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讲:旅游古建筑与“数理”布局-以紫禁城为例分析故宫简介 故宫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 为明、清两代的皇宫, 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始建于1406年, 至今已近600年。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 占地72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故宫与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提为世界五大宫殿.而法国凡尔赛宫面积不到故宫的四分之一;俄国冬宫相当于故宫九分之一,克里姆林宫号称欧洲最大的宫殿,面积不到故宫二分之一;英国白金汉宫相当于故宫十分之一;日本东京皇宫面积不及故
2、宫三分之一.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依照 天人对应,在地面建皇帝的居所称紫禁城。故宫殿宇重重,楼阁层层,千门万户,令人扑朔迷离,相传曾号称有房舍9999.5间。其实这是一个理想的估计,古人认为天帝居住的天宫为一万间,皇帝身为天子需自我克制不能超越天帝,故少半间。 宫殿建筑的典范-紫禁城在明清北京紫禁城的规划中, 利用天1与地2 的“三一”组合多次重复,按中轴线有序连续的推进,表现为从大清门到太和门 ,由主次分明的六个闭合空间构成的脉络清晰、“庭深几许”的建筑组群空间。更重要的是礼制建筑中建筑的实主阳,庭院为虚,主阴,这一虚一实组合而成的“前庭”和“后 院”,大大增强了
3、传统建筑“阴阳合德”的艺术魅力和“礼乐复合”的审美追求。“倚数”布局:天一(奇)地二(偶),就是构成一切的基本构件要素。1.基本情况: 北京古城是在元大都基础上改造而成,至清形成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四套环城的格局,中轴线自永定门至钟鼓楼长达7.5km。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经明后期改建和清重建而成。 2.建筑思想 故宫的总体布局和建筑型制基本上附会了周礼考工记中的“择中”思想和“四维四隅(yu/)”的空间概念,体现了“天覆地载,帝道唯一”的封建宗法礼制,突出了帝王权威的感染作用。 “倚数”布局:“三一”确 定了传统礼制建筑的构成单元,而“地 四”之数所表示的四方四向则是指构成单元沿中轴向上下的
4、推进和由中轴线向左右两侧东西轴的展开。 方位有助于体现等级秩序的标准。 单元的水平双向展开使中国古代建筑形态的发展走上了序列化空间组织的道路“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 择宫之中而立庙”,是“四方定而中心成”思想明确化、系统化和图式化的具体体现。四方定而中心成, 还蕴涵了“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美学思想。 在这种定位原则的控制下,建筑、建筑群乃至城市不论是有计划或无计划的发展,都很容易自然地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构图,对于扩展和合并都十分自由和有力。在东汉以后,历代帝王都将“制中”作为都城和宫殿建设的基本原则。南北向的城市中轴线也几乎一直存在于古代的都城建设 之中成 为
5、控制整个城市的脊梁。 构成中国传统建筑群体最典型特征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也源出于“居中为尊”的思想, 重要建筑总会布置在这条中轴线上,充分体现了皇权的集中以及封建制度严格的统属关系。3 建筑成就 (1)强调中轴线的对称布局(起、延、开、合、转、渗永远抹不掉的神符)中轴与城市中轴重合,地位突出。 采用建筑沿轴线南北纵伸发展,对称布置的布局方式,主轴两侧次轴上各建筑采用大致对称而灵活变通的手法,形成统一而有主次的整体。 3 建筑成就 (2) 院的运用与空间的对比变换开闭有序,旷奥有度的空间序列 以建筑围合成院,以院为单位,若干院组成建筑组群,各院的空间尺度加以变化对比以产生不同气氛。 3 建筑成就
6、 “倚数”布局:“七日”-时间观进入建筑:空间的方位与时间的节奏相结合,在建筑构图中成 就了强烈的节奏化 、音乐化的时空合一的特征.紫禁城在轴线上布置多重建筑, 随着轴线的深入空间序列依次展开,有严密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安排。 自大清门至太和殿先后通过五座门、六个闭合空间(庭、院、广 场),总长约1.7km,形成三处高潮(天安门、午门、太和殿)大清门(民国时称中华门)大清门(M1)千步廊空间 (K1)(狭长逼仄,以冗长的空间形成前导)天安门前横向展开广场 (K2)(迎面天安门城楼,对比强烈)天安门(M2)(前汉白玉金水桥、华表、石狮等,鲜明衬托暗红的门楼基座,形成第一高潮天安门与端门间较小空
7、间 (K3)(极为收敛)端门(M3)端门与午门间呈现一纵深而封的空间 (K4)午门(M4)(雄伟的午门与门前空间形成萧条压抑气氛,构成第二高潮)午门与太和门间横向广庭(舒展、开旷)(K5)太和门(M5)太和门至太和殿前广场 (K6)(宏伟庄严,太和殿巍峨崇高,形成第三高潮)。由单栋建筑组成的“三一”单元通过廊或者檐、房等围成“四方”的院,数个这样大大小小的院子串联成院落,以群体的方式水平地展现一种舒展和谐的空间形式和外貌,并在空间穿凿和展开的过程融入时间因素。通过数理的运用,建立起井然的秩序,表达了神圣庄严地礼制思想。紫禁城的布局,是数理秩序视觉化的充分体现。时空转换与环境的形成。华夏先哲认为
8、,时空一体绝非时间与空间的物理组合,不仅包括东南西北的空间变化,而且还有春夏秋冬的时间推移.因 此, 时间观的引入,还表现在传统空间院落和建筑周边环境之中。例如:在建筑内部院落中融入或创造一个可以体验并感知时间的环境空间,把四季都装入其中, 夏观花、冬赏梅,厚实封闭的墙内是一个主人和自然交流的小世界。庭院环境在各个时间中呈现不同的景致,使人产生变化无尽 的丰富情感,通过感受时间的变化得到了空间变化的感受,从而时空转换又与身心的喜怒哀乐得以有机统一。故宫的主要建筑分析故宫的建筑特色 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
9、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寿宫,和以太宫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宁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这两条次要轴线又和外朝以太和门为中心,与左边的文华殿,右边的武英殿相呼应。两条次要轴线和中央轴线之间,有斋宫及养殿,其后即为嫔妃子女居住的东西六宫。 午门武英殿保和殿太和殿中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文华殿故宫布局图筒子河角楼角楼角楼角楼景山外朝 内廷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此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 午门为紫禁城正门,顺治四年(1647)重建,高35.6米,俗称五凤楼。出入午门
10、之规定: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文武大臣按文东武西由两侧门出入。 驾出午门去社稷坛时鸣钟,祭太庙时击鼓。文武官员出入左门;宗室王公出入右门;左右掖门平时不开,惟升殿视朝,百官各以东西班次由掖门入。殿试文武进士,单号进左掖门,双号进右掖门。 午门和太和门之间,有金水河蜿蜒穿过,象征着天宫中的银河。 金水河金水河太和门太和门庭院的深度为130米,宽度为200米,其长宽比为0.65,与黄金分割率0.618十分接近。紫禁城最重要的宫殿太和殿位于中轴线上,在中轴线上,从大明门到景山的距离是2.5公里,而从大明门到太和殿
11、的庭院中心是1.5045公里,两者的比值为0.618,正好与黄金分割率等同。太和门铜狮子铜狮 太和门前东、西两侧各有一铜狮,东雄西雌。雄狮右足踏绣球,象征权力 和一统正下;雌狮右足抚细狮,象征子嗣昌盛。太和门广场故宫外朝是故宫最主要的建筑群。 从右至左分别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核心,文华、武英二殿为两翼,这里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主要场所。 故宫外朝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附会“三朝”制度;太和殿之前依次设置大清门(明代原称大明门,清代改称大清门,后被拆毁,位置在今天的天安门广场上)、天安门(明代称为承天门)、端门、午门、太和门(明代称为奉天门)五道门,则是附会“五门”制度(五
12、门的其中一种说法);引人注目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太和门太和殿太和殿太和殿 俗称“金銮殿”。建在高813米的3层汉白玉石台基上,殿高3505米,面宽11间,深5间,外有廊柱一列,殿内、外立大柱84根,飞檐重脊,黄琉璃瓦覆顶,装饰雍容华贵,气势非凡。明清两代皇帝即位、大婚、祝寿以及重大庆典和出兵征讨等活动,都在此举行。太和殿脊兽太和殿(奉天殿) 清代的太和殿(即明奉天殿),面宽并不是九间,而是十一间,无法印证以上说法。实际上,这是因为奉天殿在李自成进京后被毁,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时,老技师梁九亲手制作了模型,却因找
13、不到上好的金丝楠木,只好把面阔改为十一间,以缩短桁条的跨度。也有人认为,宫殿建筑包括殿宇开间体现等级区别,明代以九间为最尊贵,清代以十一间为最尊贵。明代奉天殿(清太和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二者之比为95;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共处的土字形大台基,其南北长度为232米,东西宽度为130米,二者之比也刚好为95;天安门东西面阔九楹,南北进深五间,二者之比仍为95。古代数字有阴阳之分,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紫禁城中前朝部分宫殿数量皆为阳数,而后寝部分宫殿数量则皆为阴数。宫殿前的陈设日晷铜龟铜鹤吉祥缸鼎式香炉嘉量太和殿-中和殿中和殿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中也者,天下之本
14、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中和殿 云亭式建筑。皇帝到太和殿听政前先在此殿小憩,并接受内阁、礼部及侍卫拟事等人员的朝拜,然后乘肩舆至太和殿。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中和殿-保和殿保和殿保和殿 每年除夕,皇帝在此宴请少数民族王公大臣。自乾隆后期,这里便成为举行“殿试”的场所。“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一级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被录取者称“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在清朝的时候,每逢正月十五,除夕,也都要在此举行宴会。而且是清朝举行殿试的地方。 故宫最大的御路石云龙石雕石雕 即云龙阶石御道,嵌于保和殿
15、后基座上。这是一块重250吨的整石巨雕,上刻山崖、海水、祥云和9条游龙,刻工精细生动。它是明代宫内最大的石雕。云龙阶石御道这块故宫中最大的丹陛石。它是在明代,由一块完整的石头雕刻而成。而这样巨大的石头,是如何被运到这里来的呢?这块石料开采就动用了一万多名民工和六千多名士兵,而运往京城则更为艰巨。数万名民工,在运送石料的道路两旁,修路填坑。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在隆冬严寒滴水成冰的日子,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二万民工一千多头骡子,用了整整28天的时间,才运到京城。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廷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平日办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
16、方。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 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乾清门乾清门是后三宫(内廷)的正门,在清代这里是“御门听政”的地方。听政时,皇帝坐在临时安设在门中间的宝座上,由内阁官员奏事,皇帝降旨抉择。一些国家大事都是御门听政时决定的。后三宫及东西六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位于乾清宫、 交泰殿、 坤宁宫后三宫的东西两侧,对称而建东西六宫。东西六宫的建筑形制比后三宫低很多,体现了居住在此处的嫔妃的从属地位 故宫后寝部分的布局亦仿紫微垣设计,乾清、坤宁、交泰是后寝的主要宫殿。乾清、坤宁两宫其名取自易经中的两个卦名,“乾之象为天”“坤之象为地”,以示天地,“交泰”
17、意“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乾清宫院内的东门称日精门,西门称月华门,以天地日月作为后寝的中心。乾、坤二宫的两侧,有东、西六宫,合为十二宫,象征十二星辰拱卫天地日月,而十二宫与三宫相合之数,正符合紫微垣十五星辰之数。乾清宫乾清宫乾清二字也说取自唐代韩愈六合圣德诗中的诗句:“乾清坤夷”,意思就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 明朝和清朝初年是皇帝的寝宫。雍正以后成了皇帝听政的地方。在每年过节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乾清宫举行庆典活动。清朝“康熙智擒鳌拜” 、明朝的三大疑案“壬寅宫变”、“红丸案” “移宫案 ”发生在乾清宫 乾清宫乾清宫 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装饰考究,富丽堂皇。前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后殿是皇帝的
18、寝宫。明代的十四位皇帝和清代的前两位皇帝都住在这里。故宫乾清宫 摄于20世纪初 乾清宫为内廷第一座宫殿,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卧室,也是处理日常政务的殿堂。 乾清宫宝座 这是整体贴金并镶嵌若干红、绿宝石的金椅,其扶手和靠背均由金龙缠绕面而成;座后为金漆屏风,屏风正中钤镌刻着“惟天、惟圣、惟臣、惟民”八个金字,为皇帝的律已格言。乾清宫内景 正中为宝座,其上方悬“正大光明”横匾。清代自康熙皇帝以后,在位皇帝生前不宣皇位继承人,而是将内定的继承人名字写好封于密匣,放置匾后;一旦皇帝驾崩,即当众开匣,宣布皇帝继承人。清代此宫还是皇帝死后停灵的地方。按照仪式祭奠后,再转至景山内的寿皇殿等处,最后正式出殡,葬
19、入皇陵。交泰殿 交泰殿是皇后生日时接受贺礼的地方。清朝,于此存放二十五颗玉玺,每方玉玺都有专门的用途。清世祖鉴于明代宦官专权的教训,规定宦官不得干预朝政,所立“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曾立于此殿。交泰殿交泰殿交泰殿交泰二字取自易经中的天地交泰,象征着帝后生活和谐 。是册封皇后和皇后过生日接受朝贺的地方 。坤宁宫 在明代,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时,崇祯皇帝的皇后周氏就是在坤宁宫自缢身亡的。 清代,坤宁宫的东端二间是皇帝大婚时的洞房。皇帝大婚时要在这里住两天,之后再另住其他宫殿。如果先结婚后当皇帝的,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了。所以清代只有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位皇帝用过这个
20、洞房。 坤宁宫坤宁宫东暖阁为皇帝大婚洞房,房内喜订及订上用品为原物;喜订幔帐上乡有几百个活泼可爱的娃娃,这叫作“百子图幔帐”, 以此祈祝皇帝婚后多子多孙,后继有人。坤宁宫在明朝时是皇后的寝宫,又叫中宫,顺治年间仿照沈阳清宁宫重建,同时将西暖阁改为祭神的场所,经常在此举行朝祭、夕祭、春秋大祭等; 后寝三宫由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组成。这组院落,南北长度为218米,东西宽度为118米,两者之比为611。 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组成的院落,南北长度为437米,东西宽度为234米,二者之比也是611。 同时前朝院落的长、宽几乎是后寝院落的两倍,前朝的院落面积就是后寝的四倍。御花园御花园是皇帝
21、、皇后游幸之所。园内有亭台馆阁余座,山石、花木、盆景点缀其间,各建筑物之间以五色石子甬道相连。花园精巧玲珑,典雅富丽,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宫廷花园。御花园原名宫后苑,今俗称御花园,占地一万一千多平方米,有建筑二十余处。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殿东北的堆秀山,为太湖石叠砌而成,上筑御景亭,每年重阳节帝后在此登高。 神武门即故宫后门。门楼建在高米的宫墙上,为重檐庑殿式建筑,楼内设钟鼓,楼下宫墙开有三洞券门。清代选秀女、应选女子即是由此门进宫。现正中门洞上方嵌有中国文化巨人郭沫若先生书写的“故宫博物院”石匾。1、中轴对称 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
22、心的等级观念,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这种明显的反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纵长深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 故宫平面布局分析2、左祖右社 中国的礼制思想,有一个重要内容,则是崇敬祖先、提倡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有土地才有粮食,“民以食为天”、“有粮则安,无粮则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是人所共知的天经地义。左祖右社,则体现这些观念。 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祖庙是帝王祭把祖先的地方,因为是天子的祖庙,故称太庙;所谓“右社”,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
23、。午门武英殿保和殿太和殿中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文华殿故宫布局图筒子河角楼角楼角楼角楼景山外朝 内廷 3、三朝五门 根据帝王朝事活动内容的不同,分别在不同规模的殿堂内举行。自古就确立了三种朝事活动的殿堂,名为“三朝制”。所谓“三朝”是指大朝、内朝、外朝。与三朝相对应的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五门制”,是在举行大型朝事活动的宫殿庭院前,沿中轴线以五道门及辅助建筑构成四座庭院,作为大朝宫殿前的前导空间,这五道门由内向外以此为朝门(奉天门或太和门)、宫门(午门)、宫城前导门(端门)、皇城门(天安门)、皇城前导门(大清门)。4、前朝后寝 前朝,是帝王上朝理政、举行大典
24、的地方,因位于整个建筑群的前部,称“前朝”。后寝是帝王、妃子及其子女生活起居的地方,因位于建筑群的后部,称“后寝”。故宫色彩文化分析“风水-阴阳五行说”与紫禁城建筑颜色的搭配 五行说中色彩:方位、季节与生化过程都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传周代居火德,以红为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居水德,尚黑。 汉武帝确立居土德,黄色遂为汉皇权象征,以后各朝代都以黄色为贵。黄色属土,土方居中,代表国家。 故宫建筑群的屋顶大面积地覆盖黄色琉璃瓦,以象征中央“土”为黄色,表示尊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起到了强烈的装饰作用 五行相生说认为,火生土,火为赤色,土为黄色,所以故宫建筑的墙面、柱子以及门、窗等亦多用红色,乃寓有循环生化、吉祥之意。社稷坛 五色土中间是黄色,代表君王。东西南北依次为青白红黑。黄,象征居中的黄帝,他统治天下,因为由手拿绳子掌管四方的土神辅佐。 青,象征东方太昊,他由手持圆规掌管春天的木神辅佐。 红,象征南方炎帝,他由手持秤杆掌管夏天的火神辅佐。 白,象征西方少昊,他由手持曲尺掌管秋天的金神辅佐。 黑,象征北方颛顼,他由手持秤锤掌管冬天的水神辅佐 道教阴阳五行学说来表明:坛上五色土,象征全国的土地,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紫禁城的色彩设计中广泛地应用对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