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7家庭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课件_第1页
社会心理学7家庭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课件_第2页
社会心理学7家庭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课件_第3页
社会心理学7家庭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课件_第4页
社会心理学7家庭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7章 家庭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2009. 2-第7章 家庭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2009. 2-7章 家庭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对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如何从一个生物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社会化)的过程及其在这一与他人相互作用(人际关系)过程中的有关规律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交往形成起来的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系(类别)社会人自然人社会化继续社会化死亡家庭学校社会第1节 被动家庭中的人际关系第2节 自主家庭中的人际关系7章 家庭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对个体在社会情境社会化的因素(途径、条件)孙时进:社会化的途径内在途径:遗传因素、自主性因素外在途径:社会文化、家庭、

2、学校、同龄群体、大众传播工具13所院校:社会化的因素遗传因素社会因素:社会文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播媒介、网络郑杭生:社会化的条件与主体社会化的生物基础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较长的依赖生活期社会化的社会主体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先天因素);性相近,习相远(后天因素)社会化的因素(途径、条件)孙时进:社会化的途径人际关系的类型(杨中芳2005)血缘姻缘地缘业缘亲子、手足、亲族夫妻、亲家同乡、邻居、街坊同事、同学、同行、师生情感交流拟亲化干亲家、义父母自己人化自己(家)人、熟人、陌生人、铁哥们、莫逆之交、好朋友、普通朋友工具交换有用人

3、、伙伴、提拔之恩先赋性既定联系经验性既定联系人际关系的类型(杨中芳2005)血缘姻缘地缘业缘亲子、手足、1节 被动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含义:指个体在父母亲为主的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中国人在被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五伦十教中的父慈子孝(仁之根本、基础)五伦十教中的兄友弟恭杨国枢:孝道的心理学研究理论、方法及发现一、前 言:“孝”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地位二、有关孝道之以往研究的检讨三、孝道之社会态度与行为的研究四、孝道之认知结构与发展的研究(五、未来孝道研究的方向与课题(六、结语:孝道研究的展望与意义1节 被动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含义:指个体在父母亲为主的家庭中的同心圆图解已子父祖父曾祖高祖孙子曾孙玄孙同心圆图解

4、已子父祖父曾祖高祖孙子曾孙玄孙一、前言:“孝”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地位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体系,是以儒家伦理为重心以行仁为核心仁则以行孝为根本。儒家并非仅将孝道视为一种主要的家族伦理,而是扩而充之,试图使其成为家族以外之广大生活领域中的伦理基础,这便导致泛孝主义的结果(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孝的宗教化 (神秘化)二是孝的政治化 (功利化) 传统中国不仅是以农立国,而且可以说是以孝立国 时至今日,在各个中国社会内,孝道仍然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或德行,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孝道仍会为中国人所重视 一、前言:“孝”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地位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体系,二、有关孝道之以往研究的检讨过去的人文学者在探

5、讨孝道问题时,所着重的主要是孝道的哲学本质、伦理价值及历史意义等,依据的是四书五经(孝经)等从社会及行为科学的观点研究孝道问题,依其所用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先建立测量孝道的标准化量表,然后用以探讨孝道与其他心理变项的关系;第二类是编制以个别题目为单位的一般问卷,用以调查有关孝道的观念、态度及行为;第三类是采用类似Kohlberg(1958,1984)的研究方法,设计有关孝道的两难故事,据以进行个别访问,以了解孝道的认知结构及其类型。 二、有关孝道之以往研究的检讨过去的人文学者在探讨孝道问题时,三、孝道之社会态度与行为的研究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观点看,孝道是一套子女以父母为主要对象的特殊

6、社会态度与社会行为组合,亦即孝道是孝道态度与孝道行为的组合。以父母为对象的传统孝道的主要内涵孝道态度与孝道行为的形成三、孝道之社会态度与行为的研究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观点看,孝道孝道之社会态度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孝道中之孝道态度主要是发为孝道行为之前的孝思、孝念及孝行,其心理内容也可分为三个成分或层次:1 孝的认知层次 (孝知):身为子或女者对父或母及其相关事物的良好认识、了解及信念。2 孝的感情层次 (孝感):身为子或女者对父或母及其相关事物的良好情绪与感受 (以敬与爱为主)3 孝的意志层次 (孝意):身为子或女者对父或母及其相关事物的良好行为意向或反应倾向。 孝道之社会态度从社会心理学的

7、观点来看,孝道中之孝道态度主要是以父母为对象的传统孝道的主要内涵1. 敬爱双亲 9. 使亲无忧2. 顺从双亲 (无违) 10. 随侍在侧3. 谦亲以理(勿陷不义) 11.奉养双亲(养体与养志4. 事亲以礼 12. 爱护自己5. 继承志业 13. 为亲留后6. 显扬亲名 14. 葬之以礼7. 思慕亲情 15. 祖之以礼8. 娱亲以道以父母为对象的传统孝道的主要内涵1. 敬爱双亲 孝道态度与孝道行为的形成从现代社会心理学与性格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几乎所有以特定人、事或物为对象的复杂社会态度与社会行为,大都是经由学习与社会化 (socialization) 历程而形成的,孝道态度与孝道行为当然也不例外

8、。 最可能的情形是:孝道态度系由三类因素共同配合而产生影响。 (1)社会化及学习的方式与强度(2)父母的性格、行为及其他特征(3)子女的性格、行为及其他特征孝道态度与孝道行为的形成从现代社会心理学与性格心理学的观点来四、孝道之认知结构与发展的研究我们从认知结构与发展的观点所从事的孝道研究,即是以上述之认知结构的观念为基础。孝道是一种道德为了分别分析有关孝道认知结构各个方面的不同特征,需要一套有系统的分析架构。为了建立这样一套概念架构,我们特将孝道行动分为以下六个要素个体在行孝之前的认知活动中所思考的内容,总是与孝道行动有关。因此,以孝道行动的六项要素来分析孝道认知活动,当可了解其各层面的认知特

9、征。 四、孝道之认知结构与发展的研究我们从认知结构与发展的观点所从孝道行动的六个要素1. 行动者:发动或执行孝道行动的当事人,通常是为人子女者。2. 规范原则:行动者在执行孝道行动时,所依据的信念或主张。3. 互动对象:行动者执行孝道行动时的作用对象,通常是为人父母者。4. 肇始原因:发动孝道行动的起始条件或诉求动机5. 互动方向:行动者与行动对象双方间的对应关系或沟通情形。6. 目的结果:在孝道行动作用下的利益后果。孝道行动的六个要素1. 行动者:发动或执行孝道行动的当事人,五、未来孝道研究的方向与课题五、未来孝道研究的方向与课题六、结语:孝道研究的展望与意义六、结语:孝道研究的展望与意义2

10、节 自主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吸引2.1 西方心理学对人际吸引的实验研究2.2 影响人际吸引与否的主要因素包括:接近效应(propinquity):Festinger熟悉(familiarity):Zajonc,Moreland,Perlman个人特征:才能、外貌、个性品质相似(similarity)与互补(complementarity)2.3 爱情与婚姻:Sternberg、Lee2.4 杨国枢:中国人人际关系中的缘观2节 自主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吸引2.1 西方心理学对人际同心圆图解自己-妻子子父祖父曾祖高祖孙子曾孙玄孙同心圆图解自己-妻子子父祖父曾祖高祖孙子曾孙玄孙人际吸引的含义人际

11、吸引interpersonal attraction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Freedman曾对不同人际关系状态及其作用水平作了职下的描述:人际吸引的含义人际吸引interpersonal attraFestinger等人(1950)的现场研究232Festinger、Schachter、Back等人用现场调查法探讨了“居住环境的邻近性” 因素对人际吸引的影响作用他们对居住在Westgate West公寓第17栋(共两层,每层5间公寓)的住户的友谊情况作了调查。一开始搬进来时,这些住户彼此都不熟悉。一段时间后,研究者要求住户列出在整个住区中最要好的三位朋友。研究结果:65%的朋友是住在同

12、一栋建筑里(栋与栋之间并不很远41%的人和隔壁邻居成为了好朋友22%的人和隔壁两三家的人成为朋友只有10%的人是和宿舍另一端的住户成为好朋友Festinger等人(1950)的现场研究232FestiZajonc的实验研究(1968 )230研究目的:探讨“熟悉”这一因素对人际吸引的影响作用研究方法:单因素重复测量方法 (自变量:词汇或照片呈现的次数)实验材料:中文词汇或照片被试:不懂中文的成年人实验程序:一个接一个的观看预先排列好的词汇或照片看完所有的词汇或照片后,评价对所看过的词汇或照片的喜欢程度(因变量)实验结果:发现熟悉本身就可以增加一个人对于某种对象的喜欢。Zajonc的实验研究(1

13、968 )230研究目的:探讨“熟实验结果01251025接触频率2.53.03.54.0喜欢程度实验结果01251025接触频率2.53.03.54.0喜欢Moreland等人的实验研究(1992 )230研究目的:探讨“熟悉”这一因素对人际吸引的影响作用研究方法:单因素重复测量方法 (自变量:四位女学生在班上听课的次数,分别为1,5,10,15次)被试:大学生实验程序:社会心理学教师按正常课表为某班大学生上社会心理学课,作为实验助手的四位女学生按预先安排分别在班中听不同课时的课在学期末,通过幻灯片呈现各位女性,让学生们对其作出喜欢程度的评定(因变量)实验结果:发现被学生们看见次数越多的女生

14、,越会被大家所喜欢。Moreland等人的实验研究(1992 )230研究目的:Perlman等人的实验研究(1971 )231研究目的:探讨“熟悉”与对方性质这两个因素对人际吸引的影响作用研究方法:两因素重复测量方法自变量1:人物照片呈现的次数;自变量2:人物的性质实验材料:带有身份说明的人物照片被试:实验程序:一个接一个的观看预先排列好的人物照片看完所有照片后,评价对所看过的照片的喜欢程度(因变量实验结果:熟悉增加了被试对于下面与中性对象的喜欢水平,但对于反面对象,却没有这种效应。Perlman等人的实验研究(1971 )231研究目的:探实验结果01510呈现次数-1135评价变化-3反

15、面中性正面实验结果01510呈现次数-1135评价变化-3反面中性正面个人特征:才能talent 233才能与人际吸引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才能与被人喜欢的程度在一定限度内成正比例超越这个范围,其才能所造成的压力这一变量就成了主要的作用因素,使人倾向于逃避或拒绝。Aronson (1978)犯错误效应个人特征:才能talent 233才能与人际吸引之间的关系是Aronson (1978)犯错误效应 233研究目的:探讨“才能与犯错”与人际吸引的相互研究方法:两因素重复测量方法自变量1:才能是否出众;自变量2:人物是否犯错实验材料:四种人物照片被试:实验程序:一个接一个的观看预先排列好的人物照片看

16、完所有照片后,评价对所看过的照片的喜欢程度(因变量实验结果:才能出从但有错误的人最有吸引力Aronson (1978)犯错误效应 233研究目的:探讨 个人特征:外貌color实验表明,人的外貌会影响人们对其的吸引水平和与其交往的倾向性。Sigall & Aronson(1969):实验一(外貌与交往Landy & Sigall(1974): 实验二(辐射效应)Sigall & Ostrove(1975): 实验三 个人特征:外貌color实验表明,人的外貌会影响人们对其的Sigall & Aronson:实验一 234研究目的:研究女性的外貌因素是否会影响男性与其交往的倾向研究方法:2 X

17、2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被试:男性被试实验程序:实验助手先对被试的个性特点作出临床评价询问被试对实验助手的喜欢程度实验结果Sigall & Aronson:实验一 234研究目的:研2 X 2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自变量1:女性实验助手,含两个水平公认漂亮的女性不漂亮的女性自变量2:实验助手对被试的评价性质,含两个水平肯定的评价否定的评价2 X 2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自变量1:女性实验助手,含两个水平实验结果在女性不漂亮的条件下,被试不太看重评价的结果,他们事后对实验助手的喜欢水平都是中等;在女性漂亮的情况下,被试非常看重评价结果得到肯定评价时,对实验助手的喜欢程度最高;得到否定评价时,对实验助手的喜欢程度最

18、低;但他们在研究者询问是否继续参与研究时,表现出非常愿意再与漂亮的女评价者发生交往,说明他们希望有机会改变漂亮女性对自己的评价。实验结果在女性不漂亮的条件下,被试不太看重评价的结果,他们事Landy & Sigall(1974): 实验二研究目的:研究女性的外貌因素是否会影响男性的评分倾向研究方法:3 X 2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实验程序:实验组被试阅读一篇贴有作者(女性)照片的论文;控制组被试阅读的文章上没有作者照片阅读完后让被试对文章的质量进行评分实验结果Landy & Sigall(1974): 实验二研究目的:3 X 2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自变量1:是否有照片及女性照片的漂亮程度,含三个水平实验

19、组1:漂亮的女性照片(有魅力组)实验组2:不漂亮的女性照片(无魅力组)控制组:无照片自变量2:论文的好坏性质,含两个水平质量好的论文;质量差的论文3 X 2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自变量1:是否有照片及女性照片的漂实验结果短文的客观质量作者外表吸引力总计有魅力对照组无魅力好6.76.65.96.4不好5.24.72.74.2总计6.05.54.3实验结果短文的客观质量作者外表吸引力总计有魅力对照组无魅力好Sigall & Ostrove(1975):实验三235研究目的:研究女性的外貌因素是否会影响男性对女性罪犯的判刑倾向研究方法:3 X 2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实验程序:实验组被试阅读一份贴有罪犯(女性)

20、照片的案件材料;控制组被试阅读的案件上没有作者照片阅读完后让被试根据罪犯的犯罪性质对其进行判决实验结果Sigall & Ostrove(1975):实验三235研3 X 2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自变量1:是否有照片及女性照片的漂亮程度,含三个水平实验组1:漂亮的女性照片(有魅力组)实验组2:不漂亮的女性照片(无魅力组)控制组:无照片组自变量2:罪犯的犯罪性质,含两个水平犯诈骗罪犯夜盗罪3 X 2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自变量1:是否有照片及女性照片的漂实验结果犯罪的性质被告的魅力有魅力对照组无魅力诈骗5.544.354.35夜盗2.805.205.10实验结果犯罪的性质被告的魅力有魅力对照组无魅力诈骗5.5

21、448.5.1 个人特征:个性品质Personal characteristics最积极的品质( Highly likable)中间品质(Slightly Positive to Slightly Negative最消极的品质(Highly Unlikable )8.5.1 个人特征:个性品质Personal chara最积极的品质Highly likable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智慧可信赖有思想体贴可靠热情善良友好快乐不自私幽默负责开朗信任SincereHonestUnderstandingLoyalTruthfulTrustworthyIntelligentDependableThoug

22、htfulConsiderateReliableWarmKindFriendlyHappyUnselfishHumorousResponsibleCheerfulTrustful最积极的品质Highly likable真诚可靠Sincer中间品质Slightly Positive to Slightly Negative 固执刻板大胆谨慎力求完美易激动文静冲动好斗羞怯不明朗易动情腼腆天真好动空想追求物欲反叛孤独依赖别人UnpredictableEmotionalBashfulNaiveRestlessDaydreamerMaterialisticRebelliousLonelyDependen

23、tPersistentConventionalBoldCautiousPerfectionistExcitableQuietImpulsiveAggressiveShy中间品质Slightly Positive to Slig最消极的品质Highly Unlikable 古怪不友好敌意饶舌自私小心眼粗鲁自负贪婪不真诚不善良不可信恶毒令人讨厌虚假不老实冷酷邪恶装假说谎UnkindUntrustworthyMaliciousObnoxiousUntruthfulDishonestCruelMeanPhonyLiarIll-manneredUnfriendlyHostileLoud-mouthedS

24、elfishNarrow-mindedRudeConceitedGreedyInsincere最消极的品质Highly Unlikable 古怪不善良Un 相似(similarity)日常生活中,各种情况的相似都能引起程度不同的人际吸引效应。共同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兴趣共同的语言、种族、国籍、出身地共同的教育水平、年龄、社会阶层共同的身体特征 (如身高、体重) 及居住地等 相似(similarity)日常生活中,各种情况的相似都能Byrne(1971)的实验 237研究目的:探索态度的相似性是否会影响人们相互之间的喜欢程度研究方法: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自变量:其他人的态度性质,含两个水平

25、水平1 与被试的态度与观点非常相近水平2 与被试的态度与观点相去甚远)研究过程:先了解被试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接受自变量的处理谈他对所描述的人的喜欢程度和是否愿选择其作为自己的工作伙伴研究结果:发现相似的态度会影响被试对别人的喜欢程度和是否选择他作为自己的工作伙伴。Byrne(1971)的实验 237研究目的:探索态度的相似互补(complementarity)研究表明,当交往双方的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双方之间的喜爱程度也会增加。大量研究表明,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的婚姻是基于互补关系缔结的。互补的另一种情况是称之为补偿作用的心理,这是指他人的某一特点满足了一个人的理想,从而增加了其对

26、这个人的喜欢程度。互补(complementarity)研究表明,当交往双方的Sternberg的爱情三角理论 239Sternberg的爱情三角理论 239J. A. Lee的爱情类型学说 241Lee根据人们在爱情中的不同行为表现,将男女之间的爱情分成六种不同的爱情类型情欲之爱、游戏之爱友情之爱、现实之爱激情之爱、奉献之爱J. A. Lee的爱情类型学说 241Lee根据人们在爱杨国枢:人际吸引中的缘观前言一 、中国人的宿命观与命运观二 、传统中国人之缘观的概念分析三 、缘在传统社会中的功能四 、现代华人之缘观的实徵分析五 、缘观的现代化及变迁方向六 、未来的研究方向与重点杨国枢:人际吸引

27、中的缘观前言前言在传统社会里,中国人持有强烈的缘的观念或信念。缘观主要与人际关系有关。更清楚地说,在缘的信念下,传统中国人认为所有人际关系的产生,都是因为事前就先有了特定的缘或缘分;也就是说,他们有一种将各种人际关系皆归因於缘的强烈倾向。中国人的缘观是宿命观的一部分前言在传统社会里,中国人持有强烈的缘的观念或信念。一 、中国人的宿命观与命运观命与宿命观宿命观与决定论命运观:命运前定论,命运随行而定论, “命”与“运”论传统中国思想史中的宿命观与命运观。这一方面的思想, 大都是来自儒、道、释三家中国人的宿命观与人际关系 一 、中国人的宿命观与命运观命与宿命观命(fate)“命” 可有两种互相关联

28、的主要意义:一是指一种坚定的、看不见的、及不可理解的力量,它能预先决定个人一生的重要而不可改变或避免的事件、遭遇及最後结果(如祸福、穷达、夭寿);二是指此种力量事前所决定之个人一生的重要而不可改变或避免的事件、遭遇及最後结果。命(fate)“命” 可有两种互相关联的主要意义:宿命观 (fatalism)“宿命观” 实即一套兼含认知、情绪及意向三种成分的信念系统,在此系统中个人深信其一生的事件、遭遇及结果皆已事前决定於自己的命,而且对命所造成的不幸或不良後果持有一种顺服与接受的消极态度。在宿命观的信念系统中,命是不能改变的。 宿命观 (fatalism)“宿命观” 实即一套兼含认知、情“命”与“

29、运”论此种新的命运观是将“命”与“运”分开,赋予不同的意义与性质。这套命运二元化的信念系统,确能同时兼顾人们因应命运问题的主动性与被动性,但在社会现代化与个人现代化的历程中,主动性与积极性日益增强,被动性与消极性则逐渐减弱。时至今日,努力设法改运者固已大有人在,提倡改命、造命、创命及超命者亦颇有其人。 “命”与“运”论此种新的命运观是将“命”与“运”分开,赋予不大致而言“命”与“运”命是指出生时即已确定之 有关个人一生发展的趋向与定限,是无法改变或避免的;运则指出生後个人一生不同阶段所虚的生活环境与社会际遇,是可以改变或避免的先天的命与後天的运之间,可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可以是相生相克的关系

30、。大致而言“命”与“运”命是指出生时即已确定之 有关个人一中国人的宿命观与人际关系中国人的宿命观所涉及的人生层面与内涵颇广,其中一项是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遇合与分离。中国人对人际关系有一套特别的宿命观,可以称为缘观或缘分观。本章的主要目的即在针对华人的缘观从事概念分析与实徵研究。在此应该指出,以下各节旨在探讨以中华文化小传统宿命观为基础的缘观。此种缘观所讲的缘,是一种宿命性的缘,而不是佛学因果论中所说之作为第二因的缘。 中国人的宿命观与人际关系中国人的宿命观所涉及的人生层面与内涵二 、传统中国人之缘观的概念分析缘的含义与作用缘的类别根据时间分:长期短期长期缘份可根据关系的好坏分:良缘孽缘普

31、通短期缘份可根据关系的好坏分:善缘凶缘普通缘的类别图二 、传统中国人之缘观的概念分析缘的含义与作用缘的含义与作用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缘所指的是一种命中注定的人际关系,此种关系的产生、性质及长短既已前定,不能或不易有所改变。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在世俗传说里,缘是各种人际关系的最方便的解释。传统中国人将各类人际关系都解释成缘的想法,可以称为泛缘主义 缘的含义与作用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缘所指的是一种命中注定的人际缘的含义与作用和谐而喜剧性的关系固然是缘,龌龃而悲剧性的关系也还是缘,亲如父子或夫妻是一种缘,萍水相逢的际遇也是一种缘。缘的含义与作用和谐而喜

32、剧性的关系固然是缘,缘的类别 在传统中国人的观念中,缘似乎可以分成两类:缘分(长期之缘):是一种命定的或前定的持久性社会角色关系,所涉及的是亲子、夫妇、师生、主仆、朋友等长期性的社会关系。机缘(短暂之缘):指一种命定的或前定的临时性人际互动关系,所涉及的是同舟、同店、同餐、同(考)场、同难等短暂的社会关系。缘的类别 在传统中国人的观念中,缘似乎可以分成两类:缘分(长期之缘)的主要类别1.家属之缘(如夫妇、父子、母子、兄弟等)2.亲戚之缘(如姻亲等)3.师生之缘4.朋友之缘5.同事之缘(如上司与下属等)6.其他长期之缘(如主仆等)。缘分(长期之缘)的主要类别1.家属之缘(如夫妇、父子、母子、机缘

33、(短暂之缘)的主要类别1.同乘舟车之缘、2.同席餐饮之缘3.同店宿止之缘、4.同作博奕之缘5.同场考试之缘、6.同遭危难之缘7.主客相处之缘、8.他乡遇故之缘9.买卖交易之缘、10.病人医生之缘11.其他短暂之缘机缘(短暂之缘)的主要类别1.同乘舟车之缘、2.同席餐饮之缘长期缘份又可根据关系的好坏分为良缘:长期缘分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如果是圆满的、美好的、幸福的或快乐的,这种缘分便是良缘孽缘: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如果是残缺的、丑恶的、悲惨的或痛苦的,这种缘分便是孽缘介於这两者之间者,可以称为普通的长期之缘。长期缘份又可根据关系的好坏分为良缘:长期缘分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短期缘份又可根据关系的好坏分为善缘:

34、在短暂的社会互动中,如果所导致的後果是融洽的、愉快的或圆满的(如救助、欢聚、成功、脱险等),可以视为善缘凶缘:如果所导致的後果是冲突的、痛苦的或悲惨的(如争斗、失败、伤害、死亡等),可以视为凶缘介於这两者之间者,可以称为普通的长期之缘短期缘份又可根据关系的好坏分为善缘:在短暂的社会互动中,如果缘的来由与类别缘的来由与类别三 、缘在传统社会中的功能与缘有关的成语与谚语缘在人际关系与互动中的功能缘在初识历程中的作用三 、缘在传统社会中的功能与缘有关的成语与谚语与缘有关的成语与谚语短暂之缘(机缘)1 遇合有缘 2 天缘凑合 3 一面之缘 4 因缘际会5 天假之缘 6 百世修来同渡船 7可遇不可求8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长期之缘(缘分) 良缘;孽缘;无缘;有缘与缘有关的成语与谚语短暂之缘(机缘)长期之缘(缘分)良缘:*1 美满姻缘 *2 天造地设 *3 佳偶天成 *4 金玉良缘 *5 良缘有风缔 孽缘:*1 红颜薄命 2 不是冤家不聚头无缘:1 前世无缘,今世无仇 2 天不假缘 3 造化弄人有缘:*1千世修来共枕眠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