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3年五年级语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经典 五年级语文教案一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7个生字,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海洋里有一种动物,单是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是什么动物?对,就是鲸。(板书课题) 二、下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有关鲸的资料?(学生通过预习时查找的资料进行简单的介绍) 三、检查生字的预习 1、出示本课的生词读一读: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
2、判断。(指名读、齐读) 2、学生互相提示易书写错的字:滤肺(最后一笔是竖) 3、学生互相解词: 上腭:口腔的上顶部,也称上颌。 退化: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 寿命:生存的年限。 四、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 1、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从鲸的形体、捕食、呼吸、睡觉等方面来认识鲸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四方面:(1)大(2)不是鱼(3)种类(47)习性 3、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有关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地介绍这些特点。 板书设计 鲸 四方面: (1)大 (2)不是鱼 (3)种类 (47)习性 五年级语文教案二 一
3、、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读懂课文,弄清“最后的辉煌”指的是什么。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描写诺贝尔的两件事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l.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诺贝尔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教育学生学习诺贝尔的爱国情感以及对全世界、全人类的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对和平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诺贝尔将自己的巨大财富贡献给全人类,引导学生体会其心灵之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课外,鼓励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以了解诺贝尔本人;课外引导学生自学、讨论
4、、交流并通过感情朗读以完成本课的教学。 (二)学生学法 自学、自悟、讨论、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最后的辉煌”的意思,体会诺贝尔对祖国、对世界、对全人类的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 (二)难点 了解描写诺贝尔的两件事及其两件事之间的联系。 (三)解决办法 通过自学、感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及感情朗读突破重、难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自学、自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五、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有关诺贝尔的故事和图片,都有谁带来了? (教师鼓励搜集资料的同学,请他们介绍自已搜集到的资料,也可通过实物投
5、影将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教师总结并导入:那么诺贝尔在他临终之际又为人类做出了什么贡献?(揭示课题并板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生词。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拿不准的字音和生词提出来请其他组同学帮助或教师指导。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可先请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1)“最后的辉煌”指的是什么? (2)课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描写诺贝尔的?这两件事有什么联系?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议答。 (l)“最后
6、的辉煌”指的是诺贝尔在他临终之际将他的巨额财产捐助给祖国及全人类,对人类科学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课文写了诺贝尔两件事。一是写诺贝尔是伟大的发明家和举世闻名的企业家,拥有巨额的财产;二是写诺贝尔临终之际将所有财产捐助给祖国及全人类,做为医学教育事业及奖励基金。 这两件事之间是因果关系。正因为诺贝尔创造了将近二百万英磅的财产,才为晚年的捐助创造了条件。 (学生汇报时,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其他小组补充。) 4.你觉得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l)学生默读勾画理解。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学生采用读句子、抓词语、谈理解的方法汇报交流,彼此相互补充,
7、教师适时点拨。) (4)指导朗读。朗读时重点指导学生抓句子,以体会诺贝尔对事业的执著以及对祖国、对全人类的无私的爱。 (四)学生质疑,谈感受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谈感受后,教师总结。) 五年级语文教案三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难点是初步了解课文
8、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白鹭课件共四组。 第一组:白鹭与朱鹭、苍鹭、白鹤的对比图。 第二组:白鹭的外形图及文字描述。 第三组:白鹭生活场景图三幅及文字。(觅食、栖息、低飞) 第四组:白鹭全部生活场景图及文末一段文字。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食粮。(打一动物)谜底:白鹭(师出示图片) 2.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
9、.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3.重点区分翘舌音“朱、澄”,平舌音“增”,指导“鹤、嫌”的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8)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白鹭实在是一首
10、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学生背诵有关白鹭的诗句。 二、赏读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直入开篇,抓住中心: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它却是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精巧的诗 2.指名回忆诗的特点:在你们印象中,诗有哪些特点呢?(语言精炼形象,节奏感强,富有意境。) 3.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打开课本,读读1-5小节,边读边想边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整体感知,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鹭外形的诗一般的精巧美
11、。 4.集体交流,引导,感悟。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外形图和对比图。 第二小节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并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第三小节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有其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巧、玲珑、柔和、平常。伴随音乐,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第五小节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工巧夺!(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说出白鹭的外形,读中体会白鹭形体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往今来,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2、听听课文6-11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这首诗中找到优美的、富有诗意的画面! 三、赏读6-11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范读课文6-11小节。(音乐稍低) 2.指名交流捕捉到的关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此刻,你仿佛看到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觅食、栖息、低飞) 3.布置学生自读自悟:哪些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导读导悟。 第一幅图白鹭觅食(第6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觅食图”:是啊,白鹭觅食恬静安详,如诗般迷人! (
13、3)欣赏画面并取画名:多美的一幅画,你们能给它取个画名吗? (4)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 文中不说白鹭“叼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读出诗一般的韵味。 第二幅图白鹭栖息(第7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栖息图”是啊,白鹭垂钓美妙绝伦,白鹭登高栖息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3)看看图,读读画面下的文字,再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4)指名交流感受。 (5)点击画面隐藏的文字“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质疑激趣,启发想象:你们说,在晴天的早晨,白鹭悠然登高,独
14、处小树的绝顶,真的是在瞭望吗? (6)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 (7)配乐齐读课文。的确,郭沫若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读者无限的遐想。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用心读一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第三幅图白鹭低飞(第8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低飞图”及第8小节的内容。 (3)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悠然和快乐。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无穷的乐趣!看白鹭乘着夕阳归去,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目睹白鹭的亲身经历。 当我们再次聚焦白鹭生活的画面,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的、诗一般的美! 第四幅图白鹭全部生活场景 (1
15、)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组合图,配乐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质疑: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不足吗? (3)指名集体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4)教师描述: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全景图中显示第11小节文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6)齐读第11小节。让我们和郭老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发出内心的赞叹吧! (7)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四、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 也许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
16、细细品读,感觉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2.齐读。(音乐渐高) 3.指名说说欣赏了全文以后的感受。 4.教师总结: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人类发现美的眼睛。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五、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2.阅读类似课文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五年级语文教案四 教学目标 1.认识“榴”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理解“便宜、爱慕”等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
17、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榴”等6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导入: 麻屋子,红帐子,里
18、面住着个白胖子。(打一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猜谜语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落花生) 3.作者简介: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k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 运动先驱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4.“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出示课件2) 5.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
19、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借助多媒体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出示课件4)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 (种花生、收花生。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生讨论,并回答,师总结: 第一部分(1)写“我们”按照母亲的吩咐开辟空地种花
20、生,居然收获了。 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节的地点。 第三部分(315)写“我们”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出示课件5)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出示课件6)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会写课后10个生字。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1、句,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表达中的作用。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交代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出示课件7)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
22、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出示课件8)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出示课件9) (1)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出示父亲的话。 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出示课件10)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让人一见就_,但是和_相比,还是_最可贵。 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出示课件11)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板书:默默
23、无闻地奉献最可贵) (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出示课件12)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板书: 对比的手法落花生和桃子、石榴等对比。 师: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
24、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出示课件13) 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其他事物具有花生这样的品质?你能用上“爱慕”一词说一说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出示课件14) 出示父亲的话。 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
25、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2)(出示课件15) 种花生()()() (板书:收花生品花生评花生)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
26、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来写,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五年级语文教案五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有关的语句。 1、提示学生抓住“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八个字,找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下垂型洒水喷头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4年陪诊师考试基本技能试题及答案
- 面对疫情的人力资源管理师应试题及答案
- 解析劳动法与人事管理试题及答案
- 通关育婴师考试试题及答案技巧
- 企业创新管理与技术创新策略
- 2025至2030年中国万能防锈剂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企业员工疾病预防宣传教育
-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
- 牛津译林版七年级下册Unit 4《Finding your way》(task)(单元整体+课时教学设计)
- 《休闲农业》课件 项目五 休闲农业项目规划设计
- 工艺美术品设计师(漆器设计与制作)赛项实施方案
- 广东省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综合能力测试(CAT) 英语试题(含答案)
- 期中评估检测题无答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 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网络建设与运维)考试题(附答案)
-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本“活动课”参考答案
- TCEC-抽水蓄能电站枢纽布置格局比选专题报告编制规程
- 2025年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必考题
- 2025年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语文2月联考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向往”的“苦处”与“乐处”
- 新高考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 财务岗位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国企)2025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