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_第1页
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_第2页
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_第3页
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_第4页
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采煤概论之我国的煤矿工业的发展*:W二二一二.-旳-一学院:国土资源工程学院班级:采矿工程091班姓名:学号:任课教师:国土资源工程学院资开目录TOC o 1-5 h z、八、亠前言 HYPERLINK l bookmark6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一章我国煤炭开采的历史简述3第二章煤炭的种类和用途 HYPERLINK l bookmark10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三章我国煤炭开采的现状8 HYPERLINK l bookmark12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一节我国煤炭资源概况8 HYPERLINK l bookmark20 o Cur

2、rent Document 第二节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前景12第四章我国煤炭工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16 HYPERLINK l bookmark32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一节我国煤炭工业面临的问题16 HYPERLINK l bookmark54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二节针对我国煤炭工业存在的问题的建议28 HYPERLINK l bookmark66 o Current Document 第五章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39第六章参考文献51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是我国的主

3、要能源。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科技水平低、安全事故多发、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治理滞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突出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煤炭需求总量不断增加,资源、环境和安全压力进一步加大。国家对煤矿业产业的要求又比较的高,“绿色、高效、安全、经济”建立数字化、现代化矿山。但是目前我国的煤炭工业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发展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有的甚至是畸形发展。一方面是国家对煤炭产业没有严格的要求和监管,行业内部还没形成强有效的行业

4、标准。另一方面是矿山的地质环境条件复杂,非人为因素较为复杂。为此针对以上所述的问题本文从煤炭工业(煤炭开采)、煤的分类及用途、我国煤炭工业的开采现状、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和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煤炭工业的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论述。第一章我国煤炭开采的历史简述中国人民开采利用煤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5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煤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产品。春秋称煤炭为:石涅、涅石魏晋称煤炭为:石墨唐宋称煤炭为:石炭明朝称煤炭为:煤炭明末宋应星编著天工开物,是世界第一部记载包括地质、开拓、采煤、支护、通风、提升、运输和瓦斯排放等在内的古代煤炭开采技术。建国以后,采煤方法的发展

5、过程:1949年1952年:恢复时期;1953年1957年:采煤方法改革,长壁式为主占92.27%;1976年1980年:发展长壁、柔性、对拉、无煤柱护巷采煤法和水力采煤法;1981年至今:发展综合机械化采煤法。新中国成立之初,煤炭年产量只有32.43Mt,“七五”期间的6亿吨左右,“九五”期间的13亿吨,2006年23.25亿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居世界第一位,机械化程度由改革开放初期的30%提高到77.78%;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70%左右,2002年底探明我国储量10000亿吨,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我国煤炭产量为23.25亿吨,居世界第一位。20002006全国煤炭产量系列1建国后,国

6、家对煤炭行业的管理政策历经了数次调整,这期间,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49年至8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从建国后到80年代之前,我国煤炭行业也像所有其他行业一样,完全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运行,所有的煤炭生产任务都由国有企业承担。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基本上依赖国家投资,企业的生产、销售、定价完全遵从政府计划。80年代和90年代上半期的粗放发展时期: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各个行业的发展趋于活跃,社会经济对作为基础能源的煤炭的需求量猛增,煤炭供应紧张。煤炭供应紧张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因素。针对这一情况,国家放宽了对煤炭行业的管理政策,在加快发展国有重点煤矿发展的同时,鼓励发

7、展乡镇小煤矿。1983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乡镇煤矿的八项措施的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地方国营煤矿和小煤矿,倡导大中小煤矿并举的政策。随后的1984年和1985年,政府分别提出有水快流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大中小煤矿一起搞的方针。其结果是我国煤矿数量迅速增加,产业集中度极低。截至到1997年底,我国共有大小矿井6.4万处,其中6.1万处为小矿井,占比接近总数的94%。1998年至2007年的整顿治理期:由于前一阶段粗放型管理政策的引导,煤炭行业在80年代和90年代前半期虽然发展速度迅猛,但质量相当低下。过低的产业集中度造成供需两端信息传导不畅,市场竞争极度激烈,价格秩序混乱,全行业

8、陷入不景气。1996年第二季度开始出现了煤炭供大于求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2000年。在这种混乱的行业秩序下,我国国有大型煤矿经营举步维艰。针对这一情况,中央在1998年撤销了煤炭工业部,将重点煤矿下放给各地方政府,并针对煤炭行业的问题相继颁布了若干政策,整个煤炭行业进入了整顿期。第二章煤炭的种类和用途无烟煤:高固定碳含量,高着火点(约360420C),高真相对密度(1.351.90),低挥发分产量和低氢含量。除了发电外,无烟煤主要作为气化原料(固定床气化发生炉)用于合成氨、民用燃料及型煤的生产等。一些低灰低硫高HGI的无烟煤也用于高炉喷吹的原料。贫煤:煤烟中煤级最高的煤,它的特征是:较高

9、的着火点(350360C),高发热量,弱粘结性或不粘结。贫煤主要用于发电和电站锅炉燃料。使用贫煤时,将其与其他一些高挥发分煤配合使用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途径。贫瘦煤:挥发分低,粘结性较差,可以单独用来炼焦。当与其他适合炼焦的煤种混合时,贫瘦煤的掺入将使焦炭产品的块度增大。贫瘦煤也可用于发电、电站锅炉和民用燃料等方面。典型的贫瘦煤产于山西省西山煤电公司。.瘦煤:中度的挥发分和粘结性,主要用于炼焦。在炼焦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胶质物,胶质层的厚度为610mm。由瘦煤单独炼焦产生的焦炭,机械强度较高但耐磨强度相对较差。除了那部分高灰高硫的瘦煤,瘦煤经常与其他煤种混合炼焦。.焦煤:有很强的炼焦性,中等的挥发

10、分(约1628),焦煤是国内主要用于炼焦的煤种。由焦煤炼成的焦炭具有非常优良的性质,焦煤主要产于山西省和河北省。肥煤:中等或较高的挥发分(约2535)和很强的粘结性,主要用于炼焦(一些高灰高硫的肥煤用来发电)。与其他煤级的煤相比,肥煤一般具有较高的硫含量。1/3焦煤:介于焦煤、气煤和肥煤之间,具有较高的挥发分(类似于气煤),较强的粘结性(类似于肥煤)和很好的炼焦性(类似于焦煤),这也是它被称为1/3焦煤的原因。1/3焦煤由于其产量高而主要用于炼焦和发电。8气肥煤:高挥发分(接近于气煤)和强的粘结性(接近于肥煤),它适用于焦化作用产生的城市燃气和与其他煤种混合炼焦以增加煤气、焦油等副产品的产量。

11、气肥煤的显微组成与其他煤种有很大的差异,壳质组的含量相对较高。9气煤:很高的挥发分和中度的粘结性,主要用于炼焦和发电。典型的气煤产于辽宁省。101/2中粘煤:过度煤级的煤,在中国它只有很小一部分的储量和产量。其特征与一些气煤和弱粘煤类似。11弱粘煤:煤化程度较低或中等煤化程度的煤,其粘结性很差,不能单独用于炼焦。由于其特殊的成因,弱粘煤具有较高的惰性组含量。典型的弱粘煤产于山西省大同市。12不粘煤:早期煤化阶段曾被氧化过,因此它具有低发热量的特点。主要用于发电、气化和民用燃料等。不粘煤主要产于中国的西北部地区。13长焰煤:煤化程度是所有烟煤中最低的。由于其燃烧时火焰较长而被称为长焰煤。主要用于

12、发电、电站锅炉燃料等。辽宁省的长焰煤储量是全国最大的。14褐煤所有煤中最低级的煤,其特征是高水分,高氧含量(约1530),并含有一些腐植酸。主要用于发电和气化。第三章我国煤炭开采的现状第一节我国煤炭资源的概况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表1中国主要一次能源探明储量情况单位2006年底占全球比例(%)储采比世界平均储采比天然气万亿立方米2.451.341.863.3石油10亿桶16.31.312.140.5煤炭亿吨114512.648147资料来源:BP世界能

13、源统计数据世经未来整理图1世界各国能源消费结构原油天然气煤炭原油天然气煤炭核能水电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07世经未来整理根据BP能源统计,2006年全球煤炭消费比重的平均水平是28%,而我国则高达69%。未来中国能源供应以煤炭为主的格局短期内无法改变,采用各种清洁、高效的方式优化利用煤炭将是解决能源问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最主要途径。表21.煤炭资源丰富、人均含量较低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的评估,至2006年底,世界煤炭可采资源量达4.84X104亿t标准煤,占世界化石燃料可采资源量的66.8%,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为9090.64亿t储采比为1

14、47年,其中储量最大的前十个国家依次为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巴西,其中,美国、俄罗斯、中国分别占世界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的27.1和17.3和12.6%。表12006年底各主要产煤国煤炭资源情况探明储量排名国家(百万所占份额()储采比(R/P)吨)1美国24664327.12342俄罗斯15701017.35003中国11450012.6484印度9244510.22075澳大利亚785008.62106南非487505.41907乌克兰341533.84248哈萨克斯坦312793.43259波兰140001.59010巴西101131.1500资

15、料来源:BP能源数据世经未来整理总体来说,我国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经济可采储量较少可持续使用年限随着煤碳的加速开采而快速下降。中国人口众多,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约为234.4t,而世界人均的煤炭资源占有量为312.7t,中国仅为5.03%2.7(2.9421.59%褐煤贫煤长焰煤不粘煤口弱粘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5.03%2.7(2.9421.59%褐煤贫煤长焰煤不粘煤口弱粘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无烟煤未分煤资料来源:世经未来根据BP能源数据整理世界平均水平的60%,美国人均占有量更高达10451,远高于中国的人均水平。所谓经济开采储量是指经过勘探可供建井,并且扣除了回采损失及经济上无

16、利和难以开采出来的储量后,实际上能开采并加以利用的储量。在目前经勘探证实的储量中,精查储量仅占30,而且大部分已经开发利用,煤炭后备储量相当紧张。据中国第三次煤田预测资料,埋深在2000米以内的煤炭总资源量为5.57万亿吨。煤炭品种较多、焦煤相对稀缺中国煤炭资源的种类丰富,但优质焦煤较为稀缺。在现有已探明储量中,烟煤占73.73%、无烟煤占7.92%、褐煤占6.81%、未分种类的煤占11.9%。烟煤中,储量占据前两位的分别是不粘煤和长焰煤,分别占25.53%和21.59%;焦煤、肥煤、气煤、瘦煤等炼焦用煤的储量较低,这四种煤的总储量只占20.43%,优质的炼焦煤如焦煤和肥煤只占总储量的7.97

17、%。我国烟煤的最大特点是低灰、低硫,原煤灰分大都低于15,硫分小于1。部分煤田,如神府、东胜煤田,原煤灰分仅为3一5,被誉为天然精煤。烟煤的第二个特点是煤岩组分中丝质组含量高,一般在40以上,因此中国烟煤大多为优质动力煤。灰分小于10的特低灰煤仅占探明储量的17左右,大部分煤炭的灰分为10%30%。硫分小于1%的特低硫煤占探明储量的43.5%以上,大于4%的高硫煤仅为228。我国炼焦用煤一般为中灰、中硫煤。中国典型的无烟煤和老年无烟煤较少,大多为三号年轻无烟煤,其主要特点是,灰分和硫分均较高,大多为中灰、中硫、中等发热量、高灰熔点,主要用作动力用煤,部分可作气化原料煤。煤炭资源地理分布不平衡中

18、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从煤炭资源的分布区域看,华北地区最多,占全国保有储量的49.25%,其次为西北地区,占全国的30.39%,依次为西南地区,占8.64%,华东地区,占5.7%,中南地区,占3.06%,东北地区,占2.97%。按省、市、自治区计算,山西、内蒙、陕西、新疆、贵州和宁夏6省区最多,这6省的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81.6%。从各大行政区内部看,煤炭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如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的87%集中在安徽、山东,而工业主要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南地区煤炭资源的72%集中在河南,而工业主要在武汉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西南煤炭资源的67

19、%集中在贵州,而工业主要在四川;东北地区相对好一些,但也有52%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黑龙江,而工业集中在辽宁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而石油仅占2.4%,天然气仅占1.2%。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亿吨标准煤(折合11亿吨原煤),仍占63.8%。预测,在

20、本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从表1中可以看到,我国主要能源的开发深度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石油和煤炭的开发更是远高于平均水平。第二节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前景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成为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资源利用现状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

21、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我国煤炭资源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已发现的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精查储量少,用于规模建设的资源供给能力不足。现有生产矿井后备资源不足。按目前开采水平,世界煤炭剩余储量可供开采192年,而我国仅可供开采110年。煤炭资源开发回收利用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回收利用的总体状况是:露天开采优于并工开采;原国有重点煤矿好于原国有地方煤矿,原国有地方又好于乡镇及个体;大中型高于中小型,小型高于不计能力小井;薄煤层高于中厚煤层,中厚煤层高于厚煤层;缺煤省份高于富煤省份。在我国,煤炭开采规模一直在向

22、大型化方向发展,相继建立了一些特大型并工开采和露天开采煤矿。但由于受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的制约,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规模整体上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远远低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单井水平。我国煤炭资源在开采规模、采煤方法、技术装备水平上的差别,使得煤炭资源的回收水平差异较大。大中型煤矿的开采技术发展较快,装备水平较高,尤其是井下运输方式采用胶带输送机集中运输煤炭,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露天开采的安太堡等煤矿,装备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采剥、装载、运输等设备,综合机械化程度也已达100%。但因为我国开采技术水平落后的小型煤矿数量比重较大,造成我国开采技术水平整体较低。煤炭资源的加工利用有效的对开采的原煤进行工不

23、仅可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煤炭品种,而且可以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减少无效运输,降低环境污染,扩大用煤市场,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第一,煤炭加工利用率低,造成无效运输加大。我国运输能力十分紧张,但煤炭的无效运输又非常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原煤入洗率很低。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煤炭运量91315.98万吨,意味着其中至少有12000万吨的运力用于运输矸石和杂质等。在目前的运输规模条件下,入洗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约120万吨的无效运输。第二,煤炭加工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规模普遍较小。煤炭除了直接用作燃料外,还在型煤加工、煤的焦化、气化、液化、等方面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

24、。我国在煤炭加工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目前除炼焦和煤化工外,其他方面的生产加工规模普遍较小。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我国含煤地层分布广,厚度大,成煤时期长,煤炭形成环境与后期变化呈现复杂多样,在煤层及其围岩中共生和伴生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非金属矿产资源。在煤田勘探中对共伴生矿产资源基本都没有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因为缺少煤炭共伴生资源的探明储量,所以难以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状况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基本情况是:已利用量和共伴生资源拥有量不相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煤系地层中的硫铁矿探明储量丰富,但煤矿生产的硫铁矿石主要用于化肥工业,但产量较少,与资源拥有量很不相称。二是煤层中的高岭

25、土的分布广、储量大、质量高,有一部分高岭土产品已经打入国际市场,但我国高岭土的年产量相对发达国家比较低。三是我国硅藻土总储量为8.8亿吨,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云南。云南的硅藻土主要赋存于煤或褐煤产地。目前我国硅藻土的产量低,仅为世界的百分之几,品种少且多为低档产品。四是石煤远景储量丰富,主要分布于江南,且石煤中还有矾、钼等60多种元素。目前我国石煤中钒的开发量仅占资源拥有量的极少部分,开发利用量与还富的石煤资源极不相称。五是我国煤层气储量丰富,其分布结构与煤炭资源分布基本一致。从80年代开始,我国煤矿瓦斯的抽放由单纯的生产安全型发展到抽放利用型。与此同时,解决了均衡抽放、储用平衡、计量、灶具等技术

26、问题。瓦斯的利用量逐年增加。煤炭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第一,开采的过程中煤炭资源浪费严重。在一些富煤区的大矿井田范围内,小矿越界开采,破坏和浪费资源的情况屡禁不止,抢夺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极厚煤层地区,企业为了提高产量,以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效益。一些企业采用一次采全高的方法,只采中间一层,顶底煤被废弃,采一丢四;另外一些小型煤炭企业采煤方法落后,对煤炭的回采率有的不到30%。一些矿区的违规建筑物存在大量压煤现象,建筑物压煤程度有的达到了矿区剩余可采储量的80%。第二,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目前,我国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相对较低,尤其对煤炭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探、开发和利用水平低下。

27、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先进的技术支持。共伴生矿物利用率现状无从考证,综合利用技术尚未完全过关,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一些共伴生矿物还无法进行大规模具有经济效益的开发利用,综合利用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较低。第三,煤炭行业产业布局不合理。我国目前仍然以原煤消费为主,产品附加值低,造成大量长距离的无效运输,煤炭企业自身产业升级水平低下,而以煤炭为原料的工业企业大多距煤矿较远,因此原煤需要进行大量长距离的运输才能被加工成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第四,开采机械化程度低。我国煤炭的开采方法,特别是壁式采煤法的应用与发展以及高产高效综采放顶煤技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但从总体上看还是相对落后,特别是小型煤矿,大部分采

28、用巷道式、房柱式等落后的采煤法。第五,原煤入洗率低。由于我国一直都是以销售原煤为主,这种传统的消费习惯是使得我国原煤入洗比重相对很低。目前我国原煤入洗率在24%以下,在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中是最低的。据调查,美国的原煤入洗率为55%、德国为95%、澳大利亚为75%、波兰为50%、俄罗斯为60%、英国为75%、日本为100%。第六,煤炭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在煤炭开发利用中,由于不合理的开采,忽视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污染治理,矿区开采往往造成大面积的地表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大量堆积的矸石山、煤炭自燃以及废污水的排放等正在严重破坏着矿区的生态环境。第四章我国煤炭工业面临的问题及建议第

29、一节我国煤炭工业面临的问题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础产业。长期以来,该产业发展仍然以原煤生产为主,产品结构以单一的原煤为主;煤矿数量以小型煤矿为主,产业组织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生产力水平以落后的生产能力为主,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以低级水平为主。这种结构性矛盾仍然严重制约着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单一的煤炭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制约着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虽然,近年来一些大型煤炭企业在矿区开发规模快速扩大、原煤产量快速增加、企业经济效益逐渐好转的同时,着力发展与煤相关的产业,积极开发新产品,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质量快速增强。但是,绝大多数煤炭企业仍然主要是依靠加大煤炭资源开发强度、扩

30、大煤炭生产规模,以产量的快速增加和煤炭价格的上涨来提高企业收入,实现利润水平增长,仍然没有摆脱粗放式的增长方式。一旦煤炭市场需求趋缓,煤炭价格下降,必将陷人困境。以小型煤矿为主的生产结构制约着煤炭长期稳定供应能力的提高。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有各类生产矿井(含露天煤矿)1894处。其中,生产矿井14048处,建设矿井4946处(新建矿井1079处,改扩建156。处,资源整合2307处);在现有生产矿井中,大型煤矿(井工矿12。万t/a及以上,露天矿400万t/a及以上)511处,中型煤矿(井工矿30万t/a一120万t/a,露天100万t/a400万t/a,含100万t/a)1772处,小型

31、煤矿16711处(30万t/a及以下)。可以看出,小型煤矿数量仍然占全国煤矿总数的8%。在小型煤矿总数中,原国有重点煤矿存在小型煤矿139处,平均单井产量约为16万t/a;原地方国有煤矿存在小型煤矿1989处,平均单井产量约16万t/a;乡镇煤矿中存在小型煤矿14583处,平均单井产量约为6万t/a。全国小型煤矿总生产能力约为1216亿t,占全国煤矿总生产能力的40%左右。这些小型煤矿受煤矿资源条件、开采技术装备和煤矿安全基础等因素的影响,煤炭安全稳定供应能力较差,给我国煤炭长期稳定供应能力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落后且不平衡的生产力水平与低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制约着煤炭工业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国煤炭

32、工业的整体生产力水平较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煤矿综合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全国煤矿平均机械化开采程度只有40%左右,落后的生产工艺和采煤方法仍然被大量的煤矿所使用,尤其是占煤矿总数80%以上的小型煤矿,大部分是以炮采为主。在煤炭生产力水平总体落后的同时,我国煤炭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平衡问题也很突出。一些大型优势煤炭企业的煤矿,生产力水平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有的技术工艺甚至处于世界煤炭行业的前列。而从我国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情况看,整体受教育年限低于全国工业领域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在大量的中小煤矿中,大专院校毕业的煤矿主体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煤矿一线采掘工人大部分

33、来自于偏远贫困的农村,多数农民工受教育程度都在初中以下,基本文化素质低,对于先进机械技术装备的使用,缺乏基本的知识基础,制约着我国煤矿生产力总体水平的快速提高。20012006年,煤炭采选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4317.68亿元。2007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1805.05亿元,同比增长了23.7%。根据国家有关部门2006年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情况分析,目前,在籍煤矿19158处,生产能力为24.31亿t/a。其中,正常生产的煤矿164“处,生产能力为20.34亿t/a考虑煤矿核定能力按每年生产天数30天与实际煤矿生产350天的差异,有1.2亿t的生产潜力);实施改扩建、技术改造和

34、资源整合的煤矿2693处,生产能力为3.97亿t/a。2006年全国煤炭产量23.8亿t,能力利用系数。0.98。2006年底在建煤矿395处,建设总规模705亿t。其中,新建煤矿1262处,建设规模4.97亿t;改扩建煤矿702处,新增能力1.38亿t(改扩建前1.51亿t,改扩建后2.89亿O;技术改造煤矿654处,新增能力0.16亿t(技改前。0“5多”,技改后。04亿t);资源整合煤矿“37处,新增能力0.54亿。从现生产煤矿和在建煤矿总的生产能力考虑,全国煤矿生产能力可以达到31.36亿t/a,煤炭生产能力完全能够满足消费需求。而从我国煤炭供需基本格局看,我国“北煤南运,西煤东运”,

35、运输距离远、运输环节多,煤炭铁路运输体系建设滞后,煤炭消费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造成影响煤炭供应的不确定因素多,仍然严重影响着全国煤炭的有效供应能力和供应效率。生产力总体水平低我国煤矿数量多、规模小、小型煤矿技术装备水平低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受我国煤炭资源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在全国现生产煤矿中,小型煤矿数量仍占绝对多数。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06年12月底,全国正常生产煤矿16271处(不含正在实施改扩建、技术改造和资源整合的煤矿),生产能力221420万t/a,平均矿井规模13.6万t。其中,大型煤矿数量不足2%,生产能力占40%以上,平均规模270万t/a;中型煤矿数量2.6%,占生

36、产能力的13%,平均规模63万t/a;小型煤矿数量占全国总数的94.6%,占生产能力的44%,平均规模6.3万t/a。其中,3万t/a及以下煤矿6820处,占全国的41.9%,占生产能力的7.4%。由于大多数小型煤矿资源、资金、人才和装备技术水平较差,生产效率低,安全事故多,所以我国煤炭生产力总体水平的提高受到严重制约。绝大多数企业盈利能力低下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预计实现利润总额950亿元。其中,按协会统计口径,90家大型煤炭企业实现利润8.32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的69.3%;前10家大型煤炭企业利润总额为517.56亿元,占54.5%。其中,神华集团企业利润27

37、7.90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的29.25%;中煤集团利润7.12亿元,占8.12%;充矿集团利润37.85亿元,永城煤电利润3.41亿元;但还仍有占70%以上的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仍处于微利或亏损的境地。煤炭行业发展区域性差异扩大。我国西北地区煤炭资源条件好,煤矿自然灾害少,开发条件优良,这些地区的煤炭企业凭借优良的资源条件,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我国西南地区,煤炭资源斌存条件差,煤矿地质构造复杂,自然灾害多,这些地区的煤炭企业盈利水平低,发展缓慢。华北和华东地区,煤炭开采历史长,大部分老矿区资源枯竭,开采深度大,煤炭生产成本高,后备资源不足,历史负担沉重,企业发展困难重重。综合利用水平,

38、低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煤炭开采过程中每年排放的瓦期约120亿立方米,其中有效利用的只有10亿立方米。原煤洗选过程中每年产生煤矸石7000万吨,利用率仅为30%,已累计堆存近40亿吨。煤矸石堆存占用土地已经超过1万公顷。部分煤矸石自燃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六是行业税负不合理,社会历史包袱沉重。煤炭产能越来越向晋陕旅宁地区集中2007年,在全国煤炭产量构成中,晋陕蒙三省区煤炭产量n.8亿t,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46.53%;三省区煤炭产量分别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25.24%、13.88%和7.41%;三省区煤炭产量较2006年共增加1.49亿t,占全国煤炭产量增量的95.5%。而京津冀、东北、西南煤炭

39、产量均较2006年有所下降(见图4一1)。图4一1全国主要产煤地区煤炭产量变化情况从图4一1中可以看出,全国主要产煤地区2007年煤炭产量与2006年相比,晋陕蒙宁地区增加1.5亿t,京津冀地区产量下降10万t,东北地区减少600万t,西南地区减少120万t;华东和中南地区较去年分别增加1200万t和1100万t。全国煤炭产量快速向晋陕蒙宁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集中。东部地区产能增长难度大目前,地方政府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城市建设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投资,开发土地资源,致使城市建筑大量压占煤炭资源,严重影响了矿区煤矿生产的正常接续,可采储量减少,生产规模下降。例如:目前,在山东省煤炭

40、资源剩余可采储量中,高硫高灰煤“三下”压煤、受水威胁和地质构造复杂等开采不经济的储量达41亿t,占50.6%;经济可采储量40亿t,占49.4%。部分煤炭企业“三下”压煤量占基础储量的57.28%;淄博矿业集团“三下”压煤量达n.75亿t,占总资源储量的75%,并且呈逐年增加趋势。按照目前山东省煤矿生产能力和资源回收率计算,可采储量仅能维持20年左右,产煤大省与资源小省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基本无后备接续资源。河北省国有煤炭企业剩余地质储量为80亿t,“三下”压煤达46亿t,占58%,其中村庄压煤335亿t,占42%。面临煤矿村庄搬迁征地难、搬迁费用高、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煤

41、矿正常开采的难度越来越大,煤炭难以保证稳定生产,这些地区煤炭产量规模将难以增加。煤炭成本增长过快,增支因素增多政策性成本增支因素大幅度增加近年来,随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涉及煤炭产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煤炭成本大幅度增加。煤炭企业在原来传统的成本项目外,又增加了资源费(矿业权价款、资源补偿费、土地使用费)、环境费(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恢复征收煤炭企业塌陷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提高安全费、提高工人人井津贴标准、取消煤炭出口退税和提高煤炭出口关税等。据山东省按已出台的各项政策要求测算,省属煤炭企业平均煤炭成本增加80元/t,其中,肥城增加96.71元八,淄博增加93.4元八,充矿集团增加85.3

42、1元/t,新坟增加77.9元八,临矿增加76.04元八,龙口增加67.8元八。根据对山西省政策措施试点工作的调研情况分析,自2007年3月1日起,山西省开始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保证金和转产发展基金,并开始收缴煤炭资源采矿权价款。其中,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基金根据动力煤、无烟煤和焦煤,分别按吨煤14元、18元和20元征收,并按煤矿井型规模增加征收系数,征收系数分别为:90万t/a以上的矿井取1.0。90万t/a一45万t/a的取1.5,45万t/a以下的取2.0。2007年,山西省大型煤炭企业虽然营业收人继续保持了大幅增长,但是实现净利润增幅大大低于营业收入增长。根据煤炭行业

43、上市公司公布的2007年年报,山西潞安环能总营业收人48亿元,同比增长20.79%;实现净利润仅仅为9916万元,同比增长13.15%。山西兰花科创2007年营业额增长率为18.3%,但净利润增长率仅为2.95%。按照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的总体方案,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同步启动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主辅分离和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但由于缺乏具体的基金使用和监管办法,以及煤矿主辅分离、分离办社会职能的具体实施办法,应返还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基金不能及072时返还,从而增加了企业负担,致使企业成本大幅度上升,经济效益下降。增加了企业负担,致使企业成本大幅度上升,经济效益下降。企业增支

44、因素增多由于煤炭市场好转,价格上涨,拉动了煤矿投资热潮。在这种背景下,煤炭资源的炒作与争夺也逐渐明朗化。一些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后备资源大量重新分割拍卖,使国有煤炭企业不得不付出很高的代价从民营企业、个体或其他投资者手中购买资源,维持煤矿接续发展。如神华集团的神东矿区、万利矿区、准格尔矿区的大量后备资源区和接续区被分割拍卖,矿井接续面临困难。由此也引发了煤炭资源价格的大幅上涨,给大型国有煤炭企业获取资源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目前一些不在试点范围内的产煤省(区)开始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和环境治理保证金。如山东省财政厅与国土资源厅联合下发了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按其收缴办法,现煤炭

45、资源储量较多,矿区范围较大的企业,将需要交纳巨额的环境治理保证金,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部分地方政府征收出省煤价格调整基金。目前,四川省、贵州省、重庆市等省区对出省煤炭征收价格调整基金。如贵州省出省价格调整基金征收标准为:精煤每吨50元,原混煤每吨30元,焦炭每吨70元;有的地方政府对煤炭供发电用电定价、定量,对完不成供煤任务的煤矿,政府以文件形式批示电力部门拉闸停电。新疆、甘肃省和宁夏对省内电煤限定价格,煤炭企业不得不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给电力企业,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如宁夏限定电煤价格为125.5元八,而企业煤炭成本为205.69元八,企业被迫亏损销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规定煤炭价

46、格按发热量计价,500大卡煤炭的基本价格为80元八,每增长100大卡,煤价上调10元,700大卡以上的煤炭价格不能超过120元八。地方性行政收费项目繁多。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巧立名目自定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同一类性质多个项目收费,项目多、标准高,煤炭企业难以承受。如河南省部分地方政府收取的涉及煤炭企业收费的固定项目有: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水土保持费;水利基金(除按煤炭销售收人征收外,按每人每年固定征收20元)%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排污费、污水处理费、排水设施使用费;6环境检测费,水资源费;绿化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卫生费、联运费、农工管理费(公益金),以及各种名目的检验费等等;

47、种类繁多,加重了企业负担。制度和机制巫待完善(1)行业管理弱化问题依然突出煤炭企业属地化管理后,形成了国家多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分层次、分级管理的局面。各省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科技、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国有资产管理、环保、教育、商务、劳动保障等10多个部门均承担对煤炭行业的管理职能。原有的省级煤炭行政主管部门有的已被取消,有的已被降格,即使保留下来的机构在人员编制、职能设置上也得不到保障。地市煤炭管理部门和管理力量更是遭到严重削弱。一些区县虽然设立了煤矿管理部门,但是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监管独立性受到制约。由于部门之间职能边界界定不清,出现的职能交叉或管理真空问题较多。不同部门对同一事项

48、设定了不同的行政许可,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负担。从管理实践看,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制定政策,有些政策缺乏有效的衔接。煤炭产业是拥有52万矿工、67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年产26亿多吨产品的庞大产业体系。长期以来,煤炭管理机构多次变革,变动频繁,被业内人士戏称“五年一大变,三年一小变,椅子没坐热,还得准备变”。目前,全国煤炭产业管理职能分散到八九个部门,人称“九龙治水”,缺乏一个统揽全局且具有权威的部门或机构,政出多门,管理效率低。各部门都从落实职责上考虑,层层设置门槛,出台部门政策。煤炭企业由原来面对一个综合部门,变成了要面对所有管理部门,降低了效率,增加了成本,使企业难以适从。有的与

49、煤炭行业发展关系密切的部门,如铁路部门,既是政府管理部门也是煤炭的下游产业。作为下游产业运用行政手段参与市场活动,制约着煤炭市场化改革进程。由于多个部门管理,责任难以落实,一些有利于部门利益的工作职能,如行政审批等职能被过分地强化,而涉及宏观管理、政策研究等职能被弱化,甚至是缺失。行业管理分散,管理不到位,管理弱化,以及重审批、重事后处理,轻宏观和战略管理等间题突出。(2)项目多头审批,程序妞杂由于煤炭行业管理缺乏统一协调部门,煤矿建设项目审批与煤炭资源整合项目核准过程中手续繁杂。一是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各部门在审批顺序上互相推通,拖延时间。二是审批的部门多,审批时间长。根据部分煤炭企业反映,他

50、们为办理资源整合项目,各种审批手续,从县级、地市级、自治区级直到国家有关部门总共需要盖68个章。企业设专人专门负责办理各项手续,长期负责办理各种证照。三是证照时效不统一。造成煤炭企业长期办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种证照的时效不一致,一个部门负责的证照办下来,另外一个部门负责的证照就到期了,又要从头跑起,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了许多障碍。是煤矿安全条件差,人员伤亡率高煤炭既是资源性行业,又是高危产业。我国96%的煤矿井工生产、地下作业,矿井开采深度大,水、火、煤尘、瓦斯、顶板和冲击地压等灾害俱全,煤矿管理和安全生产难度大。长期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深层次矛盾与经济转型期中出现的新问题交织在一起,

51、煤炭工业发展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科技水平低、安全事故多发、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治理滞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突出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需求的不断增加,煤矿安全、资源和环境压力将进一步加大。1995-2005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图3O零故猊亡邕人数百万帧亡聿3O零故猊亡邕人数百万帧亡聿2002年,我国煤矿事故死亡6995人,其中占原煤总产量70%的国有煤矿占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的27.5%,而占原煤总产量30%的乡镇煤矿占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的72.5%。在事故死亡人数中,瓦斯事故占34.6%,水灾事故占7.5%。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虽已从2

52、002年的4.94降到2004年的3.08,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属高死亡率。瓦斯和水灾类事故一次死亡人数多,社会影响大,仍是煤矿安全事故防范的重点。产业集中程度低,市场稳定性差2004年,全国有大小煤矿2.8万处,平均年产量不到7万吨。煤矿点多面广,产业集中度低,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一批对全国煤炭供需平衡和市场稳定具有一定调节能力的特大型煤炭企业,导致市场竞争过度。当市场供过于求时,众多企业竞相压价销售,市场价格大跌,全行业陷入困境;妆市场供应紧张时,不少煤矿超能力生产,拼设备、拼人工、忽视安全和煤炭质量等问题突出。历史遗资源类税费,复征收、负担沉重目前,从行业整体分析,涉及煤炭成本的

53、税费项目主要有八种,税费总额约占煤炭销售收人总额的35%以上。八种税费项目分别为:煤炭资源税,其征收额平均占煤炭销售收人的1%1.5%。煤炭资源补偿费,目前按销售收人的1%征收。山西省征收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额占销售收人的4%5%。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占销售收人的3%左右。煤矿转产发展资金,占销售收人的1.5%左右。企业支付的采矿权价款,占销售收人的2%2.5%。部分产煤省(区)征收出省煤价格调整基金,占销售收人的10%以上。征收铁路建设基金,占销售收人的5%以上。以上涉及煤炭资源类的税费项目,占煤炭销售收人的比重累计为27.5%一29.5%。煤炭税费体制改革以来,煤炭增值税一直高于

54、全国工业平均水平。据统计分析,2006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增值税综合税率为8.15%,比1993年增长了4.8个百分点,较全国工业领域企业增值税平均水平高出1倍。当年煤炭行业增值税总额较税制改革前多交增值税340多亿元。综合考虑煤炭资源类税费项目与煤炭企业增值税,煤炭企业所承担的税费项目总额占全部销售收人的35.65%37.%。是煤矿企业办社会的沉重负担据测算,国有重点煤矿担负的矿区党校、医院、商业网点等社会服务功能每年至少需要经遇支出60亿元。三是煤炭占铁路货运总量的40%以上,每年缴纳铁路建设基金160亿元。铁路建设基金长期挤占煤炭利润空间目前,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铁路建设基金已经成为煤

55、炭企业的刚性支出,加重了煤炭企业负担。据统计测算,1995一2007年,煤炭企业累计支付铁路建设基金170多亿元,2007年交纳的铁路建设基金达240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的32.8%。目前,煤炭铁路运输量占全国货物运输总量的45%以上,煤炭行业承担了全国铁路建设基金的一半左右。在铁路建设投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多元化的铁路投资机制已经形成的条件下,继续征收煤炭铁路建设基金,用行业垄断的手段挤压煤炭利润,加重了煤炭企业负担。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进展缓慢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进展缓慢的原因: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财政能力不足,接收企业办社会职能不积极。一方面,地方政府有意拖延移交时间。如山东省政

56、府于2005年初就出台了分离企业办社会的相关办法,根据要求,2007年完成分离移交工作,但由于地方政府不积极,真正移交工作进展缓慢,多数企业的移交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有选择地接收。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企业办社会职能应成建制地向当地政府移交,而在实际移交过程中,当地政府有选择性的接收,部分企业办社会职能与机构不能移交,仍由企业负责管理。企业办社会的人员、资产等移交地方,但企业仍然承担费用。目前,大部分地方政府在接收企业办社会职能中,制定所谓的过渡性政策,在过渡期内,企业仍然承担原来办社会的所有费用。棚户区改造、矿区环境和沉陷区治理缺乏资金来源随着煤炭企业效益好转,大型煤炭企业,尤

57、其是原国有煤炭企业,开始注重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着手对采煤沉陷区、矿区环境进行治理,并加大了矿区棚户区的改造力度。但由于在煤炭成本项目中,采煤沉陷区治理与压煤村庄搬迁等费用规定过死,资金严重不足。而对棚户区改造费用在成本中没有列支项目,影响了企业投人的积极性。目前,大部分企业将棚户区改造与矿区环境治理费用进行挂账处理,也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而对于煤炭上市公司,也很难处理。一些地区的税务部门以没有明确规定为由,不允许企业税前列支安全费用、环境治理资金以及棚户区改造支出等,影响企业的积极性。(6)职工工资增长依然缓慢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2007年原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

58、419.38元,年平均工资2.9万元。相对其他相关产业,煤炭衣工收人仍然偏低,家庭负担相对偏重。尤其是非煤产业和地面工人工资部分还达不到全国国有企业的平均工资水平。特别是工伤、病、亡遗属,破产内部退养职工,因子女上学或大病、残疾、工残家属困难问题较多。从煤矿职工的全体情况分析,由于煤矿绝大多数位于偏远的山区,当地社会就业能力差,煤矿一线职工多数为农民工,或按过去的煤矿政策,办理了农(农业户口)转为非(非农业户口)手续的合同工人,他们的家属基本上没有就业,子女就业率低。对于煤矿工人来讲,需要供养的家庭人口多,家庭平均收入水平较低,影响了煤矿工人实际生活质量的提高。第二节针对煤炭工业存在的问题的建

59、议强化规划和管理,完善煤炭资源开发监管体系第一,加强对煤炭资源的规划管理。煤炭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要改进管理方式,实现由粗放开发型管理向科学合理开发、保护节约型管理的转变。依法科学合理划定煤炭资源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严格按国家规划有序开发。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划定,由国土资源部研究提出,会同发展改革委共同审定并公布。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对特殊和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第二,完善煤炭资源管理与生产开发的管理制度。各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要综合运用煤炭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手段,加强对煤矿开发建设和煤炭生产的监督管理。各级国土资

60、源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国务院行政法规,规范煤炭资源勘查、开采登记管理工作,纠正、制止一切越权审批和以招商引资为由越权配置煤炭资源的行为。煤炭开发规划和资源管理工作要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编制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矿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征求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规划的重要依据。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编制煤炭资源勘查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时,必须征求同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煤炭资源勘查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重要依据。产煤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煤炭行业管理职能部门,并充实和加强煤炭管理力量,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煤炭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