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从倾听开始_第1页
交流从倾听开始_第2页
交流从倾听开始_第3页
交流从倾听开始_第4页
交流从倾听开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7 页 共 NUMPAGES7页交流从倾听开始 倾听与听不同,听只是一种生理过程,是“声波在耳膜上的震动和电化脉冲从内耳向大脑中枢听系统的信号传递”。而倾听则是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动,是很累人的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因为倾听必须集中注意力,而且要让听到的内容与自己的认识和知识结构进行比照,并与讲话内容发生冲撞或融合。 同时倾听是交流的一大技巧。专家指出,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人士,他们的成功有八成是依赖于倾听别人说话或让别人倾听。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郑杰曾说,一名成功的教师要学会倾听,“倾听几乎是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不可想象,如果没有倾听,教师怎么可能理解他的学生,又怎么可能教好书?”而

2、我们的有些课堂,教师仍占据绝对的心理优势,对学生的发现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自己在享受“言论自由”的同时,忽视了“倾听”的义务。 一、倾听的虚假现象 1.“问题式”教学现象普遍。 近日我听了一节被评价为“上课井井有条”“学生主动性得到了充分体现”的公开课。课上老师一共提了二十几个问题,学生“配合默契”。当然,整节课很“流畅”,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仔细一想,不对呀!学生怎么就没有任何疑问或发现呢?私自认为那节课上老师“设计”的那些问题,除了个别值得探究(老师并没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外,其余都是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教学任务而设下的“陷阱”与“圈套”。学生只有被迫“就范”,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难以体现,这

3、样的课,教师的没有什么听的时间,也未真正入心,交流实际上流于形式。 2.“拷问式”交流比较流行。 教师事先根据一些教参资料设计好流程,设计好问题,设计好答案,有的甚至做好了课件,只等学生“就犯”(课前备课、设计教案当然必要)。近期听到一节公开课,老师上的是台阶,在探讨“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这一问题时,老师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想法。有同学说:“父亲地位一直很低,他已习惯,新台阶砌好了,父亲就感到不对劲了。”也有同学说:“由于父亲的朴素、善良,对新事物难以适应。”“还有没有更好的答案?”老师焦急地问。见无人应答,老师“委婉”说道:“这些都不太准。”然后在课件上打出早已准备

4、好的“答案”“由于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消除。”因为教参上就这么说的,课件又不好临时更改,可以看出此时老师的心里比谁都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教师既是一个分派任务的“包工头”,同时又是对完成任务情况作出最终裁决的“法官”,有时还用上了“严刑逼供”“诱导供词”的招数。这样的课,老师没有“倾听”的准备,真正的交流当然无从谈起。 二、转变观念,学会倾听 首先是观念的转变。 老师往往教育学生:善于倾听是“一种美德”,倾听说明你善解人意,它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甚至感激。但同时有些老师又想当然地认为学校里、课堂上,那只适用于学生对老师教育、教学的听,相反则不然。事实上,学生更需要倾诉,老师更需要倾听

5、。需要用心去听,去理解学生的思想,发现学生的创新。课堂上,学生有疑则鸣,有情则抒,老师放下架子,站在平等的角度去倾听,交流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余映潮老师在教学木兰诗一文时,并没有刻意强化木兰的“巾帼英雄”形象,而是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本身去挖掘,自己则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正是因为如此,学生思维才被真正地激活,他们读出了“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两句中“愿”的差异:前一个“愿”并非真心愿意,是因为“替父”而无可奈何,也因为“替父”而义无反顾。后一个“愿”字才是真正的心甘情愿。正因为余老师从内心尊重学生,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才有如此精彩的表现。 其次,倾听要讲究艺术。 1

6、.拉近师生情感距离,保证倾听顺利实现。 如果我们认为,只要老师愿意放下架子等着听,学生就一定会说,那就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了。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把老师当作朋友。中国教育报刊发的今天,学校的师生关系怎么样?新时期中小学师生关系大调查得出的结论就能说明问题:学生在回答“你觉得自己有心里话最想找谁说”时,仅有4.8%的同学愿向老师说。学生在回答“你在学习、生活中发生了困难,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找谁”时,也只有12.3%的学生回答找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因此,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为实现教师的“倾听”打好基础。 为了能在课堂上听到学生的“声音”,让他们敢于阐明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感情,在课外

7、,我常常做一些看似不着课堂教学边际的工作。如跟所教班级的学生一起打打球,侃侃他们这个年龄关注的热点话题。有时我还硬着头皮看几本他们爱看的书。目标明确:增加共同语言。这样,教师的倾听才能得到保证。在课上,我常常走下讲台,坐到同学中去,带着认真好奇的眼神,倾听学生的发言。 2.设置恰当教学情境,养成良好倾听习惯。 年级越高,课堂学生的参与率往往就越低。王栋生老师曾说过,碍于面子,怕“出风头”,以及社会上其他“庸俗的习气也开始感染学生,使他惮于发表个人意见,即,如果问题简单,不足以表现自己的水平;如果问题有难度,则有答错的风险。影响到师生对自己的评价,不如缄口不言,中国世俗社会的文化,就是这样渗入孩

8、子们的思想,继而感染到课堂。”如此,教师的倾听有成为“无源之水”的危险。 那么,我们就应尽量在教学情境的设置上下功夫,问题设计也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让学生回忆自己爬山、爬坡或爬任何一种高处建筑,甚至开始玩滑梯时的经历,想想自己是如何上去或如何下来的。要求他们抓住动作细节或心理活动写一段话。等我自己写完后,发现许多同学已停笔检查。当然,同学们都知道我有“下水”的习惯,他们正在同我比。我想请同学读一读自己的回忆片断时,许多同学大声说:“老师,你先读。”我读后,学生就一个接着一个要求读自己所写内容。听他们读时我非常专注,面带微笑,不时赞许的点头,发现

9、他们言语中的点滴闪光点,便及时表现出欣赏和赞许。这样,学生往往更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记住学生发言中的动作细节和心理描写,以备在同学点评时给予提示。也有一位同学回忆自己第一次“爬”滑梯,是让爸爸抱上去的,当爸爸鼓励他滑下来时,他是大哭,逼得爸爸又把他抱下来。他的回忆引起全班哄堂大笑。我赶紧给了两句评价:写的真实,心理活动符合当时的年龄特征。课堂教学时,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问题。教师的倾听才有丰实的内容,师生的交流才有真正的厚度。 3.倾听要重视收效。 一方面,学会倾听,并非要求教师只听不说,更不是对学生的任何发言放任自流。教师不是导游更不是法官,

10、但他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老师有义务引导学生探究一些更有意义的问题,而非在细枝末节上浪费过多的精力。当听到或看到学生探究陷入困境时,老师有责任及时予以帮助。 另一方面,老师对于自己倾听到的观点、结论等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背影一文中写到父亲买完橘子,“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在教学时曾提出自己的想法:把“过一会”删去,语言显得更简洁。许多同学不赞成。第一个同学说:“过一会是因父亲身体过于肥胖,爬上爬下买完橘子,需要休息一下。”第二个同学说:“父亲是在考虑还有没有事情要跟儿子交代、叮嘱。”第三个同学说:“父亲在想要不要与儿子一起去北京。”第四个同学则说:“父亲并没有考虑做什么。只是分别时有些舍不得。”听完后,我组织学生依据课文上下文及文章要表现的主题进行评价,最后,学生较为一致地淘汰了第三个同学的说法,认为其他说法都合理。本来我只想到第二位同学的想法,倾听学生的发言,我豁然开朗。 至于有些学生喜欢“课上插嘴”,老师还要不要倾听的问题,就要视情况而言。“学生插嘴是他们情感的真诚流露,说明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对问题的领悟。”学生上课插嘴本是正常现象。如果仅仅是因为没有“举手”之类的细节,老师应视作平常。即使是学生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