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交通运输体系十二五规划_第1页
东莞市交通运输体系十二五规划_第2页
东莞市交通运输体系十二五规划_第3页
东莞市交通运输体系十二五规划_第4页
东莞市交通运输体系十二五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东莞市交通运输体系十二五规划”东莞市交通运输体系十二五规划”50/55东莞市交通运输体系十二五规划” 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东莞市交通运输局2011年1月前 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迅速从一个农业县发展成为以国际加工制造业闻名的新兴城市,制造出令人瞩目的“东莞奇迹”。我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建设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2008年12月,国家颁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我市为进一步落实规划纲要,及深圳、惠州共同签署了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珠江口东岸地区经济一体化战

2、略。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是规划纲要和框架协议的重要内容,预示着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将进一步及周边城市融合、进一步融入珠三角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2009年国家相关部门批准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9年修订) 2005年3月,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 2005年3月,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5- 2020),2009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批准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9年修订)。 2009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批准了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拥有量进入了

3、快速增长期,我市为进一步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加大了公共交通投入,提高了城市公共交通水平。同时,随着“禁摩”、“禁电动”政策的实施以及城市人口构成特点的逐步变化,居民出行结构以及交通需求总量发生较大的变化。“十一五”期间,市政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影响,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也将带来货运交通需求总量和特征的较大变化。“十二五”是我市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以信息产业为特色的现代制造业名城、适宜创新创业安居乐业的生态城市、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的发展目标。“十二五”是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应对区域交通一体化、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机动化快速

4、发展、人口特征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变化发展要求,促进城市空间布局发展,实现城市新的发展目标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服务水平,统筹“十二五”期间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建设,东莞市政府明确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发改局、规划局、虎门港和路桥总公司共同参及,组织开展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以明确我市“十二五”期间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目 录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282981135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PAGEREF _Toc282981135 h 1 HYPERLINK l _To

5、c282981136 (一)发展成绩 PAGEREF _Toc282981136 h 1 HYPERLINK l _Toc282981137 (二)存在问题 PAGEREF _Toc282981137 h 6 HYPERLINK l _Toc282981138 二、“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分析 PAGEREF _Toc282981138 h 8 HYPERLINK l _Toc282981139 (一)发展环境 PAGEREF _Toc282981139 h 8 HYPERLINK l _Toc282981140 (二)交通发展预测 PAGEREF _Toc282981140 h 10 HYPE

6、RLINK l _Toc282981141 三、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PAGEREF _Toc282981141 h 11 HYPERLINK l _Toc282981142 (一)指导思想 PAGEREF _Toc282981142 h 11 HYPERLINK l _Toc282981143 (二)规划原则 PAGEREF _Toc282981143 h 11 HYPERLINK l _Toc282981144 四、发展目标及策略 PAGEREF _Toc282981144 h 13 HYPERLINK l _Toc282981145 (一)发展目标 PAGEREF _Toc28298114

7、5 h 13 HYPERLINK l _Toc282981146 (二)发展策略 PAGEREF _Toc282981146 h 14 HYPERLINK l _Toc282981147 五、主要任务及重点建设项目 PAGEREF _Toc282981147 h 15 HYPERLINK l _Toc282981148 (一)公路及城市道路 PAGEREF _Toc282981148 h 15 HYPERLINK l _Toc282981149 (二)铁路及城际轨道 PAGEREF _Toc282981149 h 17 HYPERLINK l _Toc282981150 (三)港口及水运 PA

8、GEREF _Toc282981150 h 18 HYPERLINK l _Toc282981151 (四)航空 PAGEREF _Toc282981151 h 20 HYPERLINK l _Toc282981152 (五)管道 PAGEREF _Toc282981152 h 21 HYPERLINK l _Toc282981153 (六)综合客运枢纽 PAGEREF _Toc282981153 h 21 HYPERLINK l _Toc282981154 (七)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PAGEREF _Toc282981154 h 22 HYPERLINK l _Toc282981155 (八)

9、公交系统 PAGEREF _Toc282981155 h 22 HYPERLINK l _Toc282981156 (九)货运及物流系统 PAGEREF _Toc282981156 h 24 HYPERLINK l _Toc282981157 (十)停车系统 PAGEREF _Toc282981157 h 26 HYPERLINK l _Toc282981158 (十一)慢行系统 PAGEREF _Toc282981158 h 26 HYPERLINK l _Toc282981159 (十二)深莞惠一体化 PAGEREF _Toc282981159 h 27 HYPERLINK l _Toc2

10、82981160 (十三)交通信息化 PAGEREF _Toc282981160 h 27 HYPERLINK l _Toc282981161 六、保障措施 PAGEREF _Toc282981161 h 28 HYPERLINK l _Toc282981162 (一)深化交通体制改革 PAGEREF _Toc282981162 h 28 HYPERLINK l _Toc282981163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 PAGEREF _Toc282981163 h 28 HYPERLINK l _Toc282981164 (三)鼓励使用先进技术 PAGEREF _Toc282981164 h 29

11、HYPERLINK l _Toc282981165 (四)加强规划科学决策 PAGEREF _Toc282981165 h 29 HYPERLINK l _Toc282981166 (五)明确部门分工 PAGEREF _Toc282981166 h 29 HYPERLINK l _Toc282981167 附 表 PAGEREF _Toc282981167 h 31附表目录 TOC h z t 题注 c HYPERLINK l _Toc282182618 附表 1 “十一五”公路网建设情况 PAGEREF _Toc282182618 h 31 HYPERLINK l _Toc282182619

12、 附表 2 “十一五”机动车拥有量发展情况 PAGEREF _Toc282182619 h 32 HYPERLINK l _Toc282182620 附表 3 “十一五”公路客运场站建设情况 PAGEREF _Toc282182620 h 32 HYPERLINK l _Toc282182621 附表 4 “十一五”规划货运场站完成情况 PAGEREF _Toc282182621 h 32 HYPERLINK l _Toc282182622 附表 5 “十一五”公交发展情况 PAGEREF _Toc282182622 h 33 HYPERLINK l _Toc282182623 附表 6 “十

13、一五”出租车运营情况 PAGEREF _Toc282182623 h 33 HYPERLINK l _Toc282182624 附表 7 “十一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情况 PAGEREF _Toc282182624 h 33 HYPERLINK l _Toc282182625 附表 8 “十一五”虎门港建成项目汇总表 PAGEREF _Toc282182625 h 34 HYPERLINK l _Toc282182626 附表 9 “十一五”珠三角区域绿道(东莞段)建设情况 PAGEREF _Toc282182626 h 35 HYPERLINK l _Toc282182627 附表 10 “十

14、二五”公路客货运量及汽车保有量预测 PAGEREF _Toc282182627 h 35 HYPERLINK l _Toc282182628 附表 11 “十二五”港口及水运运输量预测 PAGEREF _Toc282182628 h 35 HYPERLINK l _Toc282182629 附表 12 “十二五”铁路及城际轨道交通建设项目 PAGEREF _Toc282182629 h 35 HYPERLINK l _Toc282182630 附表 13 “十二五”高快速路建设项目 PAGEREF _Toc282182630 h 36 HYPERLINK l _Toc282182631 附表

15、14 “十二五”公路及城市道路重大建设项目 PAGEREF _Toc282182631 h 37 HYPERLINK l _Toc282182632 附表 15 “十二五”沿海泊位建设项目 PAGEREF _Toc282182632 h 39 HYPERLINK l _Toc282182633 附表 16 “十二五”内河泊位建设项目 PAGEREF _Toc282182633 h 41 HYPERLINK l _Toc282182634 附表 17 “十二五”骨干航道建设项目及通航技术标准 PAGEREF _Toc282182634 h 42 HYPERLINK l _Toc282182635

16、 附表 18 “十二五”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项目 PAGEREF _Toc282182635 h 43 HYPERLINK l _Toc282182636 附表 19 “十二五”公路客运场站建设项目 PAGEREF _Toc282182636 h 44 HYPERLINK l _Toc282182637 附表 20 “十二五”物流园区及货运枢纽建设项目 PAGEREF _Toc282182637 h 44 HYPERLINK l _Toc282182638 附表 21 “十二五”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 PAGEREF _Toc282182638 h 44 HYPERLINK l _Toc282182

17、639 附表 22 “十二五”公交系统建设项目 PAGEREF _Toc282182639 h 44 HYPERLINK l _Toc282182640 附表 23 “十二五”绿道建设项目 PAGEREF _Toc282182640 h 44 HYPERLINK l _Toc282182641 附表 24 “十二五”各镇街绿道建设一览表 PAGEREF _Toc282182641 h 45 HYPERLINK l _Toc282182642 附表 25 “十二五”自行车专用道建设安排 PAGEREF _Toc282182642 h 46 HYPERLINK l _Toc282182643 附表

18、 26 “十二五”重点项目分类投资一览表 PAGEREF _Toc282182643 h 47一、“十一五”发展回顾(一)发展成绩公路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预计至“十一五”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4724.9公里,比“十五”末增加1854.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18.6公里,比“十五”末增加64.3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十一五”期间,我市将高速公路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累计建成龙大高速公路东莞段、莞深高速公路附城至石碣段、惠州惠东至东莞常平高速公路东莞段等高速公路23.5公里,完成莞深高速公路黎光至东莞立交段大修工程40.7公里,总投资33.6亿元;预计2010年底全市高速公路总通车里程达218.6公

19、里。沿江高速公路东莞段、博深高速、常虎高速虎门港支线一期、从莞高速东莞段(含清溪支线)已顺利动工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市不断加大国省道等主干公路升级改造力度,全市累计完成主干公路升级改造工程19.2公里,总投资7.6亿元。在市际联网路方面,博罗园洲至东莞石龙公路已建成通车,龙江东江大桥、沙河大桥、龙凤大道已动工建设,东莞建安路至深圳新和路跨东宝河大桥、红海大桥、东平东江大桥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十一五”期间,我市陆续启动了镇际联网路升级改造工程二期、村际道路联网升级改造工程。镇际联网路方面,已有9条道路全线完工,27条道路正在施工建设(其中15个镇路段完工),累计完工里程97.5公里,施工里程

20、58.5公里,累计完成工程量约19.64亿元。村际联网路方面,已有65个项目173.3公里完工,67个项目共计188.5公里正在施工中,67个项目127.9公里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累计完成投资额约34.98亿元。预计“十一五”末,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为4160.952公里,其中县道公路里程达到402.836公里,乡道公路里程达到2091.568公里,村道公路里程达到1488.501公里,专用公路里程达到178.047公里,比“十五”末,新增公路里程1854.1公里,增长率64.6%港口水运建设成绩喜人“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码头工程投资额预计为57.90亿元,建成码头15座、泊位27个,其中万

21、吨级以上的深水泊位11个。至“十一五”期末,虎门港港口货物吞吐能力预计达到6297万吨,比“十一五”末新增3113万吨。进港航道疏浚工作力度加大,五年来共投入768.57万元,先后对五大河口区多个河段进行疏浚,维护里程14320米,疏浚土方量约54.62万立方米,进一步改善了港口的通航环境,适应大型化船舶进港需要。2010年预计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将历史性突破5000万吨,达到5653.14万吨,约为“十五”期末的2.48倍,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1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42万TEU,分别是“十五”末的2.34倍和2.12倍。水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预计完成1669万吨和56亿吨公

22、里,分别是“十五”期末的2.33倍和9倍。水路客运量和水路客运周转量预计完成31.51万人和2048万人公里。客运交通枢纽建设步伐加快 “十一五”期间,我市不断加大公路客运场站建设,截至“十一五”期末,我市共有公路客运场站72个,其中一级站4个,二级站8个,三级站16个(含万江临时三级站),四级站及以下(含简易站及配客点)44个。较“十五”期末增加28个客运站,其中增加一级站2个,二级站2个,三级站11个,四级站及以下13个。“十一五”期,我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拓展建设资金渠道,进一步加大了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力度。2005年底开工建设的东莞虎门站综

23、合交通枢纽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新东莞石龙站综合交通枢纽正在积极规划建设中。货运及物流系统建设逐渐起步“十一五”期间,我市新建常平物流中心和长安2座货运站,改建塘厦利蚌货运中心货运站1座。截至“十一五”末,全市共建成公路货运场站10座,分别为常平物流中心、大朗货运站、虎门港物流中心、厚街货运站、长安货运站、大岭山货运站、塘厦利蚌货运中心、樟木头货运站、清溪货运站、南方物流配送中心。此外,我市内还自发的形成了30多个货运服务集散地或待货停车场地等,其中较大的有龙俊流通中心、荣兴货运中心、国通货运中心、华博物流中心、展意物流中心、高盛物流中心等,规划占地30-100亩不等。“十一五”期间虎门港顺利启动

24、物流银行、保税物流信息平台系统、电子口岸监管等工程,获得“中国物流试验基地”和“国家港口物流业标准化试点”两项荣誉称号。“十一五”期间,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2008年12月东莞保税物流中心成立,2010年5月封关运作。东莞保税物流中心(B型)是整个港口乃至全市的核心物流项目,是广东省重点建设工程。公交系统建设成绩显著“十一五”期间,我市确立了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以“科学规划、规范经营,完善配套、提高档次”为重点,相继出台一系列的公交优先政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十一五”末,全市居民公交出行比例达到15%左右,比“十五”末期大幅提高。 “十一五”末,我市共有公交车辆5646辆(其中150辆小巴均为

25、CNG新能源车),比“十五”末增加2021辆,万人公交车拥有率为8.84标台/万人,公交线路553条,公交客运总量达到48445万人次。“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大公交枢纽和场站建设,市区已建成7座公交枢纽站,72座公交首末站,其中建有停车场的首末站12个;同时加大公交站点和站亭建设,目前公交站点基本覆盖环城路内的全部区域;28个镇已建成公交候车亭(牌)3334个。“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推进公交优先,已在客流较大的3条道路路段上设置了公交专用道,总长约15.5公里“十一五”期间,新增出租车企业29家,出租车运力增加2841辆,截止“十一五”末,出租车企业共58家,出租车辆7671辆,年客运量达到

26、2.4亿人次。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稳步推进我市现有广深铁路、广梅汕铁路两条铁路,总里程79公里,共设有13个客货运输站点。“十一五”期间完成了广深铁路4线改造,并启动了新石龙站的改造项目,预计2011年投入使用。2005年底开工建设的广深港客运专线东莞段以及虎门白沙站综合交通枢纽已经进入收尾阶段。2009年国家相关部门批准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9年修订)和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市内莞惠城际线、穗莞深城际线和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试验段相继开工建设。绿道和自行车专用道初具规模“十一五”期间,我市以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统一思想认识,扎实工作,有力推进了区域绿道的规划

27、建设工作。截至“十一五”末,已基本建成225公里的区域绿道,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年基本建成”的绿道网建设阶段性目标。其中,绿道主线196公里,支线29公里,绿化面积3.8平方公里,经过20个镇街。项目总投资达5.5亿元,其中,市投资2.75亿元,镇街投资2.752007年,我市建设了3条自行车专用道试验段并投入使用,总长15.5公里,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2010年,为配合珠三角绿道建设,我市编制完成了东莞市区自行车专用道近期实施规划,规划建设25条自行车专用道。截至“十一五”末,已基本完成运河路自行车专用道建设工程,总长8.78公里,包括运河东路、运河西路两条专用道,项目总投资203

28、9万元。区域交通一体化顺利推进实施规划纲要以来,我市及深圳、惠州共召开了四次一体化联席会议,其中第二、三、四次会议均将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一体化作为重要议程研究,并签署了4份协议,明确了边界道路建设及连接计划、跨界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合作有关事项,区域综合交通合作机制初步形成。“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强及广州、深圳、惠州道路网衔接建设,先后完成了龙大高速公路、莞深高速公路等珠三角区域高速公路建设以及部分市级联网路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市设立多个民航代办处和40多个业务点,规划建设华南MALL、大朗、虎门、塘厦、汽车东站、石龙车站等6个城市候机楼,开行了东莞至广州、深圳及香港机场的客运线路,加强了及周

29、边机场的客运交通联系。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随着我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综合运输能力及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加速,尤其是快件货运得到快速发展,客运方面班线、旅游、出租车三大业务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日趋明显,运输车辆向高级化、重型化、特种专用化、普通厢式化趋势发展。预计“十一五”末,全市共计完成公路、水路客运量28.04亿人次,旅客周转量621.76亿人公里,货运量3.49亿吨,货物周转量309.05亿吨公里,及“十五”相比分别增长72.31%、10.96%、50.57%和91.07%。交通管理及科技建设初见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强交通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建设和完善了交通运输行业

30、GPS监控平台,监控各类营运车辆20335辆;积极推广智能乘车收费系统,在2032辆公交车安装了IC卡智能乘车系统,累计发放公交IC卡65万张;配合市公安部门建设公交视频监控系统,在2300多台公交车辆上安装了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此外,我市在“十一五”期间陆续在主要道路交叉口和路段设置了交通监控摄像设备,显著提高了交通管理水平,较大程度地遏制了车辆违章行为,对交通安全改善和缓解交通拥堵起到了较大作用。交通规划编制取得长足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紧抓统筹谋划,注重交通规划先行,先后组织编制了东莞市公路网规划、东莞市客货运站场布局规划、东莞市水运发展规划、东莞市公共交通规划、东莞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

31、划、东莞市域交通发展规划、东莞市区综合交通规划、东莞市BRT线网规划、东莞市区自行车专用道近期实施规划、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东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交通规划项目,交通规划编制和管理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我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同时为“十二五”交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存在问题交通需求快速增长,交通供需矛盾凸显随着机动化交通需求的快速增加,道路交通需求快速增长,道路交通供需矛盾凸显。穿越我市的国道和省道饱和度都在0.8 以上,接近拥挤状态,其中国道G107的平均饱和度都大于1.0,处于拥堵状态。中心城区50%的交叉口的流量超过4000辆/h,1/3 的交叉口处于拥挤或严重拥

32、挤的情况。道路网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1)高快速路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快了高快速路网建设,“一环六纵六横三连”的高快速路网还未形成。我市中西部南北向的通道较多,但交通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广深高速公路、莞深高速公路、G107等主要快速通道交通处于饱和或超饱和状态;东部缺乏南北向高快速通道,制约了东部地区各组团内以及及深圳、惠州的快速联系;北部东西向快速通道缺乏,难以满足东西向的快速交通需求。(2)干线路网功能有待进一步梳理在我市干线路网的交通流量中,市域内部交通流、对外交通流和过境交通流混合,客运交通流和货运交通流混合,主要干线道路上对外交通量占到总流量的50%以上;货运交通流

33、量占到总流量的50%左右,路网功能有待进一步梳理。虎门港功能定位有待提升,集疏运系统有待完善虎门港作为珠江三角洲“港口群”重要港口,集装箱运输主要以喂给香港为主;虎门港的发展有待从珠三角港口群协调发展的角度予以重新定位,基于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避免功能交叉及重复建设。另一方面,以企业为主体的港口注重自身泊位的建设,而忽视集疏运系统及现代化水平的完善及提升;其中集疏运系统的建设涉及到其他运输方式,亟待从交通一体化的角度进行统筹及协调。主要客运走廊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市主要片区核心间快速客运走廊还未形成,主要依靠跨镇公共交通线路,主要客流走廊均位于市域干道上,由于市域干道交通饱和度较高,导致主要

34、客运走廊内公交线路服务水平较低,及小汽车相比竞争力差。部分主要客流走廊现状客流较大,如市区虎门、市区常平和市区石龙三条主要客运走廊,随着城镇空间布局的调整,走廊内客流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而道路和交通方式的供给条件很难适应客流持续增长的需求。物流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我市物流企业以民营为主且规模偏小,企业管理及信息化程度较低。在物流基础设施上,缺乏对包括公路网、铁路网络、水运网络、航空网络、海港、空港、货运站点、物流园区等在内货运物流基础设施进行统筹;在信息技术层面,缺乏对包括政府主管部门、海关、双检、税务、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等在内的实体资金流、信息流层面的集成。绿道和自行车专用道尚需完善目前,绿道

35、及自行车专用道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网络,部分绿道路段在安全、配套设施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缺陷,部分管理人员仍未到位,需要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加强绿道管理。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尚需理顺由于交通管理体制等原因,我市交通运输体系仍处于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状态,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同镇街之间的衔接还不够紧密,体制性、制度性的障碍普遍存在,一体化的交通格局尚未形成。二、“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分析(一)发展环境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实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建设畅通、便捷、安全的区域交通以及城乡交通运输网络,构筑多方式、多层次和

36、一体化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广东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先后出台了关于贯彻实施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指导意见,要求以交通一体化为先导,突破体制障碍,促进资源共享,强化统筹协调。规划纲要的批准实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和推动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对于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建设而言,不仅是加快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机遇及目标,而且还是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必要进一步融入珠三角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综合交通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十一五”期间,中央为应对金融危机提出了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4万亿投资计划

37、。广东省结合中央要求和广东实际,“十一五”末期,广东省政府提出了加快铁路、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市范围内,广深港客运专线、穗莞深城际线、莞惠城际线等区域铁路项目和沿江高速、博深高速、从莞高速等区域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为我市“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创造了良好契机,同时区域交通设施的建设,也要求我市建立积极建立相应的配套衔接交通设施。城市空间布局发展要求建立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东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以专业中心体系为支撑、由五大片区组成的生态型城市空间结构。为适应城镇连绵地区的发展要求,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发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需要建立快速连接五大组团的快速、便捷的公

38、共交通系统,适度引导人口集聚,提高公共设施利用率,提升中心城区活力及地位,走集约化发展之路。现代产业体系建立要求构建现代化物流系统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三角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迫在眉睫,尤其是要在2020年前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包括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来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对综合运输体系必然产生较大影响。目前我市的交通运输结构过重地依赖于公路运输,运输集约化程度较低,而产业转型及升级要求传统运输从根本上向现代运输转变,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形成统一、综合、全方位、多层次、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提高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有

39、效的支持保障。民生和谐建设要求提供舒适、安全的客运服务随着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出行的便捷、舒适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公共交通需求结构不断升级,同城效应更加明显,公共交通将进入结构优化、网络衔接和多方式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为应对新的需求和形势,必须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不断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要求发展绿色交通低碳经济及节能减排事关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重大战略以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我市土地资源紧缺,道路运输业比重

40、过高,节能减排压力较大。交通的发展不仅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需要,更要考虑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因此,发展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和智能交通,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市构建两型社会的必经之路。(二)交通发展预测公路客运2010年,我市公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达到7.77亿人和129.5亿人公里,分别比“十五”末期增长131.95%和9.56%。根据预测,结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结构特征,“十二五”期间公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将达到12亿人次和180亿人公里,相对2010年年均

41、增长分别达到9%和7%左右。公路货运2010年完成公路货运量约7365万吨,比“十五”末4586万吨增长60.60%;完成货物周转量约48亿吨公里,比“十五”末27.25亿吨公里增长76.15%。根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市公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将平稳发展,2015年预计公路货运量突破1亿吨、货物周转量达到65亿吨公里,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和6%。港口水运2010年预计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将历史性突破5000万吨,达到5653.14万吨,约为“十五”期末的2.48倍。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1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42万TEU,分别是“十五”末的2.34倍和2.12倍。2010年预计水路货运量和货

42、物周转量预计完成1669万吨和56亿吨公里。预测2015年水运客运量达到4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200万人公里;水运货运量2000万吨,货运周转量65亿吨公里。港口吞吐量将达到7000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万TEU。三、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区域协调,坚持城乡统筹,以建设“信息产业为特色的现代制造业名城、适宜创新创业安居乐业的生态城市和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的发展目标为指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施规划纲要和框架协议为契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现代化、一体化、集约化、信息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3、。(二)规划原则支持城市发展原则我市发展正处在城市空间优化、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城市空间的优化以及产业升级对综合交通体系将产生较大影响,同时综合交通体系也将影响城市空间的优化以及产业升级。一方面,应加强分析城市空间优化及产业升级对综合交通体系的影响分析,另一方面注重交通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引导作用,协调交通发展及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促进城市发展,同时协调交通设施及产业布局,结合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建立高标准的交通支撑体系,促进城市转型发展。适度超前原则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交通运输发展应具有前瞻性。为应对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空间布局改变、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应

44、坚持适度超前规划,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协调,加强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导。民生优先原则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民生交通”理念,坚持民生优先惠及群众,提高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中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能力和水平。要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以“社会能承受、财力可支撑、百姓得实惠”为基本要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公交服务。绿色交通原则“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市实现城市空间优化、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综合交通向绿色、节能、低碳发展的转型关键期。我市应在“十一五”规划基础上,继续加大城市公共交

45、通投入,倡导绿色交通出行方式,继续大力建设“绿道”和自行车专用道,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和非机动化出行环境质量,促进居民机动化交通出行向公共交通和非机动化出行转移。有效衔接原则充分利用“十一五”末期区域交通设施和市域重大交通设施大规模建设发展的机遇,加强市域交通、城市交通及区域交通设施的衔接,在实现区域交通及市域交通和城市交通一体化衔接的同时,加强综合交通体系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合理衔接,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效率。四、发展目标及策略(一)发展目标全面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提高交通运输能力和效率;强化通道、网络及枢纽建设,优化交通设施布局;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提升

46、一体化发展水平;深化交通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交通管理科学进程;加快综合交通运输的适应能力,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到“十二五”末,交通发展力争实现以下具体目标:完善交通网络建设,提高综合交通运输能力,2015年公路客运量突破12亿人次,公路货运量突破1亿吨。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将虎门港打造成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本地、辐射华南的大型现代综合性港口园区。港口货运吞吐量突破7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TEU。水运货运量突破2000万吨。适时建设外部条件较成熟的邮轮游艇码头,期末年客运能力超过10万人次。加强区域交通设施一体化建设,实现深莞惠、广莞一小时交通圈,同时加强我市

47、及深圳机场快速客运交通联系,保障城区及深圳机场的交通联系时间不超过45分钟。积极完善高快速路系统,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保障城区及各片区中心的快速客运交通联系,城区及松山湖、虎门长安、常平的交通联系不超过30分钟,及塘厦的交通联系不超过45分钟。继续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建设力度,“十二五”末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1820%,力争达到20%。加强公交专用车道建设,力争“十二五”末全市公交车辆运营准点率提高至90%左右,运营速度达到2225km/h。继续积极推进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建设,力争“十二五”末绿道总里程达到2200公里。(二)发展策略完善交通网络建设,提高交通运输能力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基

48、础设施建设,整体调控公路、水运、港口、轨道交通、常规公交以及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节奏,在稳步发展市域高快速路网的同时,优先发展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提高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提高节点集疏能力以实现“客、货运无缝衔接”为目标,以解决运输方式之间衔接松散和城乡交通之间衔接不畅为突破口,合理布局、加快发展综合交通枢纽。提高交通节点,尤其是轨道交通枢纽等重大交通节点的集疏运能力。加大公共交通投入,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加大公共交通投入,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公交基础设施,推进公交车辆更新,优化公共交通线路,提高公交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发展及航空高铁联运,加大智能化、信息化投入,加强公交公益性宣传

49、。统筹协调港区联动,支撑现代物流发展积极推进港口建设,合理布局临港产业,提升虎门港在珠三角的地位,通过立沙岛石化基地建设、保税物流中心运作、长安港区开发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充分发挥虎门港物流基地的龙头作用和带动作用。初步建立分工合理的物流节点体系,分片设置一批大中型货运市场并及专业市场形成有效互动。鼓励港澳台和深圳、广州大型物流企业入莞经营,扶持民营物流企业发展,引导和鼓励水上航运运输企业发展。加强交通运输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提高运输服务能力和运输管理水平。积极发展绿色交通,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指导下,结合城市绿道建设,积极完善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系统,发挥自行车短距离出行优势,引

50、导形成“自行车+公交”的组合出行模式。优化、整合自行车网络及配套设施,建立及城市土地利用相协调、及机动车廊道相对独立的自行车廊道,形成系统独立、配套完善、管理到位、及公交系统有良好衔接的自行车交通系统。以政策完善为保障,系统管理交通需求建立系统、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引导交通需求结构优化和均衡交通需求。建立导向明确的车辆拥有政策体;利用经济和行政措施控制拥堵地区的道路使用需求;发挥停车泊位供应对动态交通的调节作用五、主要任务及重点建设项目(一)公路及城市道路重点建设高快速路,初步形成“一环六纵六横三连”主骨架构筑以高、快速公路为技术标准的主干线网络体系,紧密结合周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进一步

51、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充分发挥主干线公路的快速集疏功能,确保及周边主要城市、重要枢纽港(站)以及其他重要交通节点可以直通高、快速主干线公路。“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广深沿江高速东莞段、从莞高速东莞段、深圳外环高速东莞段、博莞高速东莞段、常虎高速虎门港支线一期等高速公路骨架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比较完善的高速公路骨架网络,实现及周边地市道路网络的有效衔接;推进常虎高速虎门港支线二期、常虎高速长安港区支线、番莞高速厚街至寮步段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市域干线道路网建设和改造升级,加强及周边城市路网衔接干线公路为区域主要镇区、组团之间提供快速便捷的交通服务,作为高快速路网的补充,使干线路网区域分布合理及协调。理顺

52、及强化市区及石龙火车新站、厚街、东莞生态园和松山湖等重点发展区之间的通道建设和枢纽布局,在重要交通走廊之间形成连续、快速的交通通道,并对重要通道提出控制性要求,反馈给上层次规划或指导专项工作加以落实。“十二五”期间重点强化国省道干线公路功能,发挥集散功能和紧急事件下的交通分流及组织功能,及高快速骨架路网有机融合,构筑衔接顺畅的网络;按照一级及以上技术标准推进国道的改造工程,疏通“瓶颈路”;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改造国省道途经城镇路段,转换功能。全面梳理市内其他干线道路“断头路”和“瓶颈路”,促进协调和衔接。“十二五”期间升级改造的主要干线道路有S256、S358,S120石排至桥头段、中麻公路、S

53、357樟谢段、石大公路等省道以及地方重要道路。“十二五”期间加强及深圳、惠州以及广州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衔接协调,重点推进市际联网路以及桥梁项目的建设,疏通市际联网路、打通断头路。继续推进镇、村联网路建设“十二五”期间继续推进镇村联网路的建设,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力争在“十二五”中期全面完成53条镇际联网路和199个村际联网路升级改造项目,使镇村联网路的建设继续成为我市路网建设的“亮点工程”。优化和完善各片区城市道路网络“十二五”期间,结合城镇框架新格局的发展,积极开展各片区综合交通规划,整合各片区城市道路网络,协调片区内各镇街城市道路网络,形成以各片区为中心、及各片区城市空间布局相适应的

54、城市道路网络。积极梳理干线路网交通功能,建立完善的道路功能体系“十二五”期间,在干线路网建设的同时,结合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合理协调道路交通功能和土地利用,合理组织客、货运交通运输;结合区域交通特征,合理组织区域过境交通、对外交通和市内交通;逐步建立客、货分流,内、外分离的干线道路网络。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加大道路交通管养力度,优化道路导向标志(标牌)设置,推进交通工程附属设施的改造升级;加大道路养护力度,提高完好率;积极推进道路交通工程规划和设计,指导道路交通工程合理实施。(二)铁路及城际轨道继续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继续推进广深港客运专线以及东莞虎门站、穗莞深城际线、莞

55、惠城际线以及新石龙站的建设,同时完成东莞虎门站以及石龙站相关配套交通设施的建设以及常平东莞东站的站前广场改造。积极落实规划线路走廊“十二五”期间,及珠三角区域规划重大基础设施的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及周边城市加强协调,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各镇总体规划,积极落实珠三角区域规划重大基础设施的走廊布局,如沿海铁路、佛莞城际线、中虎城际线和虎岗城际线等,保障区域交通设施的后期建设。加强及城市公共交通的衔接“十二五”期间,应积极落实铁路、城际轨道交通车站选址,加强各车站及城市公共交通的衔接。(三)港口及水运完善港口建设“十二五”期内建成沙田港区7号8号,以及公共客运邮轮码头项目;建成麻涌港区新沙南作业区4号5

56、号泊位工程,以及海昌煤炭码头二期工程;建成立沙岛作业区联兴码头项目、阳鸿石油化工品库项目和中海油立沙液体化工储运项目等码头项目。规划期末实现港区内24个3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及9个5千吨级泊位全部投产,完成码头建设投资总额约200亿元。“十二五”期间,计划新增码头11个(沿海9个,内河2个),新增泊位23个(沿海18个,内河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0个,新增通过能力3127万吨(沿海2931万吨,内河196万吨)。加强航道建设“十二五”期间加强“一纵三横五河口”的建设管理,重点建设三横:东江北干流、东莞水道,倒运海水道,以及五河口中的三个:东江北干流河口区、倒运海水道河口区、东莞水道河口区,

57、形成以“一纵三横五河口”千吨级及以上航道为骨干,300t500t级航道为基础的纵横交错、内低外高、分层推进、江海直达的航道网。完善疏港道路交通建设(1)西大坦片区加快已经动工的西大坦市政二期道路建设,包括进港南路、穗丰年路、进港中路二期、明珠路、中心区D号路,共约11公里,形成“两纵两横”的道路骨架。同时启动进港中路延长线、物流东路(进港南路进港中路)、沿江高速下道路(进港南路进港中路)、穗丰年路(进港北路明珠路)、环湖南路、进港北路(港口大道沙田大道)、物流中路等道路的建设,道路总长约17公里,总投资约为13亿元,联通港区和常虎高速、沿江高速,区域内交通配套网络和对外集疏网络畅通。(2)立沙

58、岛片区:建设疏港大道A段、疏港大道B段、沿江大道、石化三路、石化八路、石化中路,满足立沙岛的发展需求。为了满足立沙岛整体开发的需求,促进坭洲岛的发展,修建疏港大道坭洲段、疏港大道延长线、沿海公路太阳洲大桥、中堂至洪梅公路、沿江大道坭洲段、坭洲岛至理文纸厂连接段,道路总长约24公里,总投资约为19亿元。(3)麻涌新沙南片区建设进港南路延长线、进港北路、疏港路,共约1.4公里,工程总投资估算约为1亿元,解决内、外部的主要交通干线,满足麻涌港区集疏送需求。促进码头运营走上轨道(1)集装箱码头集装箱码头依托东莞货源生成地,立足近洋、内贸集装箱航线,适当发展远洋集装箱航线,重点开辟日本、韩国等东北亚航线

59、。利用虎门港成为对台直航港口的机会,积极开展对台航运业务。促进7号8号泊位投入运营,加快及5号6号泊位形成合力。完善港区内外集疏运网络建设,进一步降低陆路运输成本。加快车检场等港口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货物进出口的通关效率。继续财政扶持集装箱码头引进航线,提高集装箱班轮密度。重视对集装箱货源的组织,加大对港口企业的扶持,政企形成合力实现滚动发展,将虎门港集装箱物流打造成规模化的保税物流、港口物流、城市配送的综合物流体系。规划期末实现100万标箱的目标,并发展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内贸港口之一。(2)石化码头充分发挥已进驻化工企业优势,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大力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吸引化工生产、采购、贸易企业

60、进驻,树立立沙岛化工仓储品牌。同时大力发展化工电子交易平台,形成展销运的联动,推动前方码头仓储项目的发展。加快石化公共码头和化工物流公共管廊建设,实现立沙岛化工码头的联合运作,充分发挥公共码头功能,提高码头综合利用率和规模效应,全面提升立沙岛综合竞争力。规划期末实现油品化工吞吐量突破1500万吨,其中液体化工吞吐量占广东省沿海港口的三分之一,成为华南液体化工的物流中心。(3)散杂货码头散杂货码头充分利用珠三角码头功能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快煤炭等大宗商品物流体系的建设。煤炭物流方面,充分挖掘海昌一期潜力,加快二期工程的建设,推进煤炭集疏运、存储、分拨配送体系的建设。散杂货方面,要做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