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精讲版课件_第1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精讲版课件_第2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精讲版课件_第3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精讲版课件_第4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精讲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千年变局话背景苦苦求索说历程以史为鉴谈体会器物制度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抵抗派:林则徐、魏源洋务派(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革命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科学单元线索不断探求强国之路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课程标准: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主张及其表现。 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 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一、“开眼看世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68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

2、阶级抵抗派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提出了怎样的主张?你怎样看待他们的思想主张?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举措: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其中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仿制船炮,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评价: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启蒙作用对西方认识肤浅,未能付诸实践一、“开眼看世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68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提出了怎样的主张?你怎样看待他们的思想主张?2、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代表作品:海国图志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当时介绍西方地理历史

3、最详实的专著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及时训练 1、下列著作、杂志中,反映了中国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是A2、右图所示著作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师夷长技以制夷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驱逐鞑虏,恢复中华3、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作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 陈世镕; 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为奇书。”陈 澧;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林昌彝。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 是: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新潮 D、青年杂志BA金田起义 请结合以下图片,从统治者的角度概括当时中国的形势? 材料1

4、: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1864) 材料2: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张之洞劝学篇(1898)“中学为体”以中国的封建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技作为强国的手段。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回顾必修2相关内容:1、洋务运动的背景 2、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时间:3、洋务运动思想主张、目的:4、洋务运动内容(实践活动): 5、洋务运动的结果:6、对洋务运动评价:请自读教材并思考:1、

5、“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何理解?2、从政治角度看这种思想的实质及目的何在?从生产力角度看这种思想的实质何在?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 回顾必修二相关内容: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时间洋务运动旗号(思想主张)洋务运动的结果内忧外患(各指什么?)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19C60S-90S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洋务运动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2)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3)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 4)60年代开始,开办新式学堂,

6、选派留学生。对洋务运动评价引进了培养了客观上刺激了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推动了洋务派代表人物恭庆王奕訢两江总督曾国藩直隶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中学”指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即儒家的纲常名教和君主专制制度。 “体”即治国之“本” “西学”指西方先进的实用技术等。 “用”即治国的手段阅读教材并思考: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中学为体-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b、西学为用-以西方科学技术为辅助,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 2、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思想?3、这种思想的实质及目的何在?战后列强加强经济侵略-外患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内忧实质: 在不触动封建制度

7、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目的:挽救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实质: 用西方先进的技 来维护中国的腐朽的封建统治。4、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有:他们都是地主阶级,都主张学习西方,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1、19世纪40年代中国知识界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产生这种思想的直接原因是A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 B西方的洋枪洋炮惊醒了有识之士C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 D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2、林则徐之所以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因为他为了了解外国情况,翻译外文资料组织人员编写各

8、国律例和四洲志搜集、绘制西方战舰图样 领导了轰轰烈烈的虎门销烟 A B C D及 时 训 练BA3、有人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提出此观点的是A林则徐、魏源等人 B李鸿章、张之洞等人C康有为、梁启超等人 D慈禧、光绪等4、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BA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

9、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李鸿章(1)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中的裱糊匠指的是什么人? 清朝的腐朽统治洋务派(3)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来东贴西补? 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4)阻挠李鸿章“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顽固派的阻挠代表人物:主 张:局限性: 三. 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1)产生的原因 (2)

10、代表人物及主张19世纪60年代以后,1)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不断加深2)洋务运动展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一批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王韬、郑观应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2、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康梁维新思想(19C90S)(1)背景:思考:维新派代表从不同的角度宣传维新思想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找出其主张。(2)代表:政治:经济:文化: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重,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西学的不断传入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康有为 “上师

11、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2、宣传维新思想方式:办万木草堂讲学著书:新学伪经考把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斥为伪经;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孔子改制考孔子是改革之师是民权、平等的倡导者。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1、思想主张: 向西方学习,立宪法,开国会,建立君主立宪制,来救国图强总之,借助于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梁启超(18731929)材料: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代表作:变法通议 思想主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顽固派宣传伸民权、设

12、议院、变法图存变法之本在于培养人才,兴办学校、改变科举制度,变法能够成功,在于改变政治制度严复(18541921)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思想主张:民主君仆、主权在民 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原因:从这句话能看出维新变法思想宣传呈现什么特点?为什么呈现这样的特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2、维

13、新思想的发展 (1)代表人物及主张 (2)指导实践:戊戌变法(维新变法的高潮)(3)历史功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突出)1、19世纪末的中国又出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兴民权,设议院,实行民主共和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 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A B C D2、“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物,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这段言论应该出自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3、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

14、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B西方文化成果的先进性C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学 D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不断涌入中国DCA4、历届世界博览会是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展台,最早见识世界博览会的中国人是以纯粹的私人身份去的,比如王韬,他亲历了1867年的巴黎博览会。当时的中国人把世界博览会称为炫奇会或赛奇会。这反映了A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B中国物产贫乏C统治者仍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D中、英科技间有很大的差距5、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一书中强调:“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

15、要其火成,在变官制。”这里的“官制”指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 D立宪君主制6、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著有海国图志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著有新学伪经考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概述编号、所代表派别在“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主要主张。(2)编号、所代表派别

16、分别进行了怎样的社会实践活动?(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特点。(3)救亡图存是学习西方的主题、目的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从学造器物层次(师夷长技和洋务运动)到仿行制度层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到思想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 鸦片战争后:资产阶级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民族危机加深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学习西方与探索救亡道路相结合小结地主阶级甲午中日战争后:林、魏洋务派早期维新派康、梁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维新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挽救清朝统治学器物宣传维新变法学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学习西方,图强御侮课堂小结【反思与小结】 通过本

17、课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老师的期待: 论从史出。 全方位、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建立历史的整体观。 思想之自由,精神之独立!学习方法的领悟高考试题体验(2011北京文综16)“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解析】近代在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

18、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答案】A(2012天津文综历史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题干材料“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摒弃“天朝上国”观念。【答案】D(2012海南卷历史15)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

19、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 的代表人物是( ) 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解析】“不中不西即中即西”反映的是康有为学说的特点:把中国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因此,B项正确;A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C项资产阶级革命派;D项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派。(2011上海单科22)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 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

20、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解析】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是由生产力的进步和阶级斗争来推动的,而不是单纯看竞争来实现的,但天演论告诉人们亡国灭种的威胁仍可挽救,这就是强力竞争,通过努力,改变目前弱者的地位,变为强者。故选A。该书未能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根源与动力,排除。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重要思想武器,而不是革命派,排除。该书出于1897年,比林则徐、魏源介绍西方的著作要迟很多,不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排除。【答案】A(2011安徽文综13)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 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 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 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