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绪论_第1页
《环境管理学》绪论_第2页
《环境管理学》绪论_第3页
《环境管理学》绪论_第4页
《环境管理学》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章 环境管理绪论 环境保护的核心是环境管理,随着环境问题不断的对环境管理提出新的挑战,环境管理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环境管理学。它是一门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甚至是技术依据的科学,是上世纪70年代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1.1 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1.2 环境管理的主体、对象和内容1.3 环境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1.1 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1.1.1 环境1.1.2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1.1.3 环境管理1.1.4 环境管理的目的、任务和基本原则1.1.1 环境1、环境的概念 一般来说,“环境”是相对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即围绕某一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以及对中心事物可能产生

2、各种影响的因素。对于环境科学而言,环境的含义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2、环境的分类按不同的方法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1)按环境要素: A、自然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包括江河、海洋、湖泊)、土壤环境、地质环境、生物环境(包括森林环境、草原环境)。 B、人工环境(根据用途和功能) :聚落环境(如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生产环境(如工厂环境、矿山环境、林场环境等)、

3、交通环境(如机场环境、港口环境)、文化环境(如风景游览区环境、自然保护区环境)。(2)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分类: 特定空间环境(如航空航天密封舱环境)、车间环境、生活区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宇宙环境等。3、环境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与区域性是环境在空间维上的特征 整体性是指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要素之间构成了一个系统,整体功能不是各组成部分的简单加和。同时,环境又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不同区域的环境有不同的整体性,这一点生态环境表现的尤为突出(比如森林生态环境,草原生态环境)。(2)变动性与稳定性是环境在时间尺度上的特征 变动性是指环境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稳定性是指环境

4、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能使发生改变的环境系统的结构和状态得以恢复和维持,如生态系统的恢复,水体的自净作用。 (3)资源性与价值性是环境对于人类社会效用关系上的特性 资源性是指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 价值性,环境具有资源性就具有价值性,环境价值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资源日益稀缺,有些原来认为没有价值的东西,也变得越来越珍贵,如清洁的空气和水。 1.1.2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1.1.2.1 环境问题的概念 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称为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按产生的原因):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1)原生环境问题 也称第

5、一环境问题A、由自然力引起,多表现为自然灾害。如火山地震,洪涝、干旱、滑坡和泥石流,火山喷发造成的大气污染等。 B、特点:人类目前不可避免,对其抵抗力很弱。2)次生环境问题由人为破坏引起。次生环境问题又分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A、生态环境的破坏 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所致。如森林毁灭、荒漠化、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特点:是一种结构性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一旦遭受破坏,就失去了系统的稳定性和自律性,其功能无法自行恢复。需要在人类的调控下来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B、环境污染 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人类落后的生产技术造成,而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的产物。如水域污染、大

6、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 特点:污染物一经排放后,不会马上消失,存在时间较长。公害 :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对公众的生命、健康、财产的安全和生活环境的舒适性等造成的危害。 属于恶性污染事件。 特点: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伤亡人数较大。世界著名的环境问题世界著名的环境问题世界著名的环境问题世界著名的环境问题世界著名的环境问题世界著名的环境问题1.1.2.2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1)远古时代(公元前200万年至公元前1万年) 人类以渔猎和采集为生,人口数量少,生产力水平极低,不存在环境问题。(2)农业文明时代(公元前1万年至公元18世纪) 人类掌握了一定的劳动工具,

7、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出现了局部环境问题。如局部地区因过度放牧和毁林开荒引起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3)工业文明时代(公元18世纪以来)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创造了极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引出了严重的环境灾难,环境问题成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4)后工业文明(信息革命之后,近40年) 随着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破坏,环境问题已成为最重要的全球问题。比如全球变暖,酸雨、海洋污染,土地退化,森林破坏,淡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和耗竭,生物性多样性锐减等。1.1.2.3 中国的环境问题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迅猛发展,环境问题初见端倪

8、。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发展,加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落后,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1)环境污染严重 A、大气污染严重: B、水污染问题突出: C、垃圾围城现象普遍:(2)生态破坏严重: 以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耕地肥力下降为标志的土壤环境破坏日益严重; 以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湿地面积骤减、水质恶化、生态功能退化为主的水环境破坏不断加剧; 草原退化、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物资源破坏问题也非常严重。(3)生态环境代价巨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中心对中国环境破坏进行了经济估算,结果表明:中国可计算的环境污染损失占GDP的510,生态

9、破坏导致的经济损失为环境污染损失的两倍以上。1.1.2.4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环境问题的产生有两个层次上的原因:一是社会行为层次上的,二是思想观念层次上的。1、环境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社会行为层次上): (1)人口膨胀带来的压力。人口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超过环境供给资源和净化废弃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的问题。 (2)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一方面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对不可再生资源加速其耗竭的速度。另一方面,生态意识淡薄,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法,结果导致环境问题。 (3)片面的追求经济增长。传统的发展模式只关注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

10、的增加。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其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相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2、环境问题产生的观念根源(思想观念层次上): 从发展观来看,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发展”被理解为经济增长,这种发展观导致了人们对经济增长的片面追求,加剧了人类对环境的索取,促使环境问题愈演愈烈。 从伦理道德观来看,现代文明社会是以人为中心的,人们把自然资源(包括森林、动植物)看作是自己利用的对象,有权对自然界随心所欲的处置和改变。这种观念导致无节制的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 从价值观看,长期以来,人类认为水,空气,生物等自然要素是没有价值的,结果自然要素被大量使用却没有反映出价值,导致了环

11、境成本转嫁给了社会。 从科学观看,人们一直认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科学的唯一尺度,注重科学产生的经济效益,忽视其社会效益,特别是环境效益。这种科学观导致发展走上了一条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道路。 从消费观看,目前,消费已经成为一种刺激生产的要素,一种体现自身存在价值的因素,这种发展观加剧了人类对环境的索取。1.1.3 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的概念形成与发展环境管理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与人们认识环境问题的过程联系在一起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萌芽阶段(萌芽前期和单项治理阶段)。 2)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3)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

12、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4)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1)萌芽阶段(萌芽前期和单项治理阶段)时间段:20世纪50年代末以前 萌芽前期(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把工厂鳞次栉比,作为近代工业发达与社会进步的象征。对于工业燃煤所引起的大气污染,只是对燃煤加以限制,而没有采取任何大气污染的治理措施,更谈不上进行环境管理。 进入50年代以后,环境污染逐渐由局部地区扩展到全区,连续出现公害事件,迫使工业发达的国家对工业排出的有害物质进行净化处理。但问题并没有解决,这是最初的单项治理阶段。这一阶段未提出环境管理的概念。 2)把环境问题

13、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时间段: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这个时期的环境管理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环境管理成了治理污染的代名词。在法律上,则颁布了一系列的防治污染的法令条例,目前的环境保护法律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制定的。60年代后期,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了全国性环境保护机构,颁布环境法规,制定污染防治规划,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预防措施,标志着环境管理逐步被人们重视并开始发展起来。这一时期的工作对于减轻污染、缓解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尖锐矛盾,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这一时期没有从杜绝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入手,因而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3)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

14、理手段时间段: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 环境管理思想和原则变为“外部性成本内部化”,也就是将环境的成本内在化到产品的成本中去,使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由经济开发行为担负。 对自然资源进行价值核算,运用收费、税收、补贴等经济手段以及法律、行政的手段进行管理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管理方法,并被认为是最有希望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环境规划、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等得到蓬勃的发展。 这一阶段标志着环境管理的概念已初步形成并得以发展完善,环境管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但是,实践表明,对目前的经济运行机制进行小修小补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4)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发展问题,以协调

15、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时间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 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在传统自然观和发展观等观念支配下的发展行为造成的必然结果。“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发展应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2、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 随着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人们对环境管理的认识不断地深化,环境管理的含义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1974年,在休埃尔编写的环境管理中对环境管理的含义作了专门的论述,指出“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

16、1987年,刘天齐主编的环境技术和管理工程概论中对环境管理的含义作出了如下论述:“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叶文虎对环境管理的含义进行了归纳:“环境管理是通过对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调整是通过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教育的、科技的等手段来进行。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环境管理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要比较全面地理解环境管理的含义,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协调

17、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是环境管理的根本目标 。 第二,动用各种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 第三,环境管理和任何管理活动一样,也是一个动态过程。环境管理要适应科学技术规模的迅猛发展,及时调整管理对策和方法,使人类的经济活动不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净能力;第四,环境保护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环境管理需要各国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 1.1.4 环境管理的目的、任务和基本原则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调整环境行为 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转变环境观念1、环境管

18、理的根本目的(一)转变环境观念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追求GDP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和道德环境无价分析的科学恶性消费传统观念绿色GDP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和道德环境有价、生态有价综合的整体的科学节约型、环保型消费理想观念发展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科学观消费观环境观念的转变:2、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指导和培育一种文化,以取代工业文明时代形成的,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的需求为中心,以自然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这是环境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环境文化的建设:玛雅文明的覆灭中华文明发源地黄河三角政府行为人的社会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政府行为是总的国家的管理行为,诸如制定政策、法律、法令、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等 个人在

19、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 企业行为是指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生产者公众行为则是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居家休闲、旅游等方面的行为。 人类社会行为的三大主体(二)调整环境行为 环境保护投入不足轻视环境公共责任轻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 排污污染环境资源高消耗只关注经济利益、漠视环境和社会责任随意丢弃生活垃圾浪费水电煤气漠视环境 不良行为充足的环境预算重视政府的环境公共责任制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清洁生产和零排放通过ISO14000认证循环经济关注企业环境形象、责任和道德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节约能源、资源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理想行为 政府行为 企业行为 公众行为环境行为

20、的转变:(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环境社会系统”物质流环境管理的对象 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的三项任务调整环境行为 转变环境观念 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根本直接具体方法和实践环境管理的最终目标: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 环境管理三项任务的关系 3、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环境管理应遵循三个原则(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这个原则包含了三点:(1)公平性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公平。1、本代人的公平,即代内平等,给世界各地以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发展权。2、代际间的公平,既世代平等。自

21、然资源是有限的,本代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满足需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2)持续性原则,是指人类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3)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应该共同遵从。也就是说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促进人类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二)全过程控制原则 全过程控制就是指对人类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 对于某个产品而言,就是从自然中来回到自然中去的全过程,也就是既包括制造产品所需要的原材料的采集、加工等生产过程,也包括产品贮存、运输等流通过程,还包括产品的使用过程以及产品报废或处置等

22、废弃回到自然过程,这个过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品的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Life Cycle)的概念,其基本涵义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从摇篮到坟墓”(Cradle-to-Grave)的整个过程。生命周期评价是评价一个产品系统生命周期整个阶段,从原材料的提取和加工,到产品生产、包装、市场营销、使用、再使用和产品维护,直至再循环和最终废物处置的环境影响的工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归纳来说,生命周期评价就是对某物从产生到消亡以及消亡后所产生的效应进行全过程的评价。生命周期评价在生态环境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尿布事件”是生命周期评价比较典型的例子之一,影响较大。 20世纪80年代,“尿布事件”在美国某州引

23、起人们的关注。所谓的“尿布事件”就是禁止和重新使用一次性尿布引发的事件。在初期,由于一次性尿布的大量使用,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垃圾,填埋处理这些垃圾需要大量的土地,压力很大,于是议会颁布法律禁止使用一次性尿布而改用多次性尿布,由于多次性尿布的洗涤,增加了水资源和洗涤剂消耗量,不仅加剧了该州水资源供需矛盾,而且加大了水资源污染,该州运用生命周期的思想对使用还是禁止一次性尿布进行了重新评估,评估结果表明,使用一次性尿布更加合理,一次性尿布得以恢复使用。(三)环境经济的双赢原则 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冲突时,必须去追求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方案,这就是经济与环境的双赢。1.2 环境管理的主体、对象和

24、内容一、环境管理的主体二、 环境管理的对象三、 环境管理的内容 一、环境管理的主体三大主体三大主体政府企业公众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的行政机关。(在理论上它应还包括立法、司法等机关。)(一)政府政府制定环境发展战略、设置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法律法规、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全球性环境问题管理方面:对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作用于地球环境的行为进行管理政府政府主导性力量。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是以追求利润为中心的独立的经济单位。(二)企业政府自身的环境管理:制定自身的环境目标、规划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通过和执行ISO14000对政府和公众的环境影响:设计和生产

25、出绿色产品(公众才能使用),开发绿色环保的先进技术和经营方式(才能推动政府完善法律、标准加强管理)企业企业环境管理既与政府、公众的环境管理行为互动,又发挥着重要和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公众包括个人与各种社会群体公众环境管理是公众参与的环境管理(三)公众P23 厦门PX事件政府公众参与的环境管理主要以散布在社会各行各业、各种岗位上的公众个体,以及以某个具体目标组织起来的社会群体的行为来体现。在一些情况下,公众通过自愿组建各种社会团体和非政府组织来参与环境管理工作。如: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性机构。公众 二、环境管理的对象(一)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行为根据其性质,政府行为分三大类: 1 相对于其他行为主

26、体(如企业、公众等)的国内行为2 3作为国家和社会意志的代表,与其他政府之间的行为各级政府之间以及政府与其职能部门之间的“内部”行为 政府作为投资者为社会提供公共消费品和服务 作为投资者为社会提供一般的商品和服务政府行为的主要内容有:12 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及相应的经营和管理权3 政府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和对市场进行政策干预4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政府决策的民主化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2政府施政的法制化3 政府行为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又不易察觉,既可以有重大的正面影响,又可能有巨大的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 (二)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行为 从事生产

27、、交换、分配、投资 企业行为可以概括为:1通过向社会提供物质性产品或服务获得利润的活动2 以追求利润为中心,对外部变化做出自主反应的活动 3 企业是资源、能源的主要消耗者 企业是污染物的主要产生者、排放者和主要治理者12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3企业行为对资源环境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企业调控自身行为的角度政府对企业行为调控的角度12公众对企业行为调控的角度3 要防止或减轻企业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行为是环境管理行为重要关注的对象。 公众和公众行为是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的对象公众行为是和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并列的重要行为,体现在:1 涵盖、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远不能

28、被前两者替代包含2(三)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行为 个体对物品和服务的需要,是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的根源公众的生活方式对环境问题的影响重大(如城市居民、农民)12 公众行为影响政府和企业行为3公众行为对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公众调控自身行为的角度政府对公众行为调控的角度12企业对公众行为调控的角度3要解决公众行为可能造成和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三、环境管理的内容企业公众政府(一)按管理领域划分管理领域,是指环境管理行动要落实到的地方,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的什么地方、人类活动中的什么方面。要素管理产业管理区域管理政府、企业、公众管理(二)按环境物质流划分自然资源环境管理水资源环境管理土地资源环境管理海洋资源环境管理森林资源环境管理草原资源环境管理生物多样性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城市环境管理 流域环境管理 地区环境管理农村环境管理 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 国家环境管理小城镇环境管理 社区环境管理 全球环境管理企业环境管理工业环境管理农业环境管理服务业环境管理第四产业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大气环境管理水体环境管理固废环境管理噪声环境管理辐射环境管理物质流方向物质流方向1自然资源环境管理自然资源的环境管理实质是管理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