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第四章 第3节 中学地理教材_第1页
地理教学论第四章 第3节 中学地理教材_第2页
地理教学论第四章 第3节 中学地理教材_第3页
地理教学论第四章 第3节 中学地理教材_第4页
地理教学论第四章 第3节 中学地理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节中学地理教材地理教材的编订新初中地理教材(人教版)新高中地理教材(山东版)高中地理人教版教科书的编写特点中学地理教材的分析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策略作业地理教材的编订一、地理教材的含义二、中学地理教材的编订依据三、中学地理教材的编订的原则四、中学地理教材应具备的基本内容五、地理课程教材发展与改革一、地理教材的含义广义的地理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的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包括:教科书、地图册、填充图册、教师用书等书本材料;教学录像、幻灯片、电影片、VCD等音像教材;电脑教学软件,标本、模型、仪器等实物教材。它既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基本材料,又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狭义的地理教材是指的地

2、理课本,或称地理教科书。本章(节)所讨论的地理教材,指地理课本。二、中学地理教材编订的依据地理教材编订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学科的特点学生心理年龄特征 (一)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材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是教学领域的法规,代表国家对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具有法律性质。它确定了中学地理学科的目的、任务。确立了地理课程的总体结构、地理课程的设置和课程时数,指示了地理教材的编排顺序。地理教材是地理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所以教材的编订要依据课程标准(二)地理学科的特点与地理教材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两大特点。地理教材的编订就要注意从整体出发,加强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

3、理知识的相互渗透;运用综合法和比较法,突出区域特征,找出不同地域之间的区域差异,以及形成这些特征和差异的主要条件及其内在联系;运用典型个案或例子,采用地理原理与地理事实之间的联系方式和地理系统思想方法,阐述重大的地理问题。(三)学生心理年龄特征与地理教材从生理发展看,初中生一般是1116岁的少年,正是少年期;高中生一般是1619岁,处于青年早期。初、高中生的生理发育有一定差异。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理发展上从认识结构看,高中生与初中生相比,不仅在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上有区别,而且高中生的观察能力较为精确而深刻,观察更富有目的性、系统性和稳定性,注意力比较趋于稳定而持久,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能

4、够借助概念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和推理,辩证逻辑思维能力也开始初步形成。高中生的情感与初中生相比,也变得日益深厚、稳定、坚毅、自制、果断,目的性等意志品质都有进一步发展。二、中学地理教材编订的依据三、中学地理教材编订的一般原则(一)教育性原则(二)目标性原则 (三)教材内容的现代性原则 (四)地理性原则 (五)可读和可教性原则 (六)具有适度的弹性原则 (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八)教材表述的最优化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地理教材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材料,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材料。中学地理教材都包含情感教育内容,注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

5、感,树立生态环境的全球观念,以对环境负责的态度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培养具有良好地理素质的公民打下基础。作为地理教材,应注意把情感教育寓于地理知识教育材料和地理能力培养材料之中。(二)目标性原则地理教材中某些地理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目标,在不同年级、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界定。例如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在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认识地球是球形的即可;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理解地球是一个极半径和赤道半径不等长,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地球是一个“三轴椭球体”及其形成原因。又如对于学生掌握地理图表的技能要求,在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绘简单地图和

6、图表的技能”。而在高中阶段,还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有关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三)教材内容的现代性原则“教材内容现代化是编写教材的方向。” 体现了教材的社会价值。教材内容的现代化至少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如地图知识、气候的成因等。这些知识是继续深入学习其他地理知识的基础;其次是最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它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使用频率高、价值大,如工农业生产布局原理及资源、环境等知识,说明了社会的发展需要地理知识;此外,教材的知识和技能应有适度的超前性,因为今天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四)地理性原则地理科学有很强的综合性。编写地理教材

7、会遇到地理与相邻学科界线不清的问题,从而把其他学科的内容写进地理教材,影响教材的地理性,造成不良后果。鲜明的地理性,应是地理教材编写的重要原则。选取的事实材料要具有地理性。对那些地理性不强的联带性知识尽量少选,甚至不选。“正确处理地理学科的边缘性,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等学科的预备性知识剔除,只应用其结论,对降低不必要的难度和繁杂程度作用很大。”(五)可读和可教性原则地理教材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材料,也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工具。为了提高地理教材使用的质量,教材的编写应坚持符合可读和可教性原则。应尽量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具有可读性。如现行初中地理(人教版)采用地理事实(现象)地理分布地理原理

8、(成因)的编写程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质量有很大作用。作为教师的教学工具,教材又应具有可教性。教材应含有教学要领,蕴含教学方法指导的内容,以帮助教师组织教学,推动教学进程,便于教学反馈。(六)具有适度的弹性原则我国幅员辽阔,从沿海到内地,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教材编写应坚持具有适度弹性的原则,使不同地区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不降低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可实行“一标多本”,编写适用于不同地区的不同风格的教材。同一种教材,也可编订必学和选学内容,以适用于同一地区、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其中必学内容符合地理课程标准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学内容提供给学有余力、有兴趣

9、进一步深入学习地理课程的学生。(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教材编写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一是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地理环境的观察和思考中引出有关理论知识;二是在阐述较为抽象的地理理论时联系实际例子,或引导学生把地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以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我国现行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均插入了一定数量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活泼、生动,是教材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比较好的形式之一。(八)教材表述的最优化原则教材表述形式是由地理课文(文字)、地理图像和地理作业三个系统所构成的。地理教材表述的最优化就是对教材文字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作通盘规划,使之很好地结合,形成有机整体。教

10、材中文字表述可用描述式、启发式、说明式、结语式等多种形式。“文字表述可以深刻地揭示地理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和相互联系,可以精确地表述概念和原理,可以通过引证、推理、比喻、举例等途径系统地表述知识,还可以区别各个个体的不同特征。”但对表述复杂的空间关系,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地理图像可以简明扼要地表述地理分布及其复杂的空间关系,并且具有确切、鲜明、直观、生动的特点。与文字相比,图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实践证明,运用文图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述的效果,往往比仅用其中任何一种手段要好。“地理教材中的作业系统(活动),以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性活动的方式传递地理教学信息。”按进行作业的时间可分为课堂练习和

11、课外练习;按进行的方式可以分为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和实践操作练习等。地理教材作业系统的设计表述,不仅使教材表述多样化,便于教师组织教学,而且对及时地进行教学反馈、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等都有重要作用。四、中学地理教材应该具备的基本内容世界各国国情不同,各国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教育的方针政策也有很大差异,使得世界各国中学地理的课程设置、教材编订及教材的容量和深度也不尽相同。但世界各国在地理教材的基本内容上有一定的相似性。由区域地理即本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以及自然地理(包括地球地图)人文地理和现代信息技术构成例如下表是我国和日本中学地理教材基本内容的组成比较: 对比表明,两个国家地理课程的整体组成有

12、很大的共性,区域地理即本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以及自然地理(包括地图)和人文地理构成了地理教材的基本内容。世界各国的地理教材也基本如此。 地理课程教材发展与改革当代国外地理教材总体特征P46 表现与组织形式科学、新颖;内容选择与处理科学合理,更加注重实践性;地理教材知识加重了人文地理比重我国新教材普遍呈现的特点P48 重视选取材料的基础性和时代性;教材编写重视体现学习过程;教材的内容与要求有层次性和可选择性;教材图文并茂,栏目多样。新初中地理教材(人教版)一、新课程理念的挑战二、地理教材改革突破口的选择三、教材结构和呈现方式的创新四、教材的主要特点2001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3、纲要(试行),同时颁布了课程标准;根据新标准启动了实验教材的研制工作,并在实验区实验使用;两套实验教材关于区域的不同选择第一章 认识大洲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第二节 非洲第三节 美洲第二章 了解地区第一节 东南亚第二节 南亚第三节 西亚第四节 欧洲西部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三章 走近国家第一节 日本第二节 埃及第三节 俄罗斯第四节 法国第五节 美国第六节 巴西第七节 澳大利亚 (湖南版)第一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 自然环境第二节 人文环境第二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 日本第二节 东南亚第三节 印度第四节 俄罗斯第三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 中东第二节 欧洲西部第三节 撒哈

14、拉以南的非洲第四节 澳大利亚第四章 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 美国第二节 巴西第五章 极地地区(人教社版) 一、新课程理念的挑战新的教育观念即:新的课程观新的教材观新的教学观新的课程观:要求不再以本为本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 课程强调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课程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 并非否定学科知识在教学中存在的必要,而是要给予新的内涵!以学生发展为本跳出过分注重以学科体系架构的框框跳出过分注重以传承知识为主的框框从公民教育角度构建教材的宏观框架从方法论的角度构建教材的微观结构体现教育向学生生活的世界回归教材编写的理念以学生的终

15、身发展为本是新时期地理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因此,在编写时,始终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注重贯彻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理念;注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生适应和生存能力的培养。教材广泛反映了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了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强调为学生未来发展构建扎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教材是什么? 是与学生对话的“文本” 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进行教学活动的“范例” 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中介”“桥梁” 是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构建的“手段” 工具性 教材具有辅助教学的功能 有助于引导教学 有利于培养能力 有益于实践活动成功的教学是借助教

16、材,但不依赖教材的活动!新的教材观:更加强调教材的工具性教学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六大目标之一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反映地理学和社会的新发展加强实践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重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重视爱国主

17、义情感、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对现行初中地理教材的继承与创新。人教版地理教材的主要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与现行初中地理第一册基本相同,可以看作是对现行地理教材的继承。创新点在于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建立新的教材结构。二、地理教材改革突破口的选择(理论依据实践依据)1.落实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理解地理课程标准的突破意图3.基于对教学理论的研究4.突破口的选择1、落实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 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2. 理解地理课程

18、标准的突破意图 强调探究式学习: 大幅度减少记忆知识点的数量; 强调从身边走向科学; 突出学生实践活动的比重;3. 基于对教学理论的研究布鲁纳的教学理论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他认为教学必须:(1)创设能唤起学习积极性的最佳经验和情境;(2)重视知识的结构性,呈现学习材料的最优顺序;(3)不要把科学当作证明或证实某些概念、原理的过程,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发现的过程,一个揭示自然事物的过程和一个用来提高我们理解力的方式,来发现这些事实之间如何相互联系的过程。 现代教学理论的形成为教材创新提供基石! 4.突破口的选择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建立教材知识结构,为了实现自主学习,新教材的特点如下图教学内容编排突

19、出探究性教学内容表达注意多样化教学内容选择注意有用性联系学生生活经历与体验教材语言注意通俗化与学生共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 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 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 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 坚持学三、教材的结构框架和呈现方式1.以区域地理为主体框架2.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具体原则)3.教学内容表述上寻求多种思路世界地理总论分论地球和地图 陆地和海洋 天气与气候 居民与聚落 发展与合作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 东南亚 印度 俄罗斯)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中东 欧洲西部 撒哈拉

20、以南的非洲 澳大利亞)西半球的国家(美国 巴西) 极地地区1.以区域地理为主体框架中国地理总论分论从世界看中国 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经济发展 中国的地理差异 (四大地理区域) 认识省级行政区(北京 香港和澳门 台湾 新疆) 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 西双版纳) 认识跨省区域(黄土高原 长江沿江地带) 走向世界的中国分区选择案例来讲分区逻辑顺序从学生看世界出发来排列的从世界看中国是与世界地理承上启下的分论是有创意的。主要的地域差异是在面上的了解,以下的区是点上的了解。走向世界的中国是一个总结。2.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具体原则)教材选择教学内容遵循的基本原则(1)满足基本要求

21、(2)突出学习方法(3)注重拓展空间(4)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1)满足基本要求(内容标准要求)把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逐一分解,并落实到教材的相应部分,以保证新教材对课程标准的验证性。例如亚洲、东南亚、日本、印度、俄罗斯学习亚洲(洲)所要求的标准P10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 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运用有关资料说出亚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通过实例说明亚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学习东南亚(地区)所要求的标准P10(区域地理要素) 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和首都,读图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图表说

22、出气候特点与农业生产及生活的关系 运用地形图说明东南亚主要河流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举例说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学习日本、印度、俄罗斯(国家)所要掌握的区域地理要素的标准区域地理要素(运用地图、实例、资料) 印度 日本俄罗斯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和首都自然环境基本特点、特有的自然灾害及成因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开发利用自然和保护环境经验教训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种族、民族、人口、宗教和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2)突出学习方法突破点寻求更多地展示学习地理的方法,而不过分强调对地理知识“量”上的把握。例如,对

23、世界区域的选择,不追求“量”而要求“质”(特色) 强调探究:基本的地理规律 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区域发展的主导因素精选区域,对世界和中国区域的选择,不追求量而要求质(特色) 例1 七年级上册对气候类型内容的设计(引导学生探究地理规律)P57目标设定: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内容设计的步骤:从与天气的对比和人们的感受中体会什么是气候阅读气候类型图,了解世界气候是有差异的找规律、析原因:影响热带和寒带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影响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东西向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影响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不逐一讲述气候类型不要求记忆气候

24、类型的名称某些气候类型的特点分散到有关区域中讲述,不是集中讲述,只是宏观的让学生知道让学生自己构建让学生来归纳从与天气的对比和人们的感受中体会什么是气候不逐一讲述气候类型不要求记忆气候类型的名称某些气候类型的特点分散到有关区域中讲述,不是集中讲述,只是宏观的让学生知道让学生归纳找规律、析原因:影响热带和寒带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影响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东西向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影响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例2 七年级下册欧洲西部传统的畜牧业内容设计(强调让学生探究要素之间的联系)P61目标设定:了解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主要原因内容设计环节:环环相扣将要素之间的关

25、系体现出来从欧洲人的饮食结构引入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多汁牧草,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喜欢吃乳畜产品影响环环相扣将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来精选区域:对世界和中国区域的选择,不追求“量”,而要求“质”(特色)本着突出区域特色的原则选择区域: 世界地理部分 1个大洲、5个地区、6个国家 中国地理部分 9个不同尺度的地理区域 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区域知识只是作为一种重要载体出现,通过这个载体,向学生传达的是地理思想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例3 八年级下册区域的选择(区域特色)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第三节 祖国的神

26、圣领土台湾省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一节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3)注重拓展空间 教材选择的案例要有典型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知识拓展和能力迁移留有余地。例七年级下册对“亚洲”内容的设计亚 洲涉及到的其他大洲世界第一大洲七大洲的面积比较地形和河流(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教给学生方法北美洲的地形(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复杂的气候(使用气候类型图)非洲的气候(使用气候类型图对比)(4)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7、汲取国内外教材成功的编写经验,目的是为我所用。但更重要的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给学生分析大州的方法3.教学内容表述上寻求多种思路(1)基于问题的思路(2)基于案例的思路范例式案例 全面分析主题式案例 重点分析(一个或几个重点)(3)基于情境的思路教材怎么表述(呈现)?(1)基于问题的思路叙述与活动分工结合 关注问题、引发问题,围绕问题展开叙述,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整套教材贯穿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分量,使活动部分成为教材课文重要的组成部分。目(框题)活动式章节叙述式呈现形式多样表现为:地理概念的图释(上册P5图1.7)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上册P26图2.3)展示地理

28、过程的图像(上册P38图2.21)活动的设计有两种:对问题目标的设定对问题探究的过程 注意设问梯度给出资料让学生补充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如上册P3活动) 设问广度从多角度分析地理问题(上册P50活动)教材的组成是呈现形式多样表现为:地理概念的图释呈现形式多样表现为:地理问题通过对话的形式说明呈现形式多样表现为:展示地理过程的图像展示地理过程的图像设问广度从多角度分析地理问题(上册P50活动)注意设问梯度给出资料让学生补充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如上册P3活动)体现探究的思路教材中“活动”的设计体现了这种思路,贯穿了探究式学习的理念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运用一定的数据资料,经过一定的分析、推理等思维

29、过程,也会出现不同看法,产生争议,有探索和发现的空间教材尝试把某个区域的探索分解成一系列的具体问题,使探究式学习成为递进式的关于区域地理中“位置与分布”的学习,统一安排在“活动”。回答“在哪里”的问题,是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例教学内容分解示例 目(框题) 教学内容的分解 叙述式课文 活动式课文天气及其影响(七年级上册P42)天气的概念P42用叙述式阅读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天气与我们的关系用活动式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日本)(七年级下册P21)用事例说明日本的加工贸易经济分析日本工业区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原因中国的位置优越(八年级上册)具体描述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有叙述式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用

30、活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四大地理区域是怎样划分的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叙述课文部分:日本加工贸易经济的特点及原因 来料加工 ,制成品出口;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 与地域狭小,资源贫乏的国情有关活动课文部分:设计一组相互关联的问题 (1)看图分析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2)为什么日本工业区集中分布在沿岸地区 (适应日本加工贸易经济) (3)对日本加工贸易经济的评价叙述课文部分:日本加工贸易经济的特点及原因 来料加工 ,制成品出口;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 与地域狭小,资源贫乏的国情有关活动课文部分:设计一组相互关联的问题 (1)看图分析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

31、2)为什么日本工业区集中分布在沿岸地区 (适应日本加工贸易经济) (3)对日本加工贸易经济的评价体现探究的思路对日本加工贸易经济的评价(2)基于案例的思路 范例式案例 全面分析亚洲选择亚洲的目标:强调全面而完整。重点在于学习分析一个区域的方法,并注重知识的迁移掌握学习或了解一个区域的方法,在需要的时候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 把区域的案例学习定位在掌握比较容易迁移的区域学习方法上 关注能力与方法例如:亚洲范例式案例 全面分析目标:学习全面分析一个区域的方法,并注重知识的迁移。会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会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会说明一个大洲存在的有关地理问题会认识一个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差异

32、 内容:第一节 自然环境 位置 面积 地形 河流 气候(自然要素) 第二节 人文环境 人口 文化 经济(人文要素)主题式案例学习方法 重点分析某一区域的几个主题 由传统的八股式罗列转移到尽量突出区域特征 突出重点,让学生对所学区域有深刻的印象 便于认识某一个区域的特点,也可以避免八股式的学习令学生厌烦 给予学生思维的线索,加大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空间主题式案例 重点分析(一个或几个重点) 例区域示例国家或地区主题世界区域印度(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水旱灾害频繁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发展中的工业中东(热点地区)三洲五海之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文化差异美国(发达国家)移民国家农业地区专业化世界

33、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资源消耗大国中国区域北京(政治文化中心)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悠久的古城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的经济城镇的发展黄土高原(因是一个特殊地形区而被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严重的水土流失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建设主题式案例:日本主题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岛国领土组成,领土形状的地理意义什么样的岛国多火山、地震,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主题2: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是什么为什么将会怎么样主题3: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如何看待(辨证的思维)(3)基于情境的思路情境学生学习时所面对的一系列刺激都可以视为情境。教材运用真实的情境和虚拟的情境,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本身的兴趣

34、。情境在教材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感性认知兴趣直观形象依靠图像系统理性认知兴趣事物之间联系依靠设计教学问题情景新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 脱离情境的知识是死知识。知识必须在它发挥作用的情境中使用,才能使知识具有情境性,从而使之成为“活的知识”。 知识的学习应该在一定的生活化的、符合学生经验的、较为真实自然的情境中展开。例对现实问题的讨论是真实的情境北京城市建设中关于四合院保护和改造的讨论(七年级上册)对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的讨论(七年级下册)P96例对虚拟情境示例如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时虚拟西南某山村小镇发展交通,使经济得到发展(八年级上册)设置情境的策略:教学问题情景是为了引

35、导学生学习而精心设计的实际问题如: (1)提出一个与常规思路相矛盾的问题。如喜山远离海洋为什么有海洋生物化石出现?为什么世界最热的地方在撒哈拉沙漠而不在赤道? (2)提出一个包含所学课题的奇特现象。 (3)设置问题情景后,提出有思考余地的问题引导学生猜想和论证。如为什么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原燃料缺乏,工业却很发达呢? (4)摆出对立的观点,让学生辨析。(5)提出对某一问题思考的思路,即考虑问题的方式、途径或线索 ()通过讲故事向学生提出问题四、本套教材的主要特点特点一 强调地理思想,使教材有“魂”特点二 注重问题探究,使教材有“理” 特点三 联系身边实际,使教材有“用”特点四 尝试多种表达,使教材

36、有“趣”特点一强调地理思想,使教材有“魂”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优先目标 基础目标 主导目标装上“地理的头脑”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综合地分析问题 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特点二 注重问题探究,使教材有“理”。课文由叙述式课文、活动式课文两部分组成,活动承担着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活动设计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突出开放性,通过对话、辩论讨论等形式引导问题探究“活动式”课文的设计,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通过在“做”中学习,使学生改变对地理课死记硬背的印象,尝试探究的乐趣,体会地理的“理”之所在。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增强了教学内容的探究

37、性与实践性。它的功能已经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转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教学。特点三 联系身边实际,使教材有“用”。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强调联系学生经历和体验和学校实际,引导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以小见大,使学生感受到“地理无处不在”,是一门很有实用价值的学科。体现课标中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如城市与乡村的差异要求学生谈感悟特点四 尝试多种表达,使教材有“趣”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教材在语言运用上,追求平实、生动的风格,甚至使用学生的语言使教材有亲切感(世界海陆分布地球?水球?新;天气预报明天的天气怎样?)在表达方式上,追求多样化,不断给学

38、生以新鲜感。教材不论是内在的内容设计,还是外在的版式设计都力求增加趣味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材从文字到图像进行整体设计,教材中的叙述式课文、活动式课文、阅读材料各有统一的设计,不同的图像也有各自统一的风格,教材版面设计活泼但不凌乱)教材从文字到图像进行整体设计,教材中的叙述式课文、活动式课文、阅读材料各有统一的设计,不同的图像也有各自统一的风格,教材版面设计活泼但不凌乱呈现形式多种多样,使教材有趣打破将地理教材划分为文字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的界线,而使三者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地理概念通过图式的形式呈现上册P13地理问题通过对话的形式说明七年级下册P45上册P34 (甲:咦,大洲怎

39、么一南一成对称分布?乙:大陆的形状还多三角形呢!)、地理过程通过组照或组图的形式展示上册P40 (大陆的漂移、红海的形成,电视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喜马拉山的形成过程)每一类图像有统一的设计风格。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兴趣。 案例5说明过程的组照或组画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示意新高中地理教材以山东版为例教材简介主要特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 行 )评 价教 学教材高 中课程方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一、高中地理课标中的“教科书编写建议” 教科书编写依据: 地理课程标准 要充分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实现教科书的多样化,使教科书成为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资源 教

40、科书编写主要从6方面入手: 1. 建立合理的内容结构 课标提供课程宏观框架、必学内容和学习标准 教科书编写可有不同的结构。 对“ 结构是否合理 ”的评判:内在逻辑关系?是否便于学生学习等?2. 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 教科书体现“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的基本理念,选择的内容联系学生实际 教科书选材体现时代性 例如,“桑基鱼塘”是与农业有关的经典素材,编教科书时要考虑到该模式已发生变化 3. 内容组织要为教学提供必要空间 体现“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和“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等基本理念 适当安排探究活动;课文不直接提供问题的结论;把部分活动设计成学习新内容的过程 内容安排有层次性和一定的

41、弹性 适当安排选学、自学和阅读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4.内容呈现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 教科书是学生的学习用书,应具有可读性、直观性、实用性 提倡用学生身边的或熟悉的地理事实引入教学内容,使用通俗、生动的文字;提倡呈现方式和活动设计的多样化;提倡多使用地图和主题鲜明的地理图像 模块主题鲜明,教科书编写可根据不同主题,使用具有特色的呈现方式5. 引导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 教科书编写要考虑高中生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以利于教师帮助学生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等观念 地理要“讲理”。一时讲不清楚的理,可提供对某些不同观点;为某些有争议的地理问题保留开放式结果,而

42、不是给出唯一答案; 设计运用地理原理进行分析 、判断并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等6. 重视教科书的系列化建设 为教科书配备教学参考书、地理图册等 有条件的地区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软件等二、高中地理课标实验教科书概览 2 0 0 4 年 开 始 试 用 的高 中 地 理 新 教 科 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编写、出版湖南师大主持编写、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北京师大主持编写、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南京师大主持编写、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前 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

43、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附录 英汉地理词汇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迁移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章 区

44、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附录 英汉地理词汇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三册)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二节 湿地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第三节 流

45、域综合治理与开放 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 第五节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第三节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第四节 数字地球附 录 英汉地理词汇北师大-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二节 水的运动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第

46、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一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 寒潮 第四节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北师大-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 第二节 城市化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一节 农

47、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第二节 工业区位 第三节 地域联系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北师大-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三册)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第二节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一

48、节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第四节 数字地球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问题研究 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问题研究 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问题研究 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

49、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问题研究 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问题研究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第三节 城市化 问题研究 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

50、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问题研究 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问题研究 绿色食品知多少 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三册)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问题研究 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 问题研究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

51、 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第二节 河流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问题研究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问题研究 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第二节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问题研究 南水北调怎样调 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图例 三、南京师大-鲁教版高中地理实验教材设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南京师大-鲁教版)目录 星韵地理博客堂 http: / 地 理 阶 梯 http: / 必修(第一册)

52、 我们生存的环境院士寄语 学好地理,培养科学发展观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单元活动 辨别地理方向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三节 水圈与水循环 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 的成因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

53、对人类的影响单元活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附录 中英文地理词汇对照表 结构体系上,力图改变孤立描述自然或人文地理现象,忽视学科知识间交叉、融合的弊端 从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的角度,探讨地球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区域联系 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讨地理环境分异规律、运行机制以及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探讨资源开发、环境协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目的: 直接切入课程核心论题 必修(第二册) 我们创造的文明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第二节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单元活动 学用地理统计图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54、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第三节 城市空间结构单元活动 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第三节 旅游业与地理环境 ( 选学 ) 单元活动 学用电子地图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一节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 第三节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单元活动 全球定位系统与交通运输附录 中英文地理词汇对照表 必修(第三册) 我们肩负的使命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单元活动 学会分析

55、区域差异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单元活动 学会小区域调查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 单元活动 走进“数字地球”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以长江流域为例 第二节 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以东北地区为例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单元活动 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 附录 中英文地理词汇对照表“零”起点

56、一条主线:协调人地关系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两教”互动三个“有利于”四大单元“五个一”编写原则六项服务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 如何与初中“五种模式”接轨 ? 1. 分科课程(地理) 2. 综合课程:科学(理综) + 历史与社会(文综)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3. 历史与社会 + 理、化、生、自然地理 ( 混合型) 4. 科学 + 历史 + 区域地理 ( 混合型 ) 5. 少数学校,不开设地理 如何减少大班额及初中隔年开课负面影响 ? 应对方案:“零起点” (为农村、欠发达地区学生着想,从教材结构调控)设计系列化“单元活动”,形成“类”指导“单元活动”类型 传统地理图表应用类“如何辨别地理方向”、“学

57、会应用地形图”、“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学用地理统计图”等 ,体现 “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理念,夯实基础、培养兴趣,留住学生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类 “遥感技术及应用” 、“GIS与城市管理”、“ GPS与交通运输”、“学用电子地图”、 “ 走进数字地球 ”等,体现 “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 理念,将教学内容“从传统走向现代” 区域地理探究方法类 “学会分析区域差异”、“学会小区域调查”、“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 ” 等 , 体现 “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理念,有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单元活动一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利用罗盘辨别方向根据恒星辨别方向探究辨别地理方位 的其他方法 单元活动二 单元

58、活动三 单元活动四 单元活动五 学用常见的人口统计图 探究人口年龄结构金字 塔图 解读复杂的统计图地理统计图类型:两轴三轴四轴单元活动六 单元活动七单元活动八单元活动九单元活动十 单元活动十一 单元活动十二 一条“主线” 以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为核心论题,突出“ 科学发展观 ”及“构建和谐社会” 人地关系理论基础上的又一次提升和飞跃 院士寄语学好地理 培养科学发展观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但有不少年轻朋友因不了解地理科学而缺乏学习兴趣 , 这对年轻人的全面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其实,小到个人生活,大到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都是与地理科学密切相关的,因为人类离不开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

59、理环境。学好地理知识,养成21世纪中国青年必须具备的科学地理观,是时代的要求。 高中地理课程为同学们提供了高中阶段必不可少的地理科学知识,其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以及作为地理科学支撑的地图、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专门的学科知识,对当今世界困扰人类的资源、环境和人口问题,以及学术界和社会均极为关注的全球变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都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 。通过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形成并运用地理技能,就基本具备了21世纪中国青年必须具备的科学地理观,才不会成为眼界狭隘的平庸之辈。 (培养社会责任感) 当代中国正处于国运昌隆 、 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工业化和城市化突飞猛进 ,对我国的陆地、海洋、

60、生物、 大气等共同组成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空前巨大的压力 ,形势十分严峻。 再则,2003年我国经济建设虽然取得国内生产总值(GDP )年增加 9.1%的优异成绩,总量达到1.4万亿美元。但这只不过是全球GDP总量的4%,却消耗了全球当年钢产量的30%,水泥的40%和能源的10%。显然,如此高消耗的发展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 。党中央及时提出科学发展观,主张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而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就是要保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这正是地理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人地关系。由此可见, 地理科学决不是无足轻重的科学,而是真正的经国济世的科学。 有志于为祖国振兴与和平崛起贡献力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