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总复习四川大学课件_第1页
免疫学总复习四川大学课件_第2页
免疫学总复习四川大学课件_第3页
免疫学总复习四川大学课件_第4页
免疫学总复习四川大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免疫学总复习题型范例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1、名词解释示例ADCC: 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1分)。指表达IgG Fc 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1分),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靶细胞的作用(1分)。2、简答题示例什么是T细胞活化过程中的“双信号”? (6分)(1)活化信号1 (抗原识别信号) (1分) TCR识别肽/MHC复合物(1分) 共受体:CD4-MHCII, CD8-MHCI CD3传递特异性抗原识别信号(1分)(2)

2、活化信号2 (协同刺激信号) (1分) T细胞上CMR与APC细胞上的CM分子结合(1分) ,并由CMR直接向T细胞传递信号。如CD28-B7等的结合。(1分) 3、论述题示例抗体的基本结构和生物学功能?(11分) 答:抗体的基本结构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1分)构成的,呈Y字形的四肽链结构(1分)。根据氨基酸组成的不同,将重链和轻链分别分为可变区和恒定区(1分)。在可变区内,根据氨基酸的变化度,将其分为高变区和骨架区(1分)。根据抗体功能的不同,将抗体结构分为不同的功能区(1分),V区就是一个功能区、C区分为3-4个功能区,如CH1、CH2、CH3(IgE, IgM还有CH4功能

3、区)(2分)。在CH1和CH2功能区之间,还有铰链区(1分)。 抗体的基本生物学功能有(3分):中和作用;激活补体;调理吞噬作用;ADCC作用;介导I型超敏反应;提供被动免疫保护。第一讲 绪论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记忆性,可转移性抗 原1.概念:抗原、半抗原、抗原决定基(表位)、TI-抗原,TD-抗原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一、抗原的理化性质二、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3.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特性比较4.TD抗原与TI抗原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

4、t)能被抗体,BCR或TCR识别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因其通常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又称表位(epitope).T细胞表位: T细胞决定簇位于抗原分子内部,必须由APC将抗原加工处理为小分子多肽并与MHC分子结合,然后才能被TCR所识别。B细胞表位:BCR能与未经APC加工的抗原发生反应,其识别的靶结构主要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的决定簇。(二)理化性质1.化学性质: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强于其他。芳香族氨基酸不易降解2.分子质量:分子质量多大于1104。相对结构复杂,表位多,稳定。3.结构复杂性:稳定4.分子构象:天然构象破坏,B细胞表位丢失。6.物理性状:颗粒性,聚合性强于可溶性,单体抗原。二

5、 宿主因素(一)遗传因素:MHC是控制免疫应答的关键因素(二)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三 免疫方式1.抗原剂量2.进入机体的途径 皮内皮下肌内腹腔静脉 口服3.免疫佐剂:抗体类型弗氏佐剂-IgG明矾佐剂-IgE根据诱导产生体液免疫应答是否需要Th细胞辅助分类 *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由B细胞表位(半抗原)和T细胞表位(载体)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此类。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Ag):由多个重复B细胞表位组成,可分为TI-1Ag和TI-2Ag。 第二讲 免疫球蛋白1.概念:抗

6、体、免疫球蛋白、 ADCC、调理作用2. 抗体的基本结构、功能及水解片段3. 五种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概 念抗体(antibody, 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能特异性识别,结合和清除相应抗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一)四肽链的基本结构重链约450个氨基酸,根据其结构和免疫原性的差异而分为五类: 、,相应Ig:IgG、IgA、IgM、IgD、IgE轻链约210个氨基酸,根据轻链恒定区抗原性不同,分为和两型。一个天然Ig分子两条轻链的

7、型别是相同的。在不同种属的动物与链的比例不同 人: 2:1,小鼠:20:1(二)可变区和恒定区可变区(variable region,v)重链和轻链近N端约110个氨基酸序列的变化很大,其组成和排列有较大差异。占重链和轻链的1/4和1/2.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HVR),在V区中,某些特定位置的氨基酸残基的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此为HVR/CDR(互补性决定区),共三个,决定抗体的特异性,并负责识别和结合抗原;HVR还是Ig分子独特型决定基主要存在的部位。 恒定区(constant region,C)恒定区,近C端的其余序列,在同一种属中其氨基酸的组成或排列比较恒

8、定。占重链和轻链的3/4和1/2.(三)铰链区 (hinge region)位于CH1和CH2之间可转动的区,含丰富的脯氨酸,因此易伸展弯曲,有利于Ig V区与抗原互补性结合;有利于暴露补体结合位点;对蛋白酶敏感。 IgG1,IgG2,IgG4和IgA的铰链区较短,而IgG3和IgD的铰链区较长;IgM和IgE无铰链区。三 Ig水解片段木瓜蛋白酶(papain)胃蛋白酶(pepsin)木瓜蛋白酶水解水解部位在重链链间二硫键的近N端。水解为2个抗原结合片段(fragment of antigen binding,Fab,单价)和1个可结晶片段(fragment crystallizable,Fc

9、)。Fab单价结合表位,不能形成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Fc与补体、 FcR结合,发挥相应作用胃蛋白酶水解部位在重链链间二硫键的近C端。水解为1个具有双价活性的抗原结合片段F(ab)2(双价结合表位,可发生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和多个没有功能的片段(pFc)。V区的功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中和作用,阻断病原体入侵;BCR结合抗原,诱导免疫应答。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C区的功能1.激活补体2.调理作用:IgG,促吞噬颗粒性抗原 3.ADCC: IgG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借助所表达的IgG FcR与靶细胞表面IgG的Fc段结合,从而杀伤靶细胞4.介导

10、型超敏反应5.穿过胎盘:IgG选择性与FcRn(特异性IgG输送蛋白)结合,转移到滋养层细胞内,进入胎儿血液.6.参与黏膜免疫:sIgA第三讲 补 体 系 统1.概念:补体、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激活途径、MBL激活途径2.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过程与比较3.补体的生物学功能补体(complement,C):由30余种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蛋白质组成的、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其活化过程表现为一系列丝氨酸蛋白酶的级联酶解反应。 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担负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 并参与免疫病理反应。补体是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半部分前半部分MASP

11、2:类似C1s,裂解C4和C2MASP1:直接裂解C3形成旁路途径C3转化酶,参与加强旁路途径正反馈环路前半部分前半部分前半部分前半部分 三条途径的区别比较项目 经典途径 替代途径 MBL途径激活原 IgM.IgG1,2,3- 聚合Ig, MBL、病原体 抗原复合物 脂多糖等 甘露糖残基参与成分 C1C9 C3,C5C9, C2C9 BF,PF,DF等参与离子 Ca2+,Mg2+ Mg2+C3转化酶 C4b2a C3bBb C4b2aC5转化酶 C4b2a3b C3bnBb C4b2a3b作用 参与特异性 参与非特 参与非 免疫的效应 异免疫 特异性免疫补体的功能C5678(9)n 细胞毒作用

12、,溶菌、杀菌C3b,C4b 调理吞噬作用免疫黏附炎症介质作用CK、CD1.概念:CK、CD2.细胞因子作用的共同特点细胞因子分类和命名按其主要生物学功能分类 1.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 2. 干扰素(interferon, IFN) 3.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4.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5. 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 6. 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一 理化特性绝大多数分子量为

13、2.5104糖蛋白。多以单体形式存在,少数为二聚体(如IL-12)或三聚体(如TNF)。多数编码基因为单拷贝基因,并由45个外显子和34个内含子组成.二产生特点多源性和重复性: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不同的细胞因子.如单核巨噬 细胞可以产生IL-1、6、8、10、TNFGM- CSFIFN-及TGF-等.多种细胞在不同条件下亦可分泌同一种细胞因 子,如IL-l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B细胞、NK细胞、成纤维细胞分泌IL-l。瞬时性多由活化细胞产生 三作用特点自分泌或旁分泌高效性:细胞因子与其受体以高亲和力结合,微量即可发挥作用。通过结合靶细胞上相应受体发挥作用。作用的复杂性多效性重叠性:不同的细胞

14、因子可作用于同一种细胞,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效应。协同性拮抗性网络性:细胞因子调节网络多样性:介导调节免疫应答,炎性反应,促进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刺激造血等非特异性:作用无选择性和针对性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鉴定与分类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聚类分析法,将不同实验室所鉴定的同一白细胞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并以序号表示不同的分化群。(一)参与免疫细胞识别与相关信号转导的CD分子1.参与T细胞识别与相关信号转导:CD3、CD4、CD2、CD582.参与B细胞识别与相关信号转导:CD79a/CD79b、CD19、CD21、CD81CD

15、3 CD3与T细胞受体组成TCR / CD3复合物,分布于所有成熟T细胞和部分胸腺细胞表面,在TCR信号转导过程中起关键作用。CD3分子由、(zeta)和(eta)五种链组成CD3和链均属IgSF,跨膜区通过带负电的氨基酸与TCR和TCR链跨膜区带正电氨基酸形成盐桥,形成稳定TCR-CD3复合物。CD3的胞浆区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的结构,可介导活化信号。CD4 为单链跨膜糖蛋白,胞膜外结构为IgSF成员,共有4个结构域,CD4分子的第1、2个结构域可与MHC-II类分子的非多态区结合。CD4是T细胞TCR-CD3识别抗原的共受体,通过胞外区与APC细胞表面的MHC-II类分

16、子结合,其胞浆区与p56lck激酶的结合,参与信号转导。CD4+ T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Th)CD8 是由链借二硫键连接的异源二聚体,胞外区结构均属IgSF。链V样区与MHC-I类分子非多态的3区域结合,胞浆区可与p56lck激酶的结合,参与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信号转导。CD8+T细胞是细胞毒性T细胞(CTL)。CD8也是T细胞的共受体,可以增强相应抗原肽-MHC分子结合后的信号刺激。CD2 又称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LFA-2),CD2分子的配体主要是CD58(LFA-3)。胞浆区可与多种蛋白酪氨酸激酶相连。CD2与CD58结合,促进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功能,主要通过增强T细胞与APC或靶细胞

17、之间的黏附,以及CD2分子介导的信号转导。 结构 -由两条低分子量的肽链构成异源二聚体,很长的胞浆区,含ITAM基序,表达于除浆细胞外不同分化阶段的B细胞表面功能-参与BCR的组装,稳定BCR结构-传递BCR识别抗原的第一信号到B细胞中-BCR-Ig/Ig复合体:与第一信号的产生与传递有关。 Ig/Ig(CD79 a/b)BCR- Ig/IgcomplexCD19/CD21/CD81复合物CD21:CR2/C3dR/EBVR,胞浆区短 CD21-C3dAgBCR, BCR与共受体交联,参与BCR对抗原的识别,偶联CD19,传递抗原激活信号CD19:胞浆区长,传递信号CD81:四跨膜分子,参与交

18、联信号传导(二)参与提供免疫细胞活化共刺激信号的CD分子CD28 是由二硫键相连的同源二聚体,CD28分子的胞浆区可与多种信号分子相连。CD28分布:CD4+T细胞、50% CD8+ T细胞、浆细胞和部分活化的B细胞。CD28的配体是B7-1和B7-2。B7主要分布于B细胞和APC细胞表面。两者结合产生协同刺激信号,参与T细胞活化。CTLA-4(CD152) 与CD28有高度同源性,活化的T细胞表达,高亲和力结合B7,产生抑制信号。CD40配体 表达于活化的CD4+T细胞和部分CD8+T细胞,结合B细胞表面的CD40分子,辅助B细胞活化。MHC 分子 1.概念: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主要组织相容

19、性复合体、人类白细胞抗原、MHC限制性2.HLA复合体的结构3.MHCI类抗原和II类抗原的分子结构、组织分布4.HLA的生物学功能1HLA I类基因 * 经典I类基因(HLA Ia): HLA-A、-B、-C 编码产物是HLA I类分子链 *非经典I类基因(HLA Ib) : HLA-E、-G、-F HLA复合体的基因组成及定位2HLA II类基因 *经典II类基因: HLA- DP 、-DQ、- DR 每个基因座位均有A和B基因之分, 分别编码HLA II类分子链和链 *非经典II类基因: LMP、TAP、tapasin HLA-DM、HLA-DO,它们的产物参与抗原的加工和转运3. HL

20、A 类基因 * 包括编码补体C4、Bf、C2的基因 * 编码炎症相关分子TNF、HSP70等基因免疫应答相关基因:HLA III类基因及非经典HLA I类和II类基因 MHC I类分子 1分子结构: (1) 肽结合区( 1/ 2): 结合抗原肽 (2) Ig样区( 3)(非多态区): 与CD8结合 (3) 跨膜区: 固定HLA-I类抗原于膜上 (4) 胞浆区: 信号转导 (5) 2微球蛋白:维持I类分子空间构型的稳定性 2组织分布: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1. 分子结构: (1) 肽结合区( 1/ 1):结合抗原肽 (2) Ig样区( 2/ 2)(非多态区): 2与CD4结合 (3) 跨膜区:

21、固定HLAII类抗原于膜上 (4) 胞浆区:信号转导2. 组织分布: 专职APC、活化T细胞和胸腺上皮 细胞 MHC II类分子MHC 分子的组织分布 组织/细胞HLA I类分子HLA II类分子淋巴组织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DC+胸腺上皮细胞+其它有核细胞中性白细胞+-肝细胞+-肾细胞+-脑细胞+-无核细胞红细胞-经典的类分子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种有核细胞表面,包括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经典的类分子主要表达在某些免疫细胞表面,如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激活的T 细胞等,内皮细胞和某些组织的上皮细胞也可检出MHC 类分子。 MHC分子的功能一、参与加工与提呈抗原二、参与T细胞的限制性

22、识别三、参与T细胞分化、发育四、参与调节NK细胞活性五、参与对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MHC分子对T细胞与APC(或靶细胞)的相互作用起限制性作用,即TCR识别APC(或靶细胞)所提呈抗原肽的同时,还须识别与抗原肽结合的MHC分子。CD8+T细胞受MHC I类分子限制CD4+T细胞受MHC II类分子限制1.概念:抗原提呈细胞、抗原提呈2.成熟与未成熟DC的生物学特征比较及DC的生物学功能。3.MHCII类抗原提呈途径和MHCI类抗原提呈途径。 抗原提呈细胞和抗原提呈 未成熟DC 成熟DC主要功能 抗原捕获、加工处理 提呈抗原Fc受体和甘露糖受体的表达

23、 + 胞浆内MHC数量 多 少表面MHC-类分子的数量 106 7106表面MHC-类分子的半衰期 10hr 100hr共刺激分子(B7等)的表达 或低表达 +黏附分子(LFA-3,ICAM-1等)的表达 或低表达 +活化初始T细胞的能力 无 强未成熟与成熟DC的比较DC的生物学功能1、抗原提呈摄取抗原:胞饮(低浓度抗原和可溶性抗原) 吞噬作用(大颗粒物质或微生物)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提呈抗原:以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T细胞,从而激活初始T细胞.DC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功能。人DC:IL-1、IL-1、IL-8、INF-、 TNF-和GM-CSF等;小鼠DC:可分泌

24、IL-6和IL-12等。DC还可分泌多种趋化因子,介导其他免疫细胞的趋化作用。2、免 疫 调 节3、参与免疫耐受:未成熟DC可诱导外周免疫耐受:不表达共刺激分子,不能激活T细胞,诱导T细胞失能,引起自身耐受;诱生调节性T细胞,分泌IL-10,TGF-,抑制T细胞应答,促进外周耐受形成;胸腺DC参与胸腺内T细胞的阴性选择,清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参与T细胞的中枢耐受.MenuFB溶 酶 体 途 径外源性抗原 新合成的MHC-II类分子 (内质网中) 内体 li占据抗原结合槽 溶酶体 蛋白酶 MIIC 内体溶酶体 li CLIP 蛋白酶作用 HLA-DM降解成1318aa小肽 + CLIP脱落,暴露抗

25、原结合槽 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 转运至APC表面,供CD4+T细胞识别吞噬、吞饮MenuFB胞质溶胶途径内源性抗原 链、2m链合成 (内质网中) 结合泛素 伴随蛋白结合 进入蛋白酶体 TAP转运 630aa进入内质网 MHC-I类分子组装成二聚体 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 转运至APC表面,供CD8+T细胞识别胞质处理转运线形MHC I类与MHC II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比较特点 MHC I类分子途径 MHC II类分子途径抗原来源 内源性 外源性降解抗原部位 蛋白酶体 内体/溶酶体提成抗原肽 MHC I类分子 MHC II类分子MHC荷肽部位 内质网腔 MIIC伴随蛋白 钙联

26、素、TAP、tapasin 钙联素、Ii链APC 所有有核细胞 专职APC应答细胞 CD8+T细胞 CD4+T细胞1.概念:TCR、BCR、TCR-CD3复合体2.T淋巴细胞:T细胞表面标志及其功能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3.B淋巴细胞B细胞表面标志及其功能B细胞亚群及其功能第五讲 淋巴细胞一. T细胞的分化发育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随血液到达胸腺(thymus)在胸腺内发育成熟移行至外周淋巴组织形成识别各种抗原的T细胞库执行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参与辅助对TD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 胸腺浅皮质区,表达CD2,CD3 不表达CD4和CD8分子,双阴细胞 (double negative cells,DN)

27、向深皮质区迁移,TCR,基因重排和表达,使双阴性细胞免于凋亡发育成为CD4,CD8双阳性细胞(double positive cell, DP)发生于深皮质区,DP与胸腺上皮细胞相遇,其表面的CD4和CD8与胸腺上皮细胞表面的MHC-I类或MHC-II类分子以适当亲和力结合,就被选择,继续发育成单阳性细胞(SP),与MHC-I类分子结合的分化成CD8+T细胞,与MHC-II类分子结合分化成CD4+T细胞。若不能结合或以高亲和力结合就发生凋亡而被清除。通过阳性选择,获得了自身MHC限制性的识别能力。阳性选择发生在皮质与髓质交界处,SP细胞通过TCR识别、高亲和力结合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表面的MH

28、C-自身肽复合物,发生自身耐受而停止发育;只有那些不能与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表面的MHC-自身肽复合物结合的SP才能继续发育为具有识别非己抗原能力的T细胞。通过阴性选择,使自身反应性T细胞得以清除,此乃建立中枢性自身耐受的重要机制之一.阴性选择阳性和阴性选择的意义通过阳性和阴性选择,T细胞获得自身MHC限制性和自身免疫耐受,成为具有免疫功能的成熟T细胞,迁出胸腺,进入外周免疫器官,定居于淋巴结的副皮质区、脾白髓淋巴鞘和外周血中。两条肽链构成:、每条肽链分为可变区和恒定区 (V,C;V,C)两条肽链的可变区 (V+ V) 构成了T细胞的抗原结合部位. TCR /的结构与TCR / 非常相似 TC

29、Rab的结构TCR特异性识别抗原决定基T细胞表位TCR识别抗原决定基后,能产生抗原识别信号TCR由于胞内区很短,不能传递抗原识别信号,需要别的分子的辅助 TCR的功能 CD3与TCR组成TCR-CD3复合体,分布于T细胞和部分胸腺细胞表面,在TCR信号转导过程中起关键作用。TCR专司特异性识别抗原表位,由CD3向胞内传递TCR识别信号. CD3 与TCR-CD3复合体-BCR即B细胞膜上的免疫球蛋白-成熟B 细胞表达两种BCR Ig: IgM 、IgD.两种-BCR的胞内区非常短,仅有三个氨基酸残基,与Ig/Ig异二聚体结合为复合体 B cell receptors (BCR)1.概念:免疫应

30、答、细胞免疫应答、免疫突触2.CD4+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3.CD8+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4.体液免疫应答第六讲 免疫应答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一、 识别阶段:抗原的摄取:吞噬、吞饮及受体介导的内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外源性抗原:APC/ MHCIICD4+T细胞 内源性抗原:靶细胞/MHCICD8+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TCR-肽-MHC 共受体:CD4-MHCII, CD8-MHCI协同刺激信号有关分子APC上的协同刺激分子CM:B7,VLA-4, LFA-1,CD2等。T细胞上的协同刺激分子受体CMR:CD28,VCAM-1,ICAM-1,LFA-3等。二、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31、:CD4+T细胞1.CD4+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 (1) 活化信号1 (抗原特异性信号)* TCR-肽-MHCII * 共受体:CD4-MHCII, * CD3传递特异性抗原识别信号 (2) 活化信号2 (协同刺激信号)* 如B7-CD28分子等黏附分子结合 (3) 细胞因子(IL-1、IL-12等)2、CD4+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T细胞活化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及受体(IL-2及IL-2R) T细胞克隆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h、Th2及效应Tc细胞) 二、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CD8+T细胞1. 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 (1) 活化信号1 (抗原特异性信号)* TCR-肽-MHCI * 共

32、受体:CD8-MHCI, * CD3传递特异性抗原识别信号 (2) 活化信号2 (协同刺激信号) * 如B7-CD28分子等黏附分子结合(直接活化) * Th促进APC表达B7,向CD8T提供共刺激信号(间接活化) (3) 细胞因子(IL-1等) 2.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T细胞活化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如IL-2R,接受自分泌IL-2或Th细胞产生的IL-2(间接激活)T细胞克隆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h、Th2及效应Tc细胞) 活化CD4+Th1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引起单个核细胞向炎症部位的浸润。对M的作用:激活M,清除慢性感染的M,诱生并募集M至感染部位对T细胞的作用对B细胞的作用对中性粒

33、细胞的作用三、效应阶段:Th1细胞的效应机制(1)特异性识别与结合阶段: * 黏附分子非特异结合 * (CTL)TCR-肽/MHCI(靶细胞)特异结合 (2) 细胞极化: * 细胞骨架蛋白、细胞器、分泌颗粒向与靶细胞接触方向重新排列和分布。(3)致死性打击阶段: 脱颗粒机制 * 释放穿孔素(perforin) 靶细胞坏死 * 释放颗粒酶靶细胞凋亡(apoptosis) 死亡受体介导的杀伤机制 * Fas-FasL; * TNF-TNFR 靶细胞凋亡三、效应阶段: CTL的胞毒效应4.体液免疫应答概念:体液免疫应答、初次免疫应答,再次免疫应答B细胞与TH2的相互作用特点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34、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一、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一) Th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1)Th细胞的活化:双信号和细胞因子(IL-1等)(2)Th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活化的Th细胞表达IL-2及IL-2RTh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h细胞(部分成为Tm)2.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1)B细胞的活化 活化信号1BCR识别抗原的B细胞决定基CD19/CD21/CD81辅助受体提高B细胞对抗原刺激的敏感性Ig和Ig传递特异性识别信号 活化信号2 B细胞通过BCR摄入抗原,加工、处理以抗原肽/MHCII复合物提呈给Th细胞Th细胞被诱导表达CD40L与B细胞的CD40结合

35、提供活化信号2 细胞因子 活化Th细胞分泌 (IL-4、IL-5、IL-6等) 辅助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2)B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转归活化B细胞表达各种细胞因子的受体接受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B细胞增殖、分化浆细胞IgM 生发中心 体细胞高频突变、抗体亲和力成熟、抗原受体编辑、抗体类别转换 分化成浆细胞 IgG (再次应答)记忆B细胞Th细胞对B细胞应答的辅助作用Th细胞的激活 外源性抗原由抗原提呈细胞捕获,将抗原加工处理成小肽片段,以MHC-抗原肽形式提呈给CD4+T细胞,使其活化,分化为Th细胞。(细胞免疫应答)Th细胞提供B细胞第二活化信号 活化的Th细胞表达CD40L,与B细胞表面

36、CD40分子结合产生B细胞活化所需第二活化信号。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调节B细胞的活化B细胞与Th细胞相互作用的特点只有特异性识别同一抗原分子的Th细胞、B细胞间才发生相互作用。 Th细胞与B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B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来实现的。 Th只定向辅助能提呈抗原给它的B细胞。 B细胞识别抗原的B细胞表位,Th细胞识别同一抗原中的T细胞表位。B细胞与Th细胞之间存在双向活化作用 (三)效应阶段中和毒素激活补体调理作用ADCC参与机体局部免疫 TI-1抗原诱导的B细胞应答特点: 高浓度TI-1抗原可诱导多克隆B细胞增生和分化;而低浓度只能活化相应B细胞克隆活化。TI-1抗原单独不能诱导Ig类别转换、抗原亲和力成熟及记忆B细胞形成。TI-2抗原诱导的B细胞应答特点TI-2抗原多属细菌胞壁与荚膜多糖成分,具有高度重复的结构。使成熟的抗原特异性B细胞的SmIg发生广泛交联。生理意义:多数胞外菌含有胞壁多糖成分,能抵抗吞噬;TI-2直接诱导抗体产生,抗体与细菌结合后易于被杀灭。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初次应答 再次应答潜伏期 长(1-2周) 短抗体效价 低 高在体内维持时间 短 长抗体类型: IgM,随后出现IgG 初期少量IgM,后大量IgG 抗体亲和力 低 高第七讲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概念:AICD、免疫耐受、克隆无能、耐受原中枢与外周耐受的机制概念:免疫调节、抗原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