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哲学拯救与宗教批判在博士论文中所高扬的哲学对宗教的批判和哲学的拯救行动是其整个理论大厦的原始点。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不仅通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比较来阐发自我意识哲学,更是通过大方激昂地宣扬自我意识哲学与群众宗教的对立、细致入微地解读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以及逻辑缜密地说明哲学的现实化与世界化,彰显出了深化鲜明的宗教批判精神与追求人类自由的崇高责任。深化解读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宗教批判思想,有助于厘清人的解放理想得以形成的起点。关键词马克思;博士论文;哲学;宗教批判中图分类号a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2105014804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
2、判导言?开篇就宣告:“就德国来说,对宗教的批判根本上已经完毕;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1,宗教批判在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马克思的一系列经济和政治批判中,仍然充满着对宗教问题的阐释与批判,诚如洛维特所言:“马克思走向政治世界批判的步骤并没有简单地把已经作出的宗教批判甩在身后,而是在向批判尘世世界的这种进步中同时也为批判天国世界亦即宗教获得了一个新的立常2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所高扬的哲学对宗教的批判和哲学的拯救行动就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甚至是整个理论大厦的原始点。一、哲学征服宗教的“政治活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异?所研究的主题是关
3、于两位古希腊先哲的自然哲学学说。然而,在19世纪50年代末致拉萨尔的信中,马克思明确说明,研究两位自然哲学家的学说,不是哲学兴趣,而是政治兴趣,“较晚的哲学家伊壁鸠鲁尤其是他、斯多葛派和疑心论者,我曾专门研究过,但与其说出于哲学的兴趣,不如说出于政治的兴趣。3从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内容上看,他出人意料地用了大量的篇幅着墨于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生活和写作方式之不同;从博士论文的构造形式上看,在论文的序言、附注和附录中他都在大方激昂地批判宗教和阐扬哲学的卓越。就此而论,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展开的不啻是一场以哲学征服宗教、救赎自由的“政治活动。伊壁鸠鲁说:“要得到真正的自由,你就必须为哲学效劳。但凡倾心降
4、志地献身于哲学的人,用不着久等,他立即就会获得解放,因为效劳于哲学本身就是自由。4但世间哲学类别众多,选择为哪种哲学效劳才能获得自由呢?马克思的博士论文选择伊壁鸠鲁哲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即是选择效劳于伊壁鸠鲁哲学。这种选择的重要原因在于伊壁鸠鲁哲学是对实在的解释与对政治自由的肯定。美国学者维塞尔认为:“马克思对伊壁鸠鲁哲学感兴趣的部分原因是伊壁鸠鲁哲学提供了一条哲学救赎的道路马克思对伊壁鸠鲁的兴趣意味着他对作为一种救赎方式的哲学本身感兴趣。5此处,“救赎一词实有“解放的韵味。联络到伊壁鸠鲁是古代最伟大的宗教批判家与启蒙思想家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认为“伊壁鸠鲁是最伟大的希腊启蒙思想家。,他曾对宗教
5、提出过完好的解释和批判,几近消灭性地打击了古代宗教,我们可以认为,马克思借助伊壁鸠鲁“救赎方式的哲学获得了一种超出宗教之外的批判视野,希冀通过哲学对宗教的批判以及哲学的意志拯救行动可以实现真正的解放的政治旨趣。一般认为,古代的宗教批判是为消除恐惧,获得心灵的平静和快乐,而现代的宗教批判那么是为了彻底消除宗教这一最大的欺骗形式,使人成为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马克思在哲学拯救与宗教批判的对立意义上,充分彰显出哲学的救赎功能。马克思宣告哲学与宗教的誓不两立,他承继伊壁鸠鲁反叛宗教、护卫自我意识的“绝对自由的精神,高调地声明哲学“痛恨所有的神,宁可像普罗米修斯一般做“哲学历书上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6,也
6、不愿屈辱地苟活于阴郁幽暗的宗教“洞穴。在博士论文的开篇序言中,马克思即批判普卢塔克对伊壁鸠鲁神学的论战,明言普卢塔克把哲学带上宗教法庭的立场,“令人想起一个被指控犯了背叛自己臣民的叛国罪的国王7,同时指出,“只要哲学还有一滴血在自己那颗要征服世界的、绝对自由的心脏里跳动,它就将永远用伊壁鸠鲁的话向它的反对者声称:渎神的并不是那抛弃众人所崇拜的众神的人,而是把众人的意见强加于众神的人。8宗教无疑正是作为“众人的意见强加于众神的力量,它致使“众人所崇拜的众神并不是“众神的本相。在伊壁鸠鲁看来,众神避开世界,居住在世界之外,对世界漠不关心,与众人毫无关系,“人们崇敬它们是由于它们的美丽,它们的威严和
7、完美的本性,并非为了谋取利益9这与“众人所崇拜的众神毫无一致之处。何况,马克思认为,对于哲人来说,“人的自我意识是最高神性的一切天上的和地上的神。不应该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识相并列。10“神学化的理智和宗教比哲学更重要的描绘是极端错误的。作为“征服世界的、绝对自由的自我意识哲学,必然要质疑和批判作为各式各样的偏见与错误意识的种种宗教和神圣,“哲学和“宗教根本上是存在冲突的。为解决这个冲突,在苏格拉底事件之后,哲人的态度呈现出两种路向:其一,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主张对民众采取一种“高贵的谎话的政治哲学,审慎地对待人们的宗教信仰,改善而非颠覆受宗教主导的人类社会,防止哲学对社会的“疯狂侵袭;其二,伊
8、壁鸠鲁摒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遮遮掩掩、暧昧不明的态度,坚决地采取了站在宗教对立面的立场,以巨人般的勇气复兴前苏格拉底自然哲人用哲学对抗宗教的明确立常11伊壁鸠鲁这一大无畏的精神为后来的启蒙哲人所承受,而在近代启蒙背景中成长的马克思,几乎具备启蒙哲人的所有抱负和激情,毫不犹豫地扛起了以哲学征服宗教的大旗。正如伊壁鸠鲁的所有自然哲学均效劳于其反宗教的动机一样,马克思对希腊原子论的研究也效劳于其反对宗教的政治旨趣。作为哲人的马克思,其哲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把人们从偏见、迷信和宗教中引导、“救赎到“哲学的“真理或光明世界,走出柏拉图的“洞穴,由此对抗宗教在神的名义下把人“救赎到晦暗不明的黑暗中去的荒唐
9、举动。因为按照启蒙哲人的预言,但凡在人们开场按照哲学的理性进展考虑的地方,宗教和迷信就不再有活动的余地;而哲学的理性考虑也只有在超出恐惧和无知的地方才能开场。当然,这个过程是艰辛的,面对的压力也是严峻的。所以马克思说:“哲学研究的首要根底是英勇的自由的精神12。方式选择及原子偏斜理论的本体论意义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两者的研究方式、生活方式的不同,映现出两个不同的思想家形象;另一方面也详述了两者学说上的差异与对立,着重强调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的理论把伊壁鸠鲁同德谟克利特思想的本质区别。深化凸显出伊壁鸠鲁的自由意志哲学可以挣脱众人的意见与宗教精神的限制,甚至可以
10、征服世界,实现绝对自由的本体论意义。关于研究方式的选择。马克思描绘道:“德谟克利特不满足于哲学而投身于经历知识的怀抱,而伊壁鸠鲁却轻视实证科学,因为按照他的意见,这种科学丝毫无助于到达真正的完善13;德谟克利特说“我发现一个新的因果联络比获得波斯国的王位还要快乐,而伊壁鸠鲁那么认为,讨论客体只在于使那进展解释的主体得到抚慰,目的在于追求自我意识的心灵的宁静,而不在自然知识本身;14“德谟克利特由于对知识感到绝望而弄瞎了自己的眼睛,伊壁鸠鲁却在感到死亡临近之时洗了一个热水澡,要求喝醇酒,并且嘱咐他的朋友们忠实于哲学15。因此,研究方式的选择制约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自然哲学不单纯是对外在世界的客观研
11、究,也是关乎人的自我意识,关乎人的生活方式的学说。在马克思的视野中,相比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才是真正的哲人,只有在伊壁鸠鲁那里,哲学成为救赎的工具,摆脱了群众意见的束缚与宗教精神的限制,从而在哲学中感到满足和幸福,由此得到真正的自由。当然,马克思的自由已经不仅仅是伊壁鸠鲁的对恐惧的摆脱与自我意识的宁静,更是指人真正征服世界的才能,尤其是哲学对众人的宗教生活的征服才能与救赎才能。维塞尔认为,马克思使用的“征服一词是bezingend,这个词意味着强迫fring。也就是说,普罗米修斯精神“强迫世界成为人类自由之所。只有通过征服世界,人才可以创造自己的文化宇宙,才能创造自我神性的保护而战胜死亡。16
12、人成为宇宙的理想生活的创造者,正是马克思宗教批判的终极目的。关于原子偏斜理论的意义。马克思认为,伊壁鸠鲁的原子王国所展示的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世界,凸显的是人的自我意识的绝对性与自由。原子作为抽象的、个别性的自我意识的自然形式,表征的实际上是个体的人。马克思对伊壁鸠鲁原子论的解读其实包含着对人之生存样态的洞悉。原子在必然性的直线运动中丧失了个体性与独立性,如同个体的自由在外在的划一行动中丧失了自身,但原子的偏斜运动打破了这一“命运的束缚。原子由于脱离直线,偏离直线,从而从自己的相对存在,即从直线中解放出来,如同表征着人的自我意识的原子经历否认之否认,以偏斜运动否认直线运动,通过独立性和对同他物的一
13、切关系的否认脱离了限制性的定在,从而摆脱外在之束缚与羁绊获得独立自由的特性。17而这一点对于马克思来说,正是人们逐渐脱离宗教的偏见与魅惑,洞察到人拥有神性般的自我意识而确证人的自由和平等的过程。“原子偏斜理论构成了伊壁鸠鲁哲学与德谟克利特哲学的差异。原子偏斜是对实在的解释,藉此肯定了人的自我意识的自由。原子的偏斜打破了命运的束缚,将这一思想应用于人类的自我意识,那么“偏斜正是它胸中能进展斗争和对抗的某种东西18。原子的偏斜改变了原子王国的整个内部构造,并形成了原子的互相排挤这一自由意志的最初形式,因为它摆脱了强迫的运动与盲目的必然性行为,这正是作为理性之光的哲学对作为幽暗泥塘的宗教的摆脱与成功
14、,彰显出具有独立自由意志的人才有可能挣脱宗教的束缚的事实。伊壁鸠鲁提出的哲学学说是一种作为救赎方式的哲学。伊壁鸠鲁与德谟克利特研究方式的差异及伊壁鸠鲁原子偏斜理论的运用,本质上是本体论与物理学的差异。德谟克利特将原子作为客体进展研究,把握的是原子客体的必然性,没有涉及主体本身,只具有物理学意义;伊壁鸠鲁通过原子发现了自由意志主体,并确立了自由意志主体的性质与自由意志摆脱宗教的本体论意义。三、自我意识哲学的内在之光与外在之明马克思批判了“关于神的存在的证明,指出这些证明“不外是空洞的同义反复19。一切关于神的本体论证明都是不成立的,它们只是人的自我意识的直接证明。彻底扫除了“神这一宗教的最高根底
15、之后,马克思阐述了自我意识哲学如何实现对世界的救赎,这是伊壁鸠鲁的“救赎方式的哲学对宗教批判的完成。马克思在博士论文的附录中指出,历来关于神的本体论的证明无非就是说,某人现实地想象的东西,对于某人来说就是现实的表象。因为我的想象是由某东西作用于我,所以当我现实地想象神,神对于我来说就是现实的表象,这一“现实的表象将证明神具有一种实在的存在。马克思指出,人假如相信自己想象的表象,这一表象就会起作用,如古代的摩洛赫和阿波罗神都曾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现实的力量一般。但是,马克思接着论证到,如同某人将纸币带到不知纸的这种用处的国家去,必将被人嘲笑他的主观表象一样,要是将某人所信仰的神带到信仰另一些神的国
16、家去,必将被人嘲笑他受梦想的支配。“一个特定的国家对于外来的特定的神来说,就同理性的国家对于一般的神来说一样,是神停顿其存在的地方。20由此,马克思指出,“对神的存在的证明不外是对人的本质的自我意识存在的证明,对自我意识存在的逻辑说明。例如,本体论的证明。当我们思索存在的时候,什么存在是直接的呢?自我意识。21对神的本体论存在的一切证明歧视都是对神的不存在的证明,是对一切关于神的观念的驳斥,如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沉思一般最终只是证明了人的自我意识的最高神性。维塞尔的论断也许是可信的:“从马克思博士论文时期看来假设没有更早的话,那种超越了人的所谓上帝的存在即使如人一样的客观存在也能在他那里被构建
17、对他而言也许没有任何价值,因为对马克思来说,价值意味着人的存在最高的神性的自我意识。马克思相信,社会主义是人的理想的完美,不需要指向一个所谓神圣的父。22既然神已经被扫除出这个世界,宗教已经被证明只不过是一种虚幻的形式,那么救赎世界,实现和护卫人类自由的责任就要依靠自我意识哲学。场救赎运动,“哲学必须成为尘世的现实的哲学,而世界必须成为哲学的观念的世界。哲学既是救赎的工具,同时也是救赎的内容。为此,对马克思来说,哲学拥有一颗征服世界和绝对自由的心。23马克思认为,“征服世界与绝对自由是哲学的本性,哲学是救赎意识的认知形式,它必须面向世界,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获得绝对自由的自我意识。“当哲学作为意
18、志面向现象世界的时候,体系便被降低为一个抽象的总体,就是说,它成为世界的一个方面,世界的另一个方面与它相对立。体系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反思的关系。体系为实现自己的欲望所鼓舞,就同他物发生紧张的关系。它的内在的自我满足和完好性被打破了。24哲学要面对世界,而不再只是解释世界之所是的内容,不再只是沉思根本存在的内容;哲学必须把世界变成哲学欲求的应该所是的内容,成为救赎行动的自我意识。只有如此,哲学的本质才有可能实现,一个新的理论和新的自由世界才有可能在暴风雨中诞生。“本来是内在之光的东西,变成转向外部的吞噬一切的火焰。于是,得出这样的结论: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哲学的实现同时也就是它的
19、丧失,哲学在外部所反对的东西就是它自己内在的缺点,正是在斗争中它本身陷入了它所反对的缺陷之中,而且只有当它陷入这些缺陷之中时,它才能消除这些缺陷。25假设认为伊壁鸠鲁的哲学处境是由亚里士多德体系造成的,而马克思的哲学处境那么是由黑格尔体系造成的这一相类似的哲学处境之下,我们有理由信服美国学者沃格林的如下一段话:“意识的主权与反有神论的反叛是在一个开场就有的,它们作为动机进入到了马克思对由黑格尔体系造成的哲学处境的反思之中。在黑格尔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中,哲学封闭自身成为一个完好的、全体的世界,像这样的体系乃是哲学中的节点,它们中断了哲学的直线开展。要在沉思中来进一步完善这样的体系是不可能的,
20、其继承者将转向哲学理论和对时代的批判。26我们也更能体会到马克思选择伊壁鸠鲁哲学作为其博士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的深意所在,那就是把哲学当成一种救赎方式,深化到理论和时代的深处去挽救那些遭受宗教魅惑的人们。四、结语就马克思借助伊壁鸠鲁的“救赎方式的哲学所拥有的超越宗教的批判视野而言,其哲学的“征服世界和绝对自由之心还只是在自我意识中跳动,只是以“理性的自然之光照亮了幽暗诡秘的宗教世界,彰显了哲学的救赎意志。这种批判仍然只是思辨式的批判,仍然局限于斯宾诺莎和青年黑格尔派的理性精神启蒙,它本质上仍是以“精神的批判来消灭或以“自我意识来消融宗教的“幽灵和怪影,虽然批判的锋芒很犀利,但还略显缺乏浑厚的根基,因为尚未寻找到适宜的中介让自身成为革命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从哲学上批判宗教只是宗教批判的序幕,而不是其最终的完成。这种批判无疑具有理性启蒙的价值,其宏大的政治意义就是促成政教别离,让国家尊重个人的宗教信仰自由以及严格限定公共权利的支配范围。然而“犹太人问题已经使这一解决方案出现裂隙,哲学式的理性启蒙既不能消灭宗教,也无法化解宗教派别之间的冲突,价值冲突、“诸神之争照旧存在于世间。因此,宗教批判必需要走出自我意识哲学的视野,摆脱在“思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可复制的领导力培训
- 医疗气体维护
- 大学生工作职业规划
- 养老产业的相关概念
- 社区要素与社区发展规划指标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案例宝典
-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水平测试题大全附答案
- 言语治疗技术听理解障碍的语言症状
- 言语治疗技术失语症书写抄写评估
- 客服收银岗位培训
- 小巷管家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案例宝典
- ktv营销业绩提成合同模板
- 英语-重庆市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1月调研试卷(康德卷)试题和答案
- 桩基及基坑支护工程技术施工方案(三篇)
- 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国企)2024年
- 安徽理工大学《岩土力学与工程》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追觅科技在线测评逻辑题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6.2.2 线段的比较与运算
- 有限空间应急演练专项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演艺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2025年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春季高考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3年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