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自主阅读教学案例_第1页
阿Q正传自主阅读教学案例_第2页
阿Q正传自主阅读教学案例_第3页
阿Q正传自主阅读教学案例_第4页
阿Q正传自主阅读教学案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阿Q正传自主阅读教学案例阅读的教学背景对文学经典形象的认识能从本质上把握是阅读的关键。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鲁迅对阿Q这一 “哀其 不幸,怒其不争”形象的创作“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 意图在于“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距离阿Q时代甚远的 学生们怎么理解阿Q这个人物,如何把握小说的内涵呢?考虑到 老师的指导应该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为基础,我首先让学生自己阅 读课文。阅读体验再现教室里一片宁静,学生们个个专注,阅读速度有快慢,为了 推进阅读的速度,我在黑板上写下同学所看的章节:优胜记略、 续优胜记略、恋爱的悲剧、生计问题越来越多的同学抬头看 我,我知道同学们完成了阅读,于是我请了三对同

2、座到讲台上用 对话或辩论的方式和大家交流。前两对意见出奇的一致,主要的 故事情节也能涉及,但话锋一转都不约而同谈阿Q给自己生活和 学习的启示,特别是那位公认是班级学习最勤奋刻苦的女生,非 常认真地说要向阿Q学习,用精神胜利法让自己乐观的面对挫 折。怎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Q形象一时间成了学生学 习的典范?第三对学生走向了讲台,我想这回应该有不同意见 了,因为顾同学喜欢标新立异,平时在语文课上经常会发表有创 见的想法,“我比拟赞成前面同学的意见,尽管老师说鲁迅的作 品深刻,我个人觉得这一篇还比拟好理解”,顾同学看看我继续 说: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确实对我们当代中学生具有现实意义。 我知道他看

3、我的意思是说,这么简单的问题前面同学都已经说得 很清楚了,还有必要让我说嘛。“精神胜利法”暴露的是精神世 界的落后面,同学们的理解正相反,把“精神胜利法”看成制胜 法宝,要学习阿Q。于是我问:赵太爷打阿Q嘴巴和阿Q对王胡的一骂一拳,伸 出手去摸小尼姑的头,想揪住小D解恨,这些在本质上到底有什 么不同,阿Q究竟为了什么而革命,阿Q被砍头前说,过了二十 年又是一个好汉,那么联系阿Q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行为看阿Q, 他能算是一个好汉吗?问题提出后,我重点选择几个片断让学生 带着问题再次阅读,紧扣文本的语言意蕴,在师生的深入对话交 流中,走进鲁迅笔下的阿Q。在问题引导下的阅读对话和审美,让学生从外像看到精

4、神, 认识了阿Q的行为特征、心理品质和典型意义,看清了阿Q身上 恶劣的品性:“精神胜利法”的实质是以自欺来自慰,阿Q欺软 怕硬,狡滑无赖;盲目自大,狭隘保守;假装正经,护卫道学; 忌痛护短,以丑为美;安于现状、趋时附势。我对同学们说:阿 Q们就是这样的至死都是和看他死喊好的人们一样,仍在“昏 睡”中的国民,鲁迅先生笔下是“做了奴隶而不知道自己的奴隶 地位”的阿Q,作品所描写的是上个世纪初的社会现实,在今天 仍具有现实意义,但不是同学误解的所谓现实意义,理解阿Q, 理解鲁迅呐喊中的文学形象要从国民性上考量,正视国民性 中的缺陷。阅读鲁迅此类小说时我们还需要把握“揭出病苦,引 起疗救的注意”的命题

5、,把握鲁迅把他“有价值的”毁灭给人 看,把他“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的笔法。鉴赏完毕,同学们假设 有所思,说鲁迅作品确实深刻,有的同学说仔细想想自己身上平 时不以为然的一些品行都有阿Q的影子。阅读策略的审视学生之所以曲解阿Q形象是因为教师虽然注意到学生阅读体 验的重要,却忽视了指导:1、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阅读体验, 需要教师有效指导,问题引导就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效果的方 法。2、文学经典形象的深刻性必须通过语言意蕴,这不是学生 纯自然阅读状态下可以体会到的。3、联系现实社会和个人的现 实生活确实是阅读的方法,如果不以准确把握形象的精神实质为 前提,曲解了作品,不但是糟蹋了经典作品,而且影响了自身

6、的 开展。因此文学经典形象的阅读要重视问题策略、审美策略、对话 策略的运用。自主阅读是阅读鉴赏的基础,要用指向性、融合性、开放性 问题给予阅读的方向、兴趣,提高阅读的注意力,降低阅读的难 度,防止自主阅读的盲目性,促进学生熟读文本,从故事的表层 到把握文学形象再到领会精神实质。这是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 前提,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自主 学习、主动学习的保障。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才有可能自己发 现问题,提出具有鲜明个体色彩的有价值的问题。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名著阅读教学,还要凭借语言 意蕴,依靠形象力量,把握作品的思想精髓,在审美中促进学生 自我开展,实现文学经典形象的核心价值。而且审美对话的准 确、丰富、深刻、多元,能帮助学生汲取人类精神文化的营养, 提高自身文学的鉴赏力,促进人的主动开展。阅读中学生会把文本和现实社会进行“勾联”、“回忆和联 系”,将课文的审美因素与自己的审美经验“接轨”,实现与文 本作者的对话、与文学形象的对话。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