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一)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一)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一)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一)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作业(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2贵阳市高三模拟商王室祭祀的祖先神,不但有上甲以降的近祖先公及成汤以下的先王先妣等直系祖先,还有其高祖远公和旧臣神等旁系远祖,他们甚至还将未必有血缘关系的高祖远公“错之庙,立之主”。这些措施表明商王室()A肃清氏族构建血缘政治B团结亲族试图加强王权C扩大祭祀保证族权至上D重视直系轻视旁系亲族22022河南省五县市高三联考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西周分封制()记述出处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周

2、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荀子儒效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秦始皇本纪A.利用宗族关系来维护政治认同B.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使贵族集团形成森严等级序列D.有助于周文化的传播32022江西省宜春市高三质检“华夏”一词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理念得到发展。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融B.周边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C.集权专制制度在逐渐解体D.诸侯兼并战争促进国家统一42022四川

3、省泸州市高三诊断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有了法律。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最早的成文法。据此可知,先秦时期()A.法家法治思想成为当时治国共识B.法律体系建立并走向完备C.礼法结合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D.国家治理日益走向规范化52022山西一模西周初年,齐国原为商诸侯故地,姜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人民多归齐”;卫康叔治理卫国,实行商朝旧政不变,但以周人制度管理;唐叔封于故夏墟,“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用戎人办法管理。这些诸侯国采取的措施()A.缓解了周王朝与各部族间的矛盾B.保留了夏商两朝先代贵族的实力C.承袭

4、了夏商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D.进一步完善了西周初年的分封制62022江西南昌一模周人曾以宗法制为范式,在天子与诸侯的盟会中,通过联姻赐姓等方式将异姓贵族纳入新的宗法秩序之内。这主要是为了()A借鉴以往世袭教训 B扩大王室家庭组织C.维护西周专制统治 D稳定分封等级秩序72022河南适应性测试春秋以前,贵族有姓又有氏,史料中提到的“百姓”通常是指贵族成员;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普通民众也开始有自己的姓,“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这一变化反映了()A.贵族已经被百姓所取代 B.宗法血缘制度逐渐崩溃C.诸侯地位已高于周天子 D.宗法观念影响已经消失82022陕西省渭南市高三检测封泥,又称泥封、艺泥,是盖有

5、古代玺印的干燥坚硬的泥团,作为古代缄封公文书信,物品以防私拆的信验物。秦代出土的封泥中有称“某守”或“某太守”的,如“九江守印”“即墨太守”(如下图)等。这类封泥可用来研究秦代()A.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 B.地方割据称雄的概况C.贵族政治体制的特征 D.地方职官体系的史实92022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皇”字在秦朝以前常用于美化人们想象中能主宰一切的天神,比如“皇天”,后来逐渐演变为天神本身的称号;而“帝”字在春秋以前多指冥冥之中的“上帝”。据此可知,秦始皇采用“皇帝”称号的主要目的是()A.突出皇帝独尊的地位 B.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C.证明皇权的合法来源 D.论证君权神授合理性10202

6、2新疆一模秦统一后,对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这一做法()A.有利于发挥郡的政治辐射作用B.体现了“农工商皆本”的思想观念C.有利于对城市人口的行政管理D.体现了按“犬牙交错”划分的特点112022百师联盟联考一下表中的史料反映了秦代()记载出处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让人代为请示)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A.行政管理制度严密B.国家法律条文严酷C.地方官员权力较小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12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秦朝的

7、廷议制度主要讨论有关国家的基本制度和重要的方针政策。参加廷议的既有位高权重的三公九卿,还包括职卑权轻的博士(皇帝的顾问、智囊)。秦始皇让博士参加廷议旨在()A.加强君主的独断裁决 B.监督制约丞相的权力C.扩大统治集团的基础 D.提高儒生的政治待遇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对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是一个成功的创造。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

8、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材料二东汉以后,强宗大族遍布各地,他们筑堡坞,置部曲,把持地方,操纵官吏,战乱时建立宗党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两宋时期,宗族发展出现“千年土地八百主”的现象,“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随后,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三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

9、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摘编自常建华撰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宗法制的发展变化,并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以来宗法制度“全面复兴”的背景。(1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5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