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章主要研究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 对再生产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在单一生产过程中难以发现的经济关系、揭示资本(它的数量和它所代表的生产关系)如何通过生产过程的反复进行使自身扩大,即揭示资本的来源;揭示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命运的影响、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第四章 资本积累第四章 资本积累第一节 资本的再生产第二节 资本积累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第三节 相对过剩人口与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第一节 资本的再生产 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分析步骤,本节从以下几步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一、社会生产和社会再生产二、资本的简单再生产三、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再生产不断更新和不断重复的生产一、社会生产和社会再生产
2、 人类不能停止消费,因而也就不能停止生产。为了不断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生产活动就必须不断重复和更新地进行。生产过程不断地更新和重复地进行就是再生产过程。人类物质生产活动从来都是再生产过程。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外延式内含式物质资料再生产生产关系再生产内容规模再生产统一一、社会生产和社会再生产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生产活动是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结合,为使生产活动能够重新开始,生产出的产品中就必须含有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供劳动力消费的生活资料。因此生产过程必须把消耗的生产、生活资料重新生产出来。所以,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再生产过程又是生产关系的再
3、生产。 生产关系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依据和社会形式。一个生产过程结束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所有者须仍处于生产开始前的关系之下,这样,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才能重新按原有方式结合进入新一轮生产。 因此,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与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的统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生产;如果一个社会或一个厂商将剩余产品全部用于消费,在只补偿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情况下进行再生产,这样的再生产就是简单再生产。 一资本,第一年投资100,m=100%, m全部用于个人消费: 一 100 80C+20V+20m=120 二 100 80C+20V+20m=120 三
4、 100 80C+20V+20m=120 如果社会或生产单位将一部分或全部剩余产品用来追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劳动力),那么,生产就可以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这就是扩大再生产。 某资本家投资100万,m=100%,积累率50%一 100 80C+20V+20m=120二 110 88C+22V+22m=132三 121 96.8C+24.2V+24.2m=145.210108c2v11118.8c2.2v20m22m24.2m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区别在于:是否将剩余产品用作追加生产中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外延扩大再生产:主要依靠扩大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
5、前提是生产技术不变)内涵扩大再生产:主要通过生产资料质量的改善、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使生产规模扩大。(前提是生产技术进步)扩大再生产的实现形式揭露的假象:资本家养活了工人 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一 100 80c+20v+20m=120 100 80c+20v+20m=120三 100 80c+20v+20m=12020v20v20v120二、资本的简单再生产简单再生产下资本主义生产的新特征 资本家的全部资本经过一定时期都会成为剩余价值的积累物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简单再生产下资本主义生产的新特征 一 100 80c+20
6、v+20m=120 100 80c+20v+20m=120 100 80c+20v+20m=120四 100 80c+20v+20m=120 100 80c+20v+20m=120 100 80c+20v+20m=12010020m20m20m20m20m100m消费m的积累工人的个人消费也从属资本家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资本家的全部资本经过一定时期都会成为剩余价值的积累物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简单再生产下资本主义生产的新特征 生产消费:Pm+AW(m)生活消费:工资kmA三、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1.资本积累的源泉2.资本积累的实质3.资本积累的动因4.影响
7、资本积累的因素三、资本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资本的扩大再生产:资本所有者把一部分m转化为资本,使生产在扩大规模上重复进行。例如资本积累:m的资本化,即:把m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使资本总量增大。 资本积累过程就是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1、资本积累的源泉是m,而资本积累本身又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三者的关系如下 2、资本积累的实质 3、资本 积累 的 动因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地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第一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和目的,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除了加强对现有工人剥削外,还必须扩大剥削规模,进行扩
8、大再生产来进行资本积累。第二,资本主义竞争是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资本家要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增强竞争实力,不得不增加资本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因为只有不断地进行积累,才能不断地有条件采用先进技术,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 某资本家投资100万,m=100%,积累率50%一 100 80C+20V+20m=120二 110 88C+22V+22m=132三 121 96.8C+24.2V+24.2m=145.210108c2v11118.8c2.2v20m22m24.2m一、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使生产在扩大规模上重复进行。 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资本化。
9、 无偿占有M 扩大剥削、资本规模 榨取更多M关系: 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 扩大再生产源泉源泉实质 4.影响资本积累数量的因素: 从总体上看: m量已定,资本积累数量取决于m分割为积累和资本所有者个人消费的比例。(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称为积累率。) 积累率已定,资本积累数量取决于m的绝对量。 从生产过程本身说: m的高低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 预付资本的大小决定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越高,同量可变资本获得的剩余价值就越多,资本积累的数量就越多。 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使商品价值降低:1、降低劳动力价值,
10、使剩余价值率提高,增加剩余价值量,从而增加积累量;2、资本家用较少消费基金便可以保持原来的消费水平,因此可以改变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比例,增加积累基金;3、同量资本可以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样,同量资本可榨取更多剩余价值,从而增加积累量。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差额的大小,例如 发电机所用资本:在生产过程全部投入使用并发挥作用的资本。 所费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实际耗费掉的资本劳动资料的质量越好,使用时间越长,劳动资料的数量越多,这个差额就会越大。差额越大就个别资本家讲,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就整个资产阶级来讲,可以获得相对剩余价值。这样,也会增加积累的数量。 预付资本的大小如果剥削程度不变,
11、剩余价值量取决于被剥削劳动者人数;如果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不变,随着预付资本的增大,可变资本就相应增加,被剥削工人数增加,创造的剩余价值也就会增加,从而增大积累的数量;即使可变资本数量增加大于不变资本,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可以增加剩余价值量,从而增大积累的数量。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距 10080c20v50固定资本 10 30流动资本 1投入100实际耗费5302055所用资本所费资本第二节 资本积累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趋势 资本的技术构成 资本的价值构成 资本的有机构成二、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方式: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资本积聚 资本集中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
12、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趋势资本的有机构成:从物质形态来看: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这个比例,总的来讲取决于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越高,一个劳动力所能推动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就越多;反之,一个劳动力所能推动的生产资料就越少。 从价值形态上来看: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的联系:资本的价值构成以资本的技术构成为基础,技术构成的变化通常会引起价值构成的相应变化。资本的价值构成变化和技术构成的变化并不完全一致:单纯由于价格的变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价值比例也可以发生某种变化。 资本有机构成是
13、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例:某企业投在生产资料上的部分和投在劳动力上的部分的资本分别为60和40,这个企业的有机构成为60:40,为3:2。随着技术的进步,资本家将80的资本投在生产资料上,将20的资本投在劳动力上,这时的资本有机构成为4:1。资本有机构成在不同企业和不同生产部门是不一样的。凡是技术装备水平较高,或原材料需要量多的,价格又比较贵的企业和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就要高一些。反之,资本有机构成就会低一些。把同一部门内部的企业间不同的资本有机构成加以平均,就是该部门总资本的平均构成;而从各个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就可以求出整个社会资本的平均构成。我们这里讲的资本有
14、机构成是指社会资本的平均构成。 资本构成物质形态 价值形态 基础决定技术构成 价值构成 反映 密切联系 决定 反映 有机结合 表现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资本有机构成是不相同的;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生产以手工技术为基础,扩大再生产一般是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因而有机构成的变化很缓慢。随着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出现,资本家为了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在竞争中战胜对手,尽量采用新技术,改用新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反映在技术构成上,表现为工人所推动的生产资料数量的增加。 据统计,在1889年到1959年的七十年间,美国加工工业中的不变资本增加了38倍
15、,而可变资本只增加了22倍,从有机构成看,1889年为4.4:1,1929年为6.1:1,1939年为6.5:1,1959年为7.5:1。资本积聚和集中含义:资本积聚:个别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的总额。资本的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与资本积累直接相连。资本积累的规模越大,资本就积聚得越多,从而,个别资本的总额也就越大。 资本积累与资本积聚又是有区别的。资本积累只是指剩余价值资本化部分,它分为追加的不变资本和追加的可变资本。而资本积聚则指原资本与资本积累之和。 资本集中:把许多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成为大资本(兼并,合并)加速资本集中的杠杆竞争:在竞争中,分散的小资本容易被大
16、资本打败,使小企业破产,然后以低廉的价格收购它们的生产设备,或者通过清偿债务以及“自愿联合”等方式把它们吞并过来。 信用:信用促使一些小资本联合起来,组织股份公司 。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资本积聚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实现的,因此它不仅增大了个别资本,而且也增大了社会总资本。而资本集中只是改变了原有资本的组合,没有增加社会资本总量。 2、资本积聚的数量受到原有资本数量、剩余价值的绝对量、剩余价值分为个人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比例等方面的限制,而资本集中则不受这些条件的限制。3、资本积聚由于受种种条件限制,所以单个资本增大的速度较慢,资本集中则能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资本。 联系:
17、1、资本积聚会促进资本集中;2、资本集中也会促进资本积聚。第三节 相对人口过剩与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相对过剩人口是推动资本积累的杠杆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劳动者的贫困化第三节 相对人口过剩与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对工人阶级的影响: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如果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则可变资本会与总资本按同一比例增加。这意味着资本家可以雇用更多的工人,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超过供给。劳动力的价格从而工人的工资就会有某些提高。但是,这种情况不会影响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取得,不会影响到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性质。如果工资的增长影响
18、到资本家剩余价值的取得,资本家会减少或停止新的投资,缩小生产规模。这样,资本家对劳动力的需求便会减少,从而使工资水平降低。 资本总额(元)C:VC(元)V(元)所需工人数(工资50元/人)每千元投资需工人数100001:15000500010010400003:130000100002005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 在总资本量增加的情况下资本对工人的需求相对减少:从上表可以看出,总资本量增加了,可变资本的绝对量是增加了,需要的劳动力在绝对量上也增加了。但是由于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的相对量减少了。 资本总额(元)C:VC(元)V(元)需工人数(工资50元/人)100001:
19、150005000100100003原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会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绝对地减少。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有50个工人被排挤出了工厂,这也就是所谓机器排挤工人。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同时使劳动力的供给增加:由于技术的进步,简化了操作方法,不需要强劳力即可以操作,这使资本家可以使用女工、童工,使劳动力的供给大大增加;农民的破产、小手工业者的破产,涌入劳动力市场;一部分中、小资本家竞争中破产,沦为雇用劳动者,从而也增加了劳动力的供给。 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出现两种对立的趋势:一方面,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
20、益相对地减少,有些部门还是绝对地减少。而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供给却在迅速地增加。造成资本主义制度所特有的相对人口过剩。 人口过剩是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而言的,相对于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需要来说是过剩的,而不是社会的发展绝对不需要这些劳动力,也不是社会的财富和生产能力已经不能维持全社会人口的生活和工作。产业后备军的形成及相对过剩人口的三种形态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和存在发展的条件:因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是盲目的,无政府状态的。生产时而扩大,时而缩小。当生产迅速发展时,要求市场上有大批现成的劳动力;当经济危机爆发时,由于压缩生产,会形成大批失业劳动力。因此,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与发展需要有
21、一支庞大的有相对过剩人口组成的失业大军,作为发展生产的后备之用。马克思又把相对过剩人口称之为产业后备军。这种产业后备军的存在对在业工人又是一种沉重的压力,可以使资本家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压低在业工人的工资、延长劳动日和提高劳动强度。这些又反过来进一步压低了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造成了更大的失业队伍。 相对过剩人口的三种基本形态1、流动的过剩人口:这种过剩人口大多数在现代工业中心,在生产高涨时被吸收,在危机时被解雇,经常处于流动状态。2、潜在的过剩人口:指农村的失业和半失业人口,他们随时准备挤进城市的就业队伍。 3、停滞的过剩人口:指在家里替工厂主和包买主干活的城乡居民。 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的贫
22、困化 贫困化的主要表现:无产阶级的实际收入在国民收入总额中所占份额减少失业、半失业工人的存在使工人生活状况恶化实际工资时有下降存在大量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工人人口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积累实际是在两极的积累:一极是资本家手中的资本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无产阶级的贫困的积累。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本主义积累的这种必然趋势,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由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决定的,是剩余价值规律作用的具体表现和必然结果。趋势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 积聚 资本积累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竞争的外在压力 集中 资本家财富积累 造成人口相对过剩劳动力价值降低积累 工人阶级贫困积累 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 无
23、产阶级革命。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 ( ) A. 资本积聚 B. 资本积累 C. 资本集中 D. 资本周转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 ( )A. 社会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 B. 部门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C. 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 D. 行业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社会再生产是 ( ) A.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B. 生活资料再生产和生产资料再生产的统一C. 生产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D.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 )A. 剩余价值 B. 可变资本C. 资本积累 D. 剩余劳动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 )A. 以价值构成为基础
24、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B. 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C. 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技术构成D. 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价值构成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 ) A. 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B. 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C. 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D. 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需求而出现的人口过剩与资本积聚不同,资本集中 ( ) A. 并未改变整个社会资本的价值总量 B. 并未改变单个资本的价值 C. 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增大 D. 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减少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如果资本有机
25、构成不变,则将会与可变资本按同一比例增长的是 ( )A. 总资本 B. 固定资本 C. 劳动力总量 D. 人口总量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 ( ) A. 社会总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B. 生产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C. 流通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D. 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计算题】某企业的资本50万,资本有机构成为4:1,剩余价值率为200%,为取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将剩余价值的一半用于积累,问: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是多少?积累后的C、V、和剩余价值各是多少? 思考题1、怎样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中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2、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
26、要条件?3、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第五章 个别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一、产业资本循环的含义(一)以产业资本循环为例研究资本循环1.资本的循环方式和周期与资本的形态有关。2.产业资本循环形式最为典型。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投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能够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采矿业建筑业农业工业何谓独立资本?它可分为哪些类?产业资本的定义?它与其他独立资本的区别?产业资本:投放在工业、农业、建筑业、采矿业等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以及为它们服务的交通运输业的资本。什么是产业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循环:就是产业资本依次地经过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27、使价值得到增殖,然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二、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一)产业资本循环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购买阶段第二阶段:生产阶段第三阶段:销售阶段W PW购买生产销售GWAPmAPmWG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资本的三种职能形态1、三个阶段购买阶段:GW 它成为资本循环的一个阶段,主要是由于它所购买的商品A的特殊性上它还表示一种量的比例关系生产阶段:W PW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成为资本要素,在于二者的特殊结合方式A(劳动力)Pm(生产资料)APm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这两种生产要素的区别售卖阶段:WG它成为资本循环的一个特定阶段,在于W不是简单商品,而是
28、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承担者。本阶段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商品售卖数量的多少2、三种职能形态货币资本(G),完成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职能,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生产资本(P),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生产剩余价值商品资本(W),出售商品,实现剩余价值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销售阶段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生产剩余价值实现剩余价值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阶段 公式 职能形式 职能作用产业资本循环: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殖回到出发点购买-生产-销售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GWPmAPWG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3、产业资本及资本循环
29、产业资本:在运动中顺序地采取三种形态,跟着又放弃这各种形态,并且在每一形态中完成着相应职能的资本资本循环:产业资本依次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形态,最后回复到其出发点的全过程二、产业资本三种形态的循环 G WPWGGWPWG 1货币资本的循环。GWPWG,简写为GG 货币资本循环的特点表现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为货币,不同的是起点的预付资本变成了终点增大了的资本,它最明显地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取得剩余价值。由于生产阶段作为流通过程的媒介和中间环节位于两个流通阶段之间,容易造成剩余价值仿佛是从流通中产生的假象。它最鲜明地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追求剩余价值它的片面性是,似乎流通是主体,剩余价
30、值好象是流通中产生的生产资本的循环。PWGWP,简写为PP 生产资本循环的特点表现为:生产资本的一次循环就表现为了再生产;生产资本纠正了货币资本循环所造成的假象,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真正来源。由于货币资本在循环中表现为转瞬即逝的价值形态,往往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造成是为生产而生产的假象。 它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并表明了是再生产它的片面性是,似乎生产是过程的终极目的商品资本的循环。WGWPW,简写为WW 商品资本循环的特点表现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的商品都是包含着剩余价值的资本价值,因此商品资本的循环不仅包括资本价值的循环,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循环;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
31、过程,要以商品全部被消费(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为前提,所以商品资本的循环表现出剩余价值实现条件的重要性,表明了生产与消费内在联系。商品资本的循环容易掩盖资本主义生产的真实目的,好象生产是为了满足社会消费的需要。它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生产过程的结果,循环表明了再生产过程它片面性是,似乎资本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剩余价值,而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 二、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马克思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第一,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第二,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并存性与继起性互为前提、互为条件一
32、方面,并存性是继起性的前提,空间上不并存,就不可能有时间上的先后继起;另一方面,并存性又是继起性的结果,没有时间上的前后继起、不断地运动,也就无法实现空间上的并存。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示意图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一、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1、资本的周转时间周转的含义: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资本循环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1)生产时间劳动时间:劳动者为完成某种产品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全部工作日。它取决于产品的复杂程度、生产技术水平和劳动的熟练程度等因素。自然力作用时间:劳动过程停止,生产过程并未结束,劳动对象经受物理、化学、生理变化的时间。由于无劳动加于其上,故不会使价值增殖。第二节 资本的
33、周转生产资料储备时间:为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进行而保持的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它决定于购买的难易程度、距离市场的远近、交通运输的发达状况(未考虑价格影响)。(2)流通时间构成: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影响流通时间的因素:市场供求状况产销两地距离交通运输条件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劳动时间 生产时间 自然力作用时间 生产资料储备时间 向市场购买生产资料的时间 生产资料由市场运往企业的时间 产品库存时间 销售时间 由企业运往市场时间 在市场待售时间购买时间流通时间资本周转时间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2、资本的周转速度资本周转次数的公式 n=U/uU代表一年12个月,u代表资本周转一次所需时间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1、
34、固定资本:投在劳动资料上的资本,其物质形态全部发挥作用,其价值一部分一部分转移,未转移的价值仍固定在原有使用形态内2、流动资本:投在劳动对象和劳动力上面的资本,它的价值是一次性转移或一次性加入,经过产品销售又一次性收回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3、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根本区别在于价值转移方式不同(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是加入)周转时间不同回收方法和回收期限不同更新方法和时间不同4、资本的两种划分方法图式如下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按资本在剩余价值 资本的 按价值周转生产中的作用 各部分 方式划分 厂房和其他建筑物不变资本 机器设备、其他工具 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 流动资本可变资本 工资固定资本第二节 资本的
35、周转5、固定资本和磨损有形损耗:人们看得见,感觉得到的物质形态上的损耗(又称物质损耗)无形损耗:机器设备在有效使用期限内由于非使用和非自然力的作用所带来的价值上的损失(又称精神损耗)固定资本的折旧:将固定资本转移的价值部分不断提取并积累起来的做法折旧费:根据固定资本损耗程度逐年提取的资本价值折旧率:折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比率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1、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首先取决于各部分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一年内(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举例:生产资本要素 价值 年周转总额 年周转次数固定资本 150000 15000 1/
36、10其中:厂房 40000 1000 1/40 机器 90000 9000 1/10 小工具 20000 5000 1/4流动资本 50000 300000 6全部预付资本 200000 315000 1.58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2、取决于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重举例: 甲 乙固定资本年周转额 25000/5=5000 30000/5=6000流动资本年周转额 250002=50000 200002=40000预付资本平均周转 50000+500050000=1.140000+600050000=0.92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四、可变资本的周转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1、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
37、影响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就越快,由此带来的剩余价值总量也就越多。 甲:6000V,m=100%,一年周转2次,年剩余价值量为6000100%2=12000乙:6000V,m=100%,一年周转6次,年剩余价值量为6000100%6=360002、年剩余价值率含义: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M=mVn/ V=mn(受剩余价值率、预付可变资本量和资本年周转次数制约)剩余价值率: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同它所带来的剩余价值之比思考题1、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要经过哪几个阶段?采取哪些职能形式?不同职能形式的资本分别执行什么职能?2、为什么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不仅是生产
38、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而且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3、产业资本顺利循环的必要条件是什么?4、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什么不同?5、怎样理解固定资本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无形损耗的存在会对固定资本的折旧率产生什么影响?6、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的因素有哪些?资本的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二、资本周转(一)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周而复始不断进行的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理论是从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揭示资本周转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一般用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两个指标来衡量和反映。(一)资本周转 1.资本周转时间资本经历每一次周转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从预付
39、一定形式的资本时起,经历资本循环运动,实现价值增值后又重新回到资本的预付资本形式所经历的时间。产业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一)资本周转(1)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生产停工间歇时间。(2)流通时间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商品的销售时间。影响流通时间的主要因素是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产地与市场的距离、交通运输和信息条件等。(一)资本周转2.资本周转次数资本周转次数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1年内)资本价值的周转次数。可用公式表示:其中,n资本的年周转次数;U1年的时间;u一定量的资本周转1次所花费的时间。(一)资本周转
40、一定时期内,资本的周转时间越长,资本周转的次数就越少,资本的运动速度也慢;资本周转时间越短,资本周转的次数越多,资本的运动速度也快。因此,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成正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反比。(二)资本构成对资本周转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不是单指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而是指整个预付资本总的周转速度,即预付总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影响资本周转速度主要有下面两个因素:一是直接影响资本周转时间长短的因素;二是资本的构成,即资本中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重。(二)资本构成对资本周转的影响按资本价值周转方式划分资本各部分按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划分固定资本厂房和其他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不变资本流动
41、资本原料、燃料、辅助材料工资可变资本(二)资本构成对资本周转的影响1.流动资本流动资本投在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劳动力上的那部分资本。特点:其使用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全部消费掉,其价值全部转移到新商品中去并以劳动力价值再生产出来,商品销售后,预付资本价值一次全部流转回来。(二)资本构成对资本周转的影响2.固定资本固定资本投资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上的那部分资本。特点:资本一次预付出去,物质形态全部参加生产过程,使用价值一部分一部分被磨损,只有到不能使用时才进行物质更新;资本的价值按照使用价值的磨损程度逐步地转移到新产品中,随着产品的出售,劳动资料价值一部分一部分地收回,经过
42、若干个生产周期才能完成其全部价值的1次周转。(二)资本构成对资本周转的影响固定资本磨损可分为:(1)有形磨损有形磨损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或自然力的作用所造成的磨损。造成有形磨损的原因:因使用而引起的物质要素的损耗;因自然力的作用而引起的物质要素的损耗,如建筑物砖石的风化、木料的腐朽,及其设备上金属部件的老化等。(二)资本构成对资本周转的影响(2)无形磨损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限内,由于生产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所引起的资本价值的贬值,也称其为精神磨损。这种磨损不能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补偿。无形磨损形成的两种基本情况: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使原来已经购置的该类机器设备贬值;由于新技术的发明和使用,
43、新的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出现使原有机器设备经济效能相对下降,从而导致原设备贬值。(二)资本构成对资本周转的影响固定资本的折旧:根据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逐步以货币的形式进行补偿的方式称为。折旧费:按照固定资本寿命的平均数以货币形式逐年提取的固定资本补偿金。折旧率:提取的折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比率。 (二)资本构成对资本周转的影响折旧率的大小会影响到资本的周转速度。多提折旧费,会增加固定资本向新产品转移的价值,增加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可以避免和减少无形损耗造成的损失,但这种方式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加速折旧的实质是用一部分剩余价值来弥补技术进步引起的固定资本价值损失。(二)资本构成对资本周转的影响因为
44、预付总资本中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不同,所以,计算预付总资本的周转时,要计算各部分资本的加权平均速度,作为总资本的周转速度。预付资本1年中的总周转次数用公式可以表示为:(二)资本构成对资本周转的影响在资本构成不变的情况下,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预付资本总周转的速度就越快,反之,资本总周转速度就会越慢;在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固定资本的比重越大,总资本的周转速度就越慢,反之,资本总周转速度就越快。(二)资本构成对资本周转的影响假定某企业全部预付资本280万元,其中固定资本200万元,流动资本80万元。固定资本中,厂房价值60万元,可用20年;机器设备价值120万元
45、,可用10年;小型工具价值20万元,可用4年。流动资本价值80万元,1年周转4次,每3个月周转1次。这样全部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如下表:(二)资本构成对资本周转的影响1年中固定资本周转的价值总值=601/20+1201/10+201/4=20(万元);1年中流动资本周转的价值总值 =804=320(万元)。那么,该企业1年中全部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340280=1.214(次)。(三)资本周转的意义和影响第一,加速资本的周转速度,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节省预付的流动资本。这样有利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第二,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第三,资本周转
46、速度不仅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有重大影响,而且对剩余价值的流通也有重大影响。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一、资本周转及其速度 1.资本周转 1)资本的循环运动总是反复不断进行的。在资本反复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形成了一种周而复始的周期运动。这种资本的周而复始的周期运动就叫资本的周转。 2)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区别与联系 2.资本周转速度 1)资本周转速度是指一定量的资本价值从预付到如数流回的快慢。 其快慢可用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来表示。 2)资本周转时间资本周转的时间 = 生产时间 + 流通时间 = 劳动时间 + 生产要素的储备时间 + 生产设备维修时间 + 自然力作用时间 + 购买生产要素的时间 + 销售商品的
47、时间 9/20/202294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一、资本周转及其速度 2.资本周转速度 3)资本周转次数 资本周转的次数,通常指在一年里资本周转多少次。 资本周转的时间与周转速度成反比,周转次数与周转速度成正比。 9/20/202295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二、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包括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两个层次。任何一个独立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是由直接因素、间接因素以及它们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果。 1.直接因素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2.间接因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及其他因素 (见下页表) 3.应对影响资本周转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9/20/202296第二节 资本
48、的周转 生产资本的划分类型按资本价值不同组成部分的不同周转方式划分生产资本不同组成部分按资本价值不同组成部分在价值增值中的不同作用划分固定资本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不变资本流动资本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力可变资本9/20/202297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三、固定资本的磨损与折旧 固定资本的价值是根据损耗程度逐渐转移到产品中去。固定资本的损耗,按引起的原因不同,可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1.固定资本磨损两种形式 1)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 2)固定资本的磨损的无形磨损 2.固定资本的折旧 根据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逐步以货币形式提取的价值补偿叫做固定资本折旧。提取的补偿金额叫折旧费,或叫折旧基金。
49、一年内提取的折旧金额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之间的比率,叫做折旧率。9/20/202298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四、预付总资本的周转 1.预付总资本的周转 预付总资本的周转是包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等各个组成部分在内的总的资本的周转。 2.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 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公式 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 = (一年内固定资本周转的价值总额 + 一年内流动资本周转的价值总额)预付总资本额(其中,一年内固定资本周转的价值总额 = 固定资本原值 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的次数;一年内流动资本周转的价值总额 = 流动资本原值 一年中流动资本的周转次数)9/20/202299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举例:假如某企业全部预付总资本为420万元,其中流动资本为120万元,固定资本为300万元。固定资本中有厂房80万元,可使用40年,机器设备180万元,可使用10年,小型工具40万元,可使用4年;流动资本每年周转6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写字楼租赁合同范本图片
- 家庭健康咨询服务协议书范本
- 图书报刊赠与合同
- 私人土地流转合同
- 2025光伏发电采购安装合同范本
- 2025年上海房屋租赁合同的范本
- 2025电子产品购销合同(批发)
- 福州房屋合购协议书
- 2025年03月宁波市鄞州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03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围堰现场安全检查表
- DB37-T 3658-2019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 小学音乐《理发师》课件1
- 高速公路路面首件工程实施方案
- 二年级下册音乐 课件-第九课 螃蟹歌 湘艺版 (共22张PPT)
- GB∕T 11071-2018 区熔锗锭-行业标准
- 2019最新中小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 心理治疗师考试复习重点笔记汇总
- 《中西医结合概论》期末考试题
- 高速铁路知识.ppt课件
- 吹灰器检修三措两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