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篇: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反思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反思设计说明当我给学生讲到练习四第七题的时候,觉得这道题目可以开发一下用来上乘法分配律,让学生自己制作两个长不一样,宽一样的长方形,通过动手操作来获得求面积和的方法,自然的引出乘法分配律。然后看了下这节课的课后练习,里面有乘法分配律的逆向运用的题目,在其后56页的简便运算中也能用到逆向运用的知识,于是就把这个运用单独列出来作为一个知识层次,联想到我们以前还学习过两数之和乘另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去乘第三个数再想减的知识,于是就去习题中找有没有类似的题目,在55页第五题中求四年级比五年级多多少人时,如果用乘法分配律的延伸
2、知识可以使计算简便,又看到练习五的三、四两题,就必须要知道这个知识才好解决,于是就把乘法分配律的延伸作为第三个层次的教学了,按照这个思路设计了这节课,实际上下来的效果不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并总结规律的能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455页。 教学目标1、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运算简便。2、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学生能联系实际,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
3、,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提问: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求?指明回答这里有长分别是10厘米和6厘米,宽都是4厘米的两个长方形纸片,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把它们组成一个新的长方形。(课件出示题目)学生动手操作(课件出示两个长方形组合的动画)二:自主探索,交流合作1、交流算法,初步感知提问:请同学们自己求一下新长方形的面积。教师巡视,观察学生不同的解法反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法,应当有两种解法,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应加以引导(课件出示两种解法)谈话:两个算式解决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它们计算的结果也相同,能把它们写成一个算式吗?
4、学生自己写一写,请学生说一说,教师相机板书。2、比较分析,深入体会提问:算式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小组内交流。反馈交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情况相机引导:等号左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右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使学生明确:等号左边是10加6的和乘4,等号右边是10乘4的积加6乘4的积。设疑:是不是类似这样的算式都具有这样的性质呢?学生举例验证。组织交流反馈。可适当的选取一些数字很大的和很小的例子以及有乘数是0的例子等特殊情况。3、规律符号化,揭示规律提问:像这样的算式,写的完吗?我们可以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表达这个规律,同学们自己试着在小组内写一写,说一说。反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
5、式来表达规律。小结揭示:两个数的和乘另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另外的数再相加。用字母表示:(a+b)c=ac+bc,(板书并课件出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三:实践运用,初步理解。1、想想做做1学生自主完成,组织交流。第二小题教师板书,并启发学生从算式所表示的意义角度说一说对这个算式的 理解。并在板书上用箭头标明左边12出现了2次,右边在括号外面的数字就是12.并向学生介绍这可以称作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运用(板书)2、想想做做2自主完成,组织交流。第三小题引导学生从乘法意义角度去理解。并使学生明白741可以看做1个74,也就是74.第四小题要和想想做做题1的第二小题做对比。
6、四:拓展延伸,内化新知再次出示两个长方形纸片,提问:如何比较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学生反馈,引导说出可以重叠比较。学生动手实践再问:那么大长方形比小长方形大的面积是那一块?让学生自己动手摸一摸,课件出示重叠动画,并把多余部分突出显示。 提问:如何求多出来的面积呢?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解答。学生若想不到可以用大长方形面积减去小长方形的面积,教师可以适当的提 示。学生反馈,交流。课件出示两种解法。谈话:这两个算式结果相同,解决的也是同一个问题,可以把它们写成一个算 式,课件出示并板书。再问:这个算式左右两边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说出:两个数的差乘另一个数 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乘,再相减。谈话:这个规律
7、用字母如何表示呢?自己试着写写看。学生反馈,教师板书并课件出示。说明这个可以看做是乘法分配律的延伸。 五:解决实际问题,内化重点难点。想想做做题5课件出示,学生读题。问题一,要求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解答,并通过讨论引导学生适当的解释两个 算式之间的联系。问题二,鼓励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解答,并引导学生适当的解释两个算式之间 的联系,加强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延伸的理解与内化。反思:这节课我是分三个层次来教学。第一个层次是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学生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求新长方形的面积来体会规律,感知规律的合理性。这个环节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动手观察能力。 第二个层次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运用,通过想想做做题1的第二
8、小题的教学,引导学生明确可以从乘法的意义角度来理解算式,并体会乘法分配律的逆向运用。第三个层次是乘法分配律的延伸,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知道如何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并通过动手指一指,知道多出的面积就是两者相差的面积。在学生自己动手求解的过程中,初步的体会到诸如:(106)4=10464也有类似的规律,并尝试写出用字母如何表达。最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把发现的规律加以运用,从2个小题的解答中初步体会乘法分配律和乘法分配律延伸的应用。第二篇: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反思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36页例3。 教材分析: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
9、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乘法的分配律在本册书中所学的运算定律中,是学生最难
10、掌握的知识。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往往没有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时往往只注重结论教学,而忽视了过程教学, 对于学生只要求掌握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而能否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不作要求。因此,学生并未真正发现和理解这个运算定律,未能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运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也没得到充分的发展。本课设计旨在其一:创设问题情境,质疑、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本课设计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意向,自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其二:培养学生发现,理解数学规律的能力。 其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11、并能正确地描述。 2.初步懂得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参与乘法分配律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2.使学生了解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乘法分配率的意义和运用。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计算。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
12、简便计算,已经初步具备探索和发现运算定律并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基础。同时新知识学生在已经学习的知识中也有所体现,只是没有揭示这个规律罢了,比如学生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周长=长2+宽2,周长=(长+宽)2。从平时我班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出示主题图课件)同学们植树多么认真啊!他们为绿化祖国做出自己能做的事。有多少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呢?你想知道吗?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例题7) 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有多少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2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植树活动中,一共有25
13、个小组,每组里4个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1)让学生说列式及解答思路。板书:(42)25 425225 (2)分组计算结果。(3)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并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等式:(42)25 =425225 (4)、观察并讨论:这个等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从左边到右边的计算顺序有什么改变?三、发现规律1.寻找相同特征的式子。(1)用2、3、5照以上特征写两个式子并计算结果。板书:(2+3)525+35(2)计算并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2+3)5=25+35 (3)探索归纳特征。2.验证发现:(1)具有这样特征的式子的左右两
14、边是否都相等呢?选择三个你喜欢的数字照这种特征写出两个算式试试看,结果是否相等?(2)学生尝试写算式。验证,然后汇报交流。(3)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学生的算式)3.归纳乘法分配律:(1)你能用你喜欢的图形、符号、文字或者你名字中的三个字来表示这个规律吗? 学生自编公式,个别学生介绍自己写的公式。(2)用a、b、c表示乘法分配律。 (ab)c=acbc (3)从右往左认识乘法分配律。acbc=(ab)c四、巩固拓展1.教材P26的“做一做”:下面那个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56(1928)=561928 ()32(73)=327323 ()64643664=(6436)64
15、()先请学生读题目要求,再独立完成,校对时说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4235)2=423527124312=(27)15261514= ()72(306)=学生自己思考,填写,校对时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填写的依据是什么? 3.根据乘法分配律改变下列式子的写法。6483682517253 先请学生根据乘法分配律改变式子的写法。再比较计算。五、运用新知4.细心观察,巧妙计算。412484(259)647367(12511)8 提示学生先用乘法分配律改变算式再计算较简便。六、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乘法分配律吗?课后反思:乘法分配律是在学
16、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较难理解和叙述的定律。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上教师注重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习知识。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感悟和发现乘法分配律,变教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教学中,透过让学生用两种不一样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两个不一样的算式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之后,给学生带给体验感悟的空间,让学生写出贴合规律的式子,引导学生在研究讨论中,进一步构成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我再写出一些贴合乘法分配律的等式,既为概括 4乘法分配律带给
17、更丰富的素材,又加深了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随后的练习设计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形式活泼,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这些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构成过程,有利于学生改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究发现的全过程,学生不仅仅发现乘法分配律的知识,而且学习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数学思维潜力得到了发展。第三篇: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反思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及反思灵宝市苏村乡周家原小学 齐社军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6页例3及练习六59题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理解并且掌握乘法分配律;2.能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3.培养学生的分析
18、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新学期开学,我校四年级班24人每人要买5个作业本,2个练习本,一共要买多少个本子?二、 探索新知1. 学生独立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试一试你有几种解法。 (教师巡视,指名板书两种解法)245+242 24(5+2)120+48 247 168(个) 168(个)2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意义,得出等式: 245+242 24(5+2) 24(5+2) 245+242 3.合作探究特点,归纳乘法分配律1等号左右两边的式子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2从等式的左边到等式的右边是怎样变化的? 3你还能举出像这样
19、的几组等式吗? 4用字母表达式来表示这一规律。 5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这一规律。 学生合作探究后,小组内汇报交流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出乘法分配律4.记忆公式,游戏活动1读课本乘法分配律概念,抓住关键字词理解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2用简短的关键词表达乘法分配律 和与一个数相乘 积相加各的积 积的和 (什么不同了?)3握手游戏 指名班级中三名学生,一人扮演主人,两个扮演客人,客人到时你家作客,主人应与每一位客人握手。a ( b + c ) = ab + ac 主人 客人 客人4归类游戏是吕家原村的同学请站起来。吕家原村的王玉丽和吕家原村的杨一凡和吕家原
20、村的张晓龙吕家原村的王玉丽、杨一凡和张晓龙三、 巩固练习1.填空128(100+2)28_ 2(40+4)2540_+_ 31253+1255 125(_) 44346+4657 (_)46 5242101-242242(_) 2、判断1完成课本36页做一做 2 练习六38页第5题 四、变式练习1、36(1002)36_ (中间为减号)2、25638+25662 256(_) (公式反用)3、2999+2929(_) (省略1)4、3628+3670+236 36 (_) (三组或多组)五、全课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六、作业练习六6、7、8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创设了买练习本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
21、情境,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等式。然后引导学生对等式进行了合作探究,发现并归纳出乘法分配律,并能举出例子,用字母表达式和语言来表述这一规律。为了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我引导学生进行了“用关键字归纳”“ 握手游戏”“归类游戏”等活动。在巩固练习后,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更进一步能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活动较多,加强了对公式的深入理解;练习充分多样并进行了变式练习,有助于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第四篇: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反思.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
2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学准备:课件、口算题、例题、练习题等。教学策略:本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学习,把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结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自主、勇敢地体验尝试和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学习。 教学流程:一、设疑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谁来说一说,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有什么作用? 生:可以使计算简便。师:同意吗?(同意。)接下来我们做几道口算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其他同学快速判断。(生口算。) 【设计意图:这样开
23、门见山的导入,不但可以巩固旧知,为新课作铺垫,而且当学生快速口算到新课题时,会出现一种戛然而止的效果,出现问题情境,从而自然导入新课。】二、探究发现 1.猜想。师:同学们算得很快,看看下道题你们能不能很快算出来。(出示:(10+4)25。) 师:这道题算得怎么不如刚才的快啊? 生:它和前面的题目不一样。师:好,我们来看一下它与前面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的题都是乘号,这道题既有乘号还有加号。生:前面的算式都是3个数相乘,这个算式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师:这道题含有不同运算符号了,有能口算出来的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10+4)25=1025+425。 师:为什么这样算哪? 生:我是
24、根据乘法分配律算的。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 生:我是从书上知道的,我知道它的字母公式(a+b)c=ac+bc。师:你自学能力很强,但对乘法分配律的内涵还不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乘法分配律好吗?(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2.验证。师:同学们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如果可以这样计算的话, 那可简便多了。到底能不能这样计算,我们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分别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看看是否相同。(生活动计算。) 师: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说明这两个算式关系是什么?(相等。) 小结:通过验证,这道题确实可以这样算,那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25、的算式都可以这样计算呢?通过这一个例子能下结论吗?(不能。)那怎么办?(再举几个例子。)好,下面请每个同学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看看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 (学生计算,并汇报。) 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就写到这里,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有没有举出例子不能这样计算的?(没有。)一个例子不能说明问题,我们全班同学举了这么多例子,还有没写的用省略号表示。我们都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下面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几组等式,看看你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3.结论。生: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结果不变。
26、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知道吗?这就是乘法的第三个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出示课件,学生齐读分配律的意义。) 师:如果老师用a、b、c表示两个加数和乘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 法分配律吗? (a+b)c=ac+bc 师:回到第一题,看来利用乘法分配律,确实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接下来,我们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几道题。【设计意图:在探究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现过程:猜想验证结论。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基础。】三、练习应用(生练习应用定律。) 师:通过这两道题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乘法分配律是互逆的。为了使计算简便,我们既可以从左边算式得到右边算式,又可以从右边算式得到左边算式
27、。但遇到实际计算时,要因题而异。四、总结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看到乘法分配律,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呢?(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除都可以应用这样的方法。) 反思: 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正确地进行表述。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较好地贯彻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主动探究,实现亲身经历和体验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学习文本批判、质疑和重新发现的过程,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也是身心多方面需要的实现和发展
28、过程。本节的教学中,我从口算导入新课,引出(10+4)25这样一个特殊的算式。接下来,让学生猜想它的简算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再让学生举例验证方法的普遍性,最后由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归纳总结出乘法分配律。整个过程中,我不是把规律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感悟发现,使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现过程:猜想验证结论联想。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基础。二、多向互动,注重合作与交流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本课教学中立足通过师生多向互
29、动,特别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与补充,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实现对“乘法分配律”这一运算定律的主动建构。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建构过程,正是学生个人的方法化为共同的学习成果,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生命活力得到发展的过程。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迎春来”。第五篇: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 学习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经历探索的过程,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单计算,有简算意识。3.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学习重点 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乘法分配律,能
30、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学习难点 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学习过程一、 导入新课,齐读课题二、 学习目标三、 新知探究1、设计情境,初步感知规律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帮助算一算,一共贴了多少瓷片? 学生列式计算汇报,还有别的算法吗? (6+4) 9 这种方法先算?再算?还可以怎么列式? 69+49 你又是怎么想的? 小结: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两道算式都是求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所以都等于?(90块 )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他们连接?这样的式子叫等式。 2观察等式,发现特点。 谁来读一读这个等式?仔细看一看,除了得数相同,等号的左边和右边还有什
31、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轻声交流一下)、相同点:都有6、4、9三个数,都有加法和乘法的运算,结果也相同 眼力不错,找得很准。、不同在哪儿呢?等式左边3个数怎样计算?(先算6+4的和,再与9相乘。) 等式右边3个数又是怎样计算?(先算6乘9和4乘9,也就是将6、4怎么样与9相乘?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什么词?(分别),再把他们的积相加。:小结:同学们概括能力很强。这道等式很有特点。相同是等号的左右两边都用了同样的3个数,都有乘法和加法运算,结果也相同。不同是运算顺序不同,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右边是:将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将乘积(相加。)3、猜想验证,揭示规律:
32、左右两个式子相等,这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如果换3个数进行同样的运算,结果还会相等吗?(相等)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猜想过后还要验证。先猜想,再验证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请看黑板: 18 12 3 几个数?照样子写写看,左边可以写成:(18+12)3 (将18与12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3相乘)右边呢?183+123 (将18、12数分别与3相乘,再将乘积相加)。两个式子的结果相同吗?我们得算一算! 哦,果真相等。所以,这两道式子之间也可以用等号连接。、举一个例子,还不能说明问题,请同桌两人合作,再举例看看。 先看活动要求(1)同桌两人合作,先共同商量好三个数字,(2)左边的同学写左边算式,右边同
33、学写右边算式,并算一算,结果是多少? (3)互相看一看,得数相等吗? C、汇报研究结果。板书例子4、合作探究,总结规律象黑板上这样的式子能举得完吗?(板书省略号)虽然咱们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你发现了吗?(四人一组互相说说)(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就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最后将积相加。)同学们真善于总结。5、用字母表示分配律。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能写出你的发现吗?6、强调分配率的意义,总结概念,正反都可用。四、我们发现了这么重要的乘法分配律,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1.两题中自己选择一题计算: (6238)88 62883888 说说自己选择
34、的理由。2.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80+4)25 3472+34283.363口算怎样算?你能说说这样计算的道理吗?五、巩固新知1、判断2、填空3、拓展应用六、总结七、作业 乘法分配律中的加法如果改成减法,是不是也同样适用呢?举例验证 教学反思:、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搭积木”的过程,而是一个生态式“孕育”的过程。在设计教案时,我们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学习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解读教材,让学生在现实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通过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为学生解决问题和男女生比赛等的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验证、归纳,初步了解感知规律,再次通过练习、描述、完善认识,达到对规
35、律的理解,建立模型,最后又在熟悉的情境中深化认识认识规律,丰富规律的内涵。 、充分体现寻找规律、描述规律、应用规律、发展规律的过程。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将传统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拓展为“通过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发现乘法分配律”,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多关注学生获得结果的过程。学生从对规律的初步了解、深入理解到应用和拓展,是一个从琐碎到整合,正表述到逆表述,从单一到开放,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其间培养了学生从“猜想与验证”等探究的方法。、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从新课的学习开始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学生会认为只要应用乘法分配律就能使所有的计算都变得简便。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就是要得
36、到一个整十整百数,这样才叫简便。而忽视了乘法分配律的真正内涵改变原来式子的运算顺序,结果不变。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选择了第()组两种情况,让学生明白,乘法分配律不是简便计算,是两个相等算式之间的结构特征,只有当数据比较特殊时,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来改变计算顺序,使原先的计算变得简便。这种科学的辩证思想的建立,对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计算是十分有利的。其次,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一个经典的教学内容,它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性质。学习目标是 并运用性质和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和实际应用
37、。设计环节是通过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经历数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感知猜想验证总结应用。注重学生在发现、感悟、体验数学规律的过程上,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善导,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称象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分析比较课后习题2中三对句子间的不同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教学思路:在通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出课文的教学重点,然后通过实物演示和分析联想,落实教学重点。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出课题。教课前,教师先讲有关曹冲的故事,使学生对曹冲的聪明才智有初步的了解,以此激发学生急于知晓曹冲小时候的故事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状态。接着板书课题,在引导学生审题中向学生说明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曹冲的另一个故事称象。然后启发学生:“象又高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鸡眼病因介绍
- 债务如何转让协议书
- 关于就业协议
- 个人单位租车协议
- 1.2《风景谈》【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 (2024)年产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一)
- 2022-2023学年天津一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 2023年天津市南开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解析: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A4
- 2024(半成品预制菜篇)餐饮供应链指南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年高三12月份联合考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垂体瘤规范化诊治》课件
- 2024年专业会务服务供应与采购协议版B版
- 中国上市公司ESG行动报告
-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 《电子烟知识培训》课件
- 图文转换-图表(小题训练)(解析版)-2025年部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 2024儿童青少年抑郁治疗与康复痛点调研报告 -基于患者家长群体的调研
- 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年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国家开放大学化工节能课程-复习资料期末复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