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教学案例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宪法教学案例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宪法教学案例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宪法教学案例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宪法教学案例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案例 高校退学权力和学生受教育权问题案情1994年9月,原告田永考入被告北京科技大学下属应用科学学院物理化学系,取得本科生学籍。1996年2月29日,田永在参加电磁学课程补考过程中,随身携带写有电磁学公式纸条,中途去厕所时,纸条掉出,被监考教师发觉。监考教师虽未发觉田永有偷看纸条行为,但还是按照纪律,当即停顿了田永考试。北京科技大学于同年3月5日按照“068号通知”第3条第5项关于“夹带者,包含写在手上等作弊行为者”要求,认定田永行为是考试作弊,依据第l条“凡考试作弊者,一律按退学处理”要求,决定对田永按退学处理,4月10日填发了学籍变动通知。不过,北京科技大学没有直接向田永宣告处罚决定和送达

2、变更学籍通知,也未给出永办理退学手续。田永继续在该校以在校大学生身份参加正常学习及学校组织活动。第1页1996年3月,原告田永学生证丢失,未进行19951996年第二学期注册。同年9月,被告北京科技大学为田永补办了学生证。其后,北京科技大学每年均收取田永交纳教育费,并为田永进行注册、发放大学生补助津贴,还安排田永参加了大学生毕业实习设计,并由论文指导教师领取了学校发放毕业设计结业费。田永还以该校大学生名义参加考试,先后取得了大学英语四级、计算机应用水平测试BASIC语言合格证书。田永在该校学习4年中,成绩全部合格,经过毕业实习、设计及论文答辩,取得优异毕业论文及毕业总成绩全班第9名。北京科技大

3、学对以上事实没有争议。第2页1998年6月,被告北京科技大学相关部门以原告田永不含有学籍为由,拒绝为其颁发毕业证,进而也未向教育行政部门呈报毕业派遣资格表。田永所在应用学院及物理化学系认为,田永符合大学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条件,因为学院正在与学校交涉田永学籍问题,故在向学校报送田永所在班级授予学士学位表时,暂未给田永签字,准备等田永学籍问题处理后再签,学校也所以没有将田永列人授予学士学位资格名单内交本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原告不服,于是将北京科技大学告上法庭,提起诉讼。以上就是在当初引发反响,而且有着重大意义“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问题高等学校能否制订规则要求学生违反学籍管理要求而被勒令退学?

4、第3页参考结论一审法院北京市海淀区法院认为:北京科技大学能够依据本校要求对田永违反考场纪律行为进行处理,不过这种处理应该符正当律、法规、规章要求精神,最少不得重于法律、法规、规章要求。国家教育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要求第12条要求:“凡私自缺考或考试作弊者,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不准正常补考,如确实有悔改表现,经教务部门同意,在毕业前可给一次补考机会。考试作弊,应给予纪律处罚。”第29条要求应予退学10种情形中,没有不恪守考场纪律或者考试作弊应予退学要求。北京科技大学“068号通知”,不但扩大了认定“考试作弊”范围,而且对“考试作弊”处理方法显著重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要求第12条要求,也与

5、第29条相抵触,应属无效。海淀区法院最终判决,被告北京科技大学应向原告田永颁发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并召集本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田永学士学位资格进行审核;与此同时,被告还应内推行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上报原告田永毕业派遣相关手续职责。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第4页法律、法理精析本案意义已经远远超过其诉讼结果本身,因为本案实际上已经涉及到高校是否有权制定勒令退学规定问题,所以它不仅仅是一个普通行政诉讼问题,而是涉及到宪法问题,也正基于此,此案当时不仅引起了行政法学界关注,而且还引起了宪法学者充分参与。此案背景是近几年来高等学校在管理上一个困境:一方面高校面对市场化竞争和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全方面转型,必

6、须进行全方位必要、全方面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培养机制,所以随着各高校将强队学生管理,“勒令退学”事件发生也就不可防止;但其次,随着民主化思想传播,学生权利意识在逐渐地增强,面对学校基于各种理由处分,尤其是退学处分,学生不再是简单地遵从,而是寻求法律救济途径来保护得自己权利,所以高校成为自己学生被告也就不足为奇。第5页现实中正有一些高校曾经或依然在实施类似北科大那样“退学处理要求”,有象田永那样情况大学生已经被退学或将要被退学。一旦发生纠纷,仅靠个案事后救助是远远不够。因为法院司法救助是被动,在时效上也是缓不济急。假如不从根本上规范退学权,处理退学权中存在问题,它将会引发连锁反应,有些

7、高校将会被很多“田永”推上被告席,卷入诉讼成本较高诉讼之中。进而它也会影响到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社会秩序稳定,加大法院办案承受力,其后果是不容忽略。所以,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退学权进行界定,分析其现实状况,对其设定权以及法律救助机制进行探讨,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第6页一高校退学权力界定英国学者帕金曾经说过:“大学对一切都进行研究,就是不研究它们自己。” 此话虽有失偏颇,但最少说明我们应该重视高校本身问题研究。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退学权界定就是其中一例。“退学权”在我国现行教育立法中尚不是一个明确法律用语,是一个含有歧义性概念,能够把他了解为学生受教育权组成部分,即选择权一个

8、。普通认为,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要求第29条要求,退学只是属于学籍管理一个形式,对学生不是一个处罚。而第62条要求勒令退学和开除学籍则是属于对学生处罚形式。但笔者认为,退学权与退学是两个不一样概念。对退学权界定不能仅仅局限于现有要求,从狭义或形式上来认识,而应该从其对受教育者权益实质影响来考虑,作广义了解。所以,笔者认为,所谓“退学权”应该是指学校依据法定事由和法定程序使学生丧失学习权(或受教育权)权力,是学校对学生受教育权一个强制性处罚。第7页从表现形式看,它不但包含学籍管理中退学处理,还应该包含学生处罚中勒令退学和开除学籍。现行规章之所以把学籍管理中退学处理和学生处罚中勒令退学和开除学

9、籍区分开来要求,是因为二者在起因和后果上有所不一样。前者是因为学业或身体原因,对退学学生发给退学证实并依据学习年限发给肄业证书。后者是因为品德或操行原因,对勒令退学学生发给学历证实,对开除学籍学生不发给学历证实。尽管这种区分是有必要,它能够针对管理中不一样情况进行操作,不过这种区分并不能否定二者在本质上相同:含有强制性和使学生丧失学籍,即改变了原有学生与学校之间“在学法律关系”。所以,假如对退学权认识仅局限于学籍管理中退学处理则过于狭窄,这么在理论上不利于全方面系统地研究退学权及其法律调整机制,在实践中也不利于从根本上规范退学权,不利于保障受教育者正当权益,不利于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效率。第8页

10、二我国高校退学权力现实状况建国以来,相关我国高校退学权力要求是经过历次、由中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普通性文件或规范性文件形式表达出来。其历史沿革为:1950年3月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学生学籍问题几点指示,对高等学校学籍管理作了初步要求。1958年2月,高教部制订关于处理高等学校学生转专业、转学、休学、复学、退学等问题要求(草案),试行两年后于1960年2月由教育部正式颁布。“文革”期间,原有学籍管理要求大部分被废除。全国恢复高考招生制度以后,教育部于1978年12月颁布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暂行要求,对从学生入学到退学作了详细要求,并在此基础上于1983年1月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方法。

11、1990年1月为适应新情况,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要求。教育部又对要求进行了重新修订,颁布。这个规章对规范全国高校实施退学权力,稳定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起到了很好效果,发挥了应有作用。第9页不可否定是,实践中我国高等学校退学权力法律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略问题和缺点。首先,设定退学规范主体层级多且规范位阶低。前者有中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省一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高校。这种情况造成退学全设定权威性不足,轻易造成诉讼纠纷发生。其次,因为设定主体多,又没有对应规范,造成设定主体权限划分不明确,规范之间有冲突。下层位主体超越了上层位主体权限,下层位规范与上层位规范不一致甚至相抵触。如“田永案”中,

12、北科大“068号通知”第1条“凡考试作弊者,一律按退学处理”要求显然与原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要求第29条(修订后第27条)要求法定退学条件相抵触。再次,设定内容不规范,缺乏程序性规范,退学条件任意性大。突出表现为对受教育者义务增加或对受教育者正当权益限制。前者如有学生即使一学期中每门课程都及格了,但其总分在班级排名时,被列入后5名,当这种情况连续出现三次时,按学校“相关要求”该生即被作退学处理。后者如受教育者被通知权、申辩权、申诉权得不到充分保障。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要求中就没有要求因学籍管理被退学学生申诉权。最终设定形式不规范、不统一,有不是以规范性文件形式,而是以“通知”、“决定”、“

13、意见”等形式来要求。第10页三高校退学权力设定与“法律保留标准”高校退学权力设定,主要指高校退学权力设定主体及其权限、高校退学权力设定内容(包含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及其形式,其实质是立法权问题。退学权力对受教育者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亚于行政处罚。而对行政处罚设定在我国立法中给予了高度重视,其标志就是1996年行政处罚法颁布。其倍受重视主要原因之一,是行政处罚包括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这两个宪法要求公民最基本权利。一样,受教育权也是宪法要求公民基本权利,作为对公民受教育权有重大影响退学权力理应引发立法部门重视。然而,我国教育立法尚不完善,相对于教育管理和司法实践都显得滞后。本案中暴露出来问题恰恰

14、说明了是在立法源头上不规范。有鉴于此,首先应探讨退学权力应该由谁来设定规范,即哪一级有权机关对退学权力享受最初要求权?高校能不能自己设定退学权力?即对退学权力是否应该遵照和适用“法律保留标准”。第11页所谓“法律保留标准”,是指对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等专属立法事项,必须由立法机关经过法律要求,行政机关不得代为要求。行政机关实施任何行政行为皆必须有法律授权。不然,其正当性将受到质疑。“宪法告诉政府不要做什么,而不是它必须做什么。宪法制订者认为,政府目标是充当警察和卫士,而不是提供衣食住行。” 所以从起源上来说,法律保留标准起源于19世纪“干涉行政”,是19世纪作为宪政工具而发展起来一项主要标

15、准,又被称为主动行政标准。20世纪70年代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确立了“主要性理论”,即学校行政中法律保留是指在宪法中法治国标准与民主国标准要求,属于学校主要事项立法者,有亲自以法律要求之义务而不得听任行政机关为之。即使,何者为学校行政中主要事项轮廓尚不够清楚,不过“主要性理论”最少提供了判断在学校行政领域中应有法律保留适用思索方向,而且在学校行政领域中作成若干个法律保留适用判决已表明:因为退学之处置影响学生求知权和工作权,故学校对学生强制退学须有法律依据,应适使用方法律保留,即由立法者以法律要求。第12页我们认为,法律保留标准对退学权力设定有参考价值。在我国,理想模式是由最高权力机关以法律形式来设

16、定。不过考虑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立法配套与完善以及整个教育法制建设进程推进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亟待处理,提议经过最高权力机关授权由最高行政机关以行政法规形式来设定。其详细规范内容能够考虑经过制订统一学生条例表达和要求,待条件成熟时再上升为学生法9。有一点是能够必定,高校不能自行设定退学权力,即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没有先行要求情况下,高校不能自行要求退学条件、范围、种类。当然,这并不否定高校能够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要求,制订对应、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校内规范性文件10,以适应学校管理需要。但校内规范性文件相关要求必须与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

17、法规、规章要求(包含标准和表达精神)相一致,不能抵触(包含对法定退学条件、范围、种类变更、扩大或缩小、增加或降低),当务之急是清理规章和其它规范性文件,以确保法制严厉和统一。第13页四高校退学权力实施依据我国教育法第28条和高等教育法第41条相关要求,退学权力实施是高校法定职权,属于高校依据法律授权行使教育权范围。在这个范围里,高校是法律授权组织,含有行政主体资格,其实施退学权力行为属于行政行为,应该受行政法调整。所以也应该符正当治精神,应该遵照行政法上“百分比标准”(或者说必要性标准)和“正当程序标准”。百分比标准,又称“最小侵害标准”或者“必要性标准”,其基本含义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应

18、兼顾行政目标实现和保护相对人权益,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应将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范围内,使“目标”和“伎俩”之间处于适度百分比。高校实施退学权力是管理需要,但管理目标是为了培养含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级专门人才。所以,学校在行使退学权力时,应该充分考虑育人目标与管理伎俩之间适度百分比,不能因小过而重罚,罚过不相当,责过失衡,应重视保护受教育者正当权益。第14页正当程序标准是指行政主体在作出影响相对人权益行政行为时必须遵照正当法律程序,包含事先通知相对人、向相对人说明行为依据和理由,听取相对人陈说、申辩,事后为相对人提供对应救助路径,以确保所作出行为公开、公

19、正、公平。该标准源于英国古老自然正义(Natural Justice)标准,其基本规则有二:任何人不应成为自己案件法官;任何人在受到处罚或其它不利处罚时,应为之提供公正听证或其它听取其意见机会。在美国,公立学校给予学生纪律处罚行为也是作为公行政研究范围。施瓦茨认为,“依据正当程序要求,在学生因其不轨行为而被公立学校开除以前,必须给其通知并给其受审训(即听证)机会。法院一致确认,正当程序条款适合用于公立学校作出开除学生决定。” 正当程序标准在我国行政处罚法、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中得到了较充分表达。一样是包括公民基本权利,退学权力实施也应毫不例外地遵照正当程序标准。本案中校方败诉成因之一就是因其

20、违反了正当程序标准要求。所以,遵照政党法律程序不但有利于保障学生正当权益,而且还有利于促进高校本身行为正当性。第15页五高校学生受教育权司法保护教育在任何一个想要发展国家都处于主要战略性地位,在我国也不例外。依法治教是我国法治进程主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法律授权主体在行使管理权时,难免出现一些失范行为或侵权行为。而受教育权又是已为我国宪法和法律所确认一项基本公民权。当高校学生受教育权受到学校失范行为侵害时,因为学生处于受教育者特殊地位,其既不能以拒绝推行方式来保护自己正当权益,也不能采取任何强制伎俩阻止或纠正侵权行为。所以,假如没有对应行救助路径,尤其是司法救助对学生这项公民权利提供有效保护,高

21、校学生受教育权将难以实现,正所谓“没有救助就没有权利”。第16页所谓高校学生受教育权司法保护是指退学权力能够被纳入法院司法管辖范围,即学生对学校退学处理不服能请求司法救助,退学权力应该接收法院司法审查。然而,长久以来,学生及家长对高校给予退学处理决定早已习认为常,所以而引发纠纷也是寻求申诉、信访等非诉讼路径,而这些路径往往不能使纠纷得到彻底处理。因为传统上认为学校行使退学权力而引发纠纷,学生不服是不能寻求司法救助。即使学生寻求司法保护,法院也普通会以不属于法院审查范围而不予受理。实际上,这种对权利不提供救助与保护观念与理论是不符合当代法治理念和实践。我国台湾1995年在对学校与学生之间尤其权力

22、关系规则上有重大突破:台湾司法院大法官作出“382号解释文与解释理由书”指出:“各级学校依相关学籍规则或惩处要求,对学生所为退学或类似之处罚行为,足以改变学生身份并损及其受教育之机会,自属对人民宪法上受教育之权利有重大影响,此种处罚行为应为诉愿法及行政诉讼法上之行政处罚。受处罚之学生于用尽校内申诉路径,未取得救助者,自得依法提起诉愿及行政诉讼。”第17页本案开创了我国司法审查实践对高校实施退学权力进行监督先例,并由此而及于高校行政权其它领域。它必将推进我国法律对受教育者及教师行政诉讼权利保护,推进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制度。而且深入推进宪法司法化发展,使得学生受教育权受到宪法

23、实际保护,而高等学校退学权力也受到宪法切实约束。第18页案例公民劳动权保障问题案情谯菲与其丈夫张德智是中国石油工程建设企业职员。1993年底,张向企业提出辞职,企业对其进行挽留,并说明职员调动、辞职相关要求:“男性职员申请辞职,如系双职员,夫妇二人应一并提出申请,方可按程序办理。1994年1月21日,企业又发出关于职员调动(辞职)补充要求通知,要求申请调出(辞职)职员,如系双职员,夫妇双方应同调出,三个月后不调出企业,停发工资,收回住房。1994年7月4日,谯菲接到单位通知,说1994年3月24日企业已同意张德智辞职,同时限令她三个月内调离企业交回住房。企业自7月5日起不再安排谯菲工作,7月1

24、5日起停发她工资和各种待遇。第19页面对这种突如其来厄运,谯菲开始向劳动部、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企业上级主管部门等单位反应情况。在与单位调解未果后,谯菲于1995年2月底向北京市西城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以企业依据内部规章制度作出对张、谯处理决定并无不妥之处为由,判谯菲败诉。谯对仲裁不服,于1995年7月13日起诉至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西城区人民法院于1995年8月30日作出一审判决,认为“被告依据本企业特殊性,为了稳定队伍,加强管理制订规章制度,符合国家法律、政策、给予维护。”谯认为被告不按要求同意张辞职是违法;在男职员辞职后对同单位女职员采取株连行为是违反国家劳动法律

25、和劳动管理政策,故对西城区人民法院判决不服,于1995年9月11日上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第20页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中国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应张德智请求将其妻谯菲由四川接收到该企业工作,张德智辞职时曾书面确保其妻三个月后将调离该企业。该企业依张德智书面确保及该企业相关要求所作出对于谯菲按自动离职处理决定,是建立在双方权利义务一致基础上决定,该决定没有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政策,不组成株连。谯菲要求撤消该企业对其处理决定,法院不予支持。这就形成了“谯菲诉中国石油工程建设企业案”。问题两审法院对此案判决是否适当?应该怎样保障公民劳动权?第21页参考结论对此案判决结果,谯菲律师指出,判决书

26、对劳动争议关键问题之一即企业所作“夫妇双方男方辞职,女方也须一同调离或辞职”要求正当性避而不谈,而完全依据其夫张德智书面确保作出判决,其性质与丈夫立字据即可卖妻无异;劳动部劳动关系司劳动争议处表示:中油建企业相关职员辞职要求及补充要求不正当,部分违反了劳动部68号文件,一个与国家政策相抵触规章,在诉讼中不能作为法律依据;北京市高级法院两位女法官听取了谯菲一案审理过程后表示,从法律上来讲,此案判决确有与现行法律相违反地方,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类争议也还有争论,并通知谯菲,对终审判决不服可向终审法院再申诉。第22页这是一比较经典案例,而且这类事例在全国并不鲜见。此案暴露出问题是:该企业作出这种“夫

27、妇双方应同时调出”要求显著地同宪法权利、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冲突;这么企业规章竟能够连续得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一审法院、二审法院支持;法院判决理由中所提到企业制订这种“规章制度符合国家法律、政策,给予维护”,认为企业决定“没有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政策”,这其中“国家法律、政策”指是什么样法律和政策;人民法院在对企业规章制度进行司法审查时,依据什么标准来进行;企业在行使企业自主权时,假如制订制订规章制度同宪法、法律相冲突时,怎么办;企业自主权行使是否能够超越国家法律?丈夫是否能够代替妻子放弃其劳动权,丈夫书面确保对妻子有没有效力?答案当然是否定。第23页案例公民财产权宪法保护问题案情7月,湖

28、南省嘉禾县开启占地189亩珠泉商贸城项目。嘉禾县珠泉商贸城是一个以商业营业用房为主房地产开发项目。嘉禾县在未进行规划项目定点情况下,为开发商发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先办理建设用地同意书,再补办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手续;在开发商未缴纳土地出让金情况下,发放国有土地使用证。在缺乏拆迁计划、拆迁方案和拆迁赔偿安置资金足额到位证实等要件情况下,为拆迁人发放房屋拆迁许可证;在没有按要求程序举行听证情况下,对11户被拆迁人下达强制拆迁执行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委、县政府滥用行政权力强制推进房屋拆迁,去年12月份以来,先后对11名公职人员进行了降职、调离原工作岗位到边远乡镇工作等错误处理,并错误拘捕李会明等

29、3人。经上访群众反应后,上级相关领导和部门曾屡次责令纠正。但嘉禾县委、县政府却继续加大行政介入力度。这就是在全国引发反响“嘉禾违法拆迁案”。问题在众多拆迁事件中,被拆迁人财产权为何得不到保障?应该怎样完善我国公民私有财产权保障?第24页参考结论伴随我国经济不停快速发展,在全国各地房屋拆迁、土地征收等纠纷不停,尤其是近几年来因暴力拆迁事件而引发伤害、非法拘禁、绑架、放火烧房等恶性事件更是时有发生,有是开发商勾结黑恶势力实施以上行为,有是与权力部门共同行使,其中主要是后者。我们选择本案就是在近年违法拆迁中一个比较经典案件。第25页本案中被拆迁人正当权益遭受侵犯,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嘉禾县主要权力部门都参与到拆迁事件当中,是造成被拆迁人正当权益受到侵犯重要因素。这种参与实质上证明了嘉禾县有关部门政府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是什么?等问题没有正确定位,尤其是司法机关也参与进来。二是嘉禾县有关部门对私人权利介入没有遵循基本规则,我们看到是公共权力为商业利益“鸣锣开道”和“保驾护航”。三是“如何对待正当权益”这一问题,嘉禾县也没有正确认识,在这一事件中,该县公然侵犯个人正当权益。一方面,强行拆迁侵犯被拆迁户正当权益,其次,对公职人员搞“四包两停”政策,根本就不把公职人员工作权益和获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