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B课件_第1页
国际贸易理论B课件_第2页
国际贸易理论B课件_第3页
国际贸易理论B课件_第4页
国际贸易理论B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国际贸易理论B 主讲人 王越第1章绪 论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的60余年,是国际贸易获得前所未有巨大发展的60余年。在这60余年中,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生效并成功进行了八次多边贸易谈判,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并在调整当代世界经济和贸易关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战后60余年,贸易成为了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经济发展又反过来推动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就是经济和贸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结果。1978年中国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1978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为206.4亿美元(其中出口额97.5亿美元,进口额108.9亿美元),在世界上排第34位

2、,占世界总贸易额的比重为0.75%。2005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突破10000亿美元,达14221.2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占世界总贸易额的比重为6.7%。2008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为25616.3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出口14285.5亿美元,增长17.2%;进口11330.9亿美元,增长18.5%。国 际 贸 易 (International Trade)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扩大的必然结果.国际贸易最早出现在奴隶社会末期,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才得到空前广泛的发展.二战之后,国际贸易发展迅猛,对各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都起到

3、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如今,世界各国之间因国际贸易而形成了越来越紧密的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 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比2002年(入世第一年)增长65.5%,年均增长10.6%,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 对外贸易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水平,一方面也作为增长的动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1.1.2 学习和研究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在汇兑上要复杂许多;国际贸易具有民族性和需求多样性;国际贸易的障碍多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在获得市场信息方面比较困难,因

4、此面临更大的风险,如信用风险、汇率风险、价格风险、运输风险、政治风险等。 贸易 “小国” 、贸易“大国”与贸易强国由于经济规模、生产能力以及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是不同的。通常根据对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程度将参与贸易的国家分成“小国”与“大国”。所谓“小国”,指的是那些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很小,其进出口变动不会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国家。国际市场价格是给定不变的。所谓“大国”,指的是那些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很大,其进出口变动会引起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升跌的国家。所谓贸易强国,指的是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最大经济福利的贸易“大国”。1.2 国际贸易中的常用概念 1.2.1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国

5、 际 贸 易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国际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对 外 贸 易 (Foreign Trade)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货物贸易(Goods Trade):按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分为10大类;04类为初级产品,58类为制成品。表现在海关的贸易统计上,是国际收支的主要构成服务贸易( Trade in Services ):按WTO服务贸易总协定分为12个部门,即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他;又细分为160多项。不显示在海关的贸

6、易统计上,但显示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项目构成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项目构成 一、对外贸易额进口贸易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货物的全部价值。出口贸易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货物的全部价值。对外贸易额进口贸易总额出口贸易总额,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总规模。国际货物贸易额世界出口货物总额 二、对外贸易量剔除价格变动影响而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仅反映出贸易的实际规模。出口贸易额=出口额/出口价格指数进口贸易额=进口额/进口价格指数中国的对外贸易额据海关初步统计,2007年全国进出口总值为21738.3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出口12180.2亿美元,

7、增长25.7%;进口9558.2亿美元,增长20.8%。2007年进出口总额上升到世界第三位 据海关初步统计,2008年全国进出口总值为25616.3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出口14285.5亿美元,增长17.2%;进口11330.9亿美元,增长18.5%。项 目12月当月112月累计绝对值同比%绝对值同比%进出口总值1,833.3-11.125,616.317.8 出口总值1,111.6-2.814,285.517.2 进口总值721.8-21.311,330.918.5 进出口差额389.872.42,954.612.72008年全国进出口简要情况表 金额单位:亿美元 1.2.3

8、 贸易差额通常各国政府会定期公布国际贸易平衡表,根据进口额和出口额的比较,一国贸易收支可能出现:1、贸易顺差,又称“出超” :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2、贸易逆差 : ,又称“入超”,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3、贸易平衡: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进口额与出口额基本相同。短期来看,贸易顺差似乎有利于增加国民收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长期的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都是难以维持的。排序国别(地区) 1-10月 上年同期 同比% 1台湾省-700.9-627.811.6 2韩国-348.7-395.6-11.8 3日本

9、-336.2-264.227.3 4安哥拉-182.8-83.9117.9 5沙特阿拉伯-182.7-75.8141.0 6澳大利亚-137.5-63.1117.8 7伊朗-116.5-47.7144.2 8马来西亚-104.1-91.014.4 9菲律宾-100.2-129.5-22.6 10阿曼-94.6-50.189.0注:对东盟逆差62.8亿美元,同比下降51.6%。2008年110月前十位贸易逆差来源地 金额单位:亿美元 1979年以来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人民币/1美元2006年,中美贸易额为2626.8亿美元,中国贸易顺差为1442.6亿美元。 2006年,中国对美国出口2035亿

10、美元产品;其中,加工贸易占63.3。 1996年到2003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为2291.8亿美元 。中国出口商品的近2/3,是由外资企业主要来自日本和美国作为外国品牌生产的。每个售价20美元的芭比娃娃玩具,只有约35美分留在中国 。 尽管中国从全球化中获得了工资上的好处,但它没有留下全球化带来的利润。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黄亚生截至2006年底:美国在华实际直接投资超过540亿美元;中国在美实际直接投资仅为9.57亿美元;中国在美实际直接投资仅是美国在华实际直接投资的1.8。目前,在中国有5万多家美资企业。产品 销售:71在中国市场,11返销美国,18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外贸转内贸 2

11、000-2005年中美服务贸易情况1.2.4 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广义的概念是指:货物、服务在一国总进出口贸易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狭义的概念是指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本身结构比较对外货物(服务)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世界进出口货物(服务)中以百分比表示的各类货物(服务)的构成反映了一国或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化和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2007年进出口商品构成表 1.2.5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一国和地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2007年主要贸易伙伴2008年主要贸易伙伴:2007年出口主要贸易伙伴2008年110月前十位出口市场

12、金额单位:亿美元排序国别(地区)1-10月同比%占比%占比变化总 值12,023.321.9100.00.01欧盟2,466.924.520.50.42美国2,127.611.417.7-1.73香港1,611.48.613.4-1.64东盟964.027.78.00.45日本961.216.28.0-0.46韩国637.341.45.30.77印度269.339.82.20.38俄罗斯267.814.32.2-0.19台湾省223.517.51.9-0.110阿联酋195.540.21.60.22007年进口主要贸易伙伴2008年110月进口主要贸易伙伴 1.2.6 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对外

13、贸易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据WTO和IMF的数据测算,1960年全球外贸依存度为25.4%,1970年为27.9%,1990年升至38.7%,2000年升至41.7%,2003年已接近45%。中国作为转型中的发展中大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也逐年提高 。2002年突破50%,2005年已经高达63%。据有关学者分析我国已经跻身中等贸易依存度国家行列,即贸易依存度集中在30%100%之间,如法国、意大利、英国、韩国、德国等。 1.2.7 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通常用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之比来表示。贸易条件可以反映贸易利益的分割问题,同时关系到一国国际收支的平衡

14、和经济的长远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该国的价格优势和竞争能力的变化趋势长期以来,中国的贸易条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而且还有逐渐恶化的趋势,如从 19932000年,中国的贸易条件下降了13%,其中工业制成品下降了14%。造成中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主要有:1、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贸易指数一直呈下降趋势;2、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中,占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竞争中主要以价格取胜,加上我国的此类产品质量较差,档次较低,不得不采取廉价策略;同时国际市场上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高居不下,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中国贸易条件恶化。 1.3 国际贸易的分类与特点 1.3.1 专门贸易与总贸易总 贸 易 体

15、 系 General Trade System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又称一般贸易体系。 说明一国在国际货物流通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目前约有90个国家和地区采用。专 门 贸易体系Special Trade System是以货物经过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又称特殊贸易体系。 说明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货物贸易中具有的意义。目前约有83个国家和地区采用。1.3.2 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 一般贸易:是指我国境内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单边进口或单边出口货物的交易形式,但投资设备、捐赠等除外。加工贸易:是指国内企业从境外保税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包装物料

16、等,经加工装配后,将成品或半成品复出口的交易形式。主要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贸易方式。2008年出口贸易方式 金额单位:亿美元贸易方式10月1-10月金额同比%金额同比%总 值1,283.319.212,023.321.9一般贸易571.027.25,578.126.9加工贸易621.58.55,709.114.7 来料加工95.0-14.2935.7-0.6 进料加工526.514.04,773.418.3其他贸易90.864.8736.149.8按商品流向不同分类:按贸易有无第三国参加分类按清偿工具分类:按经济发展水平分类:按货物运输方式不同分类:出口贸易、(复出口)进口贸易、(复进口

17、)过境贸易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自由结汇贸易易货贸易水平贸易垂直贸易海运贸易陆运贸易空运贸易多式联运贸易邮购贸易1.3.3 其他分类与特点1.4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1.4.1 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5世纪末16世纪初:重商主义,对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贸易保持贸易出超。18世纪末古典经济学起,开始对贸易产生的原因与结果以及与之相应的政策进行分析,国际贸易理论成为经济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并得到不断发展。1.4.2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国际贸易理论是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范围: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及技术知识的国际传递。国际贸易研究还包括经济增长、技术变动对贸易的

18、影响,即从动态上分析国际贸易变动的原因与结果。研究的性质看,整个国际贸易理论体系是实证和规范的统一。 一、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主要研究三方面的问题:1、国际贸易的基础:国家之间存在价格差异。对各国之间产生产品价格差异的不同解释形成了不同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型。2、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对本国经济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对国际市场和外国贸易伙伴利益的影响。3、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二、国际贸易政策分析主要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1、贸易政策的影响主要对各种贸易政策(关税、配额、出口补贴等)以及影响贸易的其他经济政策(包括产业政策、消费政策等)的实证分析。还包括区域性经济合作的研究。2、贸易政策中的政治经济学 即贸

19、易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治与经济利益。与国际贸易理论有密切联系的是国际金融理论1.4.3 国际贸易的基本经济分析工具其分析工具主要是微观经济分析方法1、总体均衡分析:主要工具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研究一国的生产能力,斜率为机会成本)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一国的平均消费偏好,斜率为边际替代率)2、局部均衡分析:主要运用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分析开放经济中的市场均衡贸易只不过是另一种经济活动,可以看作是一种将出口品转变成进口品的生产过程,同其他任何活动一样遵循同样的原则。国际贸易不是竞争,是互惠的交换。贸易的目的是进口而不是出口;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就是获得了进口它想得到的东西的能力。生产率

20、高不是有助于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竞争,而是因为它能使国家生产的更多,从而能够消费的更多。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分工的案例 美国苹果公司销售的个人影音工具ipod:每台299美元。最昂贵的零部件由日本东芝公司等提供,共获得73美元;其他国家和地区供应零部件,共获得60美元;最后在中国组装,中国收入不足3美元;美国获得163美元,其中苹果公司品牌获得80美元。中国所得组装费 仅占售价的1。2.1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2.1.1 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中间接表现的经济思想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Plato)在城邦国时代最早提出分工学说,表达了自然差别决定生产比较优势的思想宗教

21、中关于贸易的最早表述可追述到公元前4世纪的利巴涅斯利巴涅斯和其追随者提出了地理位置不同造成产品不同的观点,20世纪发展成为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斌禀赋论。2.1.2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14世纪末到18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开始了对国际贸易的系统研究。当时,积累财富的主要手段是获取黄金,获取黄金的渠道是国际贸易和对外掠夺。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代表了当时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是资本主义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重商主义追求的目的就是在国内积累货币财富,把贵重金属留在国内。保护手段为高关税重商主义所探讨的“商”仅限于对外贸易,其研究停留在流通领域的表象。 早期重商主

22、义(又称重金主义,货币平衡论):流行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的西欧各国。积极鼓吹国家采取强制手段禁止货币输出,主张在对外贸易中多卖少买或不买,用以积累货币。代表人物和著作:威廉.斯塔福关于英国公共福利的对话。晚期重商主义(又称贸易平衡论):盛行于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主张国家应允许货币输出国外,购买本国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或进行转口贸易,大力发展生产,但仍坚持多卖少买。代表人物和著作:托马斯.孟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2.1.3 重农学派的贸易观点重农学派的创始人是佛朗斯瓦.魁奈。另一重要人物是杜尔阁。核心思想是主张自由经济,包括自由贸易;反对重商主义对贸易的干预政策。自由经济思想对古典贸易

23、影响很大。 2.2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亚当.斯密(17231790)第一个建立起市场经济学分析框架,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代表著作:1776年的国富论;其基本思想就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思想。 亚当斯密的生平斯密生于1723年一个有秩序的和谐的年代,曾在格拉斯哥大学作过道德哲学教授,以道德情操论扬名于他的年代成为当时著名的哲学家,后来为了打发时间写了国富论成为经济学之父,创立了以自由放任为基础的古典经济学派。 他一生钟爱读书, 他曾经说过: “除书以外, 别无所爱。” 也许是因为他只钟爱读书一生几乎都没有过很浪漫的情感;斯密最突出的个

24、性是他的心不在焉,但他能够持久地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直到有了满意的答案为止。14岁时进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哲学,深受其导师弗哈奇森教授学术思想的影响,17岁时以优异成绩选入牛津大学,靠奖学金学习了6年。当时牛津的教育敷衍马虎,但是藏书极为丰富,斯密在那里通过大量阅读和独立思考学到了一些东西,并在此期间与哲学家休谟成为莫逆之交。1748年25岁时,在爱丁堡大学讲授修辞学和纯文学等,1751年28岁时,任格拉斯哥大学道德哲学教授,先后讲授逻辑学、道德哲学。在格拉斯哥大学曾被同事推举为教务处长和副校长。” 1759年斯密出版了他的道德情操论,这本书使斯密名扬于当时的年代,并且为他赢得了一项任命,作

25、一位年轻贵族巴克勒公爵的私人教师。这类职位是18世纪一流学者十分向往的,斯密因此获得了一份可以终身领取的数量达300磅的年收入几近他做教授时收入的两倍。1763年40岁时,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作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以军备的演讲,在这个演讲中,斯密论证了在经济自由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能够迅速地推动财富的积累,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确定了他经济研究的总的方向及其经济理论体系的中心思想。1751年至1764年,斯密把在格拉斯哥大学度过的13年看作是他一生中“收获最大、因而也是过得最愉快、最体面的一段时期”。1764年在图卢兹,他开始“写一本书以打发时间”,这就是国富论。12年后,即

26、1776年3月9日,国富论这部经济学巨著问世了。斯密在这本书中创立富国裕民的古典经济体系,这在经济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784年1月,在担任苏格兰海关专员及苏格兰盐税专员的第一年,他利用职务之便获得了实际知识,增补、修订了国富论中有关论述公共事务的部分,出版了该书的第二版。1784年,斯密又根据从事海关专员所获得的确切资料,更详细地论述了苏格兰的渔业奖励制度、特许公司和非特许公司以及东印度公司等有关部分,出版了国富论第三版。1786年63岁时,斯密又为国富论增写了序论及全书设计置于卷首,出版了该书的第四版,这是斯密生前审定的最后一个国富论版本。不仅仅国富论再版了四次,他的道德情操论再版了

27、7次,直到1790年他逝世的前几个月道德情操论第7版才出版。所以斯密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是个迟钝、非常迟钝的作者,每一篇作品在我能够勉强满意它之前,至少要写上六七遍。 2.2.1 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认为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是实现自由放任原则的主要内容。在斯密的体系中,无论进口还是出口,都应是市场上的一种自由交换。这种自由交换的结果是双方都会得到好处。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异.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主要论点 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及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国际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绝对优势是对外贸易的基础,绝对优势来源于有利的自然禀赋或获胜性优势。2

28、.2.2 绝对优势贸易模型一、基本假设两个国家和两个可贸易商品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市场。无运输成本。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二、生产和贸易模式及利得以劳动计算的单位生产成本 英国 葡萄牙布酒4863各国专业化地生产绝对成本低的产品,用以交换别国绝对成本低的产品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成因在于两国绝对成本的差异不存在绝对成本差异的国家之间就不能开展贸易吗?结论:如果按照各国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将会使各国

29、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 贸易赤字是自我矫正的,贸易利益也不依赖于一个国家相对于他的对手所拥有的绝对优势。三、理论的局限性不存在绝对成本差异的国家之间就不能开展贸易吗?即无法解释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2.3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大卫.李嘉图(17721823)是英国产业革命高潮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代表著作:1817年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当代自由贸易的思想基础。2.3.1 李嘉图的贸易思想从资源的最有效配置(

30、使用)角度来论证自由贸易与专业分工的必要性。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李嘉图对谷物法的尖锐批评英国议会1815年通过了修订的限制外国粮食进口的保护贸易政策谷物法,1846年废除。 谷物法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牧草减少,羊毛价格上涨小麦价格上涨工人工资提高食品支出增加,工业品支出减少别国报复,工业品出口减少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自由贸易2.3.2 李嘉图模型的图例以劳动计算的单位生产成本 英国 葡萄牙布酒4(0.5)8(2)6(0.

31、6)10(1.67)假定: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一种要素、劳动生产率不变、充分就业、完全竞争、要素不能国际流动、物物交换、没有技术进步、没有运输成本、两国生产技术存在相对差别。英国生产两种商品的绝对成本都比葡萄牙低,能否开展国际贸易?两种商品的相对成本理论要点:每个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劳动配置更合理,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穷国只要模仿生产效率较高国家的专业化 模式就能变得富有吗?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 比较(相对)成本差异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 两种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

32、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率之间,且不等于任何一国国内的交换比率有利可图缺陷:比较成本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低成本优势可靠吗?这次全球金融海啸造成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一些企业破产倒闭。外因: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内因:很长一段时期中我国出口产业发展环境过于宽松,只注重数量扩张,增长方式较为粗放,过于依赖各级政府赋予的优惠政策和支持、过于依赖低成本优势、过于依赖发达国家市场、过于依赖单一产品和单一营销渠道。 2.4 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贸易模式 2.4.1 两种产品多个国家一国的比较优势由该国产品生产的相对成本(aL1/aL2)与国际产品市场的相对价格(P1/P2)相比来确定 2.4.2 两个

33、国家多种产品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上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相对工资率,该国具有生产这种产品的比较优势,应该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反之,该国不具有这种产品的比较优势,应该不生产这种产品而从另一国进口。 第3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3.1 新古典贸易思想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框架下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运用总体均衡的方法分析国际贸易与要素流动的相互影响。3.1.1 要素禀赋论的提出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故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简称“H-O模型”;又称要素禀赋论从要素禀赋结构差异以及由这种差异所导致的要素相对价格在国际间的差异方面来寻找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克服了李嘉图模型中关于一种生产要

34、素投入假定的局限,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对国际贸易有很强的解释力,至今仍是国际贸易的主流理论 美国无论在资本存量,还是在劳动绝对数量上,都远远高于瑞士和墨西哥这两个国家。但与瑞士相比,美国的人均资本存量(资本/劳动的比率)低于对方,因此相对于瑞士而言,美国属于劳动丰富的国家。如果拿美国与墨西哥相比,则美国的人均资本存量(资本/劳动的比率)高于墨西哥的水平,因此美国与墨西哥相比,属于资本丰富的国家。 3.1.2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瑞典经济学家艾里.赫克歇尔(于1919年)和他的学生伯泰.俄林(于1933年)提出比较优势源于国家间要素禀赋不同的学说。代表著作:赫克歇尔1919年发表的国际贸易

35、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俄林1933年出版的域际和国际贸易,他曾于1977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论述了各国资源要素禀赋的构成与贸易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贸易对各国收入分配的影响。理论要点: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模式是由要素禀赋的差异而非生产率的差异决定的,因此,每个国家应按照生产要素的丰裕稀缺来进行分工。即要素禀赋差别才是决定国际分工和交换的最重要因素。俄林的贡献:揭示了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形成的原因: 两地区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两地区相对价格的差异两地区贸易的发生。 贸易将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指出了国际贸易中的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 3.2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贸易模型3.2.1 要素禀赋模

36、型一、基本假设1.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要素(L和K),称2 22模型2.要素禀赋不变,国内可自由流动,国家间不流动3.两国生产技术水平相同(生产函数相同,两国同种产品要素密集度相同)4.规模报酬不变,消费偏好相同,完全竞争,自由贸易二、概念要素密集度:产品生产中投入不同要素的比例。设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要素丰裕度:国家的要素禀赋状况。设A国劳动丰裕,B国资本丰裕 三、生产与贸易模式 一国将专业化地生产并出口较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两国要素禀赋不同,导致两国要素价格不同要素价格差异导致生产成本差异生产成本差异导致

37、同种产品在两国的价格差异同种产品在不同国家价格的差异导致国际贸易发生两国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丰裕度的差异形成了不同产品的比较优势 3.3 对要素禀赋模型的实证检验 3.3.1 里昂惕夫 之谜里昂惕夫是美国经济学家,由于他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经济学的杰出贡献,获得了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代表著作有投入-产出经济学、生产要素比例和美国的贸易结构:进一步的理论和经济分析等。 里昂惕夫实证检验1953年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4050年代的贸易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资本丰裕的美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更大,进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更大。即美国之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

38、生产专业化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由于这一发现明显有悖于要素禀赋论,震动经济学界,因此被称为“列昂惕夫之谜”。由哈博乐、勒拿、里昂惕夫和米德等人提出的将技术、要素禀赋和偏好集于一体的一般均衡分析的新古典模型,与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融合为一体,最终形成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标准模型。可以说,这一标准化的贸易模型实际上就是新古典学派一般均衡理论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的应用。3.3.2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统计方法问题。关税和政府的其他贸易壁垒:贸易保护的结果。技能和人力资源的不同:里昂惕夫认为矛盾的根源在于美国劳动者素质较高,单位时间的劳动是其他国家的若干倍,

39、若经一定的折合计算,结论应与俄林的理论相符。其他自然资源不同:里昂惕夫发现,美国进口产品之所以是资本密集型的,一个原因就是美国是大量矿产的进口国,这些产品需要使用大量非人力资本来生产。对美国生产要素禀赋状况的正确判断相对而言,美国最丰裕的资源不是资本,而是土地和科技(专业劳动者)。美国出口的农产品正是密集使用最丰裕的要素(即土地和科技相结合)的产品。生产要素仅仅归并为资本、劳动和土地的作法很可能对贸易模型产生误解。 3.3.3 对要素禀赋理论更广泛更全面的检验 一、人力资本学说(20世纪60年代)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们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如教育培训等),可以

40、使劳动力的素质得到极大改善,劳动生产率获得提高,从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和影响。人力资本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一国人力资本的存量和质量越高,其生产效率越高;人力资本必须通过一定的投资才能获得,当期投资的边际成本就是未来收益的贴现值。该理论的代表人物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 二、研究与开发学说(R&D)研究与开发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格鲁伯(Gruber),麦赫塔(Mehta)和弗农(Vernon)三人于1967年提出的。这一学说的核心思想是: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生产要素,占有研究与开发的多寡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三

41、位学者还分析了研究与开发型产业的条件,认为丰富的资金、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与高质量的劳动力是进行研究与开发的先决条件,国内对新产品有巨大旺盛的需求,则是这种产业能够得以发展的基础。因而研究与开发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这种生产要素的变化会产生出新的贸易比较利益。 据介绍,中国软件产业的规模占全球软件产业的份额仅为3%,出口规模更小。如中国软件产业规模与印度相当,但出口量只有印度的十分之一;而且出口市场单一,主要集中在日韩市场中国软件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国内软件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缺乏精英人才,也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 三、技术差距贸易理论(20世纪60年代)这一理论是由美国经济

42、学家波斯纳(Posner) 1961年提出来的。该理论以不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作为对贸易发生的解释原因。波斯纳的看法是:新产品总是在工业发达国家最先问世,新产品在国内销售之后进入国际市场,创新国便获得了初期的比较利益。由于与先进工业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差距,其他国家虽然想对新产品进行模仿生产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才可能做到,在这段时间内,其他国家对该产品的消费仍需通过进口得到满足,因而引起国际贸易。当其他国家可以模仿生产之后,随着模仿规模的扩大,创新国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最后甚至可能从其他国家廉价进口该产品贸易流向逆转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人力资本论和技术差距论的研究成果表明,

43、商品流动的背后实际体现着科技和文化的转移,商品成为科技和文化的载体,商品进口国在进口商品的同时,也是在分享世界上先进的科技成果或者不同的文化风格,所以国际贸易在丰富了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缩小了人们精神世界的差距。3.4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扩展与应用 在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研究基础上,许多经济学家进一步分析了贸易对本国收入分配和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经济增长对贸易的影响等,发展和完善了新古典贸易理论 3.4.1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赫克歇尔最早提出国际贸易可能导致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论点。俄林认为:虽然各国要素缺乏流动性使世界范围内要素价格相等的理想状态不能实现,但商品贸易可以部分代替要素流动,弥补

44、要素流动性不足,所以国际贸易使要素价格存在着均等化趋势。萨缪尔森在H-O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下,严格证明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以说明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 一、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简称H-O-S定理)的基本含义 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够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或土地)都可以获取同样的利润(或租金)报酬,而不管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模式如何。国际商品流动间接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国际互通有无。国际贸易不仅倾向于缩小同质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而且在满足所有假设的前提下,会使各国相对要素价格完全相等。二、对“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45、”的评价从局部和静态的角度说,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仍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排除技术进步的因素,就个别行业来看,贸易的确在缩短各国要素受益的差距。从动态角度看,各国要素受益的差距由于发达国家科技的发展而一次又一次扩大,但又通过贸易不断缩小3.4.2 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一个国家如果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参与国际分工,该国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充裕要素)的收益会提高;而进口产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稀缺要素)的收益会下降,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1941年,萨缪尔森与斯托尔帕合著发表了贸易保护与实际工资一文,提出了商品价格变动与生产要素价格变动

46、关系的观点,说明了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即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并首次使用总体均衡的分析方法解释了为什么本国稀缺资源的收益可以通过保护而提高,而本国充裕要素的收益亦可以通过自由贸易而增加。自由贸易的副作用【思考】较长时期以来,中国与美国之间始终保持着大规模的贸易往来,为什么两国之间的工资水平差异依然很大? 答:要素禀赋论假设的要素禀赋既定、自由贸易、商品流动替代要素流动等贸易环境在现实中不存在。 中美之间的商品贸易并没有完全替代要素流动,两国的经济总量、劳动生产率差距、技术差距都较大,而且,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仍在不断增加。因此,尽管总体上,中国劳动力工资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经济高度发

47、达的美国相比,工资水平势必会存在较大差距。 3.4.3 要素积累、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小国” 与“大国”由于经济规模、生产能力以及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是不同的。通常根据对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程度将参与贸易的国家分成“小国”与“大国”。所谓“小国”,指的是那些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很小,其进出口变动不会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国家。国际市场价格是给定不变的。所谓“大国”,指的是那些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很大,其进出口变动会引起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升跌的国家。一、罗勃津斯基定理即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减少。对于“大国”而言,

48、如果某一要素增加,对方国家一切保持不变,那么要素增加后,在国际市场上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相对价格要下降。若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商品,则该国面临贸易条件恶化的后果,对方国家贸易条件会改善。若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具有比较劣势的进口商品,则该国贸易条件会改善,对方国家的贸易条件将恶化。对于“小国”而言,要素禀赋变化之后其贸易条件不变。2.贫困化增长1958年,巴格瓦迪指出,由于要素积累对一国贸易条件产生如上影响,发展中国家可能面临贫困化增长的陷阱,即该国经济越是增长,国民生活将越发贫困。贫困化增长指的是,对于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如果其出口产品国际需求的价格弹性不高,其出口骗向型经济

49、增长带来的出口供给大幅度增加会恶化其国际贸易条件,并最终可能导致国民福利水平的下降。贫困化增长的前提条件 第4章 新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所涉及的主要研究问题可简单地概括为起因和影响。前者旨在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以及贸易格局的决定等问题,而后者则着重说明贸易利益的来源、贸易利益在国际间的分配以及国际贸易对贸易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等主要问题。完全竞争和比较优势模型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又构成了两个发展主线。 传统的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互补性 传统的贸易理论:以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着重于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新贸易理论:以规模经济和不

50、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新贸易理论当代国际贸易的变化:产业内贸易迅速增长(差异化产品、不完全竞争所致)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迅速增长要素禀赋相同或相似的产品之间的贸易H-O模型无法解释 放宽H-O模型的假定,产生了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的区别取消了完全竞争和产品同一的假设;引入了规模报酬递增;没有统一的贸易模式或模型。新贸易理论是产业内贸易理论、规模经济理论、战略贸易理论等一系列理论的总称4.1 产业内贸易理论4.1.1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产业内贸易是相对于产业间贸易而言的该理论认为各国进行国

51、际贸易不一定是生产成本存在比较优势的结果,也可能是因为需求偏好、规模经济或者收益递增等原因所致。该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其打破了传统贸易理论中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这两个基本假定,其代表人物为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 根据关贸总协定(GATT)及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统计资料,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约二分之一甚至更多的世界贸易是发生在技术、资源和偏好均比较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则不足三分之一。这些事实说明以比较优势原理为核心的传统贸易理论,已不能解释战后以来国际贸易发展中的一些新现象,国际贸易理论面临

52、着新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克曼(Paul Krugman)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所谓的“新贸易理论”(New Trade Theory),该理论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说明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利益来源,对国际贸易基础做出了一种新的解释。4.1.2 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产业内贸易从统计上说,是指按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项目中,又出现在该国的出项目中。产业内贸易可分为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等。 1、同类产品的异质性同质产品指具有完全替代性的产品。垂直差异

53、产品指只存在质量差异的产品,例如除了羊毛质量外,其他均相同的羊毛外套水平差异产品指质量相同但其(真实的或假设的)特征存在差异的产品,如用质量相同但其剪裁与颜色却有不同 产品的差别是形成产业内贸易的基础差别产品贸易的规模和价格取决于供求两方面的因素。决定需求的因素是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嗜好,其中收入水平的差异引起垂直型产品的需求变化,消费者嗜好的不同引起水平型产品的需求变化。决定供给的因素是厂商的规模经济和垄断利润。 同一产品的贸易是由运输、储存、销售和包装等成本的不同引起的。 2、规模报酬递增与不完全竞争3、经济发展水平4.1.3 产业内贸易模式及其特点 4.2 规模报酬、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4

54、.2.1 规模报酬递增论规模收益能够产生比较优势规模报酬递增论也称规模收益递增理论,是克鲁格曼与艾瀚南在合著的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1985)一书中提出的。当某一产品的生产发生规模报酬递增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本优势,因此导致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一产品。规模报酬递增也称为内部规模经济,是规模经济的表现形式之一,指产出水平增长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情况。规模报酬递增为国际贸易直接提供了基础。适用于解释国际文化贸易现象。4.2.2 外部经济理论外部规模经济是规模经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指经济的外在性。存在外部规模经济时,行业内每个企业的生产过程仍然是规模报酬不便,规模收

55、益递增只发生于整个产业层面,即整个产业产出增加比例大于整个产业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马歇尔认为,外部规模经济源自产业聚集效应。外部规模经济也可能源自生产技能或知识的大规模积累,即阿罗认为的“干中学”。规模报酬递增:产业中一个或几个厂商的规模扩大,市场结构是不完全竞争。外部经济:产业中厂商数量的扩大,而不是单个厂商规模的扩大,市场结构接近完全竞争。一旦某一产业在A国比在B国更早建立或者发展得更壮大,随时间推移,A国有可能比B国取得更大的成本优势,即其优势是随时间积累的。随着某一产业在A国的发展壮大,这种“先行优势”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转化为成本上的优势,从而限制了“后来者”的进入,奠定了A国该行业在

56、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好莱坞的“电影梦工厂”。4.2.3 战略贸易理论 由布斯潘塞赫布兰德提出从厂商行为的角度解释当代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两国在没有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优势、且生产同质产品的条件下,发生于同一产业内部的贸易完全源于两国厂商相互竞争的战略行为。不完全竞争使厂商能够在国内外市场就同一产品制定不同的价格,即价格歧视。价格歧视能促进产业内贸易。4.3 其他新贸易理论4.3.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20世纪60年代)产品生命周期原是市场学的概念,说的是产品与有生命的物体一样,具有诞生、发展、衰亡的生命周期,要经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该理论首次将市场营销学中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国际贸

57、易理论结合,通过分析产品在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国家的生产和出口情况,解释国际贸易的流动方向,将比较优势论从静态发展为动态。该理论放弃了俄林学说中关于各国生产技术水平都相同的假设,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了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进一步发展了俄林的学说。 代表人物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农和威尔士。费农和威尔斯根据美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四阶段模型:第一阶段,美国因国内科技力量、工业基础、市场广大等优势,生产出创新产品,并对该创新产品拥有垄断地位。 第二阶段,外国开始仿制该种新产品,因在劳动成本方面具有优势,仿制国使美国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出现相应萎缩。 第三阶段,外国厂商开始出口该产品,美国垄断

58、地位逐渐丧失,出口大幅度下降,外国产品在第三国市场取代了美国产品。第四阶段,外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美国进口该种“不再是创新”的产品,开始从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贸易流向逆转当四个阶段结束之后,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美国基本完结,但在仿制国中依然继续着,这时可能处于第二或第三阶段,此后另外的国家又可能开始新的仿制过程,使这种产品在另外的国家又开始了自己的生命周期。 一种产品在经历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时,其中要素组合的比例,即要素密集度也在产生着相应的变化。在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产品是创新的产物,需要大量技术投入的结果,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当产品进入较大规模生产后,技术的投入已不是进行生产的关键投入,而维持

59、生产所需资金投入成为关键,因此产品从技术密集型转变成为资金密集型。这种在其他国家被大量仿制后,模仿国劳动力成本低,劳动力要素相对丰富,可以此来弥补在资本方面的短缺,生产已经定型的、成熟的产品, 产品又从资本密集型转变成为劳动密集型。 4.3.2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20世纪90年代)1990年,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教授对美国、英国等10个全球重要贸易国进行系统调研后,在继承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独树一帜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依据这些理论,许多学者对国家竞争力多层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对国家竞争力的理解不断深入。 一、钻石模型国家竞争优势的核心内容即为

60、“钻石模型”,是波特教授提出的一种描述国家竞争力的理论模型主要包含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撑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4个基本因素,连同机遇与政府2个辅助要素,彼此相互依赖,共同构成动态互动的菱形架构系统。A,生产要素条件:土地(包括自然资源),资本,劳力,劳力教育水平,国家基础设施质量等。这些要素条件,有些是自然因素,另一些则是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B,需求条件:国内市场是否足够大。多数公司首先的目标是着重于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如果国内市场很小,公司很难开发出新产品。C,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协同效应。一方面,当本国的支持产业(波特指的是供应商)具备国际竞争力时,它会通过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