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保法学习课件_第1页
新环保法学习课件_第2页
新环保法学习课件_第3页
新环保法学习课件_第4页
新环保法学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he Mod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China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与环境管理的转型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崔金星内容:修法背景与环境法发展趋势环境法的修订与制度突破新环保法的主要特点和亮点修法背景与环境法发展趋势修法背景环境法的代际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法的发展要求修法背景与环境法发展趋势修法背景环境法的代际发展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1.初期:“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

2、费模式。” 2.几年的实践证明政府应对和处理危机的方式并不成功(1)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曝光;(2)生态破坏事件的不断涌现;(3)群体事件已经危及执政党的政权。导言:中国环境保护的新形势在“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部分“转变政府职能”中,增加“支持公益类事业单位发展”。 将“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为“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生态补偿制度”。导言:中国环境保护的新形势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

3、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国共产党章程修订:总纲中加入导言: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领域,由于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使其没有也无法提起公益诉讼,导致违法行政行为缺乏有效司法监督,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

4、有利于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行政诉讼制度,也有利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修改环境保护法:为中国绿色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破解中国发展困局的关键制度基础;促进法律绿化、推进中国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迈进。修法背景与环境法发展趋势修法背景环境法的代际发展第一代环境法发展的五个阶段1. 传统侵权法、公共信托、资源保护 2. 污染治理法 3.整体环境的保护框架立法或程序 4. 环境的宪法保护 5. 公民基本环境权的确认 第二代环境法:引入“可持续发展”新理念; “生态系统”(ecosystem)“无围栏公园”(beyond parks)模式体现地球宪章所提出

5、的:“所有生命形式都有生存和存在的权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律精神。中国环境法迈向第二代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09修正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修订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 环境法的功能、范围、内容和管理手段1.功能进化:从利益限制到利益共赢:将环境利益纳入传统法律的利益结构;2.范围拓展:从末端治理到源头预防:在“未来”指向下对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主动、积极的保护,重视科学证据而又

6、不以科学定论为唯一的依据,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预测的作用,突出并强调建立健全清洁生产、源削减、环境影响评价等一系列环境预防制度。 环境法的功能、范围、内容和管理手段3.内容整合:从分别管控到整体规制:(1)宏观上通过制定环境基本法来确定环境政策的基本方向,协调各环境法律之间的关系。 (2)微观上通过总量控制、生态红线、污染物协同控制实现。4.手段多元:从行政管制到综合治理:(1)将经济学的理论和思想引入环境法,通过经济激励、政策拟制市场、保险、环境税收等,实现环境效益的优化和最大化。(2)重视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共治,合同环境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等自愿协商型、民主型政策工具不断涌现。修法背

7、景与环境法发展趋势修法背景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法的发展要求2.2.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需求1、建立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础上的生态红线制度; 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区际联防协调制度、生态红线2、推动多元共治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形成; 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格局 公益诉讼 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推动环境保护的责任政府形成。 李克强:基本的环境质量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 政府的环境信息披露义务、行政不作为的责任机制 要求进行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2.2.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制度需求1、有关生态自然管理体制的制度:从人类中心主义的管理体制转变到符合生态自身规律的管理制度。2、有关生态

8、经济体制的制度:经济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和公众消费方式尽可能符合生态理性的价值和目标。3、有关两型社会实现与促进的制度:社会整体设计、组织与运转尽量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需要。4、有利塑造个体生态文明生活方式的制度:未来个体日常生活方式呈现自觉与生态文明要求相一致的特征。环境法的修订与制度突破我国环境基本法的修订历程新修订环境保护法的制度突破新环境法的制度亮点3.1.我国环境基本法的修订历程25年来的首次修订,完成三次草稿环保部门至少已经研究了十年四次人代会表决人大常委会先后两次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第一次收到社会各界12000条意见,第二次收到2000多条意见。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

9、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新环保法总体框架新环保法共七章,70条旧环保法共六章,47条总则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法律责任12151213611附则1总则环境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法律责任附则87811112新旧新增新环保法总体框架1-23-56-89-101.创新环保理念2.社会多元共治3.强化政府责任4.环境信息公开5.强化执法手段6.严格行政问责7.增加环保授权8.公众健康评估9.污防生态并重10.完善经济政策十项进展新环保法总体框架立法宗旨遵循了“两个基本”基本国策-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基本原则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

10、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基本国策此次将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写入环保法中,彰显了国家对环境与发展协调一致的清醒认识和战略考虑,突出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基本原则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环境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的共同准则。环保法作为环境保护领域综合性、基础性的法律,对整个环保工作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非常有必要明确规定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新环保法修订的主要特点4、内容丰富全面,制度进一步完善。 (一)全面修订 (二)完善环境管理基本制度 (三)明确和增加的制度完善环境管理基本制度环评制度联防制度“三同时”制度总量控制和区域限批制度监测制度 新环保法修订的主要特点4、内容全面,制度进一步完善。 (一)全

11、面修订 (二)完善环境管理基本制度 (三)明确和增加的制度明确和增加的制度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生态保护红线规定修订前的环保法没有规定,但在大气和水污染防治两部单行法中都有排污许可的相关规定。多年的环保工作实践证明,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本次修订加以明确,对排污许可管理制度进行了原则性规定,与单法之间相衔接,也会使这项制度得到更好地执行。 新环保法修订的主要特点4、内容全面,制度进一步完善。 (一)全面修订 (二)完善环境管理基本制度 (三)明确和增加的制度明确和增加的制度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生态保护红线规定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形势和挑战,生态环境整

12、体状况不容乐观,生态安全已上升到国家安全问题,所有有必要引入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和机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是国家应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严峻形势所提出的一项新重要措施,有着现实作用和长远历史意义。 新环保法修订的主要特点4、内容全面,制度进一步完善。 (一)全面修订 (二)完善环境管理基本制度 (三)明确和增加的制度明确和增加的制度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生态保护红线规定这是一项全新的制度,也是在公开征求意见中,公众反映强烈的,体现了社会各方面对环境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关心,还是民主立法、开门立法的一个范例。环境法的修订与制度突破我国环境基本法的修订历程新修订环境保护法的制度突破新环境法的

13、制度亮点3.2.新修订环境保护法的制度突破3.2.1.推动建立基于环境承载能力的绿色发展模式。3.2.2.推动形成多元共治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监督的格局。3.2.3.推动形成责任政府,建立基于责、权、利相平衡的政府责任制度。3.2.1.推动建立基于环境承载能力的绿色发展模式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制定经济政策应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对未完成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实行环评限批,分阶段、有步骤地改善环境质量第十八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3.2.

14、1.推动建立基于环境承载能力的绿色发展模式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第二十六条 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3.2.1.推动建立基于环境承载能力的绿色发展模式制定经济政策应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第十四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3.2.1.推动建立基于环境承载能力的绿

15、色发展模式对未完成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实行环评限批,分阶段、有步骤地改善环境质量第四十四 条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3.2.2.推动形成多元共治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各级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 目标责任制 发布环境信息企业承担主体责任 公开自身环境信息公民进行违法举报 公众参与制度社会组织依法参与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 社会诚信档案多元共治政府 跨区联合防治协调机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补偿制度绿色采购制度;

16、环境与公众健康制度总量控制制度污染公共预警机制环境责任保险环境信息公开社会诚信档案黑名单制度公开自身环境信息企业公民公民享有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实质性环境权奠基3.2.3.推动形成责任政府环保部门加强的监管权力(政府主导体现) 现场检查、查封扣押、责令停产限产 按日计罚、增加对企业负责人的行政责任增加环保部门的行政问责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公民和社会团体的申诉、控告、检举;直接责任人的行政处分加强的监管权力(1):现场检查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被检

17、查者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实施现场检查的部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被检查者保守商业秘密。加强的监管权力(2):查封扣押、责令停产限产第二十五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加强的监管权力(3):按日计罚第五十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前款规定的罚款处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按照

18、防治污染设施的运行成本、违法行为造成的直接损失或者违法所得等因素确定的规定执行。地方性法规可以根据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增加第一款规定的按日连续处罚的违法行为的种类。加强的监管权力(4):企业负责人的行政责任第六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一)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二)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

19、,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三)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四)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增加环保部门的行政问责第六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增加环保部门的行政问责 (一)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准予行政许可的;(二)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的;(三)依法应当作

20、出责令停业、关闭的决定而未作出的;(四)对超标排放污染物、采用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事故以及不落实生态保护措施造成生态破坏等行为,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未及时查处的;(五)违反本法规定,查封、扣押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设施、设备的;(六)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七)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而未公开的;(八)将征收的排污费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的;(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新环保法的主要特点和亮点新环境法的制度亮点3.3.1.立法理念的创新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第四条 保

21、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改变了以前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表述3.3.1.立法理念的创新2、立法宗旨强调了两个关系: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调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调整新环保法修改为“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相协调”,二者的关系仍为协调关系,但二者的顺序作出了重大调整,改变了环境保护在二者关系中的次要地位。体现了发展理念的重要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新法旧法协调3.3.2.打造责任政府:执法方的责任机制权责一致原则,在强化执法手段的同时

22、,政府作为执法主体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强化来约束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执法方的责任机制包括:政府的责任和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两个方面,从集体和个体两个方面双重约束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政府和政府负责人的政治责任的法律化政府未完成环境保护目标的具体法律后果监督机制环境保护法与执法方责任的强化: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第六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一)不符合行政许

23、可条件准予行政许可的;(二)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的;(三)依法应当作出责令停业、关闭的决定而未作出的; 环境保护法与执法方责任的强化: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四)对超标排放污染物、采用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事故以及不落实生态保护措施造成生态破坏等行为,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未及时查处的;(五)违反本法规定,查封、扣押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设施、设备的;(六)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七)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而未公开的;(八)将征收的排污费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的;(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环境保护法与执法方责任的强化:政府和政府负责人的政治责任的法律化环境

24、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环境保护法与执法方责任的强化:政府未完成环境保护目标的具体法律后果1.制定限期达标规划,采取相较未达标时期更严格和有效的措施,限期达标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了具体的法律后果:“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这一限期达标的法律责任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本款规定只适用于未达到国家

25、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和流域的地方政府;第二,地方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限期达标。(目的性限缩解释) 环境保护法与执法方责任的强化:政府未完成环境保护目标的具体法律后果2.区域限批环境保护法四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本款规定了针对重点污染物排放超总量或未完成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的“限批”的法律后果。 环境保护法与执法方责任的强化:政府未完成环境保护目标的具体法律后果区域限批的法律性质:行政处罚说认为,区域限批制

26、度的主要目的是让违法区域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其新增相关污染物的项目不能得到许可,从而促使相应的地区履行其总量控制和环境质量达标的义务,这与行政处罚的目的何功能是一样的 环境保护法与执法方责任的强化:政府未完成环境保护目标的具体法律后果区域限批的法律性质:抽象行政行为说认为,行政处罚具有四个特征:一是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实施适用的;二是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制裁;三是针对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四是以惩戒违法为目的。区域限批针对的是该区域不特定的申请环评许可的主体,是对环评许可条件的一种否定性的一般性的措施,因而,区域限批在法律性质上定性为裁量性的抽象行政行为更为恰当。 环境保护法与执法方责

27、任的强化:政府未完成环境保护目标的具体法律后果3.公布未完成总量控制指标的地方政府的名单水污染防治法十九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未按要求完成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予以公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未按照要求完成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市、县予以公布。” 根据这一规定,公开违法政府名单限于未完成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这一情形。新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的作出了对地方政府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综合考核结果向社会进行公开的规定。 环境保护法与执法方责任的强化:政府未完成环境保护目标的具体法律后果4.责令改正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了针

28、对政府违法行为的“责令改正”的法律责任。根据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七条规定,针对政府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或者办理批准文件和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此种针对政府环境违法行为的“责令改正”的法律责任在循环经济促进法第四十九条中也进行了规定。 环境保护法与执法方责任的强化:监督机制1.人大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依法接受监督。(第27条) 环境保护法与执法方责任的强化:监督机制2.行政系统的自身监督

29、(第67条)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发现有关工作人员有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向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有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直接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 环境保护法与执法方责任的强化:监督机制3. 社会监督(第57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

30、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权向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接受举报的机关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3.3.2.打造责任政府:其他环境质量负责(第6条)加大财政投入(第8条)加强环保宣传和普及(第9条)报告环境保护工作和接受人大监督(第27条)改善环境质量(第28条)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第33条)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置(第37条)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第40条)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工作(第47条)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第47条第2款)组织评估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和损失(第47条)负责组织农村生活废弃物的处置工作(第49条)3.3.3.

31、加大企业违法成本(1) 违法成本过低的问题,我举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如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美国政府对英国BP公司行政处罚高达10亿美元。而对于2010年康菲溢油事故,海洋污染面积超过840平方公里,事件责任方康菲公司却只收到20万元人民币的罚单,且还是处罚的高限。因为根据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八十五条规定,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由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3.3.3.加大企业违法成本(1):查封、扣押3.3.3.加大企业违法成本(1):查封、扣押第二十五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

3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实施环境保护查封、扣押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五十五条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实施环境保护查封、扣押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五条【适用情形】排污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实施查封、扣押:(一)非法排放、倾倒或者处置危险废物、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含重金属污染物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物质或者

33、其他有害物质的;(二)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非法排放、倾倒、处置污染物的;(三)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四)非法排放、倾倒污水处理厂污泥及化工、印染、电镀、造纸、制革等工业污泥的;(五)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或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后,未按照要求执行停产、停排措施继续违法排污的;(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违法排污行为。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六项情形之一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实施查封、扣押;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或有前款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情形之一的,环境保护主

34、管部门应当立即实施查封、扣押。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第八条(强制公开主体)企业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列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一)被市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为重点监控企业事业单位的;(二)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三)使用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物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所列一类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上述有毒、有害物质的;(四)建有核设施、铀(钍)矿及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生产、销售及使用类以上放射源,类以上射线装置和非密封性放射源的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

35、置或者可能存在电磁辐射污染的;(五)污染物排放可能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学校、居民区等环境敏感区造成较大影响的;(六)具有试验、分析、检测等功能的化学、医药、生物类省级重点以上实验室、二级以上医院、污染物集中处置单位等污染物排放行为引起公众或媒体广泛关注的,或者可能对环境敏感区造成较大影响的;(七)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因环境污染问题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第九条(强制公开内容)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强制性公开下列信息:(一)企业事业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工商行政管理注册号、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环境保护工作组织体系及联系人和联系方式;(二

36、)企业事业单位生产地址及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产品及规模;(三)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的种类、名称、排放方式、排放口数量和分布情况、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核定的排放总量;(四)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达标情况;五)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情况的环境管理年度报告、危险废物防治情况;(六)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情况及其他环境行政许可情况;(八)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演练情况;(九)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情况;(十)落实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行政命令和行政指导意见情况;十一)接受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情况;(十二)缴纳排污费或环境保护税情况;(十三)受到环境行政处罚

37、情况;(十四)受到环境刑事制裁情况。:查封、扣押适用:1.不能授权进行此项执法 2.查封、扣押后相关主体仍然进行生产或从事其他行为如何处理?继续从事生产排污:按日计罚其他情形:治安处罚法第六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一)隐藏、转移、变卖或者损毁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扣押、查封、冻结的财物的;3.3.3.加大企业违法成本(2) :按日计罚第五十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第六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

38、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第六十一条 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不是补办) 环境保护法与环境违法成本的提高:按日计罚 适用条件及范围:1.主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2.违法排放污染物 ;3.受到罚款处罚并责令改正; 4.拒不改正责任内容:1.原处罚数额按日进行处罚 2.责令改正之日次日开

39、始 3.无封顶两个关键问题:1.第一次罚款的数额(污染设施运行成本、直接损失、违法所得等因素);2.地方法规可以扩大使用范围环境保护法与环境违法成本的提高:按日计罚美国的按日计罚:作为一种真正的行政处罚 违法行为每持续一天应当视为一次单独的违法行为我国的按日计罚:作为行政命令执行保障措施对拒不改正违法排污行为的排污行为进行按日累加处罚3.3.3.加大企业违法成本(3) :行政拘留第六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40、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一)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二)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三)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四)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适用问题:1.和刑事犯罪的界限划分:(两高解释)2.环保执法部门与公安部门的协调和衔接 案件移送和联合执法“两高”司法解释有关“严重污染环境” 的规定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第一条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

41、条规定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一)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二)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三)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倍以上的;(四)私设暗管或者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五)两年内曾因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受过

42、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实施前列行为的;(六)致使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十二小时以上的;(七)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五亩以上,其他农用地十亩以上,其他土地二十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八)致使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五十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死亡二千五百株以上的; 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九)致使公私财产损失三十万元以上的;(十)致使疏散、转移群众五千人以上的; (十一)致使三十人以上中毒的;(十二)致使三人以上轻伤、轻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十三)致使一人以上重伤、中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十四)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