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版2021地理教师第二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极地地区(讲解练)解析及教学_第1页
广东版2021地理教师第二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极地地区(讲解练)解析及教学_第2页
广东版2021地理教师第二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极地地区(讲解练)解析及教学_第3页
广东版2021地理教师第二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极地地区(讲解练)解析及教学_第4页
广东版2021地理教师第二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极地地区(讲解练)解析及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极地地区高考地理(广东专用)考点一欧洲知能拓展1.欧洲西部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1)特征在世界各地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中,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其表现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春季温度低,秋季温度高;年、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都比大陆性气候迟;空气的相对湿度大,云雾多,降水的时空分布都比较均匀。(2)成因及对农业的影响2.欧洲西部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自然原因: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各月降水比较均匀,河流径流量较大且变化小;最低月均温大于0,冬季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地势低平,河流流速平稳;植被覆盖率高,水

2、土流失少,河道不易淤积。社会经济原因:欧洲西部有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带,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区内人流和贸易物流量大,对水运有迫切需要。3.俄罗斯气候与农业的发展 考点二美洲一、北美洲1.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西部地形的影响: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了湿润的太平洋西风气流深入内地,使大陆西部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仅分布在西部沿海的狭长地带,部分海拔较高的山地形成高山气候,落基山脉和海岸山脉之间的高原、盆地降水稀少,成为半干旱地区。(2)中部平原:中部大平原贯通南北,是冬、夏冷暖气流的通道。冬季极地冷气团从北冰洋长驱直达墨西哥湾,形成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对交通和南方农作物造成灾

3、害。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北上,使本区中部和东部普遍湿热。(3)东部:低缓的高原、山地,对大西洋湿润气流阻挡作用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由于本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如亚洲东部,加上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挡,夏季风只能影响北美的东南部地区,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范围不广。(4)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示意图图解北美洲气候分布2.美国农业的专业化生产农业带分布发展条件乳畜带五大湖及东北部地区气候冷湿,无霜期较短,生长期短,不适宜种植粮食,但适宜发展乳畜业;工业集中,人口城市密集,乳畜产品市场广阔玉米带乳畜带以南,中央大平原中北部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无霜期约半年;大豆、

4、玉米轮作小麦区中部、北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北部是春小麦,中部是冬小麦棉花带35N以南热量充足;无霜期200天以上;春季降水较多,秋季干燥,适合棉花生长畜牧和灌溉农业区西部落基山脉附近高原、盆地干旱少雨;面积广阔,占全国1/3以上;多天然牧场二、南美洲1.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南美洲地形与气候分布模式图(2)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安第斯山区随海拔的变化,气温、降水变化明显,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属于高山气候。西部山脉阻挡太平洋水汽深入,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只分布于大陆西侧的沿海狭长地带。安第斯山脉南段(40S以南)的东西两侧气候明显不同,也是受地形的影响所

5、致。山脉西侧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气候干旱,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广阔的亚马孙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热;而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温和。巴西高原东南部、中美洲与西印度群岛东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都是因为受来自海洋的信风和暖流增温增湿的同时,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2.南美洲人口分布特征和环境的关系(1)东南沿海人口集中。原因:地处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有较好的港口,交通便利;开发早,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2)东北部沿海人口稀少。原因:原始的热带雨林,尚未开发。(3)内陆和西部人口稀少。原因:气候干旱,为草原和荒漠。3

6、.巴西的地理特征 4.巴西人口分布地区差异大的原因巴西的人口分布,地区差异很大,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具体原因分析如下:(1)东部沿海地区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因此人口分布密集。(2)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大部分地区气候湿热,因此不适宜居住。(3)巴西高原虽然也位于热带地区,但是由于地势较高,气候凉爽,因此较适宜居住。考点三大洋洲(澳大利亚)1.澳大利亚的主要地理特征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澳大利亚大陆的气候、植被分布特点及成因 (1)分布特点澳大利亚大陆地处热带和亚热带,降水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呈半环状递减,植被也相应呈半环状分布,由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

7、、荒漠带。(2)成因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控制下,炎热干燥。南部、西南部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下,为地中海气候。北部夏季来自赤道的西北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为干季,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东南沿海受暖流影响,比较湿润,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东北部常年吹东南信风,东南信风受东北部山地的抬升,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最南端常年受西风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中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干燥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考点四极地地区1.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对比地区南极地区北极地区纬度位置南极圈以南北极圈以北海陆位置以南极洲为主体,被太平洋

8、、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以北冰洋为主体,被亚、欧、北美三大洲所包围地表状况绝大部分为陆地60%以上为海洋昼夜状况410月为极夜,11月次年3月为极昼,极夜时间长于极昼410月为极昼,11月次年3月为极夜,极昼时间长于极夜气候类型及特征绝大部分为冰原气候,酷寒、烈风、干燥为主要特征以苔原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降水少、集中于夏季,格陵兰岛内陆为冰原气候自然带冰原带苔原带和冰原带矿产资源煤、铁、各种金属矿等煤、铁、石油、天然气、各种金属矿等生物资源动物主要有企鹅、鲸、磷虾等植物有苔藓、地衣等,动物主要有北极熊、驯鹿等我国的科考站长城站(南极圈外)、中山站(南极圈内)、昆仑站(靠近南

9、极点)、泰山站黄河站(北极圈内)环境问题臭氧空洞臭氧空洞2.南极洲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的原因(1)海陆分布: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海洋比陆地热容量大,海洋冷热变化缓慢、变化幅度小。(2)地势高低:南极地区海拔比北极地区高得多,地势高使南极地区气温更低;且南极洲地势高,风从高处吹向低处风力强大,加剧冷空气覆盖范围。北冰洋地区则周高中低,风力较小。(3)地面反射率高低:南极洲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太阳辐射大部分被反射掉。北冰洋地区覆冰较少,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多。(4)日照时间长短:南北极地区每年都有极夜期,南极地区的极夜比北极地区的极夜长。日照时间短也是南极地区气温更低的原因之一。(5)洋流:在北冰洋的周围,太平洋和大西洋都有暖流流入北冰洋。而南极洲的周围是声势浩大的西风漂流(寒流)。3.北极航道(1)北极航道: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北极有两条航道,分别是大部分航段位于俄罗斯北部沿海的“东北航道”(甲线路),以及大部分航段位于加拿大北极群岛水域的“西北航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