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种群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_第1页
【课件】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种群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_第2页
【课件】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种群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_第3页
【课件】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种群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_第4页
【课件】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种群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讲种群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关注课标关注考纲(旧)把握考情1.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变动。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3.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和不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种群属于生命系统,具有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2.科学思维建立模型:构建种群增长数学模型3.科学探究制定并实施方案: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种群及其动态要点聚焦1.什么是种群,种群有哪些特征?其数量特征又包括哪些方面?2.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3.调查种

2、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如何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4.数学模型是什么?J型曲线产生原因?曲线特点?并画出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坐标图5.S型曲线产生条件?形成原因?曲线特点?并画出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坐标图6.什么是K值?K值有什么应用?K/2有什么应用?7.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8.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一、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方法1.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增长、波动、下降、稳定)模型构建法(数学模型)公式或图标曲线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步骤:方法:图表曲线图直观,但不够精确;数学公

3、式精确,但不够直观。物理模型?概念模型?1.曲线图(1)产生条件: “S”形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存在环境阻力,包括资源空间有限、种内竞争、有天敌制约等。(2)增长特点: 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无K值。(注意公式的内涵)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有K值(3)增长速率 或增长率: 自然条件下二、种群数量的增长实验条件、种群新迁入初期“J”形二、种群数量的增长2.增长率增长速率:增长速率NtNo(个)T(年)100增长率NtNoNo增长率是指新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来个体数的比例;增长速率是指新增加的个体数与时间的比值,即dNdt。“J”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

4、长率是一定的,而增长速率逐渐增加;“S”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逐渐降低,而种群增长速率是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的。对点训练:下列关于“J”形曲线和“S”形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呈“J”形曲线增长的种群受环境的影响,而呈“S”形曲线增长的种群不受环境的影响B.两条曲线的斜率分别代表各自的增长率C.呈“J”形曲线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不断增大,而呈“S”形曲线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有最大值D.从外地迁入的物种,其种群数量一定会以“J”形曲线模式增长C二、种群数量的增长2.增长率增长速率拓展归纳a段1且恒定,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b段尽管下降,但仍大于1,此段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一直增长。

5、c段1,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d段1,种群数量逐年下降。e段尽管呈上升趋势,但仍未达到1,故种群数量逐年下降。准确分析“”曲线3.聚焦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二、种群的数量的增长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影响因素)资源、空间、捕食者等环境因素t1对应K/2值,t2对应K值,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K值分别为:_。M2和N23.聚焦K值二、种群的数量的增长4.“S”形曲线的应用二、种群数量的增长思考:从环境容纳量(K值)的角度思考:(1)对濒危动物如大熊猫应采取什么保护措施?(2)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当采取什么措

6、施?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保持种群高速增长”。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获得最大日捕捞量呢?5.J型增长与S型增长比较J型S型环境阻力1.与自然选择学说的综合 2.与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三类型)的综合3.与捕鼠、捕蝗、养鱼、养牛等综合二、种群数量的增长1.(2021广东,6)如图所示为某S形增长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当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A.a B.b C.c D.dD真题再现2.(2021山东,19改编)种群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若某种水蚤种群密度与种群增长率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水蚤的出生率随

7、种群密度增加而升高B.水蚤种群密度为1个/cm3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C.单位时间内水蚤种群的增加量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D.若在水蚤种群密度为32个/cm3时进行培养,其种群的增长率会为负值D真题再现3.(2021浙江6月选考,21改编)某森林中,高密度的某昆虫幼虫取食落叶松,影响松树的生长,最大松针长度减小,来年幼虫的食物质量变差,导致该昆虫密度下降,使松树得到恢复。反过来随着食物质量的提高,幼虫数量又有所增加。幼虫的密度(虚线)与落叶松的最大松针长度(实线)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昆虫幼虫的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B.食物是该昆虫幼虫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C.该昆虫幼虫与落叶松

8、处于同一捕食食物链中的不同环节D.该昆虫幼虫环境容纳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落叶松的种群数量D真题再现考向二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3.生物有两种繁殖策略模式:速度策略(r策略)和环境容纳量策略(K策略)。采取r策略的生物通常是一些小型生物如果蝇、鼠等,适应食物或温度这些波动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r策略的生物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后代,以便在特定的环境中占据优势B.r策略的种群常受到非生物因素的控制,其种群数量通常不能维持在K值附近C.只要将沙漠蝗虫的数量控制在K/2之内,就能有效地控制近期危害非洲的蝗灾D.虎属于K策略的生物,其有效保护措施是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以提高K值C (1)大多数生物的种群

9、数量总是在中。处于状态的种群,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2)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的。(3)当一个种群的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等原因而_。波动波动爆发下降近亲繁殖衰退、消亡三、种群数量的波动三、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考向三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5.下列关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林冠层的郁闭度越大,地面得到的阳光越多B.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C.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D.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A6.研究人员将S1与S2

10、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与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变化如图a、b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S1和S2之间的竞争力大小会受到温度的影响B.图c中的S1换成S2,其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性变化C.如果将S1在T1温度下培养,则会呈现“J”形增长D.将S2在T1温度下单独培养,其数量要比与S1共同培养时多C(1)源于选择性必修2 P16“小字部分”: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称为,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称为。(2)源于选择性必修2 P17“思维训练”:据循环因果关系分析猎物和捕食者

11、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性:_。密度制约因素非密度制约因素自然生态系统中猎物增多会导致捕食者增多,捕食者增多会使猎物数量减少,猎物减少会引起捕食者数量减少,最终使猎物和捕食者在一定水平上动态平衡三、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调查方法抽样检测法(显微计数),使用血细胞计数板。2.要点:菌体浓度高,溶液需要进行定量稀释;先振荡试管再取样,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误差;先盖上盖玻片,再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制好装片后,应静置一会,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观察;需连续多天在相同时间取样计数。本实验不需设置对照实验,不同时间形成自身对照;需要做重复实验,目的是尽量减小误差,应对

12、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实验过程注意事项三、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血细胞计数板及相关计算2.计算公式先统计5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以25,就得出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然后再换算成1 mL菌液中的总菌数。设5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倍数为b,则0.1 mm3菌液中的总菌数为(a/5)25b。则1 mL菌液的总菌数(a/5)25b10 00050 000 ab。三、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分析3.实验分析(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开始一段时间内,酵母菌的增长符合“S”形曲线增长模型。(

13、3)de段曲线下降的原因可能有营养物质随着消耗逐渐减少,有害产物逐渐积累,培养液的pH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等考向一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7.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细胞计数板可以用于调查酵母菌、病毒、细菌等生物的种群密度B.需在盖玻片一侧滴加样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样液充分渗入计数室C.防止观察细胞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影响计数,加样后需立即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D.使用后用自来水冲洗、晾干并镜检,若有残留或沉淀物需要重新清洗D三、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数量的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0 mL培养液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培养,接种后不再更换或

14、添加培养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所用时间与培养液的体积无关B.向培养液中通入无菌空气将会使酵母菌种群达到K值所用时间延长C.08 h酵母菌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导致种群增长速率一直增大D.810 h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营养物质减少和代谢产物积累D考向二实验的拓展与应用9.某课题小组利用无菌培养液培养酵母菌,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实验人员抽取每种条件下的酵母菌培养液各1 mL,分别稀释1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计数室为2516型)进行计数,测得不同条件下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实验结果见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依据20 、24 h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值,可推算所用血细胞计数板中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平均为31个B.温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酵母菌菌种、酵母菌数量、培养液成分等为无关变量C.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出现了“S”形增长,达到K值后稳定时间的长短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有关D.酵母菌在15 环境中存活的时间最长,15 是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C10.如图表示在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