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法律知识_第1页
思修法律知识_第2页
思修法律知识_第3页
思修法律知识_第4页
思修法律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解法律知识(zhīshi)自觉遵纪守法——大学生与法律知识(zhīshi)的学习第一页,共五十七页。一、民法(mínfǎ)根本知识什么(shénme)是民法?案例一:悬赏广告(guǎnggào)案例二:不当得利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产品的消费、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是在法律上被确认的所有制关系。人身关系:指与人身不可别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社会关系,是基于人格和身份而产生的一系列的关系总和。第二页,共五十七页。法人——具有民事权利才能和民事行为才能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依法成立;有必要(bìyào)财产或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什么是民事(mínshì)主体?自然人——依自然规律出生而获得(huòdé)民事主体资格的人。其他组织——没有法人资格,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进展民事活动的组织。民事主体制度第三页,共五十七页。什么是民事权利(mínshìquánlì)才能和民事行为才能?民事权利才能——按照民法的规定,公民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公民的民事权利才能,始于出生,终于(zhōngyú)死亡。民事行为才能——公民可以以自己(zìjǐ)的行为获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完全民事行为才能限制民事行为才能无民事行为才能民事主体制度第四页,共五十七页。民事行为(mínshìxínɡwéi)制度什么(shénme)是民事行为?民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这种行为包括(bāokuò)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第五页,共五十七页。民事行为(mínshìxínɡwéi)制度民事法律行为(xíngwéi)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héfǎ)行为。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其他形式具备条件:相应的民事行为才能意思表示真实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法律规定特定形式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第六页,共五十七页。民事行为(mínshìxínɡwéi)制度?合同法?第270条的规定,建立(jiànlì)工程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要式法律(fǎlǜ)行为非要式法律行为法律规定应当采用特定形式的民事法律行为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特定形式的民事法律行为?合同法?第197条规定:"借款合同采用书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合同法?第36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承受的,该合同成立。"第七页,共五十七页。无效(wúxiào)民事行为不具备(jùbèi)民事法律行为根本性有效条件,因此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的民事行为。■欠缺相应民事行为才能人所事实的行为;■因受欺骗而施行的行为;■受胁迫而施行的行为;■恶意串通(chuàntōng)损害别人利益的行为;■违背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民事行为制度第八页,共五十七页。民事行为(mínshìxínɡwéi)制度可变更可撤销(chèxiāo)民事行为又称为“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可以由当事人恳求人民法院(rénmínfǎyuàn)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的民事行为。■因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受欺诈、受胁迫而施行的且非损害国家利益的民事行为■乘人之危的合同行为第九页,共五十七页。民事行为(mínshìxínɡwéi)制度在第三人意思表示(biǎoshì)前,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的民事行为。效力(xiàolì)未定民事行为■?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处分别人的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人订立合同后获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合同法第48条第1款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第十页,共五十七页。民事权利(mínshìquánlì)制度继承权相关(xiāngguān)法律制度案例(ànlì)分析——多份遗嘱继承权继承人依法获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第十一页,共五十七页。民事权利(mínshìquánlì)制度法定继承(fǎdìnɡjìchénɡ)人遗嘱(yízhǔ)指定继承人遗赠抚养协议指定继承人继承权的主体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公民可以立遗嘱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也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继承。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第十二页,共五十七页。民事权利(mínshìquánlì)制度继承权的特征(tèzhēng)■自然人基于(jīyú)一定的身份关系享有的权利■按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合法有效的遗嘱而享有的权利■继承权的标的是遗产■继承权是继承人于被继承人死亡时才可行使的权利■遗产是公民死亡时留下的个人合法财产1、公民的收入;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3、公民的林木、家畜和家禽;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消费资料;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7、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第十三页,共五十七页。民事权利(mínshìquánlì)制度继承权的承受(chéngshòu)与放弃1、成心杀害被继承人的(绝对丧失)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绝对丧失)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相对(xiāngduì)丧失〕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绝对丧失)继承权的丧失第十四页,共五十七页。代位继承(dàiwèijìchénɡ)——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shànyǎng)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duōfèn)。有扶养才能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民事权利制度在遗产分割时,应当保存胎儿的继承份额第十五页,共五十七页。诉讼时效制度(zhìdù)诉讼时效——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不行使权利,即丧失了恳求人民法院(rénmínfǎyuàn)依诉讼程序强迫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种类(zhǒnglèi)普通诉讼时效特殊诉讼时效一般诉讼时效短期诉讼时效特别法规规定第十六页,共五十七页。诉讼时效制度(zhìdù)开始(kāishǐ)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损害之日起计算。从损害之日起超过20年,法律(fǎlǜ)不予保护。中止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不能行使恳求权的,诉讼时效停顿计算;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中断在诉讼时效进展中,由于发生法定事由,使以前经过的时效期限统归无效,时效期间从中断之日起重新计算。法定事由包括: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履行要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第十七页,共五十七页。二、刑法根本(gēnběn)知识问题(wèntí)考虑1、抛开详细的犯罪行为,犯罪行为的共同特征(tèzhēng)是什么?第十八页,共五十七页。特征之一:严重(yánzhòng)的社会危害性,即犯罪是严重(yánzhòng)危害社会的行为特征之二:刑事违法性,即犯罪(fànzuì)是触犯刑法的行为特征之三:应受刑罚惩罚性,即犯罪是应受刑罚处分(chǔfèn)的行为案例:小偷被打第十九页,共五十七页。刑法(xíngfǎ)犯罪(fànzuì)刑罚(xíngfá)罪刑法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分罪刑相当: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当,罚当其罪适用刑法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第二十页,共五十七页。犯罪(fànzuì)主体——是指施行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划分: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不满14周岁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成心杀人、成心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qiángjiān)、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6周岁犯罪(fànzuì)主体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七页。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周岁一律按照公历(gōnglì)年、月、日计算;1周岁以12个月计;生日第2天起才认为已满周岁。生理功能丧失者的刑事责任:刑法中对生理功能缺陷者即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mánɡrén)犯罪规定为,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分。醉酒的人犯罪(fànzuì):醉酒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分;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讯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犯罪主体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七页。犯罪(fànzuì)主观方面案例(ànlì)分析:公交车祸案例分析:杀媳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的危害行为(xíngwéi)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七页。犯罪主观(zhǔguān)方面犯罪(fànzuì)成心犯罪(fànzuì)过失希望:直接成心放任:间接成心忽略大意过失过于自信过失犯罪主观方面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七页。犯罪客体——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进犯(jìnfàn)的社会关系犯罪(fànzuì)客体案例分析:犯罪(fànzuì)客体注意区分: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七页。犯罪(fànzuì)客观方面犯罪(fànzuì)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的客观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方法、犯罪时间、地点等。危害行为:由行为人的意识、意志(yìzhì)支配的违背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作。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七页。危害(wēihài)行为表现形态作为不作为行为人以积极的行动(xíngdòng)施行的为刑法所制止的行为。不当为而为之行为人消极地不去施行其所负有特定义务要求他施行、并且可能(kěnéng)施行的行为。当为而不为行为人必须负有某种特定义务行为人能履行自己所负的特定义务行为人没有履行自己特定义务并且对刑法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造成了危害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七页。正当防卫(zhènɡdānɡfánɡwèi)起因条件——客观存在不法损害时间条件——不法损害正在进展对象条件——对不法损害者本人实行目的条件——保护合法权利免受不法损害限度条件——不能明显超过(chāoguò)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七页。正当防卫(zhènɡdānɡfánɡwèi)鉴于严重危及人身平安的暴力性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以及其对被害人的潜在性严重的危害后果,刑法规定了无过当防卫权,即对正在进展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平安的暴力犯罪,采取了防卫行为,造成不法损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当然,无过当防卫权的行使,有严格的法律(fǎlǜ)限制的。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七页。紧急(jǐnjí)避险前提条件——合法权益面临正在发生的危险的实际威胁时目的(mùdì)条件——为使合法权益免遭危险的损害对象条件——针对第三者施行避险行为被迫性——紧急避险只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行限度条件——因避险造成的损害应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第三十页,共五十七页。成心(chéngxīn)犯罪的形态成心(chéngxīn)犯罪在其犯罪过程中,因某种事由停顿下来的不同结局状态。■犯罪预备(yùbèi)■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七页。犯罪(fànzuì)预备李钢,男,35岁,汉族,小学文化程度,农民。2005年5月4日夜12时许,被告人李钢本跳墙进到本村妇女赵某某家中,意欲对其强奸,用事先准备好的尖刀拨开屋门,进入客厅,正在卧室睡觉的赵某某听到响声开灯询问“谁〞,被告人李钢本逃跑。2005年5月8日夜12时许,被告人李钢本酒后到本村卜某某家,意欲对其强奸,便采用同样手段进入客厅,正在卧室睡觉的卜某某发现有人即呼喊,被告人李钢本逃出屋外恰被下班进家的丈夫(zhàngfū)杜某某抓获,遂向公安机关报案。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七页。犯罪(fànzuì)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tiáojiàn)的,是犯罪预备。■主观上为了犯罪■客观上施行了犯罪预备行为准备工具(gōngjù);制造条件■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预备行为没有完成不可能着手施行预备行为已经完成由于某种原因未能着手■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七页。犯罪(fànzuì)未遂已经着手施行犯罪,由于(yóuyú)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此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shíxíng)犯罪犯罪没有得逞未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七页。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异同?同:都是犯罪未完成形态(xíngtài);未完成是意志以外原因所致异:停顿的时间不同,一个在预备状态;一个在未遂状态。着手是区分预备与未遂的关键。犯罪(fànzuì)未遂对于预备犯,可以(kěyǐ)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分或者免除处分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分。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七页。犯罪(fànzuì)中止

在犯罪(fànzuì)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fànzuì)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fànzuì)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时间性:必须发生(fāshēng)在犯罪过程中主观条件:必须自动中止犯罪有效性:必须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七页。犯罪(fànzuì)中止例1:甲在持刀杀害乙过程中,因为害怕杀人后受到法律的严惩,放弃了继续杀人的行为。例2:甲预谋强奸乙,于夜间潜入乙的宿舍,却发现乙当晚不在宿舍而不得已离去。例3:如甲喜新厌旧而毒杀其妻乙,乙食用了甲在饭中投放的毒药(dúyào)。甲害怕,决定放弃杀人意图,立即将乙送往医院进展抢救,经过抢救乙没有死亡。这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miǎnchú)处分;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分。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七页。犯罪(fànzuì)既遂行为人成心施行的犯罪行为,已经具备了刑法分那么所规定的某种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是犯罪的完成(wánchéng)形态。结果(jiēguǒ)犯的既遂以法定〔刑法分那么对某种犯罪所规定的特定危害结果,一般是指物质性的、有形的危害结果〕犯罪结果发生为既遂标准。成心杀人罪:被害人生命被非法剥夺为既遂标准诈骗罪:公私财物被犯罪分子非法所有为既遂标准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七页。行为犯的既遂以完成法定犯罪行为作为既遂标准。只要行为人施行了刑法分那么对某种犯罪规定的全部(quánbù)行为,无论是否发生行为人希望的危害结果,均为既遂。诬告陷害罪:行为人意图使别人受到刑事处分,完成了向执法机关诬告的行为,即为既遂。别人是否因诬告而受到刑事处分,即行为人的犯罪意图是否实现,无关紧要。非法出租、出借公务用枪罪:依法装备公务用枪的公务人员施行了非法出租、出借公务用枪的行为,便为既遂。是否造成其他危害社会的结果,不影响本罪成立。犯罪(fànzuì)既遂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七页。危险犯的既遂以造成法定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准。即以危害行为足以造成严重危害结果(jiēguǒ)的客观危险状态为犯罪既遂的必要条件。至于实际危害结果(jiēguǒ)是否发生,不影响既遂的成立。破坏交通工具罪:行为人施行了足以使火车、汽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行为,尽管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即为既遂。犯罪(fànzuì)既遂第四十页,共五十七页。三、宪法(xiànfǎ)案例1:2006年福建漳州市政府出台规定:经漳州市政府办审核公布(gōngbù)的2005年度漳州市民营企业前100名纳税大户的控股企业主的子女可享受20分的照顾。案例2:2021年徐州考生王莹报考江苏生公务员考试,报考单位是铜山县人民检察院,笔试、面试、体检阶段都顺利通过,在政审阶段,由于王莹非婚生育,最终被铜山县组织部以违背方案生育政策为由淘汰。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七页。中国历史上的人格类型,多是三种:顺民,逆来顺受、麻木不仁;暴民,逼急了老子跟你干,逼上梁山,滥杀无辜;逸民,不关心世事,独善其身。中国历史上最缺者乃“公民〞——有爱心,有理性,尊重规那么,以善胜恶,致力于用爱心和理性,建立性地推动社会的更新(gēngxīn)与进步。——赵晓第四十二页,共五十七页。逝者已逝,众恶徒已正法,然天下居庙堂者与处江湖者,当以此为鉴,牢记生命之重,人权之重,民生之重,法治之重,无使天下仁慈百姓,徒为鱼肉;

人之死,有轻于鸿毛者,亦有重于泰山(zhòngyútàishān)者,志刚君生前亦有大志,不想竟以生命之代价,换取恶法之终结,其死虽难言为舍生取义,然于国于民于法,均可比重于泰山(zhòngyútàishān)。孙志刚墓志铭第四十三页,共五十七页。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九日:出生于湖北黄冈;

二零零一年:武汉科技学院染美本科毕业;

二零零三年二月:就职于广州,任美术平面设计师;

同年三月十七日:因无暂住证被非法收容;

同年三月二十日:死亡,终年二十七岁;

同年四月十八日:经法医鉴定其系遭毒打致死;

同年四月二十五日:?南方都市报?发表?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

同年四至六月:孙志刚的悲剧引起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通过互联网及报刊杂志各媒体,民众呼吁严惩凶手要求违宪审查;

同年六月五日:广州当地法院开庭审理孙志刚案;

同年六月二十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漂泊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方法?公布;

同年八月一日:一九八二年?城市漂泊乞讨人员收容遣送方法?废止(fèizhǐ)。

以生命为代价推动中国法治进程,值得纪念的人———孙志刚。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七页。齐玉苓、陈晓琪均系山东省滕州市八中1990届初中毕业生。陈在1990年中专预考时成绩不合格,失去了升学考试资格。齐那么通过了预选考试,并在中专统考中获得441分,随后,山东省济宁市商业学校发出录取齐玉苓为该校1990级财会专业委培生的通知书。但齐的录取通知书被陈领走,并以齐的名义到济宁市商业学校报到就读。1993年毕业后,陈继续以齐玉苓的名义到中国银行滕州市支行工作。1999年1月29日,齐玉苓在得知陈晓琪冒用自己的姓名上学并就业的情况后,以陈晓琪及陈克政〔陈晓琪之父〕、滕州八中、济宁商校、滕州市教委为被告,向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被告停顿损害(sǔnhài),并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齐玉苓诉陈晓琪一案(yīàn)第四十五页,共五十七页。最高人民法院经反复研究,于2001年8月13日公布了法释[2001]25号?关于以进犯姓名权的手段进犯宪法保护的公民(gōngmín)受教育的根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明确指出:根据本案事实,陈晓琪等以进犯姓名权的手段,进犯了齐玉苓根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根本权利,并造成了详细的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第四十六页,共五十七页。宪法与普通(pǔtōng)法律的区别?内容上,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gēnběn)最重要的方面效力上,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第四十七页,共五十七页。公民的根本(gēnběn)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jiǎnjǔ)权和获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第四十八页,共五十七页。公民的根本(gēnběn)义务维护(wéihù)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平安、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第四十九页,共五十七页。四、婚姻法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shīxíng)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新中国公布的第一部法律。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三次(sāncì)会议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婚姻法自新法施行之日起废止。2021年8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fābù)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释。第五十页,共五十七页。哪些属于夫妻共有(ɡònɡyǒu)财产?婚姻法17条规定(guīdìng):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下财产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二、消费、经营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本法18条三款规定除外〕五、其他应当共同所有的财产第五十一页,共五十七页。哪些为夫妻(fūqī)一方财产?婚姻法18条:有以下情形之一,为夫妻一方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