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YCF正版可修改PPT(中职)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部分财政篇教学课件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篇财政1财政概论2财政收入3税收4国债5财政支出6财政管理体制7国家预算8财政政策篇金融9货币与货币制度10信用11利息与利息率12金融机构体系13金融市场14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15货币供求与均衡财 政 概 论第一章 学习财政的基本概念、财政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三大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理解社会生活中需要财政的根本原因,了解财政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掌握财政的概念和职能,从而对财政工作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节财政的概念 财政
2、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形成的政府经济活动,并通过政府经济活动使社会再生产过程相对均衡与协调,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社会收入公平分配以及国民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内在职能。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2.财政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国民收入。 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4.财政分配的手段是依据国家权力。第二节公共财政理论 公共财政是指市场经济中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公共财政的前提条件是市场失灵,核心概念是公共产品,财政支出主要是提供市场不能提供的公共产品,税收成为公共产品融资的
3、工具,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资源在公共产品之间、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达到最优配置。 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是公共产品和市场失灵理论。第二节公共财政理论一、公共产品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2.消费的非排他性。 3.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4.提供目的的非营利性。二、市场失灵理论 1.不能提供公共产品,例如国防、基础性科研、基础教育、城市公共设施、社会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等。 2.不能自动解决局部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矛盾。 3.不能保证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 4.市场机制的排他性容易导致垄断,阻碍技术进步和资源的自由流动。 5.自由竞争容易导致比例失调,引起经济波动和周期性经济危机。第三节财政的职能一、资
4、源配置 1.预算手段。 2.收入手段。 3.支出手段。 4.提高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二、收入分配 1.区分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 2.制定法律保证规则和过程的公平。 3.加强税收调节。 4.完善转移支付体系。第三节财政的职能三、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1.确定宏观调控的整体目标。经济稳定与发展的整体目标应当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之间的相对均衡。 2.确定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财政工具。财政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紧缩性和中性三种类型。扩张、紧缩和中性都是相对于需求而言的。财 政 收 入第二章 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理解财政收入的分类和财政收入的规模。 掌握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各种形式。 明确国家在组织
5、财政收入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节财政收入的概念和分类一、财政收入的概念 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其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一种货币资金。 财政收入分为广义的财政收入和狭义的财政收入。广义的财政收入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由国家拥有和使用的资金,目前包括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等。狭义的财政收入一般是指预算内收入,即统一纳入国家预算,按照国家立法程序实行规范管理,由各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二、财政收入的分类 1.税收收入。 2.国有资产收益。 3.债务收入。 4.其他收入。第二节财政收入规模一、财政收入规模的概念 财政收入的规模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
6、是指一个财政年度),通过税收、公债等多种形式获得的财政收入的总水平。二、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 1.财政收入的绝对量。财政收入的绝对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的实际数量 2.财政收入的相对量。财政收入相对量指标主要有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占国民收入(GNI)的比重和人均财政收入等第二节财政收入规模三、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1.经济技术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是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基础。 从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看,技术进步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 2.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因素。 3.其他因素。 (1)价格因素。 (2)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因素。
7、想一想经济改革以来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发展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第三节财政收入原则 财政收入原则是指国家取得财政收入应遵循的基本方针和指导思想,或称总政策。 1.发展经济、广开财源的原则。所谓“发展经济,广开财源”是指政府筹集财政资金必须从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扩大财政收入的来源。 2.利益兼顾原则。所谓“利益兼顾”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在制定财政收入政策和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中,除了筹集财政资金,同时还应当注意协调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3.公平原则。所谓“公平原则”是指在组织财政收入时,对不同的纳税主体要一视同仁,并按纳税人收入的多少,采取不同的征收比例,使负担能力强的
8、多负担,负担能力弱的少负担,以保证纳税的公平性。 税 收第三章 理解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及税制要素的内容。 掌握税收的财政、公平、效率三原则,税制要素和各种税收制度的具体内容等。 掌握税收负担的含义及确定方法,转嫁的形式、条件及归宿。第一节税收的概念、特征及分类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指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按法定标准向社会成员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它是各国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基本形式。税收属于分配范畴,这是税收的基本属性。二、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征税。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成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纳税人,也不向纳税
9、人支付任何代价和报酬。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前,就通过法律形式将征税对象、纳税人、征税比例等标准规定下来,征纳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第一节税收的概念、特征及分类三、税收的分类 第二节税制要素一、纳税人 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并不一定就是负税人。负税人一般是指税收的实际负担者。二、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又称征税客体,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三、税率 1.比例税率。 2.累进税率。 3.定额税率。四、纳税环节 纳税环节,是指商品在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的流转过程中,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第二节税制要素五、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
10、是指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后,按税法规定应当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时间限制。六、税收优惠 减税,是指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是指免交全部税款。 1.税基式减免。 (1)起征点 (2)免征额 (3)项目扣除 (4)跨期结转 2.税额式减免。 3.税率式减免。七、违章处理 违章处理是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所采取的惩罚措施。第三节税收制度与主要税种一、税收制度的概念 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指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税办法的总称。它是国家依法征税和纳税人依法纳税的准则,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为实现国家职能服务,反映了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第三节税收制度与主要税种二、主要税种 (一)增值税 1.增值税的概念。是以
11、商品生产流通和劳务服务的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2.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在我国境内销售的货物、提供的应税劳务以及进口的货物。 3.增值税的纳税人。 增值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从事货物销售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4.增值税的税率。 目前,我国增值税的税率有三种形式,即基本税率17%、低税率13%和零税率。第三节税收制度与主要税种二、主要税种 (一)增值税 5.增值税的计税方法。 (1)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当期销售额税率 (2)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
12、销售额征收率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或征收率) (3)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税额+消费税税额第三节税收制度与主要税种二、主要税种(二)营业税 1.营业税的概念。 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营业额、转让额和销售额征收的一种税。 2.营业税的征税范围。 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 3.营业税的纳税人。营业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4.营业税的税率。 营业税采用差别比例税率。其中
13、,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四个行业的税率为3%;金融保险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的税率为5%;娱乐业的税率为20%。 5.营业税的计税方法。 营业税采用从价定率征收,其计税依据是营业额。第三节税收制度与主要税种二、主要税种(三)关税 1.关税的概念。 关税是对进出国境或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由海关征收。 2.关税的征税对象。 关税的征税对象为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和物品。 3.关税的纳税人。 关税的纳税人大体上分为两类: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纳税人是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是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单位;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的纳税人,是其所有人、收件人和持有人。
14、4.关税的税率。 关税税率分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两种,一般采用差别比例税率。 5.关税的计税方法。应纳关税税额=应税进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适用税率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离岸价格/(1+出口关税税率)第三节税收制度与主要税种二、主要税种(四)个人所得税 1.个人所得税的概念。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2.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按我国税法规定有应税所得的个人。 3.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和征税范围。 4.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
15、 (3)比例税率。 5.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方法。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相应等级的税率第四节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一、税收负担 1.宏观税收负担。(1)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T/GNP)=100%(2)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T/GDP)=100% 2.微观税收负担。(1) 企业税收总负担率=100%(2) 企业净产值税收负担率=100%(3) 企业流转税收负担率=100%(4) 企业所得负担率=100%第四节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二、税负转嫁 1.前转(又称顺转),是指纳税人在经济交易过程中,按照课税商品的流转方向,通过提高价格的办法,将所纳税款向前转移给商品或要素的购买者,即由卖方向买方转嫁。 2.后转
16、(又称逆转),纳税人用压低价格的办法把税款向后转嫁给货物或劳务的供应者。 3.混转(又称散转),也就是将税款一部分向前转嫁给商品购买者,另一部分向后转嫁给商品供应者,这其实就是前转和后转的混合形式。 4.辗转转嫁,即通过价格机制发生多次的转嫁行为。 5.税收资本化,这是税负转嫁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发生在土地等某些能产生长久收益的资本品的交易中。 6.消转,又称转化,指纳税人用降低课税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案例分析两会谏言:尽快实现社会保障“费”改“税” 国债第四章 了解国债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了解国债的发行条件及方式。 掌握国债的偿还方式及负担。 认识并掌握国债规模限度的相
17、关理论。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债务收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一节国债的概念及分类一、国债的概念 国债是国家或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的方式,向国内外举借的一种债务,既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又是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二、国债和公债 国债是国家依据借贷原则,从社会上吸收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公债有时也叫国债。在西方国家,国债专指中央政府对内、对外的债务。而公债既包括中央政府的对内、对外债务,也包括地方政府的对内、对外债务。三、国债的分类 1.建设国债。发行目的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为国家经济建设筹集资金。 2.赤字同债。发行目的是弥补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 3.偿还国债。发行目的是
18、清偿以前已发行的国债。第二节国债的功能一、弥补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的差额,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根本性原因。二、筹集建设资金 政府的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经常性支出是维持“国家机器”运转,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必需的一些开支。建设性支出是政府进行的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一些投资性支出。在我国每年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三、调节经济的功能 1.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使社会资金得到充分运用,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2.调节投资结构。 3.调节金融市场。第三节国债的负担与经济效应一、国债的负担 1.国债作为认购者收入使用权的让渡,这种让渡虽是暂时的,但对他
19、的经济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国债发行必须考虑认购人的实际负担能力。 2.政府即债务人负担。 3.纳税人负担。二、国债的经济效应 1.国债的资产效应。是指国债作为持有者的一种能增加财富的资产,国债余额的累积将影响持有者的消费行为。 2.国债的排挤效应。是指国债的发行会引起非政府部门投资的相应减少,即发行国债而增加的政府支出挤出了非政府部门的部分投资。 3.国债的货币效应。是指国债发行对货币供给量产生的影响,国债的货币效应因认购者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1)以居民或企业为国债发行对象。(2)以商业银行作为国债发行对象。 (3)以中央银行作为国债发行对象。第四节国债规模与结构一、国债规模指标 1.
20、国债依存度。国债依存度=年度国债收入/年度财政支出 2.国债偿债率。国债偿债率=年度国债还本付息额/年度财政收入 3.国债负担率。国债负担率=当年国情余额/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二、国债规模的制约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2.生产关系类型。 3.政治背景。 4.国家职能范围。 5.财政政策选择。 6.金融市场状况。 7.国债管理水平。三、国债的结构 国债的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主要是应债主体结构和期限结构。第五节国债的发行与偿还一、国债的发行方式 国债的发行是指国家将国债债券通过正常的渠道售出和被认购人认购的过程。 1.直接发行 2.代销发行。
21、 3.承购包销发行。 4.招标方式。 二、国债的还本方法 1.抽签分次偿还法。 2.到期一次还清法。 3.以新替旧偿还法。 4.市场购销偿还法。三、国债的付息方式 1.分期逐步偿还法。 2.到期一次还清法。第六节公债市场 所谓“公债市场”,是政府通过证券市场进行公债交易的场所,是公债金融性的重要体现。 所谓“公债的一级市场”,又称为“公债的发行市场”,是公债交易的初始环节。在公债的一级市场上,具体决定了公债的发行时间、发行金额和发行条件。 所谓“公债的二级市场”,又称为“公债的流通市场”,是买卖交易已发行的公债的场所。公债流通市场上交易双方主要有:公债认购者之间的交易、包销机构与认购者之间的交
22、易、公债持有者与政府之间的交易,等等。 公债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一级市场是二级市场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具备了一定规模和质量的发行市场,流通市场的交易才有可能进行。案例分析第一次发行公债息借商款财 政 支 出第五章 了解财政支出的构成及规模等内容。 能够对财政支出的效益作出判断。 理解财政支出的原则,以及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构成和对经济的影响。第一节财政支出的概念与分类一、财政支出的概念 财政支出是国家各级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力进行再分配的活动,它要解决的是由国家支配的那部分社会财富的价值如何安排使用的问题。二、财政支出的分类 1.按经济性质将财政支
23、出分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 2.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即按照财政支出是否能直接得到等价的补偿进行分类,可以把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3.从静态的价值构成上,财政支出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 4.按财政支出与国家职能关系可将财政支出分为: (1)经济建设费支出 (2)社会文教费支出 (3)行政管理费支出 (4)其他支出第二节财政支出的规模 财政支出规模是衡量政府财政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的财政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 财政支出规模的度量一般可以使用两个指标:一是财政支出的总额,即财政支出规模的绝对量指标;二是财政支出比率,即财政支出占国
24、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是财政支出规模的相对量指标。 第三节财政支出的原则一、量入为出原则 所谓量入为出原则是指在财政收入既定的前提下,财政支出只能在既定的收入数额内安排,支出不能超过收入,以保证财政收支平衡。二、结构优化原则 所谓结构优化原则是指在财政支出过程中合理确定财政支出的项目与规模以及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以促进经济的协调和稳定发展。 三、经济效益原则 所谓经济效益原则是指在既定的财政资金总额条件下,将有限的资金安排在最合适的财政支出项目中,使其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第四节购买性支出一、购买性支出的内容 1.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
25、政管理机关及外事机构,使其职能发挥所要支出的经费作用。国防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国防建设、国防科研事业、军队正规化建设等方面的费用支出。 2.文教科学卫生支出。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从内容上看,文教科学卫生支出仅指财政用于文教科学卫生等部门的经常性支出,不包括财政向这些部门拨付的基本建设支出、科技三项费用(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等投资性支出。 3.投资性支出。 (1)固定资产投资支出。1)公益性项目投资支出。2)基础性项目投资支出。3)竞争性项目投资。 (2)发展农业支出。第四节购买性支出二、购买性支出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 按照一般的需求理论,当购买支出增加时,政
26、府对社会产品的需求增长,从而导致市场价格水平上升和企业利润率提高;企业因利润率提高而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也随之增多。所需生产资料增多,可能刺激生产这类生产资料的企业扩大生产;所需劳动力增多,会扩张对消费资料的社会需求,进而导致生产消费资料的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相反,如果政府减少购买支出,随着政府需求的减少,全社会的投资和就业都会减少,从而导致连锁性的社会需求萎缩。这既可能形成需求不足,又可能对过度的总需求起到一定的抑制使用。第五节转移性支出一、转移性支出的内容 1.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是指政府通过财政向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暂时或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生活面临困难的
27、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支出。 (1)社会保险 (2)社会救助 (3)社会福利 (4)社会优抚 2.财政补贴支出。 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某种待定的需要而向企业或居民个人提供的无偿补助。财政补贴的性质属于转移性支出。 (1)价格补贴。 (2)企业亏损补贴。 (3)财政贴息。 3.税式支出。 税式支出是政府给予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税式支出的目的是激励特定的行为,即通过减少部分纳税人的负担,从而影响其经济行为,对社会经济活动起到特殊的调节作用。第五节转移性支出二、转移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地进行转移,政府不能从中获得相应的产品或劳
28、务,只相当于中介人,政府使财政资金在私人和部门之间进行资源的再分配。 转移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表现在:转移性支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较大,执行国民收入分配的功能较强。因为转移性支出的直接分配功能使得它对调节分配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它使得财政资金直接流向受益单位或部门,甚至流向直接的受益个人。案例分析政府采购:一年节约6800万元财 政 管 理 体 制第六章 认识财政管理体制的概念。 理解并掌握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则。 了解我国的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并分析其优缺点。第一节财政管理体制的概念 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以及国家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在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方面的制度,包括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
29、理体制、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文教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体制、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等。其中,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 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指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在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方面的制度,实质是处理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上的集权与分权、集中与分散的关系问题,是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节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则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就是要求着力处理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问题。 二、财政管理体制必须与国家政权结构和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原则 一是财政管理体制必须确定分几级管理。财政的分级管理必须与我国的国家政权结构
30、和行政区划相一致。 二是财政管理体制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而变化。三、财权与事权相统一、权责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财权与事权相统一、权责相结合是指各级政府有什么样的职权,有什么样的办事事权,就应有什么样的财权。要实现财权与事权的统一,必须要求权与责相结合。第三节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所谓分税制,是指在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确定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范围,并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预算收入的财政管理体制。 1.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的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的划分就是按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合理确定各级政府预算的支出范围。三、财权与事权相统一
31、、权责相结合的原则。 2.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的划分。根据事权和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 3.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为了保持原有地方既得利益格局,逐步达到改革目标,这次改革采取了逐步过渡的办法,具体体现为“税收返还”,即重新划分税种后,1993年归地方支配的财力有一部分上划给了中央,对此,中央财政当年全部返还给地方。案例分析省直管县体制改革 国 家 预 算第七章1.理解国家预算的概念、特征、组成及分类。2.了解国家预算管理的内容和类型。3.掌握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及决算的整个过程。4.重点掌握我国现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第一节国家预算的概念
32、及特点一、国家预算的概念 国家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审批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它是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 二、国家预算的特点 1.法定性。 2.精细性。 3.完整性。 4.时效性。 5.公开性。第二节国家预算的类别一、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1.单式预算。单式预算是把预算年度内国家预算的全部收支汇总成一个统一的预算平衡表的一种预算组织形式。 2.复式预算。复式预算是将同一预算年度内的全部预算收支按经济性质的对应关系,编制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平衡表,通常是将国家预算编制成“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 二、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 1.零基预算。零
33、基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不考虑以前年度的收支执行情况,对原有的各项收支都要重新审核。零基预算的核心是打破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项目及其金额的确定不受以往年度“既成事实”的限制。 2.增量预算。增量预算是指预算年度的财政收支指标的确定,以上年财政收支执行数为基础,在考虑新的年度国家经济发展情况下加以调整确定。增量预算最大的特点是保持了国家预算的连续性,第三节国家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 一国的预算是由各级政府的预算组成的,而各级政府的预算是由该级政府所辖的公共部门预算组成的,相互之间有复杂的预算资金往来关系。因此,财政预算体系是指由各级政府的预算以及各级政府的公共部门预算组成的一个体系。中国的
34、预算体系由五级预算组成 预算的基本程序有四个阶段,即编制、审批、执行和决算。 在预算形成与执行的过程中,财政部门是编制预算、预算拨款和预算监督管理的政府职能机构。财 政 政 策第八章 掌握财政政策的概念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理解并运用财政政策的工具和类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如何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第一节财政政策的概念与目标一、财政政策的概念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是具体化的财政措施。二、财政政策的目标1.物价相对稳定。2.经济可持续均衡增长。3.收入合理分配。4.资源合理配置。5.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第二节财政政策的分类一、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技术开发反担保合同3篇
- 技术咨询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技术升级对赌合同3篇
- 2024年度钢管产业技术创新与研发承包合同
- 木地板购销合同范本简单版
- 2024二手车交易平台运营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居间工程变更管理合同3篇
- 南通2024年度商品房销售协议
- 2024年餐饮管理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度采购合同标的:原材料批量采购合同2篇
- 体育学科案例分析题答题思路一
- Q∕SY 1583-2013 二元复合驱用表面活性剂技术规范
- 期中表彰大会方案
- 2022年三临床路径及单病种档案盒
- 大洋环流重点
- 国际航班保障流程
- 英文版肺功能检查课件(PPT 50页)
- 《有机合成》说播课课件(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大赛获奖案例)
- 高中地理经纬网PPT通用课件
- 城市景观生态
- 五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新版pep)完美版(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