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史1062348_第1页
中国古代建筑史1062348_第2页
中国古代建筑史1062348_第3页
中国古代建筑史1062348_第4页
中国古代建筑史106234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概述: 主要结构部分、建筑形象的决定因素 概念:开间(面阔)、通面阔 汉以前 奇、偶间都有 汉以后 十一以下的奇数 三、五、七、九、十一 唐大明宫:含元殿、麟德殿 ;故宫:太和殿 位置与名字: 正中 宋称当心间 、清称明间 左右为次间;再外为尽间、梢间 九开间以上定名增加次间数 开间大小:早期 相等;晚期有区别 “步”:屋架的檩与檩(宋称榑)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步” “通进深” 按步架计二、主要构件 1、柱 总分: 内、外 部位分:檐柱、金柱、中柱、山柱、童柱、雷公柱、擎檐柱等 与其他构件结合方式: 绑扎 榫卯 断面:圆、方柱、八角柱、束竹、凹椤、人像柱、礎形式:莲瓣、覆盆。柱头:

2、外来文化影响 梭柱出现 收杀 1.1 柱的用材之制 凡用柱之制,若殿阁即两材两栔至三材,若厅堂柱即径两材一栔;余屋,即径一材一栔至两材,若厅堂等屋内柱,皆随举势定其短长,以下檐柱为则(若副阶廊舍,下檐柱虽长,不越间之广)。1.2 柱径与柱高 演变 大小(材料结构特性认识的发展) 东汉崖墓中: 1/21/5 (见教材第五版P30图1-33、P252图8-4、P253图8-5) 唐佛光寺大殿: 1/9 (见教材第五版P146图5-1、5-2、5-3、5-4) 清代: 北方1/101/11粗旷、稳重 南方1/15左右(屋顶轻) 轻巧、秀丽1.3 生起(升起) 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二端逐渐升高,它

3、规定当心间柱不升起,次间柱升二寸、以下各间依此递增。使檐口形成和缓的曲线 五开间较当心间升四寸 七开间较当心间升六寸 十一开间较当心间升十寸 十三开间较当心间升一尺二寸 构造做法后讲1.4 侧脚 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10,在两山向内倾斜8,而角柱两个方向都有倾斜,此做法叫侧脚。若楼阁则楼层于侧脚上加侧脚,逐层仿此向内收分做法。(或柱脚移出一定尺寸,柱头不动。)(见中国古建筑营造技术马炳坚 P5图1-2) 至明、清已大多不用。(补:柱的拼合)(备注:为了加强建筑的稳定性,古建筑最外圈柱子的下脚通常向外移一定尺寸,使外檐柱子上端向内倾斜的做法“拜升”。因柱

4、收分叫收溜,溜多少升多少)1.5 分槽(柱网) 都柱(秦、汉时期出现)平面中央半穴居建筑遗风 金厢斗底槽 唐佛光寺大殿 (见教材第五版P147图5-2) 内外两圈柱组成的象似回字的柱网形式 单槽 分两段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宋)道教祠观+减柱重檐九脊 (见教材P126图4-27、28)双槽 分三层 西安唐大明宫含元殿 (见教材P113图4-4) 北京故宫太和殿 (见P278图9-1)分心槽 门屋 等分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辽) (见教材P150图5-8)满堂柱 大明宫麟德殿 (见教材P113图4-5)移柱 减柱(宋、辽、金、元) 山西大同华严上寺大雄宝殿 移柱 减少内柱 内柱移位有利于室内空间

5、利用 山西大同善化寺三圣殿 减柱+移柱 明清建筑中已不使用。原因:跨度大;梁架不规则;安全性差;施工复杂;彻上明造时,内部无规律,欠美观。 1.6 副阶周匝: 在建筑主体以外另加一圈回廊的,营造法式称为“副阶周匝”隆重建筑中使用。早商时期出现2、枋 一般方形断面,大部分面阔方向,主要起稳定作用。(连接柱头或柱脚的水平构件) 2.1 额枋 简称额,也称檐枋 位置:柱头部分。面阔方向、水平 水平联系构件,承托斗栱和横向梁架 汉称之为“楣” ,上下两层叫“重楣”。 隋代以前,楣多放于柱头 隋唐降到柱头间。宋代上层叫“阑额”;下层叫“由额” 清代上层叫“大额枋”;下层叫“小额枋” 上下层之间的垫板叫由

6、额垫板 使用于内柱间的叫内额 降至地面的叫地垘(门槛) 唐阑额断面:高宽=21;角柱处出头 辽形制基本同唐,角柱处出头,并做垂直截割 宋、金阑额断面:高宽=32 出锋 明清阑额断面:高宽= 11 出锋或明清霸王拳样式 出锋:山岔头不带斗栱小式;霸王拳:带斗栱的大式 中国古建筑木做营造技术P173图4-24 2.2 平板枋(清)宋(普拍枋) 在阑额和柱头上平面的一块板,承托斗栱的构件。 发现最早的普拍枋:西安兴教寺 玄奘塔 清:高2斗口;宽3斗口,外做海棠纹 早期不出头,后来出头,垂直切截割或刻海棠纹2.3 脊枋、金枋 正脊之下的枋为脊枋,在檐枋与脊枋之中沿屋面坡度逐层放置的枋一律叫金枋。2.4

7、 承椽枋用于重檐建筑中 P174图4-25 P189图8-12.5 关门枋门庑建筑中 中柱间装门扇2.6 间枋用于多层建筑中与梁结合承托楼板(主要指面阔方向)与承重梁交圈的构件。P169图4-222.7 花台枋用支撑镏金斗栱后尾的花台栱下之枋2.8 穿插枋在抱头梁或桃尖梁下,连接檐柱与金柱之枋(小式建筑中称法,大式中叫桃尖随梁)2.9 麻叶穿插枋门庑建筑中 (垂花门)麻叶抱头梁下 悬挑垂柱之枋2.10 天花枋承托天花板(类似龙骨) 2.11 雀替 (宋称绰幕枋、替木)梁枋下面与柱的交接处最早出现北魏云岗石窟长:净面宽14;高:同额枋;厚:310 额枋高分类: 普通雀替北京故宫太和门 大雀替喇嘛

8、教建筑中 (北京的黄寺) 小雀替太和殿 通雀替山西大同善化寺中 骑马雀替尽端开间 垂花门山面 花牙子(雀替透雕)四川称弯门 龙门雀替华丽的大型雀替 柱两侧加样框 2.12 棋枋重檐建筑在金里装修时,在承椽枋之下的一根枋子,或与檐枋相平,或高于檐枋,棋枋之下装槛框。 2.13 走马板棋枋与承椽枋之间的垫板3、梁(梁架或屋架) 介绍梁及其附属构件:瓜柱、角背、驼峰、柁墩等有代表性的梁架 从梁的位置、作用、形状分类 主梁放于前后金柱上,若建筑无廊,则放于前后檐柱上。 “步”的概念 清代:按本身所负的檩数叫几架梁 宋代:梁叫“栿”,以每栿承担的椽子数称几椽栿 清 七架梁六椽栿(宋) 五架梁四椽栿(宋)

9、 三架梁平梁(宋) 双步梁乳栿(宋) 单步梁剳牵(宋) 六架梁五椽栿(宋) 四架梁三椽栿(宋) 卷棚顶(一)梁的分类 按形状外观分: 直梁 月梁汉称虹梁 按位置和功能分:五九架梁(二)三架梁宋称平梁 中间立瓜柱叫脊瓜柱 若其高度小于水平断面的长、宽,则称之为柁墩 按位置不同分金瓜、脊瓜、交金瓜(歇山山面踩步金与下金檩交接处) 附件:角背作用:稳定瓜柱(当瓜柱高度超过其水平断面尺寸的两倍以上时。关于彻上露明造)(三)四架梁与六架梁 用于卷棚式屋顶 无正脊(称元宝脊) 附件:连二角背 (四)桃尖梁 用于带斗栱的大式建筑中,位于檐柱与金柱之间 若桃尖梁用作顺梁(与主梁架成正角放置的梁)称桃尖顺梁。上

10、承托正心桁(檐柱中心线的桁)以正心枋为界,枋内为桃尖梁身,宽6斗口,枋外为梁头,4斗口做法:扒腮。(五)采步金梁 歇山建筑上独有构件,在山面距正心桁一步架,梁身为矩形断面,两端象檩,为圆形断面,外面做圆孔(椽碗)承山面椽子。 见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P164图4-18介绍交金瓜(交金墩)(六)抱头梁 用于没有斗栱的建筑中,位置与作用同桃尖梁 参P160图4-15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七)顺趴梁与长短趴梁(下非柱直接承担) 主要用于庑殿和歇山,梁外端趴在山面的正心檐檩上(正心桁上)又称丁栿 垂直主梁架、且不连续(如金枋带趴梁,即连续)P23 图2-9(参)P35 图2-17(1)顺梁 (2)金

11、枋带趴梁;P164图4-18 长短趴梁又称井字趴梁主要用于攒尖建筑上 长趴梁搭置在檐檩(或正心桁上),短趴梁搭置在长趴梁上,形成井字形。(八)麻叶抱头梁为垂花门的主梁,架下为麻叶穿插枋(九)承重梁 上承托楼层的大梁,与之垂直的即为间枋4、“桁”或檩 4.1概述 带斗栱的大式建筑中叫桁,以斗口定尺寸;不带斗栱的大式或小式建筑中叫檩,以檐柱定尺寸。宋称“榑”,一般圆形断面,矩形断面的称“承椽枋”。 4.2按位置不同分类 正心桁位于檐柱中心线上的桁,=4.5斗口。 挑檐桁(宋称挑檐榑)小式中(即不带斗栱的正心桁正心檩) 正脊桁(檩)附件:扶脊木位于脊桁上,断面为六边形,两侧做椽碗。 金桁在正心桁与脊

12、桁之间的桁。清称“上金桁”为 宋称“上平榑”。清称“中金桁” 宋称“中平榑。清称“下金桁” 宋称“下平榑”。 附件:升头木:屋面的转角处三角形构件,又叫“枕头木”。替木:汉代出现,位于撩檐桁上。宋襻间:由素枋结合替木和斗栱组成各梁架之间构件,清用垫板与枋代替。 5、椽及其附件椽分类:檐椽、飞椽、花架椽、脑椽、罗锅椽、板椽(连瓣椽) 5.1檐椽、飞椽(飞子) (见中国古建木作营造技术马炳坚P188图4-38) 檐椽长度=檐步架+檐平出+举架系数。 (如有飞椽 椽长=步架+23总平出) 直径:小式13直径 (檐柱径);大式1.5斗口。 断面形状:圆形(大式较多)或方形(小式较多) 飞椽附着于檐椽之

13、上,向外挑出,挑出长=13总平出举架系数,后尾成楔形。附件: 大连檐 飞椽头上,梯形断面的横木,长随通面阔,高同椽径, 宽1.11.2椽径。 作用:联系飞椽使之成为整体。 小连檐钉附于檐椽上,使檐椽联为整体,厚1.5倍望板。 闸挡板用于堵塞飞椽间的空挡,高同椽高。 里口木=闸挡板+小连檐 先装里口木,再钉飞椽。 椽碗封堵檐椽之间椽上的挡板。长随面阔、厚同望板。使用在檐柱间安装修时,用于檐桁之上的构件,它的作用与闸挡板近似,有封堵椽间空隙,分隔室内外、防寒保温、防止鸟雀钻入室内等作用。 位置:垂直钉在檐桁中线内侧,其外皮与檐桁中线平。 施工:先钉椽碗再穿檐椽,也有做两半的。 椽中板装修安于金柱间

14、时。 作用类似椽碗 。 位置在金桁上方、夹在檐椽与下花架椽之间、其内皮与桁中线平。 瓦口 承托底瓦和盖瓦的构件。 钉附于大连檐上,长随大连檐 明间正中,以板瓦座中。5.2 罗锅椽(见中国古建木作营造技术马炳坚p189图4-39) 用于双檩卷棚屋面,顶步架侧面全弧形的椽子称罗锅椽。 5.3 板椽(连瓣椽)攒尖建筑中檐步架以上的椽子。因椽呈放射状,尾部已无法做单根椽子,以板代椽。6、结构附件 6.1 蜀柱与叉手宋代(清代瓜柱)叉手用于平梁上,支承脊榑。(清代没有) 6.2 驼峰 全驼峰、半驼峰(见中国建筑史 第五版 潘谷西 P256图8-9) 6.3 托脚:宋营造法式中支撑平榑的构件,作用同叉手。

15、 6.4 平座与滴珠板7、举架(宋称“举折”) 举指屋架的高度。 所谓举架指木构架相邻两檩中中的垂直距离除以对应步架长度所得的系数。 作用:使屋面呈一条凹形优美的曲线。越往上越陡,作用排水和檐下采光。 清代 举高:步架=0.5、 6.5、 7、 7.5、 9、 9.5 称“几举”。 早期较平缓,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 1/6。 陡 宋 1/41/3。 清代有的1/2。 基本形成:调整各瓜柱的高度。计算方法: 清代:(中国建筑史 第五版 潘谷西 P280图9-3) 一般脊举不超过九举,否则不利铺瓦。 顺序:由下而上 宋代 (中国建筑史 第五版 潘谷西P268图8-13及举折)8、庑殿推山做法如山面与檐面的坡度相同,等坡四落水。 由垂直脊在平面上为45的直线。 推山处理,使垂脊变为向外弯曲的折线。不仅是构造处理,也是艺术手段,陡、峻雄奇。 注意:山面檐步架不推(为保证山面、檐面的屋面檐口曲线交圈)。 第二步 按10成推 1/10步架。 结果:山面、屋面更陡峻雄伟。 构造:正脊向两侧延伸加长,脊桁挑出于脊瓜柱之外,下施太平梁,梁上立雷公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