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人教版)课件_第1页
四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人教版)课件_第2页
四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人教版)课件_第3页
四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人教版)课件_第4页
四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人教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四年级下册教材解读威远县教研室 杨国兵 2015年3月关注数学本质,体现发展创新实验教材修订后教材一四则运算一四则运算二位置与方向二观察物体(二)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运算定律营养午餐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五三角形五三角形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七图形的运动(二)七统计八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八数学广角营养午餐小管家九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九总复习十总复习修订前后教材结构对比实验教材修订后教材一四则运算一四则运算二位置与方向(六上)二观察物体(二)(原五上)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运算定律营养午餐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五三角形五三角形六小数的加

2、法和减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七图形的运动(二)(原二、五)七统计(五下)八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三下、四上)八数学广角(五下)营养午餐小管家九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六上)九总复习十总复习主要变化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 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二、教学目标 三、编排

3、变化与特点 2.突出对知识的梳理和总结。 把分散学习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整理概括的能力。1.增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尽管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整数四则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每种运算的认识就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是为今后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打下基础。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加法的意义尝试概括,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例1:加法、减法的意义和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经历“把814与1142合并成一个数,用加法算把两个数合并成

4、一个数要用加法算概括出加法意义”的过程。减法的意义 加法、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概括减法的意义:先解决问题;再通过与(1)题比较,感受其中已知与未知的变化,进而认识(2)、(3)题与(1)题的内在联系;最后概括出减法意义。对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为学生构建“逆运算”的概念。 突出除法与乘法的联系,概括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经历过程,提升认识。 让学生由独立解决问题到比较与思考,经历由“3+3+3+3=12与34=12,用乘法算比较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简便概括出乘法意义”的过程,使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例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0的

5、运算特点的整理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是难点,可以借助实例化解难点。1、步步深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借助基本试题9612+42与(1)依次展开活动,让学生通过“说”和“算”激活已有的混合运算知识和经验。然后结合(2)引入中括号,让学生在小括号的基础上去判定其运算顺序,并计算。让学生在亲历中切实感受和认识中括号的作用,体验含有双重括号的混合运算的2、丰富和提升学生的认识。借助复习,引出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说明:加法和减法叫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第二级运算,为学生更科学的总结四则运算顺序创造了条件,也为今后学习第三级运算做了铺垫。运算顺序。最后,让学生总结其

6、运算顺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四、教学建议1.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会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加、减、乘、除的意义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而概括出加、减、乘、除比较抽象的意义,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使四则运算的知识更系统化。 2.重视归纳整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3.适当铺垫。(本届四年级学生13年级使用的实验教材,对于四则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涉及较少。)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一、教学内容1观察1个几何组合体2观察3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

7、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2.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二、教学目标 二年级上册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积木)。四年级下册从3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不同。从3个位置观察3个不同的几何体的内容,让学生发现在某一个位置可能看到3个物体的形状会一样,为以后学习逆向思考作铺垫。五年级下册根据给定的观察到的一个面的形状,摆出4个、5个小正方体的立体拼搭形状,使学生感受到:从一个角度观察到的形状,不能唯一确定立体图形形状;随着所用小正方体块数的增多,拼搭出的

8、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数量也增多。给出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让学生摆出所观察的图形。使学生感受到从三面观察才能确定立体的形状。知识的前后联系三、编排变化与特点 1.重组知识内容,突出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移来2.呈现清晰的活动要求与程序。 摆一摆,看一看,连一连呈现了“操作观察判断”的活动程序,为师生有序开展数学活动创造了条件。3.设计多种活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空间观念的形成,必须有看、想、做的活动过程。为此,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还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拼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等,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空间观念的

9、发展。 通过观察、辨认、比较,进一步认识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有两种可能。 提醒学生:对每个几何体,都要把从各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记忆中脑海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准确地辨认。同时可以有效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观察、想象、分析、与推理解决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从视图到几何组合体,是逆向思维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为后续学习铺垫。二维图形三维图形四、教学建议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保障数学活动的物质条件。学生手中有“物”,才能实实在在参与操作和观察活动。2.加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需要组织以下操作活动:(1)运用多个相同小正方体进行拼搭,体验各种组合体

10、的形状特征;(2)画出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3)根据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得到的图形,用正方体把它拼搭出来,经历由二维图形到几何组合体的过程。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一、教学内容1加法运算定律2乘法运算定律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编排变化与特点1.集中编排,突出整体。 本单元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起加以系统编排,并将减法中“连减的性质”与除法中“连除的性质”也渗透穿插在其中,这样便于学

11、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对四则运算中的相关运算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加法运算定律 乘法运算定律 2.结合情境,突出意义。 在运算定律的呈现过程中,教材不是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为学生理解运算定律的意义提供条件,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四则运算意义理解运算定律的内涵。 3.关注联系,突出价值。 本单元在编排中,改变了以往孤立起来教学运算定律的特点,将学习运算定律与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简便计算与运算定律的关系,从而突出运算定律学习的价值

12、。与实验教材相比,这一调整则是在帮助学生认识加减法运算性质间联系的同时,更强化了运算性质在简便计算中的重要价值。4.体现灵活,突出思维。 以往的教材,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较为注重算法技巧,新教材则有意识改变了这种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运算定律的学习与简便计算应用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加法交换律 关注运算定律的形式表达,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模型思想。 例2:加法结合律 迁移类推理解内涵例3: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重视算法背后的算理,体会运算定律的应

13、用价值关注算法的灵活选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以现实情境为依据理解算法过程,降低认知难度引导学生合理选择算法,重视简便计算意识的培养例4:连减的性质 例5:乘法交换律 正确理解内涵,关注运算定律的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发展数学模型思想例6:乘法结合律 例7:乘法分配律 结合乘法的意义理解定律表达式中两部分的意义,降低认知难度借助乘法意义进行判断,加深对定律内涵的理解注意逆向思维的培养适度拓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例8: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解题策略的多样化)重视算理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借助几何直

14、观,从除法的意义的角度理解规律内涵330元每支羽毛球拍?元330元共5副每副羽毛球拍?元3305330元共5副每副羽毛球拍?元3305一副2支33052330元共5副一副2支共有?支52每支:330(52)为今后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打下基础。四、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促进学习的 迁移。2.强调形式归纳与意义理解的结合。3.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联系与区别。4.重视基本练习,适度进行拓展,提高学 生简便运算的能力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教学内容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四个例题)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五个例题)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三个例题)4.小数与单位换算(两

15、个例题)5.小数的近似数(三个例题)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4使学生能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5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归纳、概括能力。三、编排变化与特点1.重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因为有限小数和循环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所以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就要涉及十进制分数。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分数的十进制关系有困难,所以教材淡化了十进制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

16、示的道理,着重从“有限小数和循环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白:分数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三、编排变化与特点2.改进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表述。 实验教材修订教材这样修改,突出了小数点移动与乘10、乘100和除以10、除以100的关系,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三、编排变化与特点3.突出法则、规律等内容的提炼。 本单元涉及的法则、规律等比较多,注重引导学生提炼,突出提炼过程和方法的引导。三、编排变化与特点4.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测量跳远价签丰富的现实问题磨面粉节能健康质量检测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重视学生实践测

17、量活动,加强对小数产生必要性的认识 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知识的迁移(分数单位)学生自主学习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加强对比,深刻理解计数单位表示的含义 把握关键,理解小数的读法突出重点,提高读写的正确性 “0”的读写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由具体到抽象 三个层次教学人民币直观感知,长度单位初步体会,借助图示从小数计数单位间的关系进行理解,并归纳概括。加强对比,充分观察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抓住核心词加深理解 “末尾”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迁移类推, 注意异同与整数比较大小思路相同,从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作比较。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大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注重对比,感知小数点

18、移动与小数大小变化的关系建构思维模型“左移变小,右移变大”注意表述3.小数点移动引起 小数大小的变化 独立探究,合作交流注重思路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4.小数与单位换算 突出重点,围绕核心展开教学 :改写的必要性 ,确定层级明确是乘还是除进率,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归纳总结,整体认知:明方向、确进率、移小数点5.小数的近似数 迁移类推,自主探究加强对比,理解方法注意格式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改写与近似数四、教学建议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2.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3.注重引领学生归纳概括。 第五单元 三 角 形一、教学内容1三角形的特性(例1例4)2三角形的分类(例

19、5)3. 三角形的内角和(例6、例7)1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索等活动,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通过分类、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识别。3. 通过画、量、折、分等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活动,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在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边数增加变化中感悟数学研究方法,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渗透合情推理。二、教学目标 三、编排变化与特点1.突出了三角形稳定性的数学本质。 新增:分别用3根小棒和四根小棒摆三角形和四边形,验证了三角形不易变形,突出了三角形

20、稳定性的数学本质。 删去了“图形的拼组”。 按2011新课标要求调整到第一学段,本单元是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性质,重在探讨三角形的数学特征,而拼组活动与此关联不强。2.按照课标的要求,增删了部分知识点。增加了部分概念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3.淡化了对三角形按边分类。 实验教材明确要求从角和边两个角度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但实践表明,按边分类对学生来讲较难,且容易造成分类不清,使之成为教学难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来认识边长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同时知道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于三角形。 4.。三、编排变化与特点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例1.认识三角形着重理解“围成”的

21、含义 理解“高与底边相互依存” 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的画法 例2. 三角形的稳定性动手操作,充分感知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易变性的例子例3. 两点间的距离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距离”为长度的本质动手操作,积极探究例4.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对“任意”的巧妙理解例5. 三角形的分类渗透分类思想、集合思想重视学生体验:斜边大于直角边不强调三角形按边分类例6. 三角形的内角和 实践活动(允许有误差)归纳推理 初步推理(因为,所以)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大小无关例7. 四边形的内角和 转化思想探究转化后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边数之间的关系保底不封顶:适当拓展,培养学生思维它的一个角是70,另外两个角是多少

22、度?可以扩展到八边形、九边形计数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思维能力三角形的个数:每增加一条线,就增加2,3,4,个三角形 3 6 101 1+2 1+2+3 1+2+3+4三角形的个数=单个三角形个数+2个单个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个数+3个单个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个数+如第四个图,单个三角形个数是4,总个数就是:4+3+2+1=10四、教学建议1.重视体现动手操作的价值。2.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内容1小数加减法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3.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掌握一般算法,并能正确地进

23、行加、减及混合运算。2使学生经历计算、比较、归纳、推理等活动,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增强计算的灵活性。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二、教学目标 实验教材只安排了1道例题教学小数的加减法,一方面要处理的重点过于集中,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较特殊的情况(如小数部分的数位不同等)没有涉及。修订后的教材则编排了2个例题,且每个例题又分为2个小题,分别教学相应的加法和减法。这样就明确了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三、编排变化与特

24、点1.增加了小数加减法的例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位数相同,位数不同两个难点加减混合两步运算三、编排变化与特点2.突出了不完全归纳法在探索规律中的作用。 例1. 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例2. 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迁移旧知,突出算理、算法突破难点:“小数点对齐”而非“末位对齐” 先在加法中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问题,再迁移到减法中。例3.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连加的竖式方法强调小数点对齐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减法的性质例4.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不完全归纳法:引发猜想,举例验证,抽象建模,由特殊到一般自主解答,关注方法生活常识关注已有知识经验,提高计算能力突出小数与十进制分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买五

25、双送一双”化抽象为直观利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来解决四、教学建议1.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2.克服负迁移的影响,突破小数计算中的难点。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一、教学内容1轴对称2平移 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共安排了三次学习,第一阶段安排了一次,则重于整体感受现象,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第二阶段安排了两次学习,则重于通过画图等方式,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点。本册是第二次学习,主要是对轴对称和平移的再认识。1.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

26、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2. 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平移运动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二、教学目标 三、编排变化与特点1.删繁就简,突出轴对称的特征。 实验教材修订后教材突出了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巩固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知识。两颗小草显得庞杂,冲淡了主题1.删繁就简,突出轴对称的特征。 实验教材修订后教材突出轴对称的特征。增加了对称轴斜置的情形加深理解轴对称的特征三、编排变化与特点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应用。(转化) 例1. 轴对称的再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动手操作:看,找,数。对称点的连线段与对称轴垂直,并且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例2. 画

27、轴对称图形探索、交流一找、二定、三连猜想、验证、交流对称轴斜置抓住轴对称的特点:垂直、相等例3.平移的再认识平移的二要素:方向、距离动态演示,效果更好画平移图形:定点,移点,连点。例4. 平移的应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转化思想的渗透转化思想的应用综合练习四、教学建议1.找准目标,把握核心问题。2.设计活动,提供充足时间。3.用好方格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一、教学内容1平均数2复式条形统计图1. 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2.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3

28、. 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进行简单的类推分析。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二、教学目标 三、编排变化与特点1.突出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平均数与之前学习的“平均分”是不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如,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同学,平均每个同学分得3个,这里的3个是每个同学实际分得的个数;如果4个同学共有12个苹果,平均每个同学有3个,这里的3个就是平均数,是虚拟的,因为不一定每个同学都有3个苹果。 平均数是刻画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但是它要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2.体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丰富其呈现形式。 特点:便于直观比 较两类事物三种不同的形式例1. 求平均数移多补少注意平均数的意义教学总数平均分的份数人数不等必要性例1. 平均数的意义及作用辨析中巩固意义作用局限性例3. 复式条形统计图巩固旧知例3. 复式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形式不同,本质相同例3. 复式条形统计图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