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795-2006仔猪黄白痢病的防治技术规程_第1页
DB13-T795-2006仔猪黄白痢病的防治技术规程_第2页
DB13-T795-2006仔猪黄白痢病的防治技术规程_第3页
DB13-T795-2006仔猪黄白痢病的防治技术规程_第4页
DB13-T795-2006仔猪黄白痢病的防治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B 41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 7952006仔猪黄白痢病的防治技术规程2006-11-11 发布2006-11-20 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T 7952006前言本标准由河北省畜牧兽医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裕丰实业公司、河北省动物检疫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健诚、侯玉漂、孔令聪、马志华、崔红英、李海龙、锡建中、陈建华、陈东来、李海涛、范炜、丁红田、王玉然、王瑞红。IDB13/T 7952006 PAGE 6仔猪黄白痢病的防治技术规程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仔猪黄白痢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养猪场(户)、动物诊疗单位。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

2、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T 17824.1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建设GB/T 17824.3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设备GB/T 17824.4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NY 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 5030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 503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 5032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

3、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T 5033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多见于 1 日龄到 7 日龄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性肠炎。3.2仔猪白痢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多见于 7 日龄到 30 日龄仔猪的肠炎。诊断流行特点仔猪黄痢本病可常年发生。易感性与日龄关系密切,3 日龄内发病率可达到 90,7 日龄以后的猪很少发病。规模化饲养较分散饲养多发;初产母猪的仔猪较经产母猪的仔猪易发。多有既往病史,在猪场内一次流行后,一般经久不断。仔猪白痢本病可常年发生,但冬、春两季气温剧变,阴雨连绵或保暖不良、饲养管理失调及母猪乳汁缺乏时

4、多发。发病仔猪的日龄比较集中,7 d30 d 仔猪发病最多,并且病情较重。发病仔猪胎次区别不明显,但是新场或新引进种猪的猪场多发。同窝仔猪中存在已发病猪临床痊愈后,其他猪可再发病,时发时愈,此愈彼发。发病率高,但病死率比较低;可自行康复,对仔猪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临床症状仔猪黄痢突然下痢,随后严重,次数频繁;排出黄色至灰黄色水样粪便,内混有小气泡并带有腥臭味;肛门松弛,不断流出稀粪,粘污后躯及尾部;口渴,精神沉郁,停止吮乳;脱水,双眼塌陷;阴户、肛门周围、腹股沟等处皮肤发绀,可休克死亡。仔猪白痢突然下痢,白色、灰白以至黄色糊状或浆状有特殊腥臭味的粪便;拱背、行动缓慢,皮毛粗糙无光;畏寒、呼吸次

5、数增加;脱水。病理变化仔猪黄痢皮肤干燥,皱缩,可视黏膜苍白、干燥;猪体严重脱水;肠道黏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明显,表现为肠黏膜肿胀、充血、出血;其中以十二指肠最严重,空肠和回肠次之,结肠较轻;肠管充气;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多汁;实质器官点状出血;胃膨胀,充满酸臭的白、黄以至混有暗红血液的凝固乳块;胃底腺区黏膜红色以至暗红或褐红色,可见出血斑点,出血区可形成溃疡灶。仔猪白痢体表苍白、消瘦、脱水;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结肠内容物为浆糊状或油膏状,色乳白或灰白,粘腻,部分粘附于黏膜上,不易完全擦掉。病原学诊断病料的采集病料采集应选择症状典型的病猪或死亡时间短的猪。用无菌棉试子采集直肠内容物,或无菌

6、采集小肠前段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病原学检验程序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报告发病动物动物接种试验菌落特征可疑菌落鉴别培养:麦康凯、伊红美蓝平板待检病料病原学检验程序按照图 1 所示进行。纯培养生化鉴别:MR、VP、靛基质、西蒙氏柠檬酸盐 报告血清学试验图 1仔猪黄白痢病原学检验程序致病菌的分离培养病料处理将病料混悬于装有 1 ml 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若为水样粪便可不加生理盐水,待用。直接接种法取待检液体在麦康凯或伊红美蓝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做分离画线后 37oC培养 18 h24 h选取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的红色菌落,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上的黑色带金属光泽的菌落,接种于营养琼脂斜面或三糖铁琼脂斜面

7、高层 37oC培养 18 h24 h,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半透明或不透明的菌苔;三糖铁琼脂培养基为斜面与高层均呈黄色并有气体产生,某些大肠杆菌菌株不产气,不发酵或迟发酵乳糖,在三糖铁琼脂培养基上表现为斜面黄色高层红色。增菌培养法将经过治疗的个体、含菌量低的样本,可于普通营养肉汤中增菌后接种麦康凯或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 画线后 37oC分离培养,其余同 4.4.3.2。病原体形态菌落形态大肠杆菌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低而微隆、中等大小、无色半透明、露珠杨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粉红色;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菌落呈紫红色、隆起、表面湿润、带有蓝绿色的金属光

8、泽。细菌形态经革兰氏染色,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的短小杆菌,多单在或成双而不形成长链,多数有鞭毛,能运动。生化鉴别生化鉴别见表 1。如果出现表 1 以外的生化反应类型,表明培养物可能不纯,应重新划线分离,必要时做重复试验。表 1大肠杆菌鉴别结果靛基质MRVP西蒙氏柠檬酸盐鉴定结果(型别)-典型大肠埃希氏杆菌-沸点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典型柠檬酸盐杆菌-非典型柠檬酸杆菌-典型产气肠杆菌-非典型产气肠杆菌血清学检验O 抗原的鉴定O 凝集抗原制备将生化反应确认的大肠杆菌菌落接种于琼脂斜面 37培养 18 h,刮取菌苔并混悬于适量的 0.5氯化钠溶液中制成浓厚的菌液,100加热 10 min15 m

9、in,冷却后供玻板凝集试验用。如要使K抗原的O不凝集性彻底消除,须将上述制备的O抗原 121OC加热处理 15min30min后使用。玻板凝集试验雷同分别取多价血清各 1 滴于洁净的玻板上,然后取供试菌株的 O 凝集抗原悬液与多价血清分别混均,室温下 1 min3 min 内观察并判定结果,一般阳性凝集结果是在混均后即刻出现。其凝集结果按“+、+、+、+、-”标记,并以“+”以上判为阳性。+:100菌体被凝集,凝集速度快,出现粗大凝集颗粒,液体透明。+:75菌体被凝集,凝集速度快,出现较大凝集颗粒,液体透明。+:50菌体被凝集,凝集速度较快,出现明显的凝集颗粒,液体稍透明。+:25菌体被凝集,

10、凝集速度慢,仅见少而细小的凝集颗粒,液体混浊。-:菌体不被凝集,仍均匀混浊。当与多价血清凝集试验确定组别后,再分别与该组内各 O 抗原单价血清按上述方法试验并判断,最后确定其 O 群。K 抗原的鉴定K 凝集抗原的制备将生化试验确认的大肠杆菌接种于琼脂斜面,37培养 12 h24 h,用少量生理盐水洗下菌苔并制备成浓厚的菌悬液即可。玻板凝集试验同 4.4.6.1.2。应用时要设立同份经加热处理的抗原作对照组。动物接种试验动物的选择可用仔猪或小白鼠、豚鼠。试验动物需是 SPF 动物或经提前饲养观察确认临床健康的,而且从未接种过相应疫苗和未发生过特定传染病,以及 32 日未用过抗生素类药物的动物。接

11、种剂量采用固定培养条件和时间的大肠杆菌悬液(如营养肉汤 37培养 18 h);有时需要进行细菌计数,来决定接种菌数。接种途径和剂量仔猪采用消化道(口服或灌胃)接种 0.5 ml;小白鼠腹腔接种 0.2 ml;豚鼠眼结膜囊接种 0.1 ml。结果判定接种动物后,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临床反应、发病及死亡情况,并对死亡动物及时剖检和进行细菌回收检验。必要时做试验动物病料的分离鉴定。预防与治疗猪场的选址与工艺布局猪场的建设须符合 GB/T 17824.1 的要求。养猪场的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须符合 GB/T 17824.4 的要求。养猪场的设备型式和参数须符合 GB/T 17824.3 的要求,并在哺乳仔

12、猪栏内设置仔猪保温箱。饲养管理场区兽医防疫工作严格按 NY 5031 执行。生产及饮用水、生猪饲养饲料、生猪饲养管理应按照 NY 5027、NY 5032、NY 5033 执行。猪舍的内外环境定期消毒,消毒程序和消毒药物的使用按 NY 5030 执行。严禁从疫区引进猪只。减少饥饿,惊吓等应激因素。分娩管理分娩房投入使用前应进行彻底消毒,并空置 72 h 以上。分娩时舍内的温度要恒定,保温箱温度恒定在 3034,环境温度变化须符合 GB/T 17824.4 的要求。分娩母猪要提前一周进入分娩舍,在分娩舍门口用消毒药物将母猪体表进行清洗、消毒;母猪腹部特别是乳头、乳房、外阴部用消毒药物进行擦洗、消

13、毒。母猪产仔前应将母猪的乳头、乳房和腹部擦净、消毒,把每个乳头的奶挤掉一点,再次消毒。待产母猪分娩前 2 d 减少饲喂量,出现分娩症状后停止饲喂。分娩后第一天,给予不多于 2 kg 的湿拌饲料(冬季用温水),以后逐渐增加,至第 7 d8 d 达标准饲喂量。带仔猪多的母猪分娩 12 d 后应达到自由采食水平。仔猪产出后,迅速逐一擦净、保温箱内晾干,断脐并严格消毒。保证仔猪出生后 1 h2 h 内吃到初乳。23 日龄补铁、补硒。产仔结束,将胎衣、污物清除,再清扫圈舍并消毒。补料与管理哺乳仔猪应供给适口性强、容易消化的饲料,蛋白质来源以动物性蛋白为主。仔猪应及时补料、补水,仔猪的断奶、补料、调料、补

14、水要逐步进行;断奶后的仔猪须在原圈舍饲养一周以上;转入保育舍后饲料维持 1 周2 周不变;断奶后一周内不改变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管理习惯、周围环境,断奶后两周内不合并圈、不调群。断奶后让仔猪自由采食。治疗对确诊为仔猪黄白痢的猪,立即隔离、消毒;出现一头病仔猪,全窝用药。严格按 NY 5030 的规定使用兽药。对分离到的致病菌,及时进行治疗药物敏感性试验,选择敏感药物 23 种。对发病猪进行药物治疗,推荐使用以下方法:对下痢较经的仔猪,可用 0.1的亚硒酸钠、0.05的痢菌净和 0.1的高锰酸钾溶液各三分之一, 混合饮用,连用 1 d2 d;恩诺沙星、环丙沙星,1 次 20 mg/kg 体重肌注

15、或口服,加注复合维生素注射液 1 ml/头,每天 2 次,连用 2 d3 d;对有发热体征的,庆增安注射液每次 O.2 ml/kg 体重,每天 2 次,肌肉注射或口服;腐殖酸钠 250 g、硫酸链霉素 5 g、亚硒酸钠 2 g,混匀,每头仔猪每次内服 0.3 g0.5 g,每天12 次;硫酸多粘菌素 B,1 次 50 000Ukg 体重,肌注,每天 2 次,连用 2 d3 d;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肌注,1 次 0.5ml/kg 体重,每天 2 次,连用 2 d3 d;维生素 C 25 g、黄连素 15 g、庆大霉素 25 g、10氯化钠溶液 100 ml,混合后加温开水 300 ml, 每头仔猪口服 20 ml,每天 2 次;氯化钠 3.5 g、碳酸氢钠 2.5 g、氯化钾 1.5 g、葡萄糖 20 g、氟哌酸 4 g,加温水 1 000 ml 溶解, 每头每次 80 ml100 ml,早晚各灌服一次,连用 2 d3 d;抗生素类药物,应注意按照疗程轮换使用。治疗的同时,进行补液。推荐以下方案:10%安钠咖 5 ml、2.5%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