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推进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推进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推进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推进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推进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推进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五上第三单元《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

图书概述

《中国民间故事》收录的都是经典民间故事,其内容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体现了深厚的民族情感,讲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民间故事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故事中蕴含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等崇高的思想与美德,给人以知识、教诲、鼓励和希望。《中国民间故事》多采用象征的修辞手法,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利于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发展思维。学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对传承文化、启迪智慧、拓宽视野也有着积极有益的作用。

我的设想

1.故事,播下文学种子。

不少作家回忆童年文学启蒙时,都谈到“听故事",其中听得最多的是爷爷奶奶讲的民间故事。正是这种茶余饭后、农闲睡前悠悠道来、口耳相传的中国民间故事,在他们小时候撒下了一粒粒沉睡着的文学种子。等到年岁渐长,阅历增多,那颗种子便生根发芽,抽枝长叶,迅速地壮大起来,成就了一个个笔底生花的文人墨客。

家长给孩子讲经典的民间故事,往往是抱坐在膝头,娓娓道来,这是爱的体现;老师带领学生读经典的民间故事,不仅是爱的体现,更是文化传承、文学接力的需要。

2.讲述,贴合民间故事特点。

中国民间故事是口耳相传的民间艺术,是古代人们用来解释自然现象而创造的民间文学。这些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不局限于实际情况,多采用象征形式,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情节夸张、充满幻想,表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虽然距今年代久远,但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经过后人的再创造,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学习中国民间故事最好的方法就是讲述,让学生在讲述中感悟故事的年代感、趣味性及其蕴含的美好愿望,感受故事中劳动人民朴素的价值观。

3.童心,用美德来养护。

民间故事中蕴含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等崇高的思想与美德,对儿童读者起着童蒙养正的作用,如代父从军的花木兰、亲尝百草的神农、勇于救人与自我牺牲的阿里,都令人肃然起敬。

民间故事还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与评价,如《寒食节》中赞美了介子推淡泊名利的精神;《西门豹治邺》中说明了作为官员应该为民谋取福祉的道理;《包公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包公刚正不阿、廉洁自律的品格.....·这些都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典范与素材。在这些美德养护下的童心更加纯净,成长的脚步更加坚定。

教学目标

1.为学生搭建交流、分享的平台,推进阅读的速度和质量的提升。

2.为拥有不同兴趣的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提升其阅读的深度。

3.探究故事情节冲突,进一步感受中国民间故事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整本书故事内容,认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

一、阅读打卡结果公示

导入:同学们,过去这一周我们共读《中国民间故事》,按照班级共读要求,每个人依照阅读计划按质按量完成,然后进行了线上打卡,下面公布打卡结果。(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情况制订打卡方式。)

小结:同学们,与阅读方法同样重要的是阅读习惯,按时阅读,坚持阅读,好的阅读习惯让我们受益一生。(板书:按时阅读)

二、阅读记录卡欣赏

教师组织学生欣赏阅读记录卡:同学们,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共读过程中,不少同学做了阅读记录卡,留下了思考的痕迹,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1.读一读积累的好词。

2.说一说摘录的好句。

3.与同桌分享书中的批注。

设计意图:阅读记录卡是学生读书行动的见证,是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方向引领。欣赏学生的阅读记录卡,并读一读他们积累的词、句、段,都是鼓励学生持久阅读并保持良好阅读习惯的动力来源。

三、故事接龙

1.教师引导:中国民间故事的内容很生活化,语言较为通俗易懂,口耳相传是其主要传播方式。讲述,在今天仍然是读民间故事的好方法。接下来,我们就来接龙讲民间故事,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板书:讲述故事)

2.学生按照四人一小组分组,接龙讲故事:由组长抽签确定篇目,第一人讲故事的开头,第二人讲故事的发展,第三人讲故事的高潮,最后一人讲故事的结局。3.全班分小组接龙讲民间故事,师生共同依据评价单评价。

民间故事接龙讲评单

评价项目评价星级(五星优秀,三星良好)

起因是否讲清楚说明:

经过是否讲清楚说明:

结果是否讲清楚说明:

4.教师小结:依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把故事讲述完整。(板书:讲清清楚——起因、经过、结果)

四、聚焦情节冲突,探究民间故事的魅力源泉

1.引导:在一篇民间故事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

预设:故事的高潮部分最吸引人。

点拨:故事之所以吸引人,正是因为有情节冲突。高潮部分情节冲突最激烈,也就最吸引人。高潮部分一般是反面人物给主人公制造困难,主人公需要克服困难,打败敌人,才能成功。优秀的民间故事一般都有这样的情节冲突,不仅在故事的高潮部分,发展部分也同样有情节冲突。请你默读《牵牛星和织女星》《寒食节》《梁山伯与祝英台》,试着找出一些片段来。(板书:讲生动—抓住情节冲突)

2.学生默读故事,从书中找出片段。

3.全班交流有情节冲突的片段。

预设一:追啊追啊,牛郎终于透过云缝儿看见了王母和织女。王母往前拉,织女向后挣,还向后望着。牛郎牙一咬,步子更大了。王母娘娘见牛郎追上来了,忙从发髻上取出一根金簪一划,一条茫茫大河突然出现,拦住了牛郎。牛郎想从河面上跑过去,却提不起劲儿。原来他走时太慌,没顾得上往靴子里放青草。牛郎没力气了,想游过河,却又不会游泳。他一急,见竹篓里有一个牛梭头,拿着就使劲朝织女扔去,牛梭头不偏不斜地落在织女身边。—选自《牵牛星和织女星》

这一段牛郎追赶王母救织女的片段看得人惊心动魄,多么希望牛郎能救回织女,这样两人就不用饱尝离别之苦啦。

预设二:晋文公想,介子推是个大孝子,要是放火烧山,介子推必定背负着母亲逃避山火下山来,这样就能见到介子推了。于是晋文公就派人放火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把一片青山烧成了焦土,但仍然不见介子推出山来。—选自《寒食节》

介子推哪里去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忍不住想继续读下去。

预设三:临走的时候,她终于跟梁山伯说出了自己是个女孩的秘密,让梁山伯去找她父亲提亲。没想到,祝英台的父亲是个贪恋富贵的人,他嫌弃梁山伯是个穷书生,不同意女儿嫁给他,还把他羞辱了一番。见不到祝英台,梁山伯回到家里急得茶饭不思,没几天就病死了。——选自《梁山伯与祝英台》

一个“没想到”,情节反转,让冲突尖锐起来,而梁山伯竟然就这样死了,真令人没想到,也让人不由得替两人惋惜起来。

4.进一步引导:仔细想来,这些情节冲突都是故事中人物间的冲突。其实,情节冲突还包括人物内心的冲突,你能从故事《苟杳与吕洞宾》中找出来吗

5.学生浏览故事,圈画出人物内心有冲突的语句并交流。

预设:苟杳别无办法,又气又恨,想道:“原来他竟是个禽兽不如的伪君子。"他想不答应,又不忍丢了这门亲事,可要是答应,如何对得起林小姐想来想去,只得咬咬牙说道:“小弟答应,兄长请便。”——选自《苟杳与吕洞宾》

这一段人物内心冲突让人们看到苟杳的为难,侧面烘托了吕洞宾的用心良苦。

小结:文似看山不喜平,是否有情节冲突是判断故事好坏的一个衡量标准。正是这些冲突让情节更加曲折,更加吸引人,让中国民间故事流传千载而不衰。

6.引导思考:故事中激烈的情节冲突还有什么作用

点拨:情节冲突可以推动故事的发展,使人物形象丰满,为故事的结局埋下伏笔。

7.阅读方法回顾:阅读《中国民间故事》,关注情节冲突,品味人物形象,猜想故事结局,更能提升阅读的深度和质量。

五、作业布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