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优秀10篇)篇一: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自主认识10个会认字,练习写好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 主积累好词好句。2、朗读课文,感受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的特点。3、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并能复述故事。教学准备各种品种的竹子的图片,小黑板。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激情导入。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复杂的情绪。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关于春天的诗句,谁能说说有哪些诗句?学生背,教师顺势板书二、一读解诗题1、指名读课题清明2、了
2、解有关清明的习俗3、自由读古诗,整体感知诗的内容三、二读悟诗情1、学生字。2、学生自读古诗,自读自悟,并生生交流。3、全班交流:(1)体会诗人的心情,体会诗人“欲断魂”的原因。并重点指导朗读“清 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2)体会诗人和牧童的对话。指导朗读“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四、三读诵诗韵1、把整首诗连连起来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这首诗的韵味。翻开书自己 试一试。2、指名配乐读,看谁能和诗人心意相通。3、全班读一读。4、背一背,分组诵读全诗。五、课外拓展:(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安排)简笔画板书(略)篇四: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四教材分析本课是语文版s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
3、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单元要 求是初步了解文章表达的顺序,更好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教材的 整体安排上看,本单元的单元要求是对上一单元要求学生把握课文中 的事例的进一步强化,为下一单元抓住重点语句进行理解做铺垫。在 课文的讲解中,我将注重文章字句的理解分析,为下单元的单元目标 打好基础,同时也会重视引导学生对文章表达顺序的理解感受,并能 应用到写作上。麻雀一课主要表达了受母爱驱动的麻雀在幼儿千钧一发之际毅然 落到幼子前面,保护幼子免受“庞然”的猎狗侵害的故事。在故事中,无论是猎狗还是“我”都被麻雀强大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精神深深震撼, 最后“我唤回猎狗,走开了。作者在文章中详细描述了麻雀和猎狗对 峙的
4、场面,突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同时也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 敬佩。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仙鹤小学四年级(1)班全体学生。四年级处于第二 学段的中后期,四年级学生在这个学习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 也能大概理解课文内容,概括课文大意。但由于是乡镇学校,基础可 能会相对薄弱,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如纠正字词读音、 写字笔划顺序等。四年级学生多数比拟活跃,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 学生提供关于动物的故事、麻雀的认识和关于母爱的故事,在锻炼口 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记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生字词,能准确的写出生字词,同时能流畅地、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能通过
5、对文章分层次来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达 到通过对文章表达顺序的理解记忆复述课文的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能理解麻雀飞下来保护 幼子的原因,能理解作者对母爱的赘美和敬佩,并能说说自己对于母 爱的感悟,或关于母爱的故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文章中生字词的字形字义、文章中一些描写性词语的作用、 文章表达的顺序教学难点:麻雀不能“安然站在树上”的原因教法学法教法:采用多媒体为手段,启发式和讨论式为主,朗读为辅的教学方 法。学法: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勾画圈点、讨论等方法,让学生 掌握学习的技巧,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插入图片、音频等多媒体
6、素材。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记忆字词的意思,并能正确地听写出生 字词。(2)理解文章中描写性词语在文章的表达效果,能在写作中合理运用 此类词语。2、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中描写性词语的表达效果,并能合理运用。3、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对学生提问身边的动物,引出“麻雀”。“同学们,我们身处一个物种丰富的大自然,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 里游的各种动物无奇不有。那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我们最常接触的动 物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教师适当引导到本篇课文的主人公“麻雀”,后可引导学生 对麻雀进行描述,开篇先形成麻雀的具象。教师小结并引出课文:“通过同学们的踊跃发言,我
7、们都知道了麻雀是 种小小只的、平凡普通的鸟类。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麻雀,正是我 们今天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板书题目)说到这里同学们可能会有 疑惑,明明麻雀很平凡普通,但老师为什么说它不平凡呢?我们一起 来学习今天的新课文,共同寻找它不平凡的原因。”(2)检查预习出示字词PPT,先让个别学生读字词,再全班齐读,教师重点提醒容 易写错认错的字词。出示词语PPT,提问学生字义,在PPT上出示标准字义。(3)课文朗读要求学生把刚刚出示的词语义代入文章理解朗读。(4)课文讲解“在读过一遍课文之后,同学们对文章中的哪个句子最印象深刻?或者 说最喜欢哪一句?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和我们提供一下这些句子让他们 印
8、象深刻的原因。”学生提供原因。注重引导学生对句子中的动词或形容词的赏析。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看法,开始课文讲解。教师逐句讲解文章,对含有描述性词语的句子重点分析,突出讲解这 些词语在文章中的表现效果,同时推导出这些词语可以用在写作的哪 些方面,如描写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中的形容词“呆呆地”可以用在 人物的形态描写上。教师小结,明确:这篇文章中有许多描写性的词汇,它们在文章中起着增强表现力、使 描写更生动以及突出有关事物的特征等作用,在写作和口语交际中要 学以致用。(5)总结课堂在这篇新课文中,我们学习了一些新的字词,同时还在课文中找出了 许多有趣生动的描写表述语言,这些描写性的词语在文章中
9、起着重要 的作用,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能灵活运用这些词语,让自己 的习作更加生动。(6)布置作业抄写新字词,完善词语花篮。篇五: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五【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2、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4、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 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教学重点】1、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难点】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 理判断,防止不必要的错误,少
10、走歪路。【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重点)2、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重点)【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故事导入。教师口述:同学们都喜欢看历史精典故事吗?说说你看过哪些历史精 典故事?师:本单元,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历史精典故事。我 们一起来欣赏吧!过渡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单元第一个历史故事王戎不取 道旁李这篇课文,看看从中能受到什么启示吧!(板书:王戎不 取道旁李)【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 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这里由故事
11、导入,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和求知欲望。】二、资料介绍王戎字浚冲,晋初任荆州刺史。因平吴有功,封为安丰侯。王戎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 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魏氏春秋说,此七人“相与友善, 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他们常在竹林之中肆意酣畅,大都崇尚老庄之 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到他们各自 的志向意趣。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 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
12、学生认读。戎马一生诸子百家竞赛唯一(重点指导生字:戎:“戎”和“戍”是形近字,不要读成“shiT;诸:不要只读一半音,不要读成“zh”;竞:“竞”和“竟”是形近字,都读ng。)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注意声母易读错:诸(zhii)竞(jmg) o注意韵母易读错:戎(rong) o(2)学习多音字:折(zheshezhe)练读句子,找发现。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读一读: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6)出售,严重折(sh6)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 折(zhe)腾了。(3)理解词语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尝确实如此。竞走曾经。唯争着跑过去。信然只有。(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
13、句子是否通顺。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了王戎和小朋 友在路边看到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认为必是 苦李。)1、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各种品种的竹子,问:你们知道斑竹有何来 历吗?2、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并请同学进行评 议。3、出示小黑板,检查字词认读情况。(1)指名学生认。(2)开火车认。(3)齐读。陡岩楠竹赔偿求婚亲戚拴牢小鹿出嫁4、指导写字。注意指导写好“祸”“笋”,不要加笔画、丢笔画。“湾”字 指导好各局部占位
14、。三、再读课文,复述故事。1、小组合作,把课文读通,读准,有感情地读。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2)梳理课文思路练填空:课文先写(起因);再写(经过);最后写(结果)。四、学习“会写字”戎、尝、诸、竞、唯1、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 首,组词,造句。2、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诸、唯”属于“左窄右宽;“衔属于左中右结构;“尝、竞是上下结 构的字,“尝”上宽下窄;“竞”上小下大;戎是右上包围结构的字,书 写时要注意笔顺。)(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微、缓和上下结构的字“茂”, 学生练写。戎:戈字左边没有撇、斜钩要长,下
15、边一横稍往上拉、中间是一撇不 是一竖。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 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 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 完这篇课文,让我们初步感受王戎的人物形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懂得遇事要仔 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防止不必要的错误, 少走歪路。(重点)2、学习作者运用比照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难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王戎不取
16、道旁李这篇文言文,你还记得 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师:王戎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王戎 不取道旁李神话故事,仔细读课文,读懂这个故事。【设计意图:复习导入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 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1、自由读课文,思考:王戎与其他孩子表现有哪些不同?2、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其他孩子“竞走取之”,只有王戎“巍然不动”)三、精读古文,深入理解。过渡:古文大家已经读得背得很不错啦,那它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1、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谁来读一读?(生读,注意节奏)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
17、词语吗?(小儿)(诸)(尝)这个词语提的真好,谁愿意来帮助他解决?(“诸”说明当时一起游玩的小孩很多,不是一两个,练习下文就知道 当时其他孩子求取摘李子了,从侧面表现出王戎的善于观察和思考的 能力。)思考:其他孩子的表现与司马光的举动有什么关系?(形成鲜明的比照,突出王戎观察的细致入微和推理判断的正确。)有一点想要提醒小朋友,尝可不是常常的常,这儿有三种意思,你觉 得是哪一种?为什么?(1)品尝(2)曾经(3)尝试(曾经)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过渡:是呀,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 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
18、同桌说,指名说。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跳绳、抓遍蝴儿、 爬树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句吧!2、过渡:正当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又看到了什么?请 男生一起来读一读。师: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请小朋友小组合作来说一说。师:第一幅(小朋友们来到了路边,他们发现路边长着一棵茂密的李树。)(板 书:起因:路边李树多子)师:这棵李树长在哪里?(路边。)你怎么知道的?道边李树。师:这就是李树,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高大)(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都压弯了。一个个李子 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把树枝都压弯了,这就叫“多子折枝”。)大家能读好这句话了吗?出示小古文。看/道边李
19、树/多子折枝,师:谁来说说第二幅?(小朋友们都爬到树上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这么做。)小古文是: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老师这也有一个李子,你瞧瞧。它什么样?你觉得它的味道怎么样呢?(诸小儿看着满树的李子,馋得直流口水。)师:诸小儿怎么做的?(竞走)师:竞走这个词语,我们在识字中已经学过,什么是竞走?(板书: 经过:诸儿:竞走取之王戎:唯戎不动)在小古文里也出现过竞走这个词,在哪一课?龟兔竞走就是龟兔赛跑。 所以竞走“争先恐后的跑过去拿”的意思。是大家都比赛着跑过去,谁 也不让谁,老师送大家一个词,就是争先恐后(齐读)。(“唯”就是只有。)你能读出诸小儿的争先恐后,王戎的镇定吗?谁来说第三幅
20、?(看到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子,诸小儿口水直流,一个个争先恐后地 冲向李树,像猴子一样一下爬到树上摘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 动。)诸小儿会会怎么问呢?(你怎么不摘李?你傻啦,为什么不去?你怎么站在这儿不动?)人问之,“之”是谁?(“之”就是王戎。)谁来问一问?指名读。齐读。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方法指导: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文注释,好比拐杖,它可以帮助我们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门径。阅读 文言文时,要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出处、写作背景、文化常识、与课 文有关的作者经历,读懂字句,疏通文意,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文化内涵和表达的情感。然而,拐杖不是腿。用好注释,最重要的还是 要学会分析,独立思考。运用:如“看
21、/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多子折枝”的注释是:李子很多, 树枝快压断了。需要根据注释补充意思为:(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 结了很多果实,压得树枝都弯下去。王戎什么反响呢,谁来说第四幅。小古文是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 的李子。)王戎怎么知道的?他去尝了吗?那他是随便猜猜的吗?他怎么想的?(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采光了。)师:李子究竟苦不苦? 一开始诸小儿相信王戎的话了吗?(没有,摘了吃了,才相信的。)(板书:结果:果为苦李)那就是“取之,信然”。你明白了吗?(板书:仔细观察善于动脑推理 判断)(李子果然是苦的,
22、大家相信王戎说的话了,这就是信然。) 这句话只有4个字,我们一起读一读。王戎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这给我们什么启示?首先要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力好奇心,且有丰富想象力;其次观察 事物时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 结论。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 智的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 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3、写作方法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 “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明 才智起到了什么作用? ?(比照)? ?(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
23、人)?联系实际讲比照:比照的手法看起来好像很深奥,其实在生活中我们 每个人都会用。而且经常用。?生活中这样的比照还很多,以后注意在作文中也多运用。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聪明过人的王戎身上,你能 学到什么?遇到事情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推理,不盲目行动。(如果做到这样,你也可以像王戎那样聪明)【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 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 理解。】四、合作朗读1、小古文理解了,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得更好了。请小朋友小组合作读 读看。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 戎不动。人问之,答
24、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师:用各种方式读,还能读出趣味来呢!2、看来现在你们都是朗读高手了五、课堂小结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防止不 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六、当堂检测(选做)1、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教材课后题第2题。)2、课后寻找其他的人物故事,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识。板书设计25王戎不取道旁李起因:路边李子多仔细观察经过:诸儿:竞走取之王戎:唯戎不动善于动脑结果:果为苦李推理判断课后反思成功之处这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 的,而且,为纯粹的古文,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
25、 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在做这 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从培养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开始着手,做到让学 生读准节奏,才能正确理解意思。第一节课以读为主,理解大意,再 做到熟读成诵。第二节课是以精读理解字意,实词和虚词的理解用法, 再到句意及全文的理解,明白期中蕴含的哲理。教学环节上安排,把 全文按照五个画面分开,让学生通过这五个画面,理解每字每句话的 意思。图文结合,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了。缺乏之处:在学生朗读时,虽然我用了许多的方法,比方范读,课件作用,但是 学生的朗读还是不够到位,留下了许多遗憾。篇六: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
26、写本课的生字、词语。3、复述故事。(1)方法指导。A.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B.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抓住表达故事内容的关键词。C.尽量用自己的话。(2)听课文录音。(3)复述故事,师生点评。四、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词。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性命舍不得祸事拴牢竹笋水湾天女下凡一株树2、复述故事。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2、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诵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 的意思。【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课可先引导学生解诗题,知作者,并通过设计悬念,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然后自读古诗,把握节奏,再通过自由交流理解诗意, 其间适时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
27、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 诗人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 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重占 八、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难点体会诗句中含有的哲理。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渔舟唱晚。学生:三首诗的作者的有关资料。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 体会古诗的意境。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难点想象诗句
28、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一、画面引入新课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欣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 图”)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 面的内容。(根据不同的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很详细,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更厉害,他仅用了 28个字就把这两幅画面的 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你们相信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怎样讲的 呢?2、观看多媒体(走进作者及课文内容),了解诗人及作诗背景。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1、理解题意。(1)题目暮江吟你是怎样理解的?(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2、学生读诗自学,初步弄清古诗
29、的含义,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胆 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暮江吟的图画。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1、从学生的绘画中挑选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张贴在黑板上, 让学生观察,比照诗文进行评析。2、多媒体出示前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两句 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3、多媒体出示后两句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出示注释,学生自读自悟后两句诗。可怜:可爱。似:好像。(2) “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3)为什么“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师指点回答。(因为这是可爱的 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还是弯弯的月牙。)4、最后一句诗用了两个比喻,它们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30、?你们能说 出来吗?师指点: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莹发亮的珍珠。(1)提问: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时候江边的景色?(从黄昏到夜幕降临的江边景色,可见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 新月升起的时候)(2)从诗中描绘的景物,你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5、朗读指导。(1)请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古诗,看谁能读出诗的韵律美,节奏美,读 出诗人的情感。(2)(教师播放动画:诗人站在江畔激情吟诵)此时你们就是那位身 着古装的白居易,面对奇景吟诗一首谁先来展示一下?(3)有与他不同理解的吗?以你的理解读读吧!全体同学按照自己喜 欢的方式自由诵读。(4)看同学们读得热火朝天
31、,我心里直痒痒,谁来和老师比试读一读。(5)听范读。(出示课件: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 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平缓,轻柔;第二句, 惊叹;后两句赞美)(6)大家看着画面,听着音乐再次齐声读一遍。(呈现秋景图,播放 古典乐)四、绘画着色,感受诗文的画面美学生通过学诗,了解了诗中描写了深秋时候,从黄昏到夜幕降临江边 的景色,你们能把这两幅画涂上适当的颜色吗?篇七: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篇七教学目标: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2、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3、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32、。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时数:1课时基础知识:生字:异字义:另外的;别的。异乡怪异奇异惊异倍 字义:加倍更加。倍加成倍 加倍事半功倍茱萸: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正音字:茱萸(zhu yu)释词:忆:想念。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逢:遇。倍:格外。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 唐代诗人。【今译】单独一人在外地生活,每地重阳节在时候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想想家乡的兄弟们正在登高远望,都插上茱萸发现就少(我)一个人。教学设计
33、(A案)一、复习学法,导入新课。1、出示:了解诗人、解诗题目、明白诗意、体悟诗情、吟诵诗文。2、用自己话说说每一步具体做法及要求。3、今天,我们就按同样的方法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了解诗人,解诗题目。1、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你了解他吗?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当时正直重阳节,他的家人在家乡蒲 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而诗人单独过节,显得十分孤独。2、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 “山东”指山东省吗?能连起来说说题目 的意思吗?在重阳节这天,王维思念家乡的兄弟。三、理解字词,明白诗意。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直到正确流利。(“为”这里应读“w6
34、i”)2、再读,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并在书上作记号。3、课件出示学生不理解的字词:异客逢倍遍4、动动脑子,你如何理解这些字词? 5、你能从字面上说说诗句意思吗?6、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四、体悟诗情,吟诵诗文。1、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学生小小组讨论。3、交流。我认为“()”字用得好,从中我体会到了()4、你能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吗?有没有同学比他读得更好?(注意节 奏与感情5、配乐吟诵。五、作业:背诵古诗,书写生字。教学设计(B案)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齐读课题两遍。师范读。(老师读
35、得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说了 些什么?) 生齐读全诗。小组讨论这首古诗说了什么?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二、解题。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2、忆:想念,思念。3、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 以东,作者家乡蒲州。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幻灯片3)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 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 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 多才多艺
36、,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四、读懂全诗。(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1、独在异乡为客独:孤身一人;单独一人。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我单独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2、每逢佳节倍思亲每:每当。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 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单独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 亲,感到寂寞。)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7、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测。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 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茱萸(zhiiyii): 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 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 消灾。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具有怎样的品质?你是从哪 些句段知道的?画一画,读一读。2、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拔和引导。(1)说一说斑竹姑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信誓旦旦辜负窘得发白心像针刺一样(3)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段。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现人物形象。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你准备怎么展现
38、他的形象呢?可以与学习 同伴合作。(或朗读,或绘画,或表演,或描述等)四、拓展延伸,创编故事。松树总是四季常青,这背后有一个怎样的传奇故事呢?学生创编。五、作业。1、给家人讲一讲这个美好的传说。2、推荐阅读湘妃竹。3、完成故事创编。板书设计: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 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 层写了什么?第一层(前两句):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第二层(后两句):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
39、景。五、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思考: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1)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2)因为他单独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孤 单。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 学听。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 作客他乡。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一年一度的 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
40、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 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 度过这美好的时光。师: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 亲人的思想感情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 诗?请你来背一背(生:李白的静夜思)篇八: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八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 诗所描绘的景色。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41、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 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提供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 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 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 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 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
42、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6ng、潭tAn、螺hi6、磨m6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 起,显得非常和谐。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 的铜镜。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二)教学“遥望洞庭山
43、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 目是望洞庭。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 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 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 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请生读好这两句诗。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 词7兄一 7兄。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
44、你们将来有机会 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 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四、指导写字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2、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3、学生完成习字册。五、作业。1、用钢笔完成习字册。2、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反思: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 生动、具体,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宁静比作镜子,把君山 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课件图片,体会诗 人所描写的意境,学起来很有兴趣。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就打破了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
45、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 此,在上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那么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 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在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 学生创立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 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悟,自得。教学效果不错。之后,我引导学生观看书上的插图,再结合诗句说一说诗中所描写的 景色,想象诗句中没有提到的内容,然后让他们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 写景的记叙文。因为在学习的时候比拟感兴趣,所以很多同学想象丰
46、富,写得很优美,想象丰富。但依然有一小局部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 说得较空洞,写得很不连贯。这是目前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篇九: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篇九【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假设隐假设现、齐头并进、漫天卷 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 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教学重、难点】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教学时数】2课时【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第一时【教学过程】、直奔“潮”,
47、整体感知1、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 是指钱塘江大潮。“观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2、人文理“观潮a、导人。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b.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 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 然段的第二句)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 好的地方。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 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
48、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 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 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二、品味“奇”,感觉奇观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1、边默读课文边用“”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 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a、点拨:句1: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 动。”句2: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 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 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适时
49、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 音、形4k)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 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 种怎样的气势呢?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欣赏课件:同学们都谈得挺不错的,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 一刻是不是与大家刚才想的一样呢?那就请大
50、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 动魄、壮丽奇特的一刻吧! +品读回味: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 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会读得更好了, 是吗?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配乐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 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表达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b.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
51、生联系前文)4、品读“潮来前”的“奇”。a.过渡:确实,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当然,平 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 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 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b.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斑竹姑娘美丽善良聪明帮助 惩罚朗巴妈妈 土司的儿子及他的两个朋友勤劳善良愚蠢懒惰篇二: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 样。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1
52、、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学课时1课时四、深悟“奇”,回归整体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 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 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 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读文,理清层次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的景象、奇 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三、四 两个自然
53、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 一、二、五自然段又各 写了什么?分小组读段落。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 段)二、积累,课外拓展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如:好像、犹如、形成)2、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再次 回放全文的课件,图文并茂)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4、练习课堂作业。5、课外拓展:(任选一题)a、上网搜索、电子阅览、图书馆查找: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的 资料和图片,相互交流。b.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c.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
54、乐声中,指导学生: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三、布置作业1、抄第一课的词语组三词2、黄冈第一课3、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篇十: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十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教学难点: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教学准备:卡片、磁带、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2、学习生字新词。3、能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
55、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 做法,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今天我们要学的 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 一定会感兴趣的。1、板书课题。2、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指导。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2、检查自学情况。生字卡片正音。“案是前鼻音,无声母,不读ngan;魅”读mei,不读mo;“循前鼻音,第二声,不读sun。交流词语意思。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评读。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4、讨论交流。分段说说段落
56、大意。分段指名读。三、指导写字。1 提示注意点“魅,字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笔画较多,不能丢里面的局部。“循、矩”左窄右宽。“案”上下所占比例基本一样。2、学生描红。四、作业。1、抄写词语。2、多音字组词。Xian hao qie鲜好切xian hao qie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2、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词语。2、指名读课文。二、细读课文第一段。1、名读第1、2自然段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读懂了什么?交流体会:邻居家的小男孩活泼天真的特点。师板书:显示新本领分角色读两人的对话。2、过渡:事情就是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就有了新的发现让人惊 奇了。3、自读第3、4自然段,画出文中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及由此产生图 案的有关句子。实物演示,讨论交流。(结合理解“横切面”、“清晰等词语)“我”想到了什么?板书:横切苹果指导读好感叹句,体会作者惊奇的心情。4、小结:谁能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5、指导朗读:小男孩第一次和第二次说的话要读出充满自信的语气;第三次说的话,要读出自豪的语气;“我”说的话要读出平缓的语气。最后一感叹句要读出惊奇的语气。6、齐读第一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环保投资回报分析与决策考核试卷
- 智慧城市的医疗健康实践考核试卷
- 派遣工人劳务合同模板
- 林木育种的花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考核试卷
- 湖景租房合同范例
- 灯管买卖合同模板
- 冷冻肉购销合同模板
- 湘莲加工合同范例
- 松江区气垫搬运合同范例
- 单位聘请兼职合同范例
- 《斯蒂芬·库里》课件
- 第五章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 小学语文-示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食材配送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陕西省非税电子化统一支付平台建设方案
- 小学英语-My father has short hair教学课件设计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信息化《幼儿歌曲弹唱老师听了微微笑》说课课件
- 高三优生培养方案
- 中考英语时态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 计算机控制系统论文
- 便携式野外净水器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