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对今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古对今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古对今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古对今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古对今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对今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古对今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由此,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认

2、识“古对今”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上下)(大小)(天地)(古今)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板书“对”)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2)描红写字。(注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

3、,上面大来下面小。)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了解几对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进行,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近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引问:你发现了什么?(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3汇报找到了哪些相对的词语。(1)课件出示课文中相对的词语:古和今,圆和方,严寒和酷暑,春暖和秋凉,晨和暮,雪和霜,和风和细雨,朝霞和夕阳,桃和李,杨和柳,莺歌和燕舞,鸟语和花香。

4、(指名领读、开火车认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2)你能找到这些相对的词语中的生字宝宝吗?请你动手圈画,正确读出字音。设计意图:汉字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本课是由“对子”组成的课文,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风采。教学中,先让学生发现每行每句的特点,依据“对”字找到每组相对词语,这一做法紧紧抓住了文本的精髓,为接下来的识字活动提供条件,创建平台。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1学生汇报课文中会认的字,教师相机贴字卡并注意将相同结构的字放在一起。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你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暑、晨、朝”是翘舌音;“凉、霞”

5、是三拼音节。4自主识字:这么多的.生字宝宝,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先来分分类吧!(1)左右结构的字:酷、凉、细、朝、杨。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教师相机指导。酷:儿歌记忆:酉时告诉你。加一加:酉告酷。(酷暑、酷爱、冷酷)凉:换一换方法:“惊”字左边换成两点水旁就是“凉”。这个字的两点水旁与温度低有关,如:冰、冷、冻等。(冰凉、凉水、凉气)细:猜字谜:田边种丝瓜。朝:字歌:十日十月。(朝阳、朝霞)多音字,还念cho。(朝代、汉朝、朝南)杨:换一换:“场”字部首换成“木”念“杨”。(杨柳、杨树、白杨)形声字识字法:木字旁表示和树木有关。(2)上下结

6、构的字:寒、暑、晨、霞。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暑、晨:这是一对“亲兄弟”,讲讲它们这对汉字兄弟的故事吧!(“暑”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者”代表人,太阳爬到人的头上,人们就会很热,所以就造出了“暑”;“晨”字下面的“辰”是星辰的意思,夜晚的星空中出现了太阳,就代表早晨来临,所以就创造了“晨”。)寒:带宝字盖儿的字一般都与“家”有关,下面两个点的意思是家里冻冰流下两滴水,就是“寒”。霞:雨字头,表示与天气有关。(3)全包围结构的字:圆。(迈步游戏:学生举字卡“员、圆”站在同一起点,指名组词,相应字卡向前一步,看谁先到终点。如:生说“队员”,拿“员”的学生向前一步。)(

7、4)独体字:严、夕。猜字谜:亚字长个小尾巴(严);多一半(夕)。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分类玩字词卡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从而师生交流多种有趣的识字方法,如:猜字谜、编字歌、讲故事、形声字识字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四、送字回文,诵读韵文1开火车读韵文,每人读一行。分节读韵文,要求流利。2诵读游戏:“小手盖一半”。规则是用手将每行课文的前半部分或者后半部分盖上,进行对对子读课文。3小组每人读一遍,尝试背诵。设计意图:游戏中巩固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学习生字,采用多种形式读课

8、文是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也是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环节。五、书写汉字,总结全文1写字表中“李、香”两个字我们应该注意哪笔?(捺要写舒展)书空、描红、试写、对照。2语:应注意左小右大。组词:语文、语言、外语。3播放欣赏对子歌歌曲。这篇韵文其实是我国古代对子歌的一小部分,我们可以再搜集一些有关对子歌的其他内容,积累和背诵。设计意图: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教学写字,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和写字能力。同时,完成学习任务后,以一首优美的对子歌收尾,给整节课画上句号,同时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板书设计古对今古今 圆方 严寒酷暑 春暖秋凉晨暮 雪霜 和风细雨 朝霞夕阳桃

9、李 柳杨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第1篇: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设计思路:本节课在谈话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现实背景中让学生亲身感受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对例题进行探索,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释应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体验解题的多样化,初步形成验证与反思的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2、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探索精神的养成。教学重点: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步骤。教学难点:掌握解题的关键。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价值1、师:

10、同学们,大家平时放过东西吗?2、请大家分一分彩旗吧。(课件:植树节到了,学校准备了60棵树苗,要把它发给六一班和六二班栽植,已知两个班人数相等,如何分比较合理?)注:学生一般会按平均分的方法解答,教师就可追问:这样分配的方法,我们以前学过,叫什么分法呢?3、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并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配的,而是按不同量来进行分配的。注:教师用谈话的方式,以两班分配植树任务的事情为事例,分步呈现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有关信息发表见解,体会平均分只是一种分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还需要更为合理的分配方式。这样结合旧知体会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二、探究教学1、探究例题呈现例题,根据学生的建议,共同完成例1师:

11、植树节到了,学校准备了60棵树苗,按3:2的比例分给六一班和六二班栽植,两个班各应栽多少棵? (2)分析题意:按3:2的比例分给两个班栽植告诉我们那些数学信息?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3)展示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题方法第一种:60(2+3)=12(棵) 123=36(棵) 122=24(棵)第二种:2+3=5603/5=36(棵) 602/5=24(棵)注: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上两种解法,对于学生以前学过的归一问题的解法,老师应给予肯定。而重点放在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解答的方法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2、揭示课题师: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我们通常把

12、这种分配方式叫做按比例分配。3、思考:如何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呢?讨论:按比例分配问题有什么特点?用按比例分配方法解决实际是要注意什么呢?指导学生检验不但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小结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将感性的解题经验归纳,深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关键是被分的总数和分配的比,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巩固练习 教材做一做。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1、教材的编排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点,既是数学知识的生长点,又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发展点,它们用承上启下的作用。按比例分配问题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又有它独特的价值。在谈

13、话导入环节中,设问如何分配植树任务才合理?引发学习的思维,发现平均分之外的另一种分配方法(按比例分配),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2、为了使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抽象概括,形成普遍方法,指导他们及时反思十分必要。教学中先是观察分析这类题型的结构,并讨论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方法和步骤。接着引导学生归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规律,并反思遇到不同的问题,应选择哪种方法比较合适。这样在回顾反思中理清思路,不断提升思维的层次。第2篇: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设计思路:本节课在谈话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现实背景中让学生亲身感受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对例题进行探索,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释应用中

14、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体验解题的多样化,初步形成验证与反思的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2、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探索精神的养成。教学重点: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步骤。教学难点: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会用两种方法解决分配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价值1、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解决,你们愿意吗?2、出示大屏:李明与黄华合办股份制食品有限公司,(1)李明和黄华都投资20万元,一年后盈利150万元,

15、怎样分配利润才合理?(2)如果李明投资20万元,黄华投资30万元,一年后盈利200万元,那么怎样分配利润才合理?你们觉得怎样分配才合理呢?为什么?注:学生一般会按平均分的方法解答,教师就可追问:这样分配的方法,我们以前学过,叫什么分法呢?3、那么第二种情况呢?也是平均分配吗?(学生经过思考,发现不合理,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分配,于是引出今天的课题:比的应用)学生齐读:按比例分配的概念二、探究教学1、探究例题出示浓缩液和稀释液的图片,告诉学生他们的作用。注意引导学生理解“1:4”是什么意思?生:通过预习,我知道了“1”代表浓缩液的体积,“4”代表水的体积。 师:谁能说说其它比例? 请学生依次说出每

16、个比的意义(2)出示题目:我按1:4的比配制了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引导学生自学:1、认真读题,思考“500ml”表示什么?“1:4”表示什么?2、要求的是?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第1、2题(教师巡视、指导) 请学生回答,集体订正,老师再次根据课件分析题目(3)学生完成3、根据你的理解,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组交流4、怎样检验你的结果是否正确?请四人小组汇报解题方法,两位学生写,两位学生补充 方法一:每份的体积:500(14) = 100(ml) 浓缩液的体积:1001 = 100(ml) 水的体积:1004 = 400(ml)方法

17、二:总体积平均分成的份数:14 = 5 浓缩液的体积 水的体积:注: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上两种解法,对于学生以前学过的归一问题的解法,老师应给予肯定。而重点放在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解答的方法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再次看大屏,回顾知识两种方法2、思考:如何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呢?讨论:按比例分配问题有什么特点?用按比例分配方法解决实际是要注意什么呢?指导学生检验不但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3、小结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将感性的解题经验归纳,深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关键是被分的总数和分配的比,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大屏出示,学生更加明确。三、巩固练习1、

18、六(4)班要举行联欢会,班委决定买12千克水果,据调查,爱吃苹果的同学人数和爱吃梨的人数的比21。请你算一算,苹果和梨分别买多少千克2、(1)把20根小棒按2:3的比例分成两堆,一堆( )根,另一堆( )根。(2) 把20根小棒按1:1的比例分成两堆,一堆( )根,另一堆( )根3、面包 100g(1)小明今天早餐是按怎样的比例搭配的?(2)小明的妈妈按同样的比吃了大约420g的早餐,算算妈妈今天早晨各种食物大约分别吃了多少。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点名学生回答,然后集体回答鸡蛋 50g牛奶 200g 教学反思:1、教材的编排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点,既是数学

19、知识的生长点,又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发展点,它们用承上启下的作用。按比例分配问题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又有它独特的价值。在导入环节中,设问如何分配利润才合理?引发学习的思维,发现平均分之外的另一种分配方法(按比例分配),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2、为了使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抽象概括,形成普遍方法,指导他们及时反思十分必要。我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出发,介绍什么是浓缩液?什么是稀释液?先让学生明白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教学中先是观察分析这类题型的结构,并讨论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方法和步骤。接着引导学生归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规律,并反思遇到不同的问题,应选择哪种方法比较合适。这样在回顾反思中理清思路,不断

20、提升思维的层次。3、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是安排从简到难,一共三个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进步,感受按比例分配的问题。4、在授课过程中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刚开始的导入那道题,虽然提出来了,但是在最后却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导致课程感觉不完整,这是这节课的一大遗憾。第3篇: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第49页51页的内容,练习十三的第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2、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解答此类应用题。3、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1、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问:我班男女生人数各是多少?你能根据我班男女生人数用比的知识和分数的知识来说一句话吗?学生汇报:(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4)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2口答(1)把6 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2)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 六年

22、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3)六一班参加午餐的有60人,六二班有50人。现在午餐部把110个平均分给这两个班,你认为合理吗?你认为怎样分合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能平均分配,刚才你们说的按人数的比去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的应用,也可以说是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比的应用)指出: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二、讲授新课出示例2:某种清洁剂是浓缩液和水按1:4的体积比配置的。现有一瓶500毫升的这种清洁剂,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读题后,问1:4什么意思?浓缩液的体积占这瓶清洁剂的几分之几?水的体积占这瓶清洁

23、剂的几分之几? 你会怎样做这道题?提问:多找学生说说,要求说出每步算出来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提问后老师总结:把计算出来的浓缩液的体积加上水的体积是否等于500;也可以把计算结果去比,看是否是1:4。强调:检验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他能告诉我们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能帮助我们养成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老师总结并强调计算方法 :首先看清题里的条件 给的是哪几个量的比 再看题中给的量是否是这几个量的和 ,而后在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养成验算的好习惯。三、出示练习题(49页 做一做)(1)某妇产医院上月新生婴儿303名,男女婴儿人数之比

24、是51:50。上月新生男女婴儿各有多少人?(2)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三个班各应栽多少棵?读题后,学生独立做,二人板演老师集体订正,要求说出每步算出的是什么。 拓展练习1.小张、小王和小李合伙买彩票,结果他们中了一个二等奖,奖金金额为9000元。奖金应该怎样分配最合理?(有的说平均分,有的说按出资多少去分) 2.本期彩票小张出资200元,小王出资300元。小李出资400元,他们三人各应分得奖金多少元?四、布置作业:练习十二14题五、板书设计:比的应用解法1、每份是 5005=100(毫升) 浓缩液有 1001=100(

25、毫升) 水有 1004=400(毫升) 解法2、总份数?1+4=5?浓缩液有:5001/5=100(毫升) 水有: 5004/5=400 (毫升) 答:浓缩液有100毫升,水有400毫升六、教学反思比的应用是十一册教材的内容,与前面学的比的知识,尤其是分数应用题密切相关。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基础,这节课想顺利的进行真的很难。因此在教学前面的知识的时候,我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因此在进行本节课的时候就会水道渠成。一、情境引入,切入课题:好的课题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新课导入的艺术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问

26、题作为例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创设了分桔子的情景。教师提出问题,那该怎么分比较合理?学生很快说出了最好根据人数比来分。根据题目当中所提供的比,让学生估计一下,哪个班级会分的多,说出你估算的根据。这位后面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要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讨论、交流、真正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教师都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自交流合作,然后再观察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对

27、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三、体现了教师是教材创造者的理念。在如何使用教材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摒弃过去那种“教教科书”的传统思想,充分挖掘新课知识点,整合课堂内容,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实现“用教科书教”。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例题,将此例题先后做了三次改变,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各种类型全部展示出来。同时在比较中使学生认识到解决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关键。打破了学生解题的模式,因此做每一道题目的时候,都必须认认真真地思考,分析。真真正正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四、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

28、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做法,让学生充分实践体验,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第4篇:比的应用教学反思比的应用教学反思反思教师:韦 华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需要的是从现实出发,从身边找数学问题,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利用班上的总人数、男女生人数,来说说比的知识,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

29、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问题中,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在身边。二、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探究。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三、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又不是简单的解题训练。在练习的设计上,采用多种形式步步提

30、高,通过有层次和有坡度的一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让学生明白比不但与生活有关,和自己也有关系,更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五、不足与疑惑由于在突破重点这一环节花了较多时间,所以练习的量相对少了一些。第5篇:比的应用教学反思小学数学六年级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教学反思 在设计教案上确立本节课的教学模式是:复习旧知情境导入提出问题合作探究总结算法实践与应用。一、研究教材的趣味性、现实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需要的是从现实出发,从身边找数学问题,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在设计教案上确立本节课的教学模

31、式是:复习旧知情境导入提出问题合作探究总结算法实践与应用。一、研究教材的趣味性、现实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需要的是从现实出发,从身边找数学问题,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利用班上的总人数、男女生人数,来说说比的知识,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问题中,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在身边。二、研究教材的开放性、挑战性。激励学生创新。教材出现的例题一般都是现成的,学生看看就懂,实际运用又不懂,所以需要补充一些具有

32、开放性、挑战性的学习材料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既能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选择余地,又能激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来弥补教材不足。例如:由3:2你会给两班的同学怎么分?小组内试说,然后给具体的数“如果现在有140个橘子,按照3:2的比例该怎么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师生讲评中发现新的解答方法,再着重分析这种解法的解题思路。这样在解题策略的开放过程中:即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这些问题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方法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程序,是

33、学生数学“再创造”的过程。正如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数学学习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在这样的探索学习中,使每位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拓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探索成功的喜悦。 课标提出:“数学是人们对实现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学习中的这一形成过程,需要老师的“授之以渔”。为了使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能抽象概括形成普遍方法,指导他们观察分析这类题目的结构,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讨论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一般的解题规律。计算分配的总份数;找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几分之几;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解题。正如皮亚杰的认识论认

34、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进行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即对新知信息进行提取、加工、理解、重组、吸收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应有老师的组织、参与和指导,有同伴的合作、交流与探索,有主体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体验新知的建构、应用,方能有效实现。三、研究教材的问题性、情境性,培养学生多角度去解决问题。 课后的练习题是教材内容的表现形式,也是课堂教学教与学的反馈,一个好的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和好奇心,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教学活动,使学生自觉、兴奋地投入到加深练习中,学习和探求新知识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按比例分配在生活中的运用很广泛,所以在练习的设计上,主要通过有层次和有

35、坡度的一组问题,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同时渗透思想教育,体现应用题的趣味性和德育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为教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探索和追求。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从而让我们的“教材”成为我们学生真正的“学材”。第6篇:比的应用教学反思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教学反思东张中心校街东示范学校 吴 娟比的应用属于“数与代数”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为此我在备课时“先备课标再备教材最后备学生”。课标中要求: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在明确这

36、一理念的基础上来研究教材,不只是看本节内容还要看前几册教材甚至是下册教材,这样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同时也为下学期的正比例、反比例的学习打下基础。一、研究教材的趣味性、现实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需要的是从现实出发,从身边找数学问题,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利用班上的总人数、男女生人数,来说说比的知识,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问题中,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在身边。二、研究教材的开放性、挑战性,激励学生

37、创新。教材出现的例题一般都是现成的,学生看看就懂,实际运用又不懂,所以需要补充一些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学习材料就显得很有必要,这样既能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选择余地,又能激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从而弥补教材的不足。例如:由3:2你会给两班的同学怎么分?小组内试说,然后给具体的数“如果现有140个 橘子,按照3:2的比例该怎么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师生讲评中发现新的解答方法,再着重分析这种解法的解题思路。这样在解题策略的开放过程中:学生既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且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这些问题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激起他们学习数学

38、的兴趣。这样“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方法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程序,便是学生数学“再创造”的过程。正如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数学学习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在这样的探索学习中,使每位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拓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探索成功的喜悦。课标提出:“数学是人们对实现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学习中的这一形成过程,需要老师的“授之以渔”。为了使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能抽象概括形成普遍方法,指导他们观察分析这类题目的结构,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讨论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一般的解题规律。计算分配的

39、总份数;找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几分之几;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解题。正如皮亚杰的认识论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进行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即对新知信息进行提取、加工、理解、重组、吸收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应有老师的组织、参与和指导,有同伴的合作、交流与探索,有主体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体验新知的建构、应用,方能有效实现。三、研究教材的问题性、情境性,培养学生多角度去解决问题。 课后的练习题是教材内容的表现形式,也是课堂教学教与学的反 馈,一个好的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和好奇心,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教学活动,使学生自觉、兴奋地投入到加深练习中。由于,按比例分配在生

40、活中的运用很广泛,所以在练习的设计上,主要通过有层次和有坡度的一组问题,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同时渗透思想教育,体现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德育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为教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索追求,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从而让我们的“教材” 真正成为我们学生的“学材”。最后,值得探讨的问题:1、在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尝试,充分地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存在着矛盾,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2、课堂上有一些学生思维敏捷,抢着发言,可是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的参与面,不可能经常提问这些学

41、生,这些学生的积极性会不会受到挫伤?第一篇: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与反思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与反思潘湖小学王桂芳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渗透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2)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三、教学重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四、教学难点:能用含有字

42、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创设情境: 我这有几张扑克牌,你们看看分别是什么?8、9、10、jqk 如果上面的字母表示你们的年龄,你是哪一张。 请一个同学抽取一张放在桌上。2、引入课题:师:在我们的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用字母表示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二)观察探究,形成体验。1、研究数量间的和差关系。师:请同学们猜猜王老师今年多少岁了。 学生猜年龄。师:你们猜得准不准呢?我给大家提供一条信息,我刚好比这个同学大20岁。我今年多少岁?师:现在请快速回答,你们1岁时,王老

43、师多少岁?你们2岁时,王老师多少岁?3岁时,4岁,5岁(教师问这些话时,语气由快变慢,音量由强变弱,边问边板书)师:我已经问累了,你们可能也答累了,这么一直说下去太啰嗦,太麻烦了。我们能不能想一个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你们的岁数、王老师的岁数以及两个人的岁数关系简明概括地表示出来呢?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也可和同学商量解决。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抽学生交流,并请学生评价这些研究结果。最后,师生达成统一认识:如用字母x表示学生岁数,用(x20)表示王老师的岁数。师:当x=40时,王老师多少岁?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x可以表示哪些数?小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又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44、还很简明概括,真可谓一举多得!2、引入课题:师:在我们的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用字母表示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3、研究数量间的倍数关系。(1)师:同学们,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高度概括的简洁美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儿歌接龙游戏,看谁接得又对又快。 出示数青蛙中的第一句: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师:谁能接着很快地往下说?师:我们这么一直说下去能说完吗?如果现在不知道有几只青蛙,你还能继续这个游戏吗?师生还可变着花样出题,增加游戏难度。如:()只青蛙()张嘴,(a)只眼睛()条腿。 边游戏师边板书。

45、 (2)学习乘号略写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板书中的2x和4x。师:当我们遇到非常像的两个事物的时候,总是想办法把它们区别开来,请同学们观察和x是不是很像呢?一不小心就会搞混淆。大家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来提醒大家? 学生发言,各抒己见。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不错的主意。在很久以前,人们在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有人建议说把乘号缩写为一点很简便,于是大家发现这一点又容易跟小数点混淆。又有人建议说干脆不写乘号,这样很多人就看不懂改变后的式子是什么意思。后来,大家经过反复考虑,认为加一个前提条件:只有当数和字母,或者字母与字母相乘的时候,“”才可以写成“”或者省略不写。这样,在大家的相互启发,

46、相互完善下,这条乘号省写规则便在数学界推广开来了。请同学翻开书齐读这条规则。 学生齐读。 (3)反馈练习: 完成题卡上的第1题。 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2xm5x1 35ab4xy(三)巩固应用,提高认识。师: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下面就看大家的了。请完成题卡上的第2、3题。第2题:说一说下面每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 一支钢笔的价钱是a元,一个练习本的价钱是b元。 (1)ab表示() (2)2a表示() (3)2a5b表示() 第3题:数学日记买菜星期天早上,爸爸妈妈又加班去了,我独自乘车到农贸市场买菜。上车后我数了一下共有20人,中途下去x人,又上来y人,现在车上有()人。到了农

47、贸市场,我数了一下钱包里的钱,共有100元。我先买了2斤猪肉,每斤a元,买肉用了()元,又买了1条3斤重的鱼,每斤b元,买鱼用了()元,现在还剩()元。后来我又买了些蔬菜。提着满满一兜菜,我想,今天我一定要亲自做一顿丰盛的午餐,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四)总结全课,拓展知识1、知识回顾。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2、渗透数学文化。 师:字母作为一个符号,因为它简明易记,所以在生活和数学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难怪有人说:“因为有了字母,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而神奇!”在这里,让我们记住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他就是法国的韦达。他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和系统地使用字母来表示数的人。是他确

48、定了符号代数的原理与方法,在欧洲他被称为“代数学之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是你们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飞跃!同学们,祝贺你们!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祝你们学习进步!天天快乐!下课! 附板书设计:用字母表示数学生的岁数王老师的岁数(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21(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222(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323(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反思我上了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十八册的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看似简单,但比较抽象,按平时一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觉得单调乏味,对学生

49、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尽人意。我尝试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学生实际设计本节课。 在本节数学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以下几方面做得较好1、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我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生活事例来体会、认识到用字母表示数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用字母表示数”在数学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怎样让刚刚接触这些知识的小孩子理解“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在什么情况下用字母表示数”呢?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帮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及对含有字母的式子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了对

50、数学知识的认识。2、重视习题的现实性、趣味性及灵活性3、习题现实、有趣,引人入胜。本节课在学生学完新知后,我设计了几道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并具有现实意义的习题,在练习过程中三维目标得以进一步落实。书面作业完成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让其思维充分活跃起来,我又设计了“儿歌接龙”游戏活动。因为儿歌中的数量多,关系较复杂,所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存在的问题1、本节课小组活动效率不高教师指导不得力,有一些同学在小组中还没有得到交流机会活动便宣告结束。因此,我觉得必须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不能有赶的感觉,要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同时增强自身的课

51、堂控制能力,避免学生活动走过场、图形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2、信息反馈不到位。课堂上教师要“耳听四方,眼观八路”,将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迅速纳入下一进程的教学活动中去;但我只是点了个别学生,没有认真地倾听其他学生的想法。我想:回答问题的学生应既有自主的也有点将的,让各类学生都有代表出来交流;学生练习情况也应既有互评,也有教师根据学生基础适时抽查;优则按高标准要求与评价,差则按低标准要求与评价,并及时给予个别点拨,在课堂上体现分层教学的思想。本课在反馈与评价上显得不够全面,因材施教的思想不够鲜明。第二篇: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红塔区小石桥中心小学 袁琼这节课是认识方程的

52、第一课时,学生理解字母这种抽象的知识难度很大,怎样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从而接纳并应用这一知识点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上课时把书中的例题进行调整和修改,换成接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也在这几个情境中理解字母的妙用。在教学中,我主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给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我在提问时给了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开课时抛出“摆独立三角形的个数与所用小棒的根数有什么关系?2、让学生最大限度探索从提问到课题的引出,都需要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和潜在的创造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和个性的发展。如:

53、摆不完三角形,学生探索出用文字表示、用符号表示、用字母表示等多种新的表示方法。3、注重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和适度性在教学中我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设定教学目标。首先,我从具体的实例中概括出内在的数量关系,再把数量关系从文字描述上升到用字母表示,体会用字母表示的优越性。这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的基础上,体验到许多数量和数量关系可以用字母表示的过程,尝试了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字母灵活表示,初步渗透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课前用心准备,但是上完以后总有很多遗憾。不仅是这堂课,平时我也感觉我的课堂缺乏一种灵性,一种能让我的学生真正体会学

54、习的快乐,自愿的、集中的投入到学习中。其次,我的课堂缺乏激情,很精彩的设计或很开心的游戏,可是我总达不到像一些优秀老师哪样激情澎湃,我的表现如此平静,怎么能让我的学生充满激情呢?课前的预设我总是冥思苦想,却经常忽略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的价值。其实我真的希望我的课堂呈现: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教学之路对我来说还需要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同时也需要寻找数

55、学的原型、回归数学的本质,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第三篇: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用字母表示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代数的入门知识,难点在于学生的认知还停留在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上,对于含有字母的式子很陌生。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是数学表达抽象化、符号化的过程。再由含有字母的式子求出它的值,又经历从一般到特殊的具体化过程,看似浅显,学之不易。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用字母表示的运算律,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也已经比较熟悉,这些是学生理解本单元所学知识的重要基础。我在课前深入地研读了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了本

56、节课的基本思路为,首先情境导入,引入字母表示数;然后,体验探究,利用直观的图形,感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通过自学、反思,掌握简写规则;最后总结提升,在实际应用中巩固拓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以便于学生有效学习。为了顺利的构建从数字表示、语言概括到符号语言的转换流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我在教学中力求突出以下几方面:1.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现实需要。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历大量的活动,积累丰富的经验。教学中,我不断提供给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和具体事例,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反复体会字母表示数的现实性。如利用游戏猜谜,学生能自主地用具体的

57、数代替字母进行计算,促进学生感悟用字母可以表示特定的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中素材的取舍也以生活的亲近度和学生的熟悉度为标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熟悉的环境中体会字母的现实性。2.分析生活性、趣味性强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应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使学生有意识的应用字母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本节知识的难点。所以,我在教学中在数量关系方面大泼笔墨,给了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的充分空间。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探索天地。3.增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的有效理解。 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的体验。为了发挥学生已有知识的有效作用,实现语言概括到字母表示的对比、

58、过渡和加深,我分层次的安排了图形有关公式和熟悉的运算定律,激发学生进一步体验符号语言的优越性,使新旧知识在深层次上达到了统一。 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方法,属于“陈述性知识”,而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里安排了学生自学简写规则,然后在运用中加强理解与认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反思中,深化对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的理解。一节课“轰轰烈烈”地度过,但更多的是课后的思考。课堂上学生寓教于乐,学习生活化,体现了学习的本质。但是,课堂上的集体呼应会造成一种人人都懂的假象。所以在日常性的数学课堂中,每节课确确实实要留有让学生独立作业的时间。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

59、如果一节课没有让学生静悄悄地完成作业的时间,我就很怀疑这节课的实效性。”毕竟数学技能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训练,或许精讲多练是我们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精华,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第四篇: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字母表示数”教学从下面三个维度层层推进:一是让学生亲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概括的过程;二是让学生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结果,也表示关系;三是用代数语言表示数学关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符号化思想。根据学生使用字母水平的不同,教学预设分为三个层次:学生曾接触过的用字母表示特定的数;用字母表示变化的数;用字母表示一些数学关系。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来,教学策略的选择还是比较恰当的,

60、达成了教学预期效果。1 创设情境,注重感悟。教学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从开始的字母标志,到练习中的快乐广场、行走路线以及姚明身高和投篮的相关数据,现实性很强;注意联系新旧知识创设情境,从数列中字母表示特定的数,到练习中智慧小屋的壁画,“数学味”很浓;注意创设趣味情境,从神奇的魔盒,到儿歌“数青蛙”,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愿望。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主动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2 关注生成,着眼发展。教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课堂中,学生在亲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过程后,产生的想法是多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