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祛风湿药课件_第1页
定祛风湿药课件_第2页
定祛风湿药课件_第3页
定祛风湿药课件_第4页
定祛风湿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祛风湿药概述:一定义:凡以祛除风湿、治疗风湿痹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祛风湿药。二功效:祛风除湿为主,兼有舒筋、通络、止痛、强筋骨等作用。性味:辛、苦,温(凉)归经:肝脾肾辛能散风 肝-主筋 祛除肌肉、筋骨、 苦能燥湿 入 脾-主肌肉 经络间风湿之邪 温能胜寒 肾-主骨 而舒筋通络止痛 药理研究:本类药物多具有抗关节炎、镇静、镇痛、消肿等作用。 三适应范围:适用于风湿痹证:肢体疼痛,关节不利,筋脉拘挛、腰膝酸痛、下肢痿弱等证。痹症: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共有症状:肢体关节痛疼痛,屈伸不利。行痹:感受风邪较重,痛无定出,遇风则甚。行痹的特点为疼痛游走不定,时而走窜上肢,时而流注下肢。痛痹:

2、感受寒邪偏重,痛有定处,疼痛剧烈,遇寒加重。着痹:感受湿邪偏重,肢体疼痛重着,肌体麻木不仁。着痹的特点:疼痛重着,手足沉重,疼有定处。热痹:热邪郁于关节,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得冷则舒。 热痹宜选寒凉而能清除热邪的祛风湿药(秦艽、防己、络石藤),并佐以清热凉血解毒药。肝肾虚损而见腰痛脚弱者,当选能强筋骨的祛风湿药(桑寄生、五加皮),并配补肝肾强筋骨之品(杜仲、续断)。病邪在表或疼痛偏上者,当配祛风解表药(桂枝、防风、羌活)。病邪入络而见血瘀者,当配活血通络药(鸡血藤、当归)。久病气血不足者,当配益气补血药(党参、当归)。五注意事项:1、痹证多属慢性疾患,需长期用药治疗。为服用方便,可制成酒剂或丸剂

3、。况且酒剂还能增强祛风湿药的功效。2、本类部分药物辛香苦燥,易耗伤阴血,故阴虚血亏者应慎用。诸药性能,祛风除湿或舒筋通络,或强健筋骨风湿痹痛可疗,腰膝酸软可选辛温香燥伤阴血,阴亏血虚要慎用。 重齿毛当归 药材独活 独活 独活Duhuo神农本草经要点:治风湿痹痛尤以下部为宜,兼解表。命名:此物无风自动,得风不摇,故名。别名:香独活,独摇草,川独活。来源: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入药。产地:山野自生,主产于湖北、四川等地。采集与炮制:秋末或春初采挖。炕干。切片生用。性味:辛、苦,温。归经:肾、膀胱(肝)。功效:祛风湿,止痹痛,解表。临床应用:1风湿痹证。本品善祛风湿、散寒邪而通痹止痛。

4、为治风寒湿痹常用药,因其性下行,故尤以下部寒湿(腰膝部)痹痛用之为宜。独活寄生汤。药物组成: 独活三钱(9g)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肉桂心 防风 川芎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干地黄各二钱(各6g) 功效: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 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 杜仲牛膝人参草,风湿顽痹屈能伸。3、少阴头痛。本品入肾经而搜伏风,治风扰肾经,伏而不出之少阴头痛。少阴头痛,三阴头痛之一。兰室秘藏头痛门:“少阴经头痛,三阴三阳经不流行而足寒气逆,为寒厥,

5、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为主。”症因脉治头痛论:“心疼烦闷,头痛,痛连胲骨,少阴症也。” 。集韻頰下曰胲(hai3)。用法用量:煎服,5一15g。性能特点:本品辛散苦燥温通,入肾与膀胱经,性善下行,既能祛风胜湿而止痛,又能祛风解表,主治风湿痹痛,尤以下部为宜;配伍解表药又可治风寒挟湿表证等。鉴别比较:羌活 风湿痹痛 祛风湿,止痹痛,解表。治独活 风寒表证然羌活性较燥烈,解表力强,凡病邪在上在表,上半身风湿痹痛多用;独活性较缓和,善祛筋骨间风湿,凡病邪在下在里,下半身风湿痹痛多用。1、羌、独活宋元之后正式区分“古时羌活独活,未尝分别,自宋以来,则独活别为一条。” 本草正义2、所治偏表偏上-羌活

6、 (九味羌活汤) 所治偏里偏下-独活 (独活寄生汤)“羌活则疗水湿游风,而独活则疗水湿伏风也。”“羌有发表之功,独有助表之力”、“羌行上焦而上理,独行下焦而下理。” 本草求真防己名医别录: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防已黄芪汤,防已茯苓汤),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足挛急(防已汤),通腠理,利九窍。一、祛风止痛-风湿痹痛防已汤:治风历节四肢疼痛如槌锻不可忍者方防已四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桂心四两 生姜四两乌头七枚 人参二两 甘草三两千金方卷八诸风贼风第三二、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脚气风水证-水肿兼有表证(防已黄芪汤:防已 黄芪 白术 甘草)皮水证-脾虚湿盛水溢肌肤(防已茯苓汤:防已 黄芪 桂枝

7、茯苓 甘草)川乌 川乌 乌头 一、祛风除湿- 风寒湿痹,拘急疼痛 乌头汤: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麻黄 黄芪 芍药 甘草 乌头二、温经止痛心腹冷痛,寒疝疼痛。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 大乌头煎方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口父 咀) 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解毒:绿豆60g黄连6g甘草15g 生姜15g 红糖适量 蜂蜜50-120g,凉开水冲服马钱子一、通络止痛风湿顽痹,麻木瘫痪二、散结消肿痈疽疮毒,咽喉肿痛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有毒,注意用量。(入丸散0.3-0.6g)

8、“鸟中其毒,则麻木搐急而毙,狗中其毒,则苦痛断肠而毙。若误服之,令人四肢拘挛。”本草原始使用注意、内服须经炮制。、孕妇忌用。雷公藤一、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风湿顽痹二、 消肿止痛,杀虫解毒-痈肿疔疮,麻风顽癣,疥疮,湿疹。威灵仙一、祛风湿,通经络- 风湿痹痛,拘挛麻木“威,言其猛也,灵仙,言其功神也。”纲目特点:、药性走窜,通利十二经络。“为风药之宣导善走者也。”本草经疏、止痛力强“丹溪曰:威灵仙,痛风之要药也。其性好走,通十二经,朝服暮效。”本草图解二、消痰水-痰饮积聚“痰饮之病,气壮者服之有捷效。”纲目“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 开宝本草三、治骨鲠-诸骨鲠喉威灵仙,糖醋煎,鱼骨刺,软如绵。秦

9、艽一、祛风湿,舒筋络- 风湿痹痛,筋脉拘挛,手足不遂名医别录:疗风无问新久,通身挛急。 特点:药性偏凉,热痹为宜 新久痹痛均可投用 二、退虚热-骨蒸潮热(柴胡 鳖甲(去裙襕,酥炙,用九肋者) 地骨皮各30克 秦艽 当归 知母各15克虚劳阴亏血虚,骨蒸壮热,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困倦盗汗。) 小儿疳热三、清湿热-湿热黄疸络石藤一、祛风通络- 风湿痹痛,筋脉拘挛二、凉血消肿- 喉痹,疮肿木瓜 一、舒筋活络-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脚气肿痛 “专治筋脉为病,急者可舒” 本草便读二、除湿和胃-吐泻转筋蕲蛇一、祛风通络-风湿顽痹 口眼斜,半身不遂二、定惊止痉- 麻风疥癣,皮肤瘙痒 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豨莶草一

10、、祛风除湿,通经活络- 风湿痹痛,肢体麻木 半身不遂特点: 生用善清湿热 制用强筋健骨“生用则性寒,熟用性温” 纲目二、清热解毒-疮疡肿毒 湿疹五加皮 五加皮 药材五加皮 五加皮民谚:“浑身软如泥,离不了五加皮”;“两脚不会移,要吃五加皮”。 一、祛风湿,强筋骨-风湿痹痛 腰膝软弱,小儿行迟五迟、五软是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的常见病症。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均属于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病症。西医学上的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脑性瘫痪、佝偻病等,均可见到五迟、五软证候。五迟以发育迟缓为特征,五软以痿软无力为主症,两者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互为并见。多数患儿

11、由先天禀赋不足所致,病情较重者预后不良;少数由后天因素引起者,若症状轻松,治疗及使者也可康复。二、 利尿-水肿,脚气五皮散(局方):茯苓皮,生姜皮,大腹皮,五加皮,地骨皮。关于中国古代的脚气病及其历史的研究廖育群文章从作者的“亲身感受”,及当代国人多不识“脚气”为何、误将脚癣作脚气的现实状况,首先提出:“维生素B1缺乏症(脚气病),在中国的流行情况究竟如何”的问题。考察的结果是:只有在特殊时期、特殊生活环境、特殊人群中,才见此病较为广泛的流行。而在仅仅是以“白米为主食”的生活环境下,并未见到此病的普遍存在。由此引出有关“中国古代医学文献中的脚气记载,其疾病的性质究竟如何”的思考。脚气病的基本病

12、理改变是“多发性神经炎”,而导致这一病患的原因实有多种。其中较为值得注意的是汞、铅、砷等矿物药中毒。脚气流行的历史曲线虽与国人几千年种稻、食米之生产生活史的发展曲线不符,但却与饵食含汞、铅、砷等矿物药之“外丹”的历史曲线基本一致。因而此文对于晋唐时期“脚气病”的本质与产生原因,提出一个与传统解释完全不同的新见解。 临床表现1.感觉障碍: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套”型感觉减退或过敏,可有肢端疼痛、烧灼或麻木感。2.运动障碍:四肢远端肌力减退,引起垂腕、垂足,久病者肌肉萎缩。3.反射障碍:四肢腱反射减低或消失。4.植物神经障碍:肢体远端皮肤发凉、乾燥、脱屑、变薄光亮、指(趾)甲松脆、多汗或无汗等。5.

13、各种致病原因的原发性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所见(如:营养代谢障碍,感染性疾病,中毒,变态反应,物理性创伤,胶原疾病,癌性及遗传性疾病等)。 桑寄生一、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独活寄生汤二、安胎元-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寿胎丸:菟丝子 续断 桑寄生 阿胶狗脊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风湿腰痛脊强 肾虚腰膝软弱 肾虚尿频遗尿 千年健来源:天南星科千年健的根茎。别名:一包针、千年见。炮制:生用。功用疏要:本品辛、苦而温,归肝、肾经。既可祛风湿、止痹痛,又可强壮筋骨。临床用于风湿痹痛而腰膝冷痛、下肢拘挛麻木之证。今有用于胃痛者。雪莲花来源:菊科植物绵头雪莲花、鼠曲雪莲花、水母雪莲花的带

14、花全株。功用疏要:祛风湿、强筋骨、补肾阳、调经止血。用于风湿痹证,肾虚阳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等。 雪莲是菊科凤毛菊属雪莲亚属的草本植物。它生长在海拔4800-5800米的雪山雪线附近的碎石间,耐低温抗风寒,花像莲蓬座子,顶形似莲花,故得名雪莲花。该亚属的植物有20余种,绝大部分产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雪莲花不易采摘,数量有限。 因为雪莲有适应高山环境的生物学特性,它叶极密状如白色长绵毛,宛若绵球,绵毛交织,形成了无数的小室室中的气体难以与外界交换,白天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它比周围的土壤和空气所吸收的热量要大;而绵毛层又可使机体免遭强烈辐射的伤害。另外,密集于茎顶端的头状花序,

15、常被两面密被长绵毛的叶片所包封,犹如穿上了白绒衣,以保征在寒冷的高山环境下传种接代。 1、主治证下半身风湿痹痛:独活诸骨鲠喉:威灵仙吐泻转筋:木瓜要点2、功效 补肝肾安胎:桑寄生 既清虚热,又清实热:秦艽3、品种与功效 汉防己-功偏利水消肿防己 木防己-功偏祛风止痛4、用量用法先煎:川乌久煎:雷公藤入丸散:马钱子 0.3-0.6g5、分类祛风湿、止痛: 独活、防己、川乌(散寒)通络止痛: 马钱子、雷公藤(祛风除湿)祛风湿、通经络(通络): 威灵仙、 络石藤、蕲蛇、豨莶草舒筋活络:木瓜、秦艽(祛风湿)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强腰膝)6、其他寒凉性药:防己、雷公藤、秦艽、

16、络石藤、豨莶草有大毒药:川乌、马钱子、雷公藤、 蕲蛇(有毒)祛风湿药使用注意1、根据痹证的不同类型,适当配伍2、祛风湿药常与活血药及行气药同用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气通则血活,血活则风散3、痹痛日久常兼瘀血,配合活血药同用;久病则虚,宜扶正祛邪4、辛香苦燥,易耗伤阴血 五步蛇 药材蕲蛇 蕲蛇 乌梢蛇 药材乌梢蛇 乌梢蛇 蕲蛇Qishe雷公炮炙论要点:祛风通络,能透骨搜风,为治风湿日久顽痹之药要。别名:白花蛇蝰科动物五步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入药。产地:产于湖北蕲州(原蕲春县)者为佳。故名蕲蛇。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归肝经。功效: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分析:蛇性走窜,内走脏腑,外达皮肤,无

17、处不到(风者百病之长,善性数变,蛇性走窜,亦善行而无处不到,故能引诸药到达病处,而具祛风通络之功。)祛风入肝经,祛肝经风邪息风止痉能“透骨搜风”为治风湿日久入络而成顽痹之要药。凡风病重症尤为多用。且可定惊止痉,治疗小儿急慢性惊风,破伤风等。应用: 1、各种风病 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麻风顽癣,皮肤瘙痒 2、破伤风,小儿急慢惊风鉴别比较蕲蛇 性温力猛有毒多治风病重症 祛风通络止痉乌梢蛇 性平力缓无毒多治皮肤之风 贴梗海棠 木瓜木瓜 木瓜mugua名医别录要点:为筋脉拘急要药,治吐泻转筋。命名:木本所结,果实如瓜,故名。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成熟果实。产地:主产于安徽、浙江

18、、湖北、四川 产于安徽宣城宣木瓜(质量好) 产于四川川木瓜(质量次)采集炮制:夏秋季果实黄绿时采摘,纵切两半,晒干,生用。性味:酸,温(芳香)归经:肝、脾功效:舒筋活络,化湿和胃分析:香温化湿 入肝以祛筋脉之湿舒筋活络 味酸入肝 入脾以化中焦之湿化湿和胃应用:1、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脚气肿痛。2、脚气肿痛3、吐泻转筋还能消食生津,治津伤口渴及消化不良等。用量用法:煎服,69g性能特点:本品以香温为用,以化湿为功。入肝经,以祛筋脉之湿,故能舒筋活络而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入脾经,以化中焦之湿,故能止呕止泻而治吐泻转筋。木瓜专祛湿邪,性偏走下,故凡湿邪下注,脚气、足膝肿痛等均可应用。3药理作用本品

19、对动物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消肿作用,有缓和胃肠肌痉挛和四肢肌肉痉挛的作用。此外,有保肝、抗菌、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4临床报道现代以本品制成片剂内服,治急性黄疸性肝炎,有明显疗效。用木瓜配桂枝、白芍、甘草水煎服,治疗腓肠肌痉挛。药材雷公藤雷公藤雷公藤药材蚕沙 家蚕 蚕沙药材伸筋草 石松伸筋草药材寻骨风绵毛马兜铃寻骨风 海风藤药材海风藤风藤路路通 枫香树药材路路通 第二节 祛风湿清热药性能特点:性味:辛、苦、寒。归经:肝、脾、肾。辛能散风 肝-主筋 祛除肌肉筋骨间风湿 苦能燥湿 入 脾-主肌肉 风湿去,经脉通,寒能清热 肾-骨 疼痛止功效:祛风胜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适应范围: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

20、痛。重点药:秦艽熟悉药:防己、桑枝 粗茎秦艽 小秦艽 秦艽药材秦艽(秦艽 )药材秦艽(麻花艽) 药材秦艽(小秦艽) 秦艽 粉防己药材防己 防己 秦艽Qinjiao神农本草经要点:药性寒凉,善治风湿热痹;退虚热,清湿热。命名:此物出秦地(陕西、甘肃),以根作罗纹交纠者为佳,故名。来源: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产地:主产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采集炮制: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性味:苦、辛,微寒归经:胃、肝、胆功效: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分析:辛能祛风 祛风除湿 入肝经 疼痛自

21、止苦能燥湿 主筋脉 筋脉通畅 入肝胆清肝胆经湿热而利胆退黄寒能清热 入阳明胃经泄阳明胃经湿热而清虚 热,退骨蒸风药多温燥而损阴,秦艽味虽苦,但其性微寒而不化燥,所以前人称秦艽为“风药中之润剂,散药中之补剂”“诸风药皆燥,惟秦艽偏润。”说明秦艽祛湿邪而不损真阴的特点。应用:1风湿痹证。(筋脉拘挛)为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的通用药,痹证无论新久寒热均可用之,尤以热痹者更宜(发热,关节红肿)2 中风不遂。3骨蒸潮热,小儿疳热。4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煎服,5一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性能特点:本品辛散苦泄,微寒清热,入胃与肝胆经,性质平和。功能祛风湿、舒筋络,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无论新久寒热均可投

22、用但以热痹用之最宜。又善退虚热而除骨蒸,治骨蒸潮热、小儿疳热;且能清利湿热而退黄疸,治湿热黄疸等。药理作用本品有抗炎、镇痛、解热、利尿、抗过敏性休克及抗组胺作用,并可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血糖升高 等 药材桑枝 桑枝(上肢病的引经药) 桑 豨莶 腺梗豨莶药材豨莶草 豨莶草药材臭梧桐 臭梧桐 臭梧桐药材络石藤 络石藤 络石药材穿山龙穿龙薯蓣穿山龙药材丝瓜络 丝瓜 丝瓜络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性能特点:性味:苦甘温归经:肝肾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分析:苦能燥湿 祛除风湿温能胜寒 入肝肾(肝主筋,肾主骨)甘温主补 补肝肾,强筋骨适应范围:(1)风湿日久,肝肾虚损,腰膝酸软无力,疼痛等风湿痹证。(2)肾虚腰痛,骨痿及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 桑寄生 药材桑寄生 桑寄生 五加皮 药材五加皮 五加皮 桑寄生Sangjisheng神农本草经要点: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命名:常寄生在桑、榆、柳、杨等树上,故名别名:桑上寄生,老寄生,广寄生来源:为桑寄生科常绿小灌木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河北、辽宁等。采集与炮制: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生用。性味:苦、甘,平。归经:肝、肾。功效: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 味苦燥湿 入肝肾祛风除湿质轻祛风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