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2历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A类)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1_第1页
2009-2022历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A类)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1_第2页
2009-2022历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A类)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1_第3页
2009-2022历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A类)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1_第4页
2009-2022历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A类)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住在富人区的她 2009-2022历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A类)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套一.历年真题荟萃(共30题)1.财产安全一直是人们忧虑的问题,如果人们无法保障其个人合法财产的安全,就不可能有积极性去创造财富,即使创造财富也会转移。个人财产的安全,既体现在保有环节,也体现在交易环节。为避免交易风险,需要通过国家机关的登记行为来确认其物权状态,从而保障其真实性。登记行为本身是以国家信用做担保的,而国家信用的背后又是法律信用。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A.交易

2、风险、物权登记、法律信用 B.财产安全、保有环节、交易环节 C.财产安全、物权登记、国家信用 D.物权登记、国家担保、法律信用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关键词的提炼和把握。解答这类题目需要我们认真阅读文段,把握文段主旨,然后据此提炼文段的关键词。阅读文段可知,“财产安全”为文段的主题词,由此排除与此不符的选项。然后结合文段的细节信息继续排除,由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财产安全”一直是文段强调的主体,故为必不可少的关键词,由此可排除A、D。由“为避免交易风险,需要通过国家机关的”可知,后文为“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所在,故“物权登记”“国家信用”比“保有环节”“交易环节”更关键。故本题选

3、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提出“财产安全”这一话题,并用反面论证“如果就不可能”说明保障财产安全的重要性,然后用必要条件关键词“需要”提出对策,即通过“物权登记”规避财产风险,而“物权登记”又依赖国家信用。文段重点在“需要”之后,主要强调通过“物权登记”和“国家信用”来保证“财产安全”。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内容为文段重点的关键词。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为中心理解题。“财产安全”是整个文段的主语和话题,“如果就不可能”用反面论证说明财产安全为何是人们忧虑的问题,“需要”对策引导词后面是重点,即“物权登记”。文段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不断强调的是财产安全的重要性,

4、关键词为“财产安全”,排除A、D两项。第二层次是如何保证财产安全、避免交易风险而采取的措施,即“通过国家机关的登记行为来确认其物权状态”物权登记,排除B项。 故正确答案为C。2. , , 4, 9, 6, ( ) A.7 B. C.8.5 D.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题干前两项是分数,后三项是整数,然而选项有整数、无理数、小数、分数四种形式。从选项的形式看,首先排除将各项统一形式的这种常规思路,只能是寻找数项间的递推关系。 观察前两项,第一项的分母与第二项的分子相同,判断运算关系也只能是乘积。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的平方。69= 。故本题选B。3.下列古诗词中,表达作者对友人思念之情的是: A.

5、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B.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C.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D.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可用关键词法和排除法解题。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友人”“思念”。A、B两项没有涉及思念的内容,先排除A、B。C项写的是爱情而非友情,排除。A项错误。“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出自汉乐府民歌上邪,写的是忠贞的爱情。 B项错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自金朝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该诗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爱情悲歌。 C项错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出自唐代元稹

6、的离思五首其四,写的是与已经失去心上人的爱情。 D项正确。“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出自王维的相思,借咏物而寄相思。此诗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为思念友人之作。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诗词曲赋。 第二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出自王维的相思。该句借咏物而寄相思,是怀念友人之作。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A项错误:该句出自汉乐府上邪,这是一首感情强烈、气势奔放的爱情诗。诗中女子为了表达她对情人忠贞不渝的感情,指天发誓,指地为证,要永远和情人相亲相爱。 B项错误:该句出自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这首咏物词是词人

7、为“雁殉情而死”所感动而作的,全词紧紧围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爱情悲歌。C项错误:该句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离思五首是一组悼亡绝句。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D项正确:该句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这是一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五绝诗,此诗有的版本名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为怀念友人之作。故正确答案为D。4.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教育公平这一价值理念将是社会大众对教育的基本而强烈的诉求,是教育政策的核心价值追求,也是政府推动教育改革的基本_。在教育公平价值理念的映射下,教育_

8、成为促进、实现教育公平的策略选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目的 平等 B.目标 均衡 C.要求 均等 D.需求 平衡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文段,根据前后文逻辑关系找到对确定答案有帮助的提示信息。第二步,从第一空入手分析选项,根据修饰对象,首先排除C、D。第三步,辨析第二空两项词语的含义,根据常识,选出正确选项。第一空,由“教育公平这一价值理念将是社会大众对教育的基本而强烈的诉求,是教育政策的核心价值追求,也是政府推动教育改革的基本”可知,横线处的词语应该表现“教育公平”与“社会大众”“教育政策”“政府”之间的关系。按照逻辑关系,“教育公平”不是“政府”的需求,排除C

9、、D。 第二空,“教育均衡”是习惯表述,排除A。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语境可知,推动教育改革最终是为了达到教育公平这一目标。C项“要求”指提出具体愿望或条件,希望做到或实现;D项“需求”指需要的东西。均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和D项。A项“目的”指想达到的境地;所追求的目标;B项“目标”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均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文段强调要实现教育公平,A项“平等”侧重相等,B项“均衡”指平衡。“教育平等”指在受教育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教育均衡”包括教育资源、受教育权利等多方面的平衡,教育公平的实现不只靠平等的权利,还包括教育资源配置等其他方面,故“均衡

10、”更符合文意,排除A项。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教育公平这一价值理念将是社会大众对教育的基本而强烈的诉求”可知,教育公平是普通大众的需要和诉求,政府的责任应是实现大众的诉求。故“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应以解决“社会大众的强烈诉求”为宗旨,A项“目的”、B项“目标”均符合文。C项“要求”、D项“需求”对应前文“社会大众的诉求”,不符合政府的角色定位,排除。 第二空,根据后文“实现教育公平的策略选择”可知,横线处需填入实现教育公平的措施。B项“教育均衡” 指“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符合文意,当选。A项“教育平等”并不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举措,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项。【文段

11、出处】何为“区域内城乡教育均衡发展”5.当然,这并不是说政府必须_,也不是所有社会责任政府都得_。比如助弱扶贫,政府可以自己出手,也可以让企业相助。典型的例子就是养老,早年的养老院皆为政府投资,而今天私人投资的养老院则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包大揽 事必躬亲 比比皆是 B.一包到底 责无旁贷 遍地开花 C.恪尽职守 出手相助 随处可见 D.鼎力相助 亲力亲为 纷至沓来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从第一空入手较难排除,可直接从第二空入手辨析。第二空,结合句中的提示信息“政府可以自己出手,也可以让企业相助”排除与句意不相符的选项。第三空,结合成语含义及此处的主语继续排除,由此即

12、可得出正确答案。本题从第二空入手,由“政府可以自己出手,也可以让企业相助”可知,第二空选“事必躬亲”或“亲力亲为”恰当,排除B、C。 再看第三空,“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这里的主语是“养老院”,用“纷至沓来”不恰当,排除D。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也不是所有社会责任都得政府可以自己出手,也可以让企业相助”可知,此空要体现的意思为政府不必包揽所有工作。A项“大包大揽”指把工作或事情全部兜揽、承担起来;B项“一包到底”指一切都包括进去,二者均符合语境。C项“恪尽职守”强调努力,严守自己的职业或岗位;D项“鼎力相助”指大力帮助,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两词均与文

13、段语境不符,排除C项和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A项“事必躬亲”指无论什么事都要亲自去做,用在这里指不是所有的责任都得政府去承担,符合语境。B项“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他人,与前文“责任”语义重复,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答案锁定A项。第三步,验证第三空。“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符合语境。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空:从文段含义来看,空格所在句子是指政府没有必要包揽全部工作。“大包大揽”指把工作或事情全部兜揽、承担起来,“一包到底”指一切都包括进去,均可用在此处;“恪尽职守”指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政府必须恪尽职守,排除C项;“鼎力相助”指大力帮助,与文意无关,排除D项

14、。 第二空:由“政府可以自己出手,也可以让企业相助”一句可知,这里是说不是所有的社会责任都由政府直接承担。“事必躬亲”指不管什么事情一定亲自去做,可用在此处;“责无旁贷”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与语境不符,排除B项。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王东京:政府的社会责任6.国家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成员必须按照特定的规则运行和活动,这是法治的应有之义。在当代中国,规约国家权力运行和社会成员活动的各类规则可谓浩如烟海,但国家法律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显然是最有影响力和最为重要的规则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和“完善的党内

15、法规体系”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这段文字之后作者最有可能阐述的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构 B.依法治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构想 C.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 D.建立健全党内法规体系的对应措施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下文内容的推断。可从文段末句入手解答,可通过话题一致原则,快速锁定选项。文段首先由法治的应有之义引出我国法律规则多的现象,然后以“但”做转折强调国家法律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是最有影响力和最为重要的规则体系,最后以决定中将二者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进一步验证了其重要性。由此可知,“国家法律体系和党内法规

16、体系”应是文段论述的对象,依据话题统一的原则,下文也应延续这一话题。 A项表述笼统,文段着重论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国家法律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部分;B项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文段未涉及;D项仅提到“党内法规体系”,不全面。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首句引出话题,说明法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和社会成员活动的意义。第二句通过转折词“但”提出重点,即国家法律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是各类规则中最有影响力和最为重要的。第三句援引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文件内容,进一步强调了“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的重要性。文段话题落在国家

17、法律与党内法规两个方面。接下来应围绕“国家法律与党内法规”这一话题进行论述。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提到了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关系,话题衔接一致。A项属于前文已经论述的内容,下文不会再论述,排除A项。B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属于无中生有,前文没有提及,排除B项。D项只提到党内法规一方面,表述片面,排除D项。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首先介绍当代中国各类规则浩如烟海的背景,接着通过转折关联词“但”引出重点内容,最重要的规则体系就是“国家法律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接下来通过举出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例子进一步强调“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的重要性。因此后文也应围绕文段引出

18、的这两个核心概念进行阐述,C项符合题意,当选。 A、B两项:均与文段核心话题“法律规范体系”“党内法规体系”不符,且B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无中生有,排除。D项:仅提到“党内法规体系”,未涉及“法律规范体系”,表述片面,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论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协调衔接7.右边四个图形中,只有一个是由左边的四个图形拼合而成的,请把它找出来。 A.A B.B C.C D.D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平面图形的拼合,可以通过某些特征快速选定答案。常规解答思路则是将题干图形相同方向以及相同长度的线条重合在一起,观察是否有选项符合。 题干四个图形中都含有一条长度相等的水平或竖直线,

19、由此可确定C项正确,如图所示: 故本题选C。8.化归法: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是直接的,而是对问题进行变形、转化,把它化归为已解决的问题,或容易解决的问题,再返回去求得原问题的解答。 下列不属于化归法的是: A.小张通过把多边形分解为若干个三角形,求得了多边形的内角和 B.小吴与小闻闹别扭,小吴想道歉又放不下面子,就把前因后果告诉了小蔡,请小蔡代向小闻解释,小蔡解释后,小吴主动招呼小闻,两人和好如初 C.小李与小江解决同一类问题的方法截然不同,小李是先研究特殊情形,最终解决了一般问题,而小江是先解决了一般问题,然后再研究特殊情形 D.小赵采用先易后难的原则,很快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一大堆物理作业参

20、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化归法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不是直接解决问题”“对问题进行变形、转化”,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化归法定义的关键信息:对问题进行变形、转化。 A项,通过将多边形分解为若干个三角形求得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将问题进行变形、转化后再解决,符合定义。 B项,小吴和小闻的矛盾通过小蔡这一中间环节进行解决,是将问题进行转化后再解决,符合定义。 C项,小李和小江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其中涉及将问题进行变形、转化后再解决,符合定义。 D项,只是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做作业,并未对问题进行变形、转化,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

21、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是直接解决原问题;对问题进行变形、转化;返回去求得原问题的解答。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把多边形分解为若干个三角形,是“对问题进行变形、转化”,最终求得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即求得了原问题的解答,符合定义;B项:小吴并没有直接解决与小闻之间的问题,而是通过小蔡,符合“对问题进行变形、转化”,最终两人和好如初,即解决了原问题,符合定义;C项:小李先研究特殊情形,小江先研究一般情形,都并非直接解决问题,而是对问题进行变形、转化,最终都返回去求得原问题的解答,符合定义;D项:小赵是直接解决老师布置的物理作业,作业里面有难的有简单的,小赵

22、先做其中简单的,这是直接做作业,属于“直接解决原问题”,后做难的也是在直接解决问题,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是直接的,对问题进行变形、转化。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分解为若干个三角形,满足对问题进行变形、转化;B项是请小蔡代小文解释,满足“不是直接的”;C项是小李和小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对问题进行不同方式的转化,非直接求解,满足定义关键词;D项小赵采用先易后难的原则,没有对问题进行变形、转化,不满足定义关键词,是答案。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9.左边三个图给出了同一个立体图形的不同侧面,右边四个图形中只有一个与该立体图形

23、相同,请把它找出来。 A.A B.B C.C D.D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正四面体的翻转问题,根据给出三个图形中两个面的位置关系来推断选项中两个面的位置关系是否正确。当左侧面如A、C两项中所示时,将题干第一个图翻转可见,右侧面应是带一个黑点的面,则A、C两项错误;当左侧面如B、D两项中所示时,将题干第二个图翻转可见,右侧面应如B项中所示,则B项对、D项错。题干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如下: 故本题选B。10.左边给定的是纸盒的外表面,下列哪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A. B. C. D.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A、B、D项中,正面与右侧面是相对面,不可能相邻,错误;C项可由左侧图形折成。11.1, 2lg

24、2, 1+2lg5, 1+3lg5, 54lg2, ( ) A.1+5lg5 B.23lg5 C.2+4lg2 D.1g35250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方法一,2lg2=2 1lg5 =1+lg5,54lg2=54(1lg5)=1+4lg5,数列各项依次可改写为1,1+lg5,1+2lg5,1+3lg5,1+4lg5,应填入1+5lg5。故本题选A。 方法二,1=lg10,2lg2=lg102lg2=lg 1002 =lg50,1+2lg5=lg10+lg52=lg 1025 =lg250,1+3lg5=lg10+lg53=lg 10125 =lg1250,54lg2=lg105lg24=l

25、g 10000016 =lg6250,数列各项依次可改写为lg10,lg50,lg250,lg1250,lg6250,对数的真数构成公比为5的等比数列,应填入lg 62505 =lg31250,验证A项,1+5lg5=lg10+lg55=lg 103125 =lg 56250 。故本题选A。12.每道题在上边的题干中给出一套图形,其中有五个图,这五个图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在下边给出一套图形,其中有四个图,从中选出唯一的一项作为保持上边五个图规律性的第六个图。 A.A B.B C.C D.D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题干图形均为不规则图形,但明显具有代表意义,都可表示鸟类,通过观察选项,可提示发现鸟

26、嘴朝向的规律。图形都代表鸟类,排除A;图形中鸟嘴的朝向均向左,排除C、D。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均为动物,考虑实体信息。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题干图形中所有动物均为鸟类,且头均朝左,只有B项符合。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观察题干图形,寻找最大共同点。题干5幅图中,所有动物均为鸟类,同时所有动物的头朝向左边。符合此规律的只有B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B。13.左边给定的是纸盒外表面的展开图,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A.A B.B C.C D.D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正八面体折纸盒问题,可以使用小图形特征判定法和特征面定位法来验证选项。利用面中阴影之间的

27、位置关系可以快速判断选项是否正确。左边图形折成立体图形后,不会有两个空白面相邻,也不会有两个黑色面相邻,排除A、C、D,B项可由左侧图形折成。故本题选B。14.动机性偏差:指由于某种特殊的动机或需要而在加工信息时出现的归因偏差。 下列属于动机性偏差的是: A.秦某答应儿子,如果儿子能独自做好一道菜就带他去野炊 B.孙某认为当地晚上治安比较乱,要求她的女儿每晚九点前必须回家 C.李经理认为这两年公司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好政策和每一位同事的辛勤努力 D.赵某哀叹最近身体不佳让他与经理一职失之交臂,尽管他的同事并不这么认为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由于某种特殊的动机或需要而在

28、加工信息时出现归因偏差”,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动机性偏差定义的关键信息:加工信息时出现的归因偏差。 A项,秦某对儿子的承诺,并未体现归因偏差,不符合定义。 B项,孙某对女儿的要求,并未体现归因偏差,不符合定义。 C项,李经理认为公司蓬勃发展离不开好政策和同事的努力,是正确的归因,并未体现归因偏差,不符合定义。 D项,赵某认为自己没当上经理是因为身体不佳,他的同事并不这么认为,可见赵某出现了归因偏差,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由于某种特殊的动机或需要;归因偏差。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带儿子去野炊的前提是孩子

29、能独自做好一道菜,未涉及“归因偏差”,不符合定义;B项:要求女儿九点前回家是因为当地治安较乱,未涉及“归因偏差”,不符合定义;C项:公司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好政策和每一位同事的努力,未涉及“归因偏差”,不符合定义;D项:赵某在寻找失败的原因时,认为是身体不佳造成,但其他同事不这么认为,说明赵某因为“某种特殊的动机”而出现“归因偏差”,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包括“某种特殊的动机或需要”,“归因偏差”。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中秦某答应儿子如果能独自做好一道菜就带他去野炊;B项中孙某因当地晚上治安比较乱要求女儿每晚九点前回家;C项中李经理认为公司

30、的发展离不开好政策和同事的努力,A项、B项和C项均不符合关键词“归因偏差”,因此都不属于动机性偏差;D项中赵某认为是身体不佳使得自己没当上经理,但真正原因并非如此,符合关键词“归因偏差”,因此属于动机性偏差。故正确答案为D。15.12, 23, 35, 47, 511, ( ) A.613 B.612 C.611 D.610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数列各项依次递增,但数字511明显过大,可以排除简单的运算规律;观察发现各项首位分别为1、2、3、4、5,寻找对应数位上各数字之间的规律。 数位组合数列,各项首位数字依次为1、2、3、4、5、(6);其余位数字依次为2、3、5、7、11、(13),是

31、质数列。故本题选A。16.20世纪7090年代,带有多个短波波段的便携式收音机是全球流行的小电器,人们通过短波收听国际新闻,追逐世界流行,甚至通过短波学外语、交笔友。“十波段”便携式收音机的落魄始于20世纪末网络时代的到来,同样是追逐国际信息,网络资讯不论速度、数量、覆盖面各方面都远胜传统的短波电台,强大的网络冲击令许多老资格的短波电台或关门大吉,或转入在线服务,或缩减语种、波段、广播时长,红极一时的“十波段”自然也就“_”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B.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C.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D.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文段先是说“带有

32、多个短波波段的便携式收音机”随着短波电台的发展而流行全球,然后说在网络时代的冲击下,“短波电台或关门大吉,或转入在线服务,或缩减语种、波段、广播时长”。结合前文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表达随着短波电台的衰落,红极一时的“十波段”也走向了没落,强调了“十波段”对短波电台的依赖。B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指皮都没有了,毛还长在哪儿?比喻事情没有基础,就不能存在。“皮”和“毛”的关系与短波电台和“十波段”的关系对应恰当,与文意相符。B项正确。 A项“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强调的是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C项“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指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D项“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指稍微有一点

33、差错,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三项均与文意无关,排除A、C、D。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横线出现在最后一句,重点分析上文,上文先讲“十波段”收音机流行于上世纪7090年代,然后讲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短波电台渐渐衰落,“十波段”收音机也随之无法存在下去。由此可知,此空应体现“无法继续存在下去”之意。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符合上述信息。A项“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C项“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形容语言没有记载,就不能流传很远;D项“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指稍微有一点差错,就会造

34、成很大的错误。三者项均与文意无关,排除A项、C项和D项。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首先点出短波波段收音机曾风靡全球,接着说到网络时代的来临使许多短波电台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十波段”的生存正是有赖于这些短波电台,故作者意在说明电台不在,“十波段”也没有办法继续生存得很好。B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符合文段语境,当选。 A项“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意为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C项“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形容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D项“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指稍微有一点差错,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均与文段语义相去甚远,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1

35、7.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均存在交点,且第一行中交点数存在明显规律,优先考虑图形的交点数。题干图形中的交点数为下表所示。 应选择交点数为11的图形,选项中只有A项符合。故本题选A。18.某单位有宿舍11间,可以住67人,已知每间小宿舍住5人,中宿舍住7人,大宿舍住8人,则小宿舍间数是: A.6 B.7 C.8 D.9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题干等量关系明确,5小宿舍数7中宿舍数8大宿舍数67,三种宿舍数总和为11。三个等式两个未知量无法直接求解,应结合整除倍数关系等进行考虑

36、。设小宿舍、中宿舍、大宿舍数量分别为a、b、c,由题意得 ,由于8c是偶数,67是奇数,故5a7b应为奇数,即a、b两数奇偶性不同,所以ab应为奇数,三者和为11,故c应为偶数。可由2代入验证,当c2时,解得a6,b3,符合题意,即小宿舍应有6间。故本题选A。19.妇女的生育决策受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和生育政策的共同影响。生育的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对妇女生育二胎的计划有显著影响。生育政策已经不是生育决策的唯一决定因素,经济社会发展和妇女地位以及个人发展,将会对人们的生育决策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生育政策已经无法决定妇女的生育意愿 B.当下妇女的生育决策并非完全取决于

37、生育政策 C.生育的经济成本是决定妇女生育意愿的关键 D.妇女的地位与个人发展决定了妇女的生育决策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主旨的提炼和把握。解答这类题目,需要首先分析文段结构,提炼文段关键信息,从而得出文段的主旨。阅读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妇女的生育决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生育政策已不是唯一决定因素。因此文段主旨应是对此的准确概括。文段先说,妇女的生育决策受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和生育政策的共同影响;然后引出“生育政策已经不是生育决策的唯一决定因素”这一结论,后面用其他影响生育决策的因素进一步论证了这一观点。A项,原文只是说“不是唯一”而非“已经无法决定”;C、D两项均以偏概

38、全。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介绍了多种因素会影响妇女的生育决策。然后通过“生育政策”“生育的经济和心理成本”“经济社会发展和妇女地位以及个人发展”等方面来解释这些因素。文段结构为“总分”,重点句即生育决策受很多因素影响。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不完全取决于生育政策”是文段重点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根据提问“意在强调”可知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文段指出,妇女的生育决策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生育政策不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经济成本(经济社会发展)和心理成本(妇女地位和个人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因此B项“当下妇女的生育决策并非完全取决于生育政策”,

39、符合文意,当选。A项“生育政策已无法决定妇女的生育意愿”,文段中仅提到生育政策不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A项过于绝对,排除;C项“生育的经济成本是决定妇女生育意愿的关键”及D项“妇女的地位与个人发展决定了妇女的生育决策”均曲解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20.7.1, 8.6, 14.2, 16.12, 28.4, ( ) A.32.24 B.30.4 C.32.4 D.30.24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数列各项均为小数数列,可将整数与小数部分分开进行考虑;观察发现7,14,28具有明显倍数关系,均属于原数列的奇数项整数部分,故将数列按照奇偶项拆分寻找规律。 奇数项和

40、偶数项间隔来看,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构成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本题选A。21.现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区别只是语体的不同,但它们使用的象形表意的方块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创造,其中_的民族精神、民族生命是血脉_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蕴含 贯通 B.沉积 相通 C.呈现 流通 D.体现 连通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读阅读文段和选项,根据文段提示信息快速排除第一空的错误选项。第二步,辨析词语的差异,选择与句意最相符的一项。第一空,“民族精神、民族生命”是沉淀在方块字这一文化形式之中的,“呈现”“体现”均表示显现在外面,填入不合语境,排除C、D。 第二空,“贯通”的“

41、贯”体现出了方向性,恰与文段中“文言文”与“白话文”的时间性相对应,“相通”不含有这层意思,排除B。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搭配“民族精神、民族生命”。A项“蕴含”指包含;D项“体现”指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均与“民族精神、民族生命”搭配得当。B项“沉积”侧重沉淀,积聚,与“民族生命”搭配不当;C项“呈现”侧重显出、露出,搭配对象为具体的事物,如“景象”“颜色”,与“精神、生命”搭配不当。排除B项和C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现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区别只是语体的不同”可知,其中体现的“民族精神、民族生命”应是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A项“贯通”指连接,通

42、连,侧重成为一体,能够体现出“民族精神与民族生命”共同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存在于“白话文和文言文”中,符合语境。D项“连通”指互相连接起来,相互有联系往来,侧重于二者之间的沟通,文段并未强调“民族精神与民族生命之间的沟通”,与语境不符,排除D项。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空,搭配“民族精神、民族生命”,根据横线前的“其中”可知,民族精神、民族生命是包含在方块字之中的。A项“蕴含”指包含在内,符合文意;B项“沉积”指水流、风等流体的流速减慢时所挟带的沙石、泥土等沉淀堆积起来,通常表述为“泥沙沉积”,与“民族精神、民族生命”搭配不当,排除;C项“呈现”指显出、露出,D项“体现”指某种性质或现象

43、通过某一事物具体表现出来,均指外在的显露,与文意相悖,均排除。 第二空,搭配“血脉”,根据文意可知,文段强调的是民族精神、民族生命是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故A项“贯通”更能体现出融古贯今的含义。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儒家语言审美在新时期作家中的三重境界22.下列对司法俗语说明错误的是: A.案结事了司法解决的根本性 B.有告必理司法解决的普遍性 C.不告不理司法活动的被动性 D.一事不再理司法程序的终结性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熟悉司法的特点。作为法律俗语题,其最终目的是考查考生对法律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而本题则主要考查的是司法的特点(被动性、中立性、形式性、专属性、终结性)。此外

44、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司法与执法特点的区别。A项正确。“案结事了”是当事人将纠纷诉诸人民法院的最终目的,是司法工作的终极目标,体现了司法解决具有根本性。 B项错误。“有告必理”既是现代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基本准则,它体现了“有权利必有救济”和司法最终解决原则。 C项正确。“不告不理”指对未经起诉的案件法院不予受理的诉讼原则,反映了司法活动的被动性。 D项正确。“一事不再理”就是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的被告人,不得再次起诉和审理,体现了司法程序的终结性。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法理学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有告必理”是现代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体现

45、了“有权利必有救济”的原则,同时也体现了司法的程序正义。没有体现司法解决的普遍性。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A项说法正确:“案结事了”是指审结案件之后能真正地化解纠纷和矛盾,体现了司法解决的根本性。 B项说法错误:“有告必理”是指法院不再对诉讼要件进行实质审查,一律接收诉状,法院“有案不立”将被追责,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干预法院立案,体现的是司法解决的公平正义而非普遍性。C项说法正确:“不告不理”是指如果没有原告的起诉,法院就不能进行审判,体现了司法活动的被动性。D项说法正确:“一事不再理”体现了司法程序的终结性。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23.2005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增长率

46、最小的一年是: A.2009年 B.2006年 C.2007年 D.2008年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图中给出了2004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题干要求招生数增长率最小的年份,直接根据“ ”分别计算选项各年的增长率,比较大小。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增长率为 = = ,2007年为 = = ,2008年为 ,2009年为 。比较可知,增长率最小的一年是2008年。故本题选D。24.洁净是茶室的必要条件,比方说茶室里最幽暗的角落,纵使客人根本_,主人也必须拭抹得_。可是仲夏之际,从一株百合花上无意滴落在地板上的水珠,却应任其留存,它暗示着水一般的纯净与清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

47、是: A.无暇顾及 一尘不染 B.不以为然 一干二净 C.视而不见 洁白无瑕 D.熟视无睹 纤尘不染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第一空考查近义词辨析,抓住词义侧重点判断。第二步,第二空词义相近但侧重点不同,可由文段具体情境切入,选择与文意最契合的词语。第一空说的是客人可能不会注意到茶室的幽暗角落,“视而不见”“熟视无睹”都是有意识地不去看,不合文意,排除C、D。 第二空,“一尘不染”强调的是一点灰尘都没有,“一干二净”强调的是一点也不剩。用来形容茶室的洁净,用“一尘不染”更恰当。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茶室里最幽暗的角落”可知,此处应体现“客人根本

48、没有留意”之意。A项“无暇顾及”侧重十分繁忙,没有时间来欣赏、注意,符合语境“没有留意”。B项“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符合语境“没看到”的意思。C项“视而不见”和D项“熟视无睹”都有“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之意,指主观上有意忽视,而语境中客人并非有意忽视,两项均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和D项。锁定答案为A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根据“洁净是茶室的必要条件”可知,此空应体现“干净”的含义。“一尘不染”指非常清洁,符合文意。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语境,横线处所填词语强调客人可能看不到幽暗的角落,但主人仍要细心打理,打扫干净。A项“无暇顾及”比喻某人十分繁忙,

49、没有闲暇空余的时间顾及别的事,能体现看不到的语意,符合语境,锁定A项。B项“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文段未体现客人认为对或错,排除;C项“视而不见”指看见了但装作看不见,D项“熟视无睹”指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二者均表示“看见了”,与文意不符,均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一尘不染”指非常干净,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梁文道庭中枯叶25.小岛国联盟中的一些国家地处热带地区,这些热带地区的小岛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近年来,这些风景优美的小岛国日益被世人所关注,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游客境外游的首选。在岛国旅游热潮的推动下,这些小岛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 据此,可

50、以推出: A.小岛国联盟国家都地处热带地区 B.热带地区的国家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C.有些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D.小岛国联盟国家的经济都在高速发展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能够由题干信息推出的一项,需要准确把握题干的细节信息,不要偏离题干所表达的意思,也不要扩大或缩小题干的范围。题干信息:小岛国联盟中的一些国家地处热带地区;热带地区的小岛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的小岛国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游客境外游的首选;岛国旅游热潮的推动下,这些小岛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 A项,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小岛国联盟中的一些国家地处热带地区,而不是都地处热带地区,无法推出。 B项,

5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热带地区的小岛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而不是热带地区的国家,属于偷换概念,无法推出。 C项,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热带地区的小岛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其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可以推出。 D项,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风景优美的小岛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而不是全部的小岛国联盟国家,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题干表示“一些国家地处热带地区”,不代表“都地处热带地区”,无法推出,排除;B项:题干只提及“小岛国联盟中的一些热带国家风景优美”,而不是所有的热带地区国家都风景优美,无法推出,排除;C项:由“这些热

52、带地区的小岛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及“这些小岛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可知“有些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可以推出;D项:题干只提及“处于热带地区的小岛国联盟国家经济正在高速发展”,而不是所有小岛国联盟国家,无法推出,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题干的中心思想。 题干叙述了小岛国联盟中的一些国家地处热带地区,这些热带地区的小岛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且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第二步:根据题干判断正确选项。题干中“小岛国联盟中的一些国家地处热带地区”强调“一些”,故可排除A项;由“这些热带地区的小岛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可排除B项;由“这些小岛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

53、可排除D项;由题干“这些热带地区的小岛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和“这些小岛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可推出可能性的结论:有些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故正确答案为C。26.按“十一五”时期江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速度测算,“十二五”末江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可望达到: A.36303亿元 B.37632亿元 C.53385亿元 D.61499亿元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表格第二列给出了“十一五”时期即20062010年江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题干要求按“十一五”时期江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速度测算下,“十二五”末江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即已知基期量(2010年

54、)、年均增长率、年数(20112015年),求现期量。可先根据“年均增长率= ”先求出“十一五”时期的年均增长率,再代入“现期量=基期量(1+年均增长率)年数”计算“十二五”末投资规模。注意,在计算“XX五”时期的增长时,基期应为开始年份的前一年。故此题中,在计算年均增长率时,基期量应为2005年投资额,即2006年投资额的同比基期量,可根据“基期量= ”求出。2005年江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 亿元,故“十一五”时期江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1,因此“十二五”末江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可望达到231871+( -1)5= =529001.15=52900+5290+2645=60835亿元,D项最接近。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量计算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江苏”所在列,2006年江苏投资额10071亿元,同比增长15.2%;2010年投资额23187亿元。第三步,根据基期量现期量/(1+增长率),分母从左向右截前三位,可得2005年江苏投资额约为;根据末期量/初期量=(1+年均增长率)(江苏省考年均增长类计算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