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夹在秦汉和隋唐两个大统一时期的一段“乱世”。长达四百多年的秦汉帝国时代,自东汉中期以后便开始衰退,紧接着陷入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的混乱时代以及比起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五胡十六国分崩离析的时代。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一、三国与两晋1、三国鼎立(222-263年)(1)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3)222年,孙权称王,
2、229年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2.西晋短暂统一(266-316)(1)西晋的统一:263年,魏国灭蜀266年,司马炎改魏为晋,西晋建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2)西晋灭亡:316年被匈奴所灭统治集团奢侈腐化。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八王之乱,耗竭国力。少数民族内迁,卷入内战并逐渐主导了局势。1(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晋书地理志记载“至桓帝永寿三年(东汉156年),口五千六百四十八万六千八百五十六”“太康元年(西晋280年)平吴,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是(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答案】A【详解
3、】依据题干可知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完成统一中国时,人口数量已经大为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是东汉末年至三国鼎立时期政局长期动荡,战乱频繁,导致人口数量变化,A项正确;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改变了人口布局,但不会导致人口总数量大量减少,排除B项;北方自然条件恶劣并不是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排除D项。故选A项。2(2022全国高一课前预习)晋史学家习凿齿言:“自今三家鼎足四十有余年矣,吴人不能越淮、沔(汉水)而进取中国,中国不能陵长江以争利者,力均而智侔,道不足以相倾也。”这表明三国鼎立的出现( )A造成政局长期的动荡B有利于中原经济发展C削弱了吴蜀
4、两国实力D具备客观的地理条件【答案】D【详解】考查三国鼎立。从材料中“吴人不能越淮、沔(汉水)而进取中国,中国不能陵长江以争利者,力均”可知,“淮、沔”“长江”这种天然障碍构成了相对的均势,以致造成晋人所说的“三家鼎足四十有余年”,D项正确;“长期的动荡”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中原经济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吴蜀两国的实力,排除C项。故选D项。3(2022山东模拟预测)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司马懿卤城之战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诸葛亮技高一筹击败司马懿B蜀军魏军互有胜负最终魏军取胜C司马懿老谋深算且击败蜀军D诸葛亮与司马懿进行了正面作战【答案】D根据
5、材料可知,三则历史叙述都表明诸葛亮与司马懿进行了正面作战,D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帝攻拔其围,亮宵遁。”;三则材料对蜀军魏军的胜负表述不一,B项说法不恰当;C项说法不符合汉晋春秋和资治通鉴的表述。故选D项。4(2022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模拟预测)西晋泰始九年(公元273年),女子翟姜女用24匹丝练(丝绸的一个品种),从男子栾奴处买了一口棺材,并在木简上立下契约。这可以说明当时A商品经济繁荣发展B注重市场交易公平C存在以物易物现象D小农经济占据主导【答案】C【详解】根据“女子翟姜女用24匹丝练(丝绸的一个品种),从男子栾奴处买了一口棺材,并在木简上立下契约。”可得出,由于社会动荡,商业发展受到影
6、响,当时出现了以物易物的现象,C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公平交易,排除B项;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二、东晋与南朝1东晋的建立与统治(317420年)(1)建立:317 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2)士族统治:实行士族制度。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导致世家大族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权贵阶层。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文化上,崇尚清谈;社会生活方面,不与庶族(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寒门。)通婚,甚至坐不同席。士族通过仕宦途径和
7、婚姻关系维护门阀制度,以致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随着东晋皇室南迁,门阀士族政治达到鼎盛,历史学家将其概括为“门阀政治”,即士族与皇权共治。至隋唐两代,废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士族制度逐渐走向衰落。2南朝的更替(420589年) 420年,东晋武将刘裕称帝,国号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合称“南朝”3南北对峙: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到陈朝,只能保有长江以南,上游又丢掉了四川和荆襄,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4江南开发(1)原因: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
8、源。(2)表现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3)影响:促进了山区的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 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ng)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rn),则数郡忘饥。会土(指会稽)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h)、杜(均指古代关中地区县名)之间,不能比也。荆城(即荆州,指今湖北、湖南地区)跨南楚之富,扬部(即扬州,主要指今江苏、安徽两省南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重难点探
9、究之一:魏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统治者采取了劝课农桑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5(2022福建模拟预测)曹魏时期,名士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所杀,但其子嵇绍依然为司马氏集团建立的晋朝尽忠而死。有人骂嵇绍为仇人卖命“不孝之罪通于天”,西晋王朝却一直将他奉为忠义楷模,并再三褒奖。这说明,西晋时期A正统思想受到玄学冲击B门阀制度渐趋衰落C士族与王朝利益的结合D社会处于分裂状态【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说明西晋是士族支撑起来的政权;名士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所杀,但其子嵇绍依然为司马氏集团建立的晋朝尽忠而死,说明士族利益与政权紧密结合,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思想受到冲击,排除A项
10、;魏晋时期门阀制度盛行,排除B项;西晋实现了短暂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6(2021广东模拟预测)大将军曹爽当政时, 曹冏上六代论,论夏、商、周、秦、汉、魏六代兴亡之事,建议分封宗室子弟,授以军政实权,以抑制异姓权臣,否则政权可能转入他人之手,曹爽未采纳。过了六年,司马氏果然轻易夺取了曹魏政权。材料能够说明当时( )A分封制长期不能从思想上根除 B主张实行分封但要加以约束限制C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弊端的体现 D曹魏政权未行分封最终导致灭亡【答案】A【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建议分封宗室子弟”
11、、“否则政权可能转入他人之手”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要加以约束限制”,无从体现;C项明显属于无关项,排除;D项“曹魏政权灭亡的原因”,明显具有片面性。A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本题正确答案选A。7(2022辽宁模拟预测)东晋时期,皇权受制于士族门阀,朝廷中重要官职均为门阀士族把持,庶人不能染指。至于左右朝政的六品以上的宰辅,更是完全由士族垄断。这反映出当时A庶族地主不满生存现状B士族成为权贵攀附对象C门阀之间争夺核心权力D社会阶层流动受到阻碍【答案】D【详解】东晋时期,士族门阀把持朝廷的重要官职,将庶族地主排除在外,六品以上的宰辅完全由士族垄断等,反映出当时社会阶层
12、流动受到阻碍,D项正确;庶族地主不满生存现状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士族成为权贵攀附对象,排除B项;门阀之间争夺核心权力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先选D项。8(2022广东汕头三模)西汉以来州举秀才、郡察孝廉,照例为本州郡人,无须标明其地。这种情况在东汉后期开始出现例外,而且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异地(户籍不在本州郡)察举、异地求举则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门阀士族垄断政治权力B监察体制强化回避本籍C人口出现大规模的流动D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弱化【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两晋时期出现北民南迁,北方人口大规模向南方迁移,许多读书人离开了原籍,因此异地(户籍不
13、在本州郡)察举、异地求举则成为一种普遍现象,C项正确;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大规模流动,而非门阀士族垄断政治权力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弱化,排除AD项;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社会动荡,国家的监察体制并没有得到强化,排除B项。故选C项。9(2022广东湛江二模)南北朝时期,南朝有些边镇将军叛逃至北魏,这些边镇将军及他们的子孙,都有一定的文化教养,与这些将军“同谋归诚”的幕僚,有不少是“衣冠之士”。这一事件( )A导致了北朝政治腐败B加速了南方政权瓦解C打破了南北军事平衡D推动了南北文化融合【答案】D【详解】据材料可知,南朝逃往北方的将军及其子孙、幕僚不少是“衣冠之士”,他们的北上有利于传
14、播南方文化,促进南北文化的融合,D项正确;南朝官僚迁往北方与北方政治腐败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这一事件同样与南方政权瓦解无必然联系,排除B项;C项夸大了这一事件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三、十六国与北朝1十六国(1)十六国出现: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的15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其中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2)淝水之战:4世 纪下半叶,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前锋被击败于淝水。强大的前秦政权一败之后迅速崩溃。2.北朝(1)北魏统
15、一北方: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439年统一北方。(2)孝文帝改革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联姻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楼楼邱穆陵穆步六孤陆贺兰贺独孤刘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北魏杨机墓双髻女俑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都材料三:(北魏)南迁,革夷从夏(注:即孝文帝改革)。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材料二: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 洛阳伽蓝记重难点探究之二:
16、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材料四:北朝的强盛来自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 ,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促进了民族交融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隋唐的统一强盛奠定基础(3)北魏的分裂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东魏和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4)隋朝统一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势,灭掉北齐。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10(2022辽宁三模)根据魏书李宝附承子韶传记载:“高祖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韶对: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
17、地则士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高祖称善。”据此可知北魏迁都洛阳的原因是A削弱鲜卑贵族势力B顺应洛阳士族要求C洛阳地区经济发达D追求政权的正统性【答案】D【详解】根据“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士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可得出迁都洛阳是因为洛阳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统治中心,迁都于此,能够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D项正确;A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项;材料没有体现士族的需求,排除B项。故选D项。11(2022辽宁模拟预测)历史学家傅乐成在其主编的中国通史中认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少数民族南下建国于中原后的行政组织、礼仪、法律等,多出自汉人的设计,但实际上是双方“文化采借”的结果。作者意在说明A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作用C不同民族间文化优势互补D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进程【答案】C材料的信息是“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建国所实行的行政组织、礼仪、法律等是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借鉴的结果”,由此可以得出材料的主旨是强调民族融合过程实际上文化优势互补,C项正确;材料中虽然体现了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但是材料的主旨强调的是双方互相影响,选项A对材料解决片面,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宋朝,与材料体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时期史实不符,排除B项;“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进程”与材料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采购合同技术标准争议调解重点基础知识点
- 采购合同合同管理培训重点基础知识点
- 土地承包协议二零二五年
- 夫妻自愿协议离婚范例范文
- 独家经销协议的主要内容
- 二零二五版售后回租买卖合同
- 二零二五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
- 人力资源劳动模板范例二零二五年
- 大摩转让中金4.%股权获批
- 政府工程欠款合同范本
-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图像分类方法
- DB11T 219-2021 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星级划分与评定
- 重度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解读
- 干部家庭社会关系登记表
-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音乐》真题及答案
-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
- 中国移动:能力开放-产业互联-互联网+大会材料
- 数据采集服务合同协议书
- DL-T-5161.5-201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5部分:电缆线路施工质量检验
- DZ∕T 0341-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建筑用石料类(正式版)
- DZ∕T 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