是从根本上否认意识的存在第58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华生“刺激-反应说”的极端

——环境决定论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华生1924(1878-1958)第59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

华生关于恐惧形成的实验:

“LittleAlbert”实验:将经典性条件反射运用于学习领域,将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第60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著名的小阿尔伯特实验第61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第62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小阿尔伯特恐惧的泛化过程第63页,共70页,2022年,5月20日,0点24分,星期五1920年,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华生及其助手瑞纳进行了后来成为心理学史上著名的一次实验。该实验揭示了在一个婴儿身上是如何形成对恐惧的条件反应的。被作为可怜的实验对象的是个11个月零5天大的叫阿尔伯特的小男孩。研究者把一只白鼠、兔子、狗、驴子、面具、被烧焦的报纸……放在他身边,起初他一点都不害怕;可是,当用一把锤子在他脑后敲响一根钢轨,发出一声巨响时,他猛地一打颤,躲闪着要离开,表现出害怕的神态。给他两个月的时间使这次经历淡忘,然后,研究者(1岁21天)又开始实验。当一只白鼠从正在放在阿尔伯特的面前,他好像看到了一个特别新奇有趣的玩具,伸出手去抓它;就在孩子的手在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