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整理_第1页
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整理_第2页
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整理_第3页
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整理_第4页
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整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学(三级二级)知识点整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认知: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应。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抑制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应。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回应。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的,不学而会的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形成的反射。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点时间的感觉形象。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应。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距离知觉:是判断距离远近的知觉,又叫深度知觉。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应。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的过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分析:是在头脑中将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的过程。综合:是在头脑中将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抽象: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其非本质的属性和特征的过程。概括:是把抽取出来的共同属性和特征结合在一起的过程。辐合思维:是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围。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原型启发: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定势: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言语: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想象:人们把表象的内容作为素材,在大脑里对这些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这个过程是一种形象思维的过程,这种过程就叫做想象。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幻觉:是在异常精神状态下产生的无意想象有意想象:是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的进行的想像。创造想象:不根据现成的描述和图示,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表模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想象。幻想:适合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是物质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它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无意识:是相对意识而言的,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它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无意识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有意识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是一种既有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注意广度: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注意广度,又叫注意范围。注意的稳定性: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注意转移: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内驱力:由生理需要引起来的,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诱因:能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做心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翻印和外部行为表现。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源:能够引起应激反应的事物。道德感: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美感:是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自然界、社会生活及文学艺术品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解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双趋式冲突: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两个动机同样强烈,但不能同时获得时所遇到的冲突。双避式冲突:两个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目标的时候,人们只好选择对自己损失小的,避开损失大的目标。趋避式冲突:想获得一个目标,它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时所遇到的矛盾心情。双重趋避式冲突:如果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心理。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意志的果断性:是指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的品质。意志的坚韧性:是指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的品质。意志的自制性:是指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又叫自制力或意志力。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合,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人格的一种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和巩固下来的,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态度:是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观念的一种反应倾向性,它是在后天生活中得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因素组成。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心理过程和人格。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和实验法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脑又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构成。巴浦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3知觉的基本特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记忆按其内容可分为5种: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和动作记忆表象具有直观形象性和概括性。三个记忆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操作的基本形式: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根据思维的形态可以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按照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的不同,可把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按照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把思维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想像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按照需要产生的角度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照满足需要的对象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动机的种类: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情绪、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和信号功能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可把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按照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人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动机冲突一般由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和双重趋避式冲突。意志品质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人格的特性:独特型、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人格的结构主要包括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两个方面。能力的分类:按照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把能力分为:能力、才能和天才。按照能力的结构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来划分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按创造程度划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第三部人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派纷争。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德国物理学家韦伯1840年发现了差别感觉限定律,即韦伯定律。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开创了构造心理学派。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默、克勒和科夫卡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或叫格式塔心理学。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创立机能主义心理学。奥地利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着两个主要的部分:意识和无意识,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以美国的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20世纪60年代的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探讨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苏联生理学家巴浦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对记忆与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发现了遗忘曲线。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了言语运动中枢,也叫表达性失语症。德国学者威尔尼克可现了言语听觉中枢,或叫接受性失语症。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心理学家兰格创立了詹姆斯-兰格情绪外周理论,强调情绪与机体变化的关系,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坎农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丘脑理论,坎农认为,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创立了情绪认知理论,他提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地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作用。汤姆金斯和伊扎德创立了情绪动机-分化理论,提出情绪并不是伴随着其他心理活动产生的一种副现象,而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能力结构理论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用因素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