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素养提升5大力学观点的综合应用教学课件_第1页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素养提升5大力学观点的综合应用教学课件_第2页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素养提升5大力学观点的综合应用教学课件_第3页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素养提升5大力学观点的综合应用教学课件_第4页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素养提升5大力学观点的综合应用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碰撞与动量守恒第六章 素养提升(五)三大力学观点的综合应用01突破考法 提素养 02聚焦素养 赢高考 栏目导航力学中三大观点是指动力学观点、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动力学观点主要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动量观点主要是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观点包括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此类问题过程复杂、综合性强,能较好地考查应用有关规律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01突破考法 提素养 题型一应用三大观点解决力学问题1解动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1)力的观点: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知识解题,可处理匀变速运动问题(2)能量观点: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观点解题,可处理非匀变速运动问题(3)动量观点:

2、用动量守恒观点解题,可处理非匀变速运动问题2力学规律的选用原则力学中首先考虑使用两个守恒定律,从两个守恒定律的表达式看出多项都是状态量(速度、位置),所以守恒定律能解决状态问题,不能解决过程(位移x、时间t)问题,不能解决力(F)的问题(1)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优先考虑使用两个守恒定律(2)若物体(或系统)涉及速度和时间,应考虑使用动量定理(3)若物体(或系统)涉及位移和时间,且受到恒力作用,应考虑使用牛顿运动定律(4)若物体(或系统)涉及到位移和速度,应考虑使用动能定理,系统中摩擦力做功时应用摩擦力乘以相对路程,运用动能定理解决曲线运动和变加速运动问题特别方便角度1动力学观点的应用答案(

3、1)a4 m/s2(2)0.25K30 kg/s训练1(2020湖北武汉模拟)如图所示,某次表演中地面上的人通过定滑轮用轻绳将质量为m60 kg的演员从静止竖直向上拉高24 m,用时t6 s,演员在竖直方向上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静止在高空其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为15,忽略滑轮的质量和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力(g10 m/s2)求:(1)演员在匀加速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a的大小;(2)匀加速上升过程中绳子对地面上的人的拉力答案(1)1.6 m/s2(2)696 N (2020河北定州中学模拟)如图所示,一辆货车,质量为M,车上载有一箱质量为m的货物,当车辆经过长下坡路段时,

4、司机采取挂低速挡借助发动机减速和间歇性踩刹车的方式控制车速已知某下坡路段倾角为,车辆刚下坡时速度为v1,沿坡路直线向下行驶L距离后速度为v2,货物在车上始终未发生相对滑动,重力加速度为g,则: (1)该过程中货车减少的机械能;(2)该过程中货车对货物所做的功角度2能量观点的应用训练2(2020福建厦门模拟)如图所示,半径R0.4 m的光滑半圆轨道与粗糙的水平面相切于A点,质量为m1 kg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由C点运动到A点,物体从A点进入半圆轨道的同时撤去外力F,物体沿半圆轨道通过最高点B后做平抛运动,正好落到C点,已知xAC2 m,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素为

5、0.48,g取10 m/s2.试求:(1)物体在B点时的速度大小;(2)物体到达半圆轨道A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3)物体从C到A的过程中,外力F做的功答案(1)5 m/s(2)112.5 N(3)24.1 J (2020河北秦皇岛模拟)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三个小物块A、B、C,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质量分别为mA3m、mBm、mCm,初始A、B用轻弹簧栓连处于静止状态,C以初速度v0向左运动,B、C相碰后以相同速度向左运动但不粘连,求(1)弹簧压缩量最大时储存的弹性势能EP1;(2)弹簧伸长量最大时储存的弹性势能EP2角度3动量观点的应用训练3(2020安徽合肥模拟)如图所示,F1、F

6、2等大反向,同时作用在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的A、B两物体上,已知两物体质量关系MAMB,经过相等时间撤去两力,以后两物体相碰且粘为一体,这时A、B将()A停止运动B向右运动C向左运动 D仍运动但方向不能确定A 解析 根据动量定理得F1tMAvA,同理F2tMBvB,F1、F2等大反向,故MAvAMBvB,设A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AvAMBvB(MAMB)v,解得v0,可知粘合体静止故A正确题型二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2020山西五校联考)如图甲所示,质量均为m0.5 kg的相同物块P和Q(可视为质点)分别静止在水平地面上A、C两点P在按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水平力F作用下由静

7、止开始向右运动,3 s末撤去力F,此时P运动到B点,之后继续滑行并与Q发生弹性碰撞已知B、C两点间的距离L3.75 m,P、Q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g取10 m/s2,求:角度1动量与动力学观点的综合应用(1)P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v及其与Q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v1;(2)Q运动的时间t.答案(1)8 m/s7 m/s(2)3.5 s 解析(1)在03 s内,以向右为正方向,对P由动量定理有:F1t1F2t2mg(t1t2)mv0其中F12 N,F23 N,t12 s,t21 s解得v8 m/s设P在B、C两点间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maP在B、C两点间做匀减速

8、直线运动,有:v2v2aL解得v17 m/s.1两大观点动量的观点: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的观点: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2解题技巧(1)若研究对象为一个系统,应优先考虑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2)若研究对象为单一物体,且涉及功和位移问题时,应优先考虑动能定理(3)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都只考查一个物理过程的初、末两个状态有关物理量间的关系,对过程的细节不予细究,这正是它们的方便之处特别对于变力做功问题,就更能显示出它们的优越性角度2动量与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1)物块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1;(2)从开始运动到B与C刚好要相碰,系统因摩

9、擦产生的热量Q;(3)若B、C碰撞后,BC整体和A都恰好做匀速运动,求A在C上滑行的时间1表现形式(1)直线运动:水平面上的直线运动、斜面上的直线运动、传送带上的直线运动(2)圆周运动:绳模型圆周运动、杆模型圆周运动、拱形桥模型圆周运动(3)平抛运动:与斜面相关的平抛运动、与圆轨道相关的平抛运动2应对策略(1)力的观点解题:要认真分析运动状态的变化,关键是求出加速度(2)两大定理解题:应确定过程的初、末状态的动量(动能),分析并求出过程中的冲量(功)(3)过程中动量或机械能守恒: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初、末状态,列守恒关系式,一般这两个守恒定律多用于求某状态的速度(率)角度3力学三大观点解决多过程问题 (2019全国卷)竖直面内一倾斜轨道与一足够长的水平轨道通过一小段光滑圆弧平滑连接,小物块B静止于水平轨道的最左端,如图(a)所示t0时刻,小物块A在倾斜轨道上从静止开始下滑,一段时间后与B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当A返回到倾斜轨道上的P点(图中未标出)时,速度减为0,此时对其施加一外力,使其在倾斜轨道上保持静止物块A运动的vt图象如图(b)所示,图中的v1和t1均为未知量已知A的质量为m,初始时A与B的高度差为H,重力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