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宋元时期的瘴疾与文化变迁【内容提要】本文以宋元时期的瘴疾为讨论对象,意在提醒历史上流行于南方的瘴疾与华夏文化扩散之间的关系。根据宋元时期史书的记载,瘴疾的分布有一个大体稳定的区域;其分布地区的变迁,反映了中原王朝的权力在这些地区的进退盛衰;各地区瘴情的轻重差异,反映了此地为中原文化所涵化的深浅程度。宋元时期医家在瘴疾的救治方面,理论上有深化,证治上有进步,最终使传统中医理论得到打破,具有更强的解释才能;在瘴疾的预防方面,医家不仅强调习其风土的重要性,而且开场以中原医学知识改变南方民众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这一时期有关瘴疾的记载说明,疾病对人体自然机能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文化形态变迁的表现
2、。【关键词】瘴疾/宋元时期/南方地区/文化变迁【正文】有关瘴、瘴气、瘴病的研究,学者们已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三篇文章特别值得提出。注:萧璠:?汉宋间文献所见古代中国南方的地理环境与地方病及其影响?,?中研院史语所集刊?第63本第1分1993年4月,第67-171页。龚胜生:?2000年来中国瘴病分布变迁的初步研究?,?地理学报?第48卷第4期1993年4月,第304-315页。范家伟:?六朝时期人口迁移与岭南地区瘴气卜,?汉学研究?第16卷第1期1998年6月,第27-58页。关于“瘴的研究成果的综述,可参看范家伟上引文及拙作?汉唐时期的瘴与瘴意象?唐研究?第8卷,2002年的有关阐述
3、。萧璠说明其著述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南方的疾并医疗卫生情况的梳理、分析,讨论其“对当时人们的活动,特别是南迁北人的影响,藉以增进我们对历史上中国向南方的开展这一重大课题的一个侧面的理解。因此,萧氏利用大量的文献,重建了汉至宋时期南方的自然环境、生活风俗与某些地方流行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疾病对南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此文虽然在某些细微之处还可以商榷,但是他提出的观点令人信服。龚胜生除了描绘瘴病的分布变迁以外,还集中讨论了瘴病对南方社会经济开展速度的影响,并且指出,两千年来中国南方的土地开发史和瘴域变迁史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此文是大陆学界较早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讨论疾病的成果
4、。范家伟那么从人口迁移与疾病感染的角度,以瘴气病为例,讨论了六朝时期北人南迁进入岭南地区时所面对的疾病威胁,对六朝时期瘴气的阐述颇为全面。总之,这三篇从医疗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瘴气的文章,都对后来的研究者有着积极的影响。上述三位学者对于瘴疾的看法,都是以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为根底而提出的,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瘴疾作为一种地方性疾病,同样也是某种观念形态的反映。笔者曾从这一角度,阐释了汉唐时期的瘴疾,注:左鹏:?汉唐时期的瘴与瘴意象?,?唐研究?第8卷,2002年,第257-275页。本文拟对宋元时期的瘴疾与文化变迁进展初步的讨论。一、景观驯化:宋元文献记载中的瘴疾两宋时期文献中记载的瘴疾,主要集中
5、在今广东、广西、福建、四川、重庆、江西、湖南、海南等盛市、自治区,以及越南等地。其中以广东、广西为主的岭南地区的记载最为多见,但行文中使用的地名往往不一样,有广南、南方、岭海、岭外、岭表等称呼,譬如“广南瘴疠之乡,注:?宋史?卷196?兵志十?。“南方夏秋毒暑烟瘴,注: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38,神宗元丰六年八月乙亥。或“岭外瘴毒,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30,哲宗元祐四年七月丙申。等等。因此,朝廷对任职岭南的官员优渥有加,规定“岭南官除赴以时,以避炎瘴;注:?宋史?卷7?真宗纪二?。史书表彰关心民瘼的官员“在岭表时,不惮出入之勤,瘴毒之浸。注:宋陈均:?九朝编年备要?卷19,神宗熙
6、宁六年“周敦颐卒条。诸如此类关于岭南地区瘴情的记录,反映了这一时期岭南一带是人们所公认的瘴域。详细而言,广南东路的春州治今广东阳春、梅州治今广东梅州,史书称其“炎疠颇甚,注:?宋史?卷90?地理志六?云:“广南东、西路山林茂密,多瘴毒,凡命官吏,优其秩奉。春、梅诸州,炎疠颇甚,许土人领任。景德中,令秋冬赴治,使职巡行,皆令避盛夏瘴雾之患。另,因所引各条资料有时间先后之分,而各代政区及名称亦废置不一,为简便计,概以所引资料之地名为准,不另考其沿革。其他的地方如恩州后改名南恩州,治今广东阳江、循州治今广东龙川、新州治今广东新兴、英德府治今广东英德等州也是瘴疠严重之区,而以英德府和春州最为厉害,英德
7、府被称为“人间生地狱;注:?宋史?卷200?刑法志二?。春州在当时更是出名遐迩的瘴毒之地,当地的志书谓其“与夷獠杂居,瘴疠以春州为首,注:宋祝穆:?方舆胜览?卷37?南恩州?,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350页。?宋史?卷270?李符传?的记载那么代表了当时普遍的看法:“珠崖虽远在海中,而水土颇善。春州稍近,瘴气甚毒,至者必死。熙宁六年(1073)春州被废为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的瘴毒可畏,获罪贬官至此的人大多无以生还。注: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有?改春州为县?条:“春州瘴毒可畏,凡窜逐黥配者必死。卢多逊贬朱崖,知开封府李符言朱崖虽在海外,水土无他恶,春州在内地,而至者必死,望改之。后
8、月余,符坐事,上怒甚,遂以符知春州。至州,月余死。元丰当为熙宁六年,王安石居相位,遂改春州为阳春县;隶南恩州。既改为县,自此获罪者遂不至其地,此仁人之用心也。中华书局,1997年,第7页。广南西路的宾州治今广西宾阳南、桂州治今广西桂林、高州治今广东电白、雷州治今广东海康、化州治今广东化州、钦州北宋时治今广西灵山,南宋时徙今广西钦州、容州治今广西容县、宜州治今广西宜山、邕州治今广西南宁、廉州治今广西合浦、昭州治今广西平乐等地的瘴疾也多见于记载。注:参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97、65;?宋史?卷196?兵志十?、卷300?徐的传?;?方舆胜览?卷42?高州?、?容州?,卷159?选举志五?;?新
9、安志?卷10?定数?。周去非(1135-1189)亦曾详细描绘岭南之瘴地,说明的是南宋初期的情形,从中可以看出岭南各地瘴情轻重程度的一些变化:“岭外毒瘴,不必深广之地。如海南之琼管、海北之廉、雷、化,虽曰深广,而瘴乃稍轻。昭州与湖南、静江接境,士夫指以为大法场,言杀人之多也。假设深广之地,如横、邕、钦、贵,其瘴殆与昭等,独不知小法场之名在何州广东以新州为大法场,英州为小法场,因并存之。注: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4,杨武泉校注,中华书局,1999年,第151页。徐梦莘同样记录了当时官员的看法:“雷虽在广南,其地濒海,绝无烟瘴,土风不异于中州。注: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54,靖康元年九月壬
10、申。徐氏是书成于绍熙五年(1194),所载史事起自政和七年(1117),迄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由此可知广西各地之瘴是随着时代的推移而变化的。这说明在滨海一带地方瘴疾的分布较少,已大不如前人的记载了。另外,今贵州之瘴地较少见于载记,宋时在大观年间(1107-1110)只短暂地建立过黔南路,但“时虽建城塞,其地荒瘴,遣兵守戍,岁有死亡,无赋入,皆辇内地金帛输之,注:?九朝编年备要?卷27,徽宗大观元年“十二月置黔南路条。故很快就并入了广南西路。福建路所记载的瘴地集中在剑州治今福建南平、泉州治今福建泉州、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漳州治今福建漳州。荆湖南路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如辰州治今沅陵、澧州
11、治今澧县、全州治今全州、邵州治今邵阳市、道州治今道县、永州治今零陵、潭州治今长沙市、武岗军治今武冈等都有瘴疾的记载。注:参见?宋史?卷191?兵志五?、卷193?兵志七?、卷331?周沆传?;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1,绍兴十四年三月癸丑。江南西路靠近岭南的地方,瘴疾的记载也是史不乏书,如南安军治今大余、虔州后改名赣州,治今赣州市等。注:关于南安军瘴的记载,参见宋陈次升?谠论集?卷5。虔州又以龙南、安远二县瘴疾最甚,宋代方勺在?泊宅编?卷中中说:“虔州龙南、安远二县有瘴,朝廷为立赏添俸甚优,而邑官常缺不补。他官以职事至者,率不敢留,甚那么至界上移文索案牍行遣而已。?宋史?卷473?秦
12、桧传?的描绘也为此提供了确凿的例证:“赣有十二邑,安远滨岭,地恶瘴深,谚曰:龙南、安远,一去不转。言必死也。川蜀一带的泸州治今重庆泸州、黎州治今重庆汉源北、雅州治今四川雅安、维州后改威州,治今四川理县东北、茂州治今四川茂汶、戎州后改名叙州,治今四川宜宾、达州治今四川达州、咸淳府治今重庆忠县、长宁军治今重庆万州区等从唐代以来就是有名的瘴地,尽管这些州前后的辖境有很大变化,可是“地苦瘴毒的记载未曾减少。注:参见?新唐书?卷180?李德裕传?;?方舆胜览?卷55?雅州?;?宋史?卷7?真宗纪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4,神宗元丰四年七月壬子。越南,宋时称交趾或安南,曾是宋王朝开疆拓土的对象,但由
13、于山险路僻,雾潦瘴毒,宋军死亡颇多,在朝廷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最后只得作罢。注:据?宋史?卷270?许仲宣传?载:“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因此,许多大臣对出兵交趾持反对态度,称“交州瘴海,得之如获石田?宋史?卷293?田锡传?。又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86神宗熙宁十年十二月甲辰“张方平上书条,载:“复发于安南,使十余万人暴露瘴毒,死者十而五六。道路之人毙于输送,资粮、器械不见敌而荆两宋时文献记载的瘴域大体集中在以上地区。?元史?记载简单,但广东、广西、江西、福建、川蜀、越南等地仍然是人所惮行的瘴域。江西、福建与川蜀一带都只记载局部地区存在着瘴。另外,文献新增加的一个瘴地是云
14、南,?元史?卷196?也速答儿传?中就记有官员游宦云南染瘴而逝之事:“武宗时,也速答儿由四川迁云南南征叛蛮,感瘴毒,还至成都卒。其实,早在唐朝时云南就出现过很多瘴的记载,但由于这一地区先有南诏的崛起,后有大理的建国,其与唐宋王朝的官方交往遂甚为寥落,因此在中原王朝所修撰的史书中,此一时段的状况鲜有反映。注:?宋史?卷488?外国传四?记载大理国的情况仅寥寥数行,卷204?艺文志?中所录有关云南的地理类著作亦不多。元朝统一后云南重新归入中原王朝的幅员,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往来增多,遂使瘴疾的记载又出如今官方的记录中。这个现象所隐含的意蕴似乎值得揣摩。理论上,假如云南在唐朝前期、元朝时都是瘴地
15、,那么唐末两宋时自然也不例外,而偏偏这一时段的资料中不见云南有瘴疾,换言之,瘴疾在文献中的记载与其实际的分布区域之间发生了某种游离,果如上文之言,将其归于记载的缺失固然简洁,但假使考虑到我们如今所见到的史料都出自中原人士之手,表达的是以华夏文化为中心的观点,或者说是一种偏信之言,那么读者也许会有新的想法。综观古籍中记录的南方各地瘴疾的起伏变化,至少可说明如下问题:其一,在古人心目中,瘴疾既可以是致病之因,又可以是某种疾病,它产生于暑湿的风土之中。根据这样的观点分析,瘴疾应该有一个大体稳定的分布区域,且在整体的医疗卫生条件没有打破性的改变之前,这个区域不会有所谓的逐渐南移或缩小的趋势。历史时期文
16、献所记载的瘴疾的地域范围其实并无多大的改变。假如将笔者对汉唐时期的瘴疾的研究、上文的阐述以及龚胜生之文结合起来进展分析,就可看出不同时期瘴疾的分布大体都以今两广、福建、云南、贵州以及江西、川蜀的局部地区为主注:前引萧璠之文在阐述南方的疟疾时,将古时之瘴疾径指为疟疾,亦认为“古代人已明白地观察到:南方,相对于北土来说,是个疟疾盛行的地区。接着他又详细地描绘了汉宋间文献记载的南方各地疟疾流行的情况,可参看。不过,笔者认为,瘴疾有多方面的含义,应该分成不同的层面来阐释。,各时期的差异只是表达在整个区域内部的变化上,即汉唐时期由点到线到面地扩展,宋元以后那么有了轻重程度之别,或者某些地方在某时段不见录
17、于史册。这些既反映了北人或华夏文化向这些地域扩张的进程,也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另外,尽管如今已有学者研究证实,瘴疾包含了多种不同的疾病,注:参见冯汉镛?瘴气的文献研究?,载?中华医史杂志?1981年第11卷第1期,第44-47页。但在瘴疾主要是指疟疾特别是恶性疟疾这一点上,学者们并没有多大的分歧。现代流行病学对疟疾流行区域的调查说明,中国绝大局部地区都有疟疾分布,且由北而南越来越严重,总的趋势与纬度相平行;注:参见耿贯一主编?流行病学?下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年第183页。这样的区域流行态势,从古至今应该是相对稳定的。注:当然,不能排除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对于我国南北分界限的影响,这种影
18、响可能会造成疾病分布区域的南北推移。但气候的变化是相当缓慢的,而且文献缺乏征,故气候的波动对疾病流行范围的影响只能暂不列为本文讨论的对象,作前后一致处理前引萧璠之文也是如此做法。龚胜生认为气候的变化是引起瘴疾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笔者存有异议,认为无论其前提或结论都尚需再加推敲。龚文所持气候冷暖变迁的理论是以竺可桢先生的研究为根底的,这一研究迄今已有多位学者补充修正,例如就唐代的气候而论,满志敏的研究见?历史地理?第8辑,第1-15页就说明隋唐时期并非是一个温暖期,而可分冷暖不同的前后两期。假如此论不虚,那么不同类型的疟区也会相应地随之进退,而并非是一味地南移。在这一方面,前引范家伟之文
19、亦有与此类似的看法,见其文中注72。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就没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瘴疾在近两千年来呈现出逐渐南移的趋势。在采用现代医学手段进展大规模地预防和消灭疟疾以前,中国的高疟区大致分布在北纬25度以南的地区,也就是南岭以南和云贵高原南部地区。注:参见上海第一医学院、武汉医学院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第356、183-187页。书中根据地理纬度的流行特征,将我国划分成了四个类型的疟区,分别是:北纬33度以北地区,北纬25-33度之间地区,北纬25度以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以此对照笔者所划定的瘴疾的范围,当可发现两者具有较高的拟合度,疟疾高度流行的高疟区和中度疟区的山地根本上可归入历史
20、时期文献所记载的瘴地之中。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古代瘴疾的分布区域应当是大体稳定的。其二,文献中瘴疾在各地分布的变迁,反映了中原王朝的权力在这些地区的进退盛衰。上文阐述的云南史料对此已有所说明,与此相似的是青海一带的“瘴气,注:需要指出的是,文献中青海一带的“瘴气的性质与南方的完全不同,可参考笔者在?汉唐时期的瘴与瘴意象?中的阐述。在唐以前亦屡有所见,两宋时随着政治形势的改变,就不再出如今史书的记载中。比方贵州,唐以前的文献中贵州地区甚少有瘴疾的记载,其地根本上是少数民族所聚居的羁縻州县,为中原王朝权力所不及。宋朝时曾短暂地设置了黔南路,但不久即废入广南西路。其时王祖道以虚辞徼富贵,遂促成此事,被
21、蔡京誉为“混中原风气之殊,当天下舆图之半,实际情形是“徭、黎渠帅不胜忿,蜂起侵剽,根本不曾归服款化。注:?宋史?卷348?王祖道传?。元代对贵州的记载明显增多。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正式设立贵州布政使司,此后该地区瘴疾的记载的分布也比前代更为广泛。注:参见龚胜生?2000年来中国瘴病分布变迁的初步研究?和梅莉、晏昌贵、龚胜生?明清时期中国瘴病分布与变迁?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2期两文中的有关说明。故大体可以认为,史书中所记录的瘴地的分布情况,大体折射出中原王朝的权力在这些地区的消长变化。其三,在华夏汉文化占主导地位以前,瘴情在南方各地的轻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地为华夏汉文
22、化所涵化的深浅。到宋元时期,华夏汉文化浸透、改造这些地区的过程仍在继续进展之中。从上文所引述的资料中,可以寻绎出某些蛛丝马迹。如以雷州为例,北宋时的人们“说着也怕,到南宋初期产生“瘴乃稍轻的看法,再后来那么认为“绝无烟瘴,土风不异于中州。这就是说,瘴明显地减轻直到消失之后,地方的土风就逐渐与中原地区的类似乃至一样了。如此说来,那么瘴疾与中州之气就是相对应的事物且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瘴情的轻重有无所代表的意义,也就是华夏汉文化对南方各地影响程度的大校换言之,是历史时期北人南迁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注:参见黄滨?历史上珠江流域人口挪动的主流变迁初探?,载?广西师院学报?1995年第1期。才使岭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货物运输合同规定运输方式与责任
- 2025年度历史建筑保护拆墙工程合作协议4篇
- 2024猪场租赁承包合同
- 2024节能减排协议书
- 《中枢性高热患者的护理与治疗》课件
- 2025年度新媒体运营与公关合作服务合同范本4篇
- 2024年05月云南广发银行昆明分行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大数据分析服务合同样本8篇
- 2025变频器代理商销售合同:市场拓展与品牌推广合作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酒店集团食材供应与服务合同3篇
- 常见老年慢性病防治与护理课件整理
- 履约情况证明(共6篇)
-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设备机房出入登记表
-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50篇-含答案
- 医用冰箱温度登记表
- 零售学(第二版)第01章零售导论
- 大学植物生理学经典05植物光合作用
- 口袋妖怪白金光图文攻略2周目
- 光伏发电站集中监控系统通信及数据标准
- 三年级下册生字组词(带拼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