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时空观问题_第1页
相对论时空观问题_第2页
相对论时空观问题_第3页
相对论时空观问题_第4页
相对论时空观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时空概念的危机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最简单运动规律的科学,其最终目的是:找到物质运动、变化与相 互作用的内在联系,以最少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解释所有相关实验结果,预言新的实验 现象。在各自领域内都分别取得极大成功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20世纪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 科学的两大支柱,但是,在人们企图把它们结合的时候却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大量实验证实,非定域性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属性,但是,非定域性将意味着超光速 传播,这与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矛盾。当前,量子引力理论中的超弦理论的时空背景相关性,与圈量子引力理论中的时空背景 无关性同时存在,是物理学中潜在的对于时空本质不同态度的一次大碰撞,这种困难

2、预示着 物理学需要一次概念的变革,首当其冲的就是时空。时空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 要的概念,不同的时空观念将导致不同的理论研究方向,任何对于时空概念的更新和深化, 势必对整个物理学产生巨大的革命性的影响。“爱因斯坦时间膨胀”和“洛仑兹长度收缩”,是支撑相对论时空变换和相对论整个演绎推 理的基础。为了比较物质运动的快慢程度,人们用“速度”这一概念来描述物质的运动状态,而为了 定义“速度”这一导出概念,又必须引进两个更基本的概念:“时间”和“空间”。比如,一个人在时间t内跑过的路程是s,则他的速度是:v=s/t更具体些,比如,有甲和乙两个人,甲在时间12秒内内跑过的路程是120米,则甲的速

3、 度是:V甲=120米/12秒=10米/秒乙在时间10秒内内跑过的路程是110米,则乙的速度是:V乙=110米/10秒=11米/秒由此我们可知:乙跑得比甲快。在这里,描述空间的路程是如何定义的呢?这个好办,只要大家统一约定一米有多长就 行了,制作这个一米长的标准尺之后,就可以复制许多把与标准尺一样长的尺子,如果把一 米分成10 0份,则每一份的长度成为厘米;如果再把一厘米分成10份,则每一份的长度成为 毫米那么,时间又是如何定义的呢?时间自古就作为最基本的概念引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采用地 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作为时间“年”的单位、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作为月”的单位、地球自

4、转一周作为“天”的单位。在科学上,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采用以原子内部辐射频 率为基准的时间计量系统,按新规定,“秒是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的跃迁 所对应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可以看到,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科学中,我们对时间的定义都是采用“物体运动变化” 的某种周期作为时间定义的方案。这种周期”必须是稳定的,人们对“周期”的测量必须是准 确的,由此而得到的“时间”概念才能够具有客观性、可操作性。由此看出,我们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变化,必须定义“时间”这一概念,但为了定义“时 间”这一概念,又必须借助“物体运动变化”的某种周期。这种做法显然已经陷入

5、了循环逻辑 这一“泥潭”。这也充分说明,虽然时间”的概念对人们来说有些模糊因而不十分准确,但人 们定义的“时间”概念必定与“物体的运动变化”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由此可见,“时间”和“空间”这两个概念的地位是不平等、不对称的。“空间”的概念较 形象、客观、准确,“时间”的概念较抽象、主观、模糊。我们必须牢记这一点。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时间”和“空间”的概念,都是人们为了描述物 质的运动状态而建立起来的。虽然用空间尺寸可以描述物质的形状和大小,但空间不是物质; 虽然我们可以同时使用“时间”和“空间”概念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变化”,但时间也不是物质。物理学所指的物质脱离不了时间,因为如

6、果没有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也就没有“钟”,就无 法定义时间。但“空间”却是一种固有的存在,它可以脱离物质及其运动而独立存在。虽然, 没有物质就没有“尺”,因而无法测量空间的大小,但空间依然客观存在。物质总是存在于某 一空间之中,它依赖空间,而空间的存在并不依赖物质。比如,一块冰必须占据一定的空间, 但当这块冰不存在时(溶化或蒸发),它原来所占据的空间依然存在,并且,此空间的大小 和形状不会因为观测者的运动而改变。二、相对论“时空”的矛盾爱因斯坦建立狭义相对论基于两个基本原理:“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由这两 个基本原理,很自然得到在不同惯性坐标系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变换关 一洛沦兹变换,在 此

7、基础上,物体在不同惯性坐标系中的速度、质量、动量、能量的变换式都因此而可求出。洛沦兹时空变换为: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urrent Document x=(x-ut)1-(u2/c)-1/2 (1)t=t-(ux/c2)1-(u2/c)-1/2.(2)洛沦兹时空逆变换为:x=(x+ut)1-(u2/c)-1/2(3)t=t+(ux/c2)1-(u2/c)-1/2.(4)设k= 1-(u2/c) -1/2,在运动坐标系S内的某一时刻(3=0),有一观测者A静止在S 系内,他测量一条沿x轴放置的棒,测得该棒的长度为L0,由(1)得到:LQ=

8、Ax=k(Ax+uAt) (5)在静止坐标系S内的某一时刻( t=0,表示“同时”观测),有另一观测者B静止在S系 内,他测得该棒的长度为 x =L,则(5)式可以写为:L0=kL,或者L=L01-(u2/c)1/2.(6)因为1-(u2/c)1/2M1,所以LSL0,即运动的尺子缩短,此即尺缩效应。另外,在运动坐标系S内的某一地点(Ax=0),发生一个事件(如两次闪光),观测者 A测得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为 t,则由(2)式得t=A t-(uA x/c2)1-(u2/c)-1/2在静止坐标系S的观测者B,测得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为,则由(4)式得:t=f1-(u2/c)-1/2.(6)因为1-(

9、u2/c)1/2M1,所以仑 t,即运动的钟走时慢,此即钟慢效应,也称“时间膨胀”。关于“钟慢尺缩效应”,虽然听起来是非常荒唐的,但由于根据狭义相对论所作的一切推 论,理论与实践相符得非常好,因而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时空观念完全被人们接受,牛顿的绝 对时空观念完全被人们抛弃。为了将“相对性原理”推广到非惯性系,爱因斯坦利用黎曼几何这一数学工具,建立了引 力场方程,得出“时空”依赖于其周围的质量分布,而具有“弯曲”的性质。我认为,黎曼空间 的存在,在几何上仍然存在严格的逻辑前提,然而,广义相对论的整个理论体系非常缺乏形 式表达与物质对象之间的严格对应。一系列实验上的巧合给了我们“空间大小可以变化”,

10、甚 至可以“弯曲”的假象,实际上,这种看法是十分荒唐的,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广义相对论的理 论与实验相符,就认为它是正确的。由于狭义相对论的时空概念只具有相对意义,贝卜钟慢尺缩效应”也是相对而言的。也就 是说,在静止坐标系S的观测者B,通过观测得到运动坐标系S的“钟慢尺缩”;在运动坐 标系S的观测者A则认为自己是静止的,A看到坐标系S的运动速度为-u,A通过观测得 到坐标系S的“钟慢尺缩”。观测者A和B都认为对方的钟走慢了,尺子缩短了。这一结论 显然是矛盾的,因而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显然,依据狭义相对论,在不同坐标系观测我们得到了互相矛盾的结果。但是,这种矛盾 是不允许的,是被禁止的,因为事件的结果

11、是唯一白一灯泡要么发光,要么不发光,二者 必居其一。一个正确的物理理论必须对此进行选择并进行令人满意的解释。这充分暴露了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念的深刻矛盾。在前面我们已经发现,人类关于“时间”的概念是抽象、主观和模糊的,关于空间”的 概念则是形象、客观、和准确的。因而,我们有理由相信:铜棒CD的客观长度L0=1.1米, CD的客观距离为LCD =1米。事件的结果应该是:灯泡能发光!三、对“时空”概念的重新审查也许,如果没有迈克尔孙一莫雷的光速实验,人们永远不会接受“相对时间”的观念,但 是,这个实验是无可挑剔的,“光速不变”(光速是一个恒量,与光源的运动、观测者的运动 无关)是铁的事实,因此,“相对

12、时间”是不可避免的。在惯性坐标系S观测,光速是c,x=ct;在惯性坐标系S观测,光速也是c,x=ct。因 为xx,所以,tt,即“时间膨胀”是客观、真实、必然的。“光速不变”正是由于时间的这一神秘原因引起的。但是,时间是一维的,它具有绝对的 不可逆性,时间顺序的绝对因果律,在本质上不同于量子力学中的因果律,更不同于录象倒 放的逆过程。用于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几率”概念,违反了宏观物体行为的因果律,那是允 许的,它违反“常识”但不违反逻辑。而录象倒放使我们能够观看复制的历史资料,但我们却 一点也不能干预、改变历史事实。因而,录象倒放这种“时间倒流”不具有真实的意义。只要 是一个心智健康的人,决不会

13、相信“时间倒流”。如果对,时间倒流不可能”这一基本逻辑不具 有坚定的信念,我们就无法建立任何科学定律。企图制造时间机器”的人,我奉劝他们连想 都不要想,因为这比企图制造“永动机”的人愚蠢万倍。时间是连续的,它无始无终;宇宙是固有的存在,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就算“宇宙大爆炸”是真的,那么,大爆炸前也是宇宙存在的另一种形态。但是,“长度收缩”这一空间性质是主观、虚假的,是由于人们在测量过程中的不慎引起 的假象,通过适当的数学处理即可校正。惯性坐标系S相对惯性坐标系S的速度为u (向右)。在S系观测直尺的长度为L=L0, 当u不同时,在坐标系S中观测到无穷多个直尺长度L1,L2, L3.在这些所有

14、的直尺长 度的数值中,只有L?=L0是唯一正确的,其余的值都是错误的,因而必须修正。错误的原因是: 当我们位于一个相对直尺运动的参照系时,测量其长度不能“同时”测量直尺的两端。正确的 测量方法是(分为两步):第一次测量:“同时”测量直尺的两端;测得铜棒CD的长度为L1=L01-(u/c)21/2. (7)第二次测量:“延时”测量直尺的右端。“延时”的时间为: T=At1-1-(u/c)21/2. (8)校正长度为 L=X2-X1由(1)、(3)两式得L0=X2-X1= L-u T1-(u/c)2-1/2校正长度L= L01-1-(u/c)21/2).(9)由(7)、(9)两式得到经过两次测量后

15、,得到校正后铜棒CD的长度为L=L1+L=L0 既然我们通过“同时”测量铜棒两端的坐标,而得到铜棒长度偏短的错误结论,说明我们 在测量D点的坐标时,已经“提前”进行了,这种“提前”是客观真实的,而用“同时”的方法反 而成了主观、错误的了。出现这种错误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在定义“时间”的概念时的主观性、 模糊性、抽象性所带来的,是因为人类目前的语言缺陷造成的。这有点象目前我们用语言来 描述微观粒子的量子行为一样,用的是主观、模糊、抽象语言,甚至于已经破坏了我们在日 常生活中所建立起来的因果律,但是,量子力学并不因此而失去它的价值,反而更加闪耀着 人类智慧的光芒。在物理上,标尺的长度必须为大家公认,从

16、而能够为整个科学世界制定一个共同的标准, 根本无需也不可能对于实验中决定于不同操作所出现的不同“观测效果”作出同一化认定。“空间”从属于独立的抽象形式系统,它仅仅是表现物质运动的一个舞台,是完全抽象定 义的一种独立存在,它仅仅是对一切物质及其运动“空间尺度”所必须的量度,它与真实存在 着的物质世界完全无关,也与物质对象是否存在“质量”这样的逻辑前提无关。“空间”的这种 “共同量度基准”的存在,是一切科学陈述的必需。“空间”纯粹是用来表现物质世界的一个表 述工具,是一个为表述物质和物质运动所提供的、具有抽象意义的独立舞台。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宇宙当然是有“空间”的,“空间”提供了“宇宙大爆炸”

17、之后的一个 背景舞台,只不过,此时的“空间”无法用“尺”这一“物质”去量度,也没有具有智慧的“人”进 行操作罢了。因此,作为表观物质世界的自然科学中一个最简单和最原始的概念,根本无需对作为度 量标准的“空间”进行特别的讨论。“时间”和“空间”作为形式系统中两个必须的、最原始概念,比对于质量”的认定更为基 本,范围也更为广阔。由此可得到以下结论:在不同惯性坐标系中观测,物体的长度不变,即空间具有绝对性。黎曼几何所描述的弯曲空间并不是真实的空间,黎曼几何只是描述物理现象的一种数学 手段,但绝不是唯一手段,甚至可以认为它是一种错误的数学手段,因为它将科学引导到了 一条错误的道路。爱因斯坦将不同单位的

18、物理量构造一个抽象的几何“时空”,造成了科学史上从未出现过 的空前逻辑紊乱。光线真实存在的弯曲状况,是由大质量星体的万有引力(改造后)造成的, 不可能决定于“广义相对论”中那个未知量和方程数都不同一、处处需要补充新的人为假设、 演绎逻辑充满紊乱的“度量张量”场。因此,牛顿关于空间具有客观绝对性的观点是正确的:“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 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相对空间是绝对空间的可动部分或者量 度”。“空间”不是物体,它只是物体表演(运动)的一个舞台”,这个“舞台”是人们根据物质 的存在和运动而抽象出来的概念,“空间”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只有物体才有“大小”、“平直”、“

19、弯曲”之分,“空间”不是物体,故无“大小”、“平直”、“弯曲”之分。空间是绝对的、均匀、连续性的;宇宙空间并非“有限无边”,而是“无边无际”的。但是,牛顿关于时间具有绝对性的观点是错误的:“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 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它外界事物无关的流逝着,相对的、表观 的和通常的时间是通过运动来进行的量度,我们通常就用诸如小时、月、年等这种量度 以代替真正的时间”。时间是一维的,即用一个参数就能够表明所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时间标架方向的选 择是确定的,不带有观察者的随意性。为了给出在空间不同点的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间间隔, 需选取时间标架,即在已定空间标架的固

20、定点选择标准钟,并使空间所有相对静止点上的钟 与标准钟同步。选择不同的标准钟记录同一事件的时刻可能不同,但是两事件发生的先后顺 序和时间间隔不会因钟的不同而改变。但是,当我们考察空间非相对静止点上的钟的时候, 两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仍然不会因钟的不同而改变,时间间隔却是不同的了!四、绝对静止参照系和惯性参照系狭义相对论认为,所有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的,所有惯性坐标系中都是平等的,绝对静 止参照系是不存在的。在所有惯性坐标系中,一切物理定律相同,在反映物理规律的数学形 式上保持不变。因而,你无法通过物理实验证明你所在的参照系与别的参照系有何区别。我认为,物体的运动既有相对性,也有绝对性,所有惯性坐标

21、系中不是平等的,绝对静 止参照系是存在的,“相对性原理”不具有普遍性,可以通过物理实验证明你所在的参照系与 别的参照系有何区别。首先,运动的相对性大家都清楚,不必多说。关于运动的绝对性,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 例子:在地球上有一个正在旋转的陀螺,最大半径为5cm,相对太阳的转速为4圈/秒,陀螺作 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v=rsW.3 (米/秒)。但是,如果以旋转的陀螺为参照系,太阳作圆周 运动的线速度为:V,=R=1.5x10118n3.80 x1012 (米/秒)这一速度远大于光速。显然,我们不能把以上两种相对运动看成是等价的。其次,所有惯性坐标系中都不是平等的。例如:在远离一切力场的地方,有两个

22、以相对 速度u运动的惯性坐标系S和S,对于固连在其上的观测者A和人而言,到底是谁的,钟” 走时更快呢?虽然这是一个理想实验,但我们必须回答以上问题而不可借故回避,就象伽利 略的斜面惯性实验和爱因斯坦的电梯实验一样,不能因为他们是理想实验而否定其重大意 义。要回答以上问题就必需要确定“绝对静止参照系”:在地上观测,地球是一个精确度较高的“静止参照系”;在太阳系观测,太阳的中心是一个比地球精确度更高的静止参照系”;在银河系观测,银河系质心是一个比太阳中心精确度更高的静止参照系”;总星系的质心是一个比银河系质心精确度更高的静止参照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智慧不断提高,人们可以不断地继续寻找下去,

23、得到越来越精确 的“静止参照系”。也许,宇宙大爆炸的起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绝对静止参照系”一一这是 宇宙间唯一优越的惯性参照系。也许,凭着人类的智慧永远无法找到真正意义上的绝对静 止参照系”,但是,我们确信人类可以不断逼近绝对静止参照系”,就象“绝对零度”和“理想 气体,不可能达到一样,但我们可以不断逼近它。确定,绝对静止参照系,的意义在于,它有 利于我们对物体的运动进行精确的描述。一旦确定了“绝对静止参照系”,我们就可以定义惯性坐标系了:凡是相对绝对静止参照 系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就是惯性坐标系。在牛顿力学和相对论中,定义惯性坐标系时都存在循环逻辑的矛盾。有了近似的“绝对静止参照系”,我

24、们就可以比较惯性坐标系S和S的速度,比较两者 中哪一个相对“绝对静止参照系”的速度教大,则这个坐标系的“钟”走时较快。例如,从宇宙中高速飞向地球的g子,比静止在地球上的g子寿命更长;相对地球被 加速(作高速匀速圆周运动)的g子比静止在地球上的g子寿命更长。五、“相对性原理”不具有普适性大自然既具有简单、和谐、统一的一面,也具有复杂、混乱、形式多样的一面。要求所 有物理定律在一切坐标系中具有相同的形式(协变性),是人们美好的愿望,这是人类的主 观要求,这种主观愿望必须服从于大自然的客观实际。因此,对于“相对性原理”不具有普适 性的事实无须大惊小怪。我们知道,在不同惯性坐标系中观测,天空中飞鸟的运

25、动轨迹,结果是不一样的,“飞 鸟的运动轨迹”算不算是一种“物理规律”呢?在不同惯性坐标系中观测,物体的坐标、长度、 速度不同,同一事件所经历的时间间隔不同。下面我们将看到,在不同惯性坐标系中观测, 物体的质量不同,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也不同。相比之下,一种真实的存在,比一种人们主观上要求的协变性”更为重要。科学的任务 正是使得我们建立的理论与“真实的存在”之间取得尽量小的误差。“自然、简单、和谐、统 一”的科学美绝非大自然的客观真实,它属于意识范畴。六、关于光速不变原理从理论上看,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要求光速不变;从实践上看,迈克尔-莫雷的光速实验 说明光速不变。因而,从表面上看,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26、就是“光速不变原理”的必然推论, 其实应该倒过来说:正是“时间膨胀”这一原因,导致“光速不变”这一结果。因为,我们只有 定义了“时空”概念,才能得到“速度”的概念。所以,只要我们承认“时间膨胀”,对“光速不 变”就不会感觉到奇怪。当然,我们还可以从以下角度对“光速不变”进行更深入的理解:(1)静止质量为0的物体,其在真空中的速度必为c。c为物质运动的“极限” 速度,它充当了“无穷大”的角色,因此静止质量为0的光子,它从静止加速到c是瞬间完成 的(不需要时间)。当光子的运动速度达到c后,就不能再加速了,因为作用力的传播速度 也被限制在c之内,这样就没有一个力能够从光子的背后作用于它。但是,力能够

27、从光子的 前面和侧面作用于它,故光子可以减速,也可以弯曲。(2)在真空中速度为c的物体,其静止质量必为0。物体的运动质量与静止质量的关系满足下式:m=m0/1-(u2/c)1/2如果物体静止质量不为0,当它在真空中速度为c时,其运动质量无穷大,而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真空中速度为c的物体,其静止质量必为0。(3)静止质量为0的物体,惯性为零,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为零;例如,光子静止质量为0,当光源的运动速度为v时,光子并不能保留原来运动状态v。 光子的运动与光源不运动时的情况一模一样。另一方面,从运动学的角度看,运动具有相对 性,即“观察者静止而光源的运动速度为v”,与“光源静止而观察者的运

28、动速度为v”是等价 的,因此,“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恒为c,与光源的运动无关,与观察者的运动无关”。光是波,当波源靠近观察者时,波长入变小,频率v变大,但波长与频率的乘积机不变,等于c,即W=c;当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波长入变大,频率v变小,但 波长与频率的乘积Xv不变,等于c,即Xv=c0 如果有一天人类发现宇宙中存在运动速度大于c的粒子,我们可以肯定它不是从静止加速而 来的,而是它本来的运动速度就大于c,而且,它的运动速度永远无法降低到Co 如果光源远离观测者,观测者检测到的光源所发出的光子的频率将变小(频率“红移”) 这是多普勒效应,但是,广义相对论认为,太阳光谱线引力“红移”的原因是:太阳表

29、面的引力场比地球 表面的引力场强,因而太阳表面的钟走得较慢,当用某种物质从太阳发出的光谱线的频率, 与同一物质从地球发出的光谱线的频率进行比较时,结果是,从太阳发出的光谱线的频率较 小(“红移”)。新理论认为,太阳光谱线“红移”的原因是:从太阳表面的光子运动到地球时,由于其受 到的力主要是来自于太阳的引力,而该引力对光子做负功,引起光子能量的减少,但光速大 小不变,只能是光子频率减少了(E=hv)。当用某种物质从太阳发出的光谱线的频率,与同 一物质从地球发出的光谱线的频率进行比较时,结果是,从太阳发出的光谱线的频率较小 (“红移”)。从太阳发出的光谱线到达地球的观测者,将同时产生多普勒蓝移”效

30、应。钟的快慢与固定在它之上的坐标系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与观测者的坐标系有关,与它 所处在的引力场强弱无关。2、地球光谱线“蓝移”1959年庞德等人在哈佛大学首次在地面上直接验证了引力频移。利用在塔顶发射射 线,在塔底接收。塔高H为。此实验在地面上,故可忽略太阳对光子的作用。地球的爱因斯坦引力F1对光子作正功, 地球附加力(F2)对光子不作功。F1引起光子的能量变化为:E1=jF1dr=GMmJ(1/r2)dr=-(GMm/r) +C,将 r 从(H+R)到 R 积分,E1= (GMm) (1/R) -1/ (R+H) 在地面上,(GMm/R2)=mg, GM=gR2,AE1=hAvAv=gHm

31、/h1+ (H/R) gHm/h(H/R)1,而 E= hv0,v0=E /h=mc2/ hAv/v0=gH/c2=2.46x10-15这就是光谱线“蓝移”的理论值,表示光从塔高H为22.6状射到地球表面,光频率变大。 实际观测结果为2.46x10-15。我们必须注意,虽然新理论的结论与广义相对论一样,但原因却不相同。广义相对论认为,尸射线“蓝移”的原因是:塔高H为22.6幽处的引力场比塔底的引力场弱,因而塔高H为226酬处的钟走得较快,故在塔底接收来自射线的光谱线频率较大。新理论认为,F射线“蓝移”的原因是:从塔高H为彩6幽处的尸射线运动到塔底时, 由于其受到的力主要是来自于地球的引力,而该引力对光子做正功,引起光子能量的增加, 其相应的频率增大(E=hv)。新理论认为,如果从塔底将F射线射向塔高H为226落处,由于其受到的力主要是来自于地球的引力,而该引力对光子做负功,引起光子能量的减少,其相应的频率减少(E=hv),出现“红 移”现象。为了检验关于尸射线“蓝移”的正确与否,我们可以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