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_第1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_第2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_第3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_第4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并能 世间的万物总是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共分为几类,如何区分他们呢? 世间的万物总是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共分物质变化后 新物质生成物质变化后 新物质生成 变化前:纸 变化 变化变化前:变化后:将纸剪成碎片将纸张点燃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变化后:纸 纸没有物理化学二氧化碳和水

2、等有物质变化后 新物质生成物质变化后 新物质生变化前: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或其他条件)。变化时: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发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变化后: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你会观察实验吗?变化前: 你会观察实验吗? 边观察边记录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前的物质变化后有无物质生成1-1液态的水1-2蓝色块状的胆矾1-3蓝色的胆矾溶液1-4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 边观察边记录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实验一:水的沸腾(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如图所示。(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至水沸腾。(3)

3、把一块洁净的表面皿移近试管口,观察现象。实验二:胆矾的研碎(1)取少量胆矾放在研钵中。 (2)用研杵把胆矾研碎,观察现象。实验一:水的沸腾(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实验三: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应(1)取少量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两只试管中。(2)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直到变成澄清溶液。(3)向其中一只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试管中发生的变化。实验三: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应实验四:石灰石与盐酸反应(1)将少量的石灰石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2)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在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观察现象。实验四: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实验现象的记录序号变化

4、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1液态的水1-2蓝色块状的胆矾1-3蓝色的胆矾溶液1-4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有水蒸气放出遇冷变液体由块状变粉末有蓝色沉淀生成有气泡放出,石灰水变浑浊有有无无液态的水蓝色粉末状的胆矾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二氧化碳气体等 实验现象的记录序号变化前的变化时发生变化后变化想一想:一、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二、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三、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想一想:一、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二、实验3和实验42. 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1). 定义:(2). 现象:(3). 举例:(1). 定义:(2)

5、. 本质特征:(4). 举例:(3). 现象: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物质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矿石粉碎、三态变化、气球爆炸灯泡发光、酒精挥发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同时伴有能量变化:吸热、放热、发光等食物腐烂、金属生锈、燃烧、火药爆炸等(食物腐烂、金属生锈、燃烧一定属于化学变化。)2. 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1). 定义:(2). 现象:(产生沉淀产生气泡发 光 发 热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此类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不是充分条件(充分条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产生沉淀产生气泡发 光 发 热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 物理变化和化学

6、变化的区别、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 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根本区别(本质区别) _其他物质生成_其他物质生成外观现象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变色、生成沉淀、放出气体发光、放热、吸热等微观区别_新分子、新原子生成_新分子生成,原子重新组合相互联系无无有有二者常常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判断下列变化的类型雪的形成蜡烛的燃烧云的形成燃放烟花 判断下列变化的类型雪的形成蜡烛的燃烧云的形成 为什么说蜡烛燃烧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呢? 思考一下石蜡溶化、汽化是物理变化;石蜡燃烧是化学变化。

7、为什么说蜡烛燃烧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呢? 1、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挥发性、溶解性、吸附性、铁磁性等。2、化学性质: 物质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金属活动性、酸碱性、受热易分解等。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熔点和沸点 熔点:物质的熔化温度(固态变液体)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液态变气态)如:固态的冰在0时会熔化成液态的水,即冰的熔点为0。如:液态水加热到100时会沸腾,即水的沸点为100。

8、(沸点会随着大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101kPa的压强称为标准大气压,上述水的熔点和沸点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测定的;若压强低于101kPa,则水的沸点低于100。1、物理性质 熔点和沸点 熔点:物质的熔化温度(固态变液体) 沸 密度密度的数学表达式:密度的单位:密度越大的物质,即单位体积内的质量越大。固体或液体:kg/m3 或 g/cm3气 体:g/L 或 g/mL 密度密度的数学表达式:密度的单位:密度越大的物质,即单怎样区别“性质”和“变化”描述词不同性质:变化:能(够)、可(以)、(不)易、难等变成、生成、成了、举例:判断下列各种说法分别属于物质的变化还是性质。(1)水变成水蒸气。 (2)酒精

9、挥发。 (3)酒精能挥发。(4)铁杵磨成针。(5)铁器易生锈。(6)纸张能燃烧。 温馨提示怎样区别“性质”和“变化”描述词不同性质:变化:能(够)、可3、性质和变化的联系:性 质决 定变 化反 映 例: 汽油可燃烧 汽油在燃烧。 汽油易挥发 汽油挥发了。决定反映决定反映3、性质和变化的联系:性 质决 定变 化反 映 例实验五: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选做)(1)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2)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和气味。(3)取一根点燃的木条先后慢慢地分别放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现象:2.燃着的木条在氧气瓶中燃烧得更加剧烈。3.燃烧的木条在二氧化碳瓶中熄灭。1.它们

10、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实验五: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选做)现象:2.燃着的木条 化 学变化组成结构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联系区别区别联 系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化 学变化组成结构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 随堂练习1、判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产生红光 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 D、木炭消失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 B、煤的燃烧C、矿石粉碎 D、钢铁生锈3、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融化成水 B、钢铁生锈C、钢锭轧成钢条 D、蜡烛熔化4、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者有本质的区别,它是( )

11、 A.铁生锈 B.水汽化 C.煤燃烧 D.脂肪酸败CCB B 随堂练习1、判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5、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也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不是利用化学变化产生能量的是( ) A.电厂以煤为燃料,进行火力发电 B.人维持体温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C.三峡大坝建成发电 D.利用炸药开山炸石和拆除危旧建筑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牛奶酸败 B.冰雪融化C.试管破裂 D.干冰升华7、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C.蜡烛成灰 D.滴水成冰CA C 5、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也是由化学变8、将A.物理变化 B.物理性质 C.化学性质 D.化学变化 填入下列空格内。()硫是淡黄色固体_(2)将少量硫粉放入燃烧匙中,将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