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奇怪的大石头》(4篇)_第1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奇怪的大石头》(4篇)_第2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奇怪的大石头》(4篇)_第3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奇怪的大石头》(4篇)_第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奇怪的大石头》(4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 - 13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奇怪的大石头(4篇)【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预备】生字卡片,关于李四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 假如你见到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爱好,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惊奇的大石头(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同学各自轻声读课文。留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段指名读课文。 三、检查预习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仆人公李四光 2、同学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

2、同解疑。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哪几个字简单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示大家。 藏:共十七画,第六画为“”。 卧:左“臣”右“卜”留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四光童年的疑问与他震动世界的讨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2、熟悉奇怪心在创造制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具预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的词语。 二、感知巨石的形象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其次自然段,思索老师提出的问题。 2、老师在黑板上画石头争论: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

3、藏的? 三、感受好问精神 1、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石头有了疑问。 他产生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演。 2、同桌读后,选择同学上台表演。 四、解开巨石之谜 1、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终两个自然段。 2、读后争论:李四光是怎么解开巨石来历这一谜团的? 3、引导同学熟悉以下要点: (1)这个问题使李四光思索了二十多年。 (2)长大后,李四光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特地考察了这块大石头,最终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

4、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讨论,引导他得出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沟通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大家沟通一下。 学校三班级语文惊奇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篇二 惊奇的大石头叙述的是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侯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很多年的讨论最终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索、擅长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珍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仔细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同学了解李四光探究巨石由来的过程,领悟李四光是如何思索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同学理解课文内容,弄清

5、李四光探究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同学围绕下面两个问题绽开争论: (1)惊奇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索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让同学反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绽开争论,进行探讨。同学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的一块;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特别大;从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唯恐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明白了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想这么大的石头“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而且连大人也说不清晰。通过这几方面,同学解决了第

6、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的确“怪”。正是由于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紧接着,我引导同学争论其次个问题。我让同学反复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索问题的过程。 (3)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晰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在不断地思考和解决疑问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他那勤于思索、擅长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精神。因此,我教育同学要学习李四光这种执著求索的精神品质,又引导同学反复朗读课文的最终几段,重点抓住“很多年”“直到”“才”“特地考察”“发觉”等关键词语来体会,同学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进一步理解了李四光执著探究的珍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让同

7、学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时,没有很好地引导同学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 学校三班级语文教案惊奇的大石头 篇三 学习目标 1熟悉“坑、考、秦、域、遗、震”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悄、闪、坑、卧、推、旅、考、秦、纪、遗、究、震”。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育同学的阅读力量。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动世界的讨论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教学过程: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假如你见到一块大石头(老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闻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爱好,今日我们就来学

8、习惊奇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留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仆人公李四光。 李四光,原名仲揆(kui)李四光,诞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回龙镇下张家湾村的一个乡村老师家庭。童年随父亲入村塾读“四书”、“五经”,学写诗文。他勤奋好学,爱好劳动。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地质学家。他是中国地质学的先驱之一,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进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同学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坑、

9、考、秦、域、遗、震著、藏、悄、闪、坑、卧、推、旅、考、秦、纪、遗、究、震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简单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示大家。 3各自抄写。 词语解释: 1、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2、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qiao)构造讨论,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进展的科学家。 3、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终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4、突兀:高耸。 5、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火积雪溶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

10、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 6、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1熟悉“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惊奇、闻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动世界的讨论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熟悉奇怪心在创造制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熟悉奇怪心在创造制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经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

11、,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假如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连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同学依据内容描述。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选择同学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老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终两自然段。 读后争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

12、一谜团的? 1、李四光思索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特地考察了这块大石头,才最终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讨论引导他发觉了什么重大成果? 沟通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沟通一下。 3小结鼓舞: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大事,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动世界的讨论成果,貌似平常的大事不平常,奇怪的童心所发觉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伴侣们也有剧烈的奇怪心,遇事多提问、多思索,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奇妙之谜,为

13、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 7、惊奇的大石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 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特地考察 冰川遗迹 震动世界 学校三班级语文惊奇的大石头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熟悉“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惊奇、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索、擅长动脑、不懈追求的珍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同学了解李四光探究巨石由来的过程,领悟李四光是如何思索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是怎样把内容写详细的。 【教学预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图片、童年故事。 2、生字、新词卡片。 3、多媒体

14、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见过大石头吗?假如你见到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深厚的爱好,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惊奇的大石头。 2、过渡: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同学们想知道的许多问题,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 3、李四光简介(结合课后的资料袋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李四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各自轻声朗读课文,留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习状况。 (1)认生字:老师出示生字词,同学认读,沟通自己的识字方法。 (2)指导生字书写:逐字指导,

15、同学通过观看总结应当怎样写。 (3)老师点拨下面的词语。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讨论,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进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终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溶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特别寒冷,世界上的很多地方被冰川掩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3、老师播放课文

16、范读,同学听读,思索: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挨次写的? 三、自由朗读课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四、作业设计 1、老师点击课件,同学随堂完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 其次课时 一、巩固新词,朗读课文 1、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同学认读并组词。 2、分组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受体悟 1、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他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一起前往现场,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请大家自学其次自然段,要求如下: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 (2)李四光和伙伴们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3)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这是为什么? 2、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是怎么问的?老师是怎样回答的?李四光听后是怎么想的?同桌之间对问对答。 引导同学思索:听了老师的回答,李四光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3、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最终这个疑问得到解决吗?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终两自然段。 读后沟通: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巨石之谜的? 老师主要引导: (1)李四光思索这个问题想了很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