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救助_第1页
古代社会救助_第2页
古代社会救助_第3页
古代社会救助_第4页
古代社会救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我国古代社会救助合作者:宋兴

苟育梅

邱志宏

郑亮导航1、古代社会救助的介绍2、古代社会救助思想3、古代社会救助实践4、古代社会救助对现在的启示1、古代社会救助的介绍

社会救助是近代以来出现的概念,它指公民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生活困难、无法维持基本生存水准时,由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物质援助和服务的一种社会活动和行为。无论任何社会,也无论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对于贫困人群和弱势群体实施必要的社会救助都是不可或缺的。从历史上看,中国是世界上较早以国家行政权力介入社会救助的国家,有着悠久的社会救助传统以及丰富的社会救助思想和实践中国自古提倡仁义,注重对鳏寡孤独、残疾者的救济、收养,对贫困、突遭不幸变故者的救助,古代社会慈善救助活动频繁一是对突遭天灾人祸等急难的救助。是一种灾后的临时性救助活动;二是经常性的社会救助慈善活动。指对鳏寡孤独的救助,给贫病者施药、施粥、收养弃儿丐童及设义冢收埋枯骨、饥殍,施送棺椁等善举。2、古代社会救助思想

中国古代社会救助慈善思想分为人性和理性社会救助慈善思想。人性社会救助慈善思想是从人同情心即仁义出发,怜悯并救助他人思想;理性社会救助慈善思想是为维护统治地位行仁政的社会救助慈善思想..既民间和官方的救助渠道思想。2.1人性社会救助思想2.11、视救助他人为己任,主张各有所归思想。2.12、墨子主张以强扶弱、以富济贫,相互扶持、交相利的兼爱慈善救助思想。2.13、赡族庇护同宗,实行族内救助的慈善救助思想。2.14、儒家以仁为中心,视人若己,推己及人,以博施济众为己任的社会慈善救助思想。2.15、追求生生、善报等受佛教影响的社会慈善救助思想。2.2理性社会救助思想

2.21、以行仁政方式得民、养民,以建立或巩固自己的统治的得民者昌的社会救助慈善思想。2.22、失民者亡的社会慈善救助的思想理念。它丰富了理性社会慈善救助思想。2.23、理性政治高于一切,人性服从于理性是行仁政得民的理性社会救助慈善思想主要特征。2.3对古代社会救助思想的评价2.31当然世上没有一种绝对的,超阶级的仁,否则只能是无法实现的大同理想。而仁一旦运用于政治,就打上阶级的理性烙印,理性就会战胜甚至吞噬人性,仁就成了服务于理性政治,维护统治的工具。2.32中国古代的一切行仁政得民的社会慈善救助活动都是为适应这一需要而施行的。因此中国古代社会救助慈善思想无论民间还是官方社会救助思想,其实质都是维护君王统治的工具而已。3、古代社会救助实践

-----人性社会救助实践

3.11地方精英的救助

3.111乡绅救助,乡绅一般指在科举中获得了“功名”,因而具有了某种官方背景的地主。乡绅救助主要表现在赈灾活动中,主要形式有举办“社仓”和以设“粥厂”为主的更加个人化的救助方式。3.112商人救助,在我国古代,商人参与贫困救助主要表现为遇到大规模灾害时出资赈灾。如明代正统三年(1438年),衡阳人周诚贩粮经九江、安庆时,遇大饥,遂将所运7500石稻谷尽数赈济灾民。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明末安徽歙县商人吴民仰,在崇祯年间贩粮途经松江,恰逢当地闹饥荒,便将所贩千石小麦分发给饥民,救了许多生命。3.12宗族救助

3.121济贫:宗族对族人实行济贫,是以设置族田为基础的。3.122优惠租佃:宗族贫困救助的另一种形式是将族田以优先和优惠的条件租赁给族内贫户,以解决他们的衣食之需。3.123互助性救助:上述的救助都是依托族产实施的,宗族救助的另一种形式则只涉及族人的私有资源,我们称之为互助性救助。3.13宗教团体救助宗教团体的救助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救助。社会救助的本来含义,指的是既非由政府、又非由宗族组织的民间社会组织或个人实行的贫困救助3.2、古代社会救助实践

--------理性社会救助

3.21我国古代社会救助实践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国家的积极介入,对贫困人口等社会弱势群体实行普遍的社会救助是我国传统社会救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3.22先秦时期对“老弱群体”实施救助的始源,奠定了中华民族救济的实践基础。据管子记载,商汤吸取了夏桀“失其天下”的教训,实行了“夷疏而积粟,饥者食之,寒者衣之,不资者振之”的政策,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戴。3.23战国时期的诸侯并起,称雄争霸,各国为了安定社会、收揽人心,也部分地实施了社会救助政策。如齐桓公时期采用的“振孤寡,收贫病”(《管子·轻重甲》)政策;3.24社会救助制度发展到秦汉时期有了专门的救助机构。汉朝还为穷人设立了专门的收容机关,“受粥法”中规定,民年90以上者,不但自己生活有保障,就连他的子、孙、妻、妾也可以得到政府的食物救济,不致使其挨饿。3.25唐宋时期,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的更加完善,这一时期慈善机构更加多样化,救助内容更加广泛。唐玄宗在位时设置收容、救助贫病孤疾者的专门机构。3.26元明清时期对“老弱群体”实施救济的措施得以完备,元明两代是以养济院为主,另外还设安乐堂、栖流所、惠民药局等救助机构。清朝顺治五年,即诏告各处设立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及残疾无告之人。由于朝廷重视,各府州县几乎都设立的养济院,有利的推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4、古代社会救助对现在的启示

4.1、必须明确对弱势群体救济的出发点:作为共同体代表的治权层面的政府有责任为每个人提供基于“公民身份”的社会保障,这种保障必须生成和运行于制度框架以内,以保障其公平性、稳定性和个人的自由性。4.2、必须注重和吸收古代积极进步的救助思想:古代社会救助思想虽然是附属于当时阶级统治的劝诫式空想,但在现今,我们依然要弘扬中华民族和谐共生和尊老爱幼的积极因素,普及这种优秀文化,努力实施社会救助制度,对老弱群体的终极关怀进行到底。4.3、发挥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双重作用中国古代国家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