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学生就业难是扩招带来的吗_第1页
浅论大学生就业难是扩招带来的吗_第2页
浅论大学生就业难是扩招带来的吗_第3页
浅论大学生就业难是扩招带来的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论大学生就业难是扩招带来的吗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扩招论文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目前大学生在我国人口总数量上所占比例还是比拟少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过剩的现象呢?可从构造性失衡、就业市场和毕业生本人等方面讨论就业难的深层原因。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上至国家,下至普通民众都在寻找“良方。当有人把“病症归结为高等教育的扩招时,一石激起千层浪,扩招成了众矢之的。大学生就业难真的是扩招带来的吗?我们来回忆一下高校在扩招之前大学生就业的大致状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前,国家实行的是统招统分政策国家统一招生,财政统一出钱培养(享

2、受国家津贴),毕业后国家统一分配即所谓的“吃皇粮。所以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第二阶段:2世纪9年代,全国开场实行劳动合同制,但由于中国的教育开展比拟滞后,高学历人才处于短缺状态,所以大学生毕业就业制度的演变落后于全国就业制度的改革步伐,仍然实行“以统和包为特征的毕业生分配制度,也根本不存在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问题。到这个阶段为止,套用一个时髦的经济术语,大学生一直是处于“卖方市潮的地位,那时的“大学生毕业证书不仅是好工作的保证书,更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天之骄子,社会栋梁是也!第三阶段:直到9年代中后期市场化就业形式开场形成,大学毕业生不包分配进入人才市场,即“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

3、位双向选择。尤其在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才凸显出来。见表1一表3。2022年毕业生人数已经打破400万,到达了410万。而到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更将到达480万,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将更加不容乐观。由此,人们有理由相信,扩招和就业难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是扩招导致大学生供过于求但国际经历似乎并不支持这种看法。同样是开展中国家的菲律宾和泰国,人均GDP和我们差不多,经济增长率是我们的一半左右,而他们的大学生入学率却比我们高出许多(2002年当我们的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还在13左右时,菲律宾已到达31,泰国那么是35)。为什么它们的经济领域能包容那么多大学生

4、就业,而中国刚刚从扩招前的7到达如今的2左右,就显得大学生过剩了呢?并且,无可否认的是,扩招本身会吸纳新的师资和职工就业,而且较多的就业人口进入高等学校学习也可以暂时减缓对就业市场的压力(即所谓的“蓄水池的作用)。所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不是高校的扩招而它确实又与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开展是分不开的。从1978年恢复高考,特别是9年代后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开展,在校学生数量1998年到2022年6年内翻了两番。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总规模到达2000万人以上,毛入学率已到达2左右,中国的高等教育形式已从“精英教育转向“群众教育,这种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开展和进步的一种必然结果,但

5、在其他社会条件不完善的条件下,“群众教育取代“精英教育的起始阶段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即教育的终端消费被教育者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综合性问题。一、产业构造不合理有研究说明,假如拿上个世纪8年代跟9年代比照,8年代一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所创造的新增就业,是9年代以后的3倍。近年来我国GDP增长一直比拟快,但这高增长低就业的现象却正折射出现阶段产业构造的不合理。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的特点与实际状况决定了其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才能非常弱,并且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的人力资本也在不断地转移。所以,吸纳大学生就业主要表达在二,三产业上西方兴旺国家和一些开展中国

6、家的经历也说明了这一点。见表4。从表4中我们能明显的看出,欧美兴旺国家和日本,韩国等国的二,三产业对就业的奉献率非常大,特别时第三产业,吸纳了一半以上的劳动力。所以,西方兴旺国家的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一般都在50%以上,而美国更是到达70%,也不会出现如我国现阶段的大学生就业困境。菲律宾和泰国第三产业的就业奉献率虽然没有兴旺国家那么高,但和他们各自的适龄青年大学生的比例还是根本相适应的。当前,我国的产业构造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展。从总体上说,产业构造的不断高级化和优化,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中国的产业构造在不断地高级化,但为什么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却很大呢?这与我国

7、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的构造以及第三产业本身的开展规模和构造有很大的关系。目前的第二产业正处于宏大的构造调整期,历史的积累使其本身已经在将大量冗员抛向社会。虽然这里有人力资本素质的问题,但也是寻求进步岗位效率的结果。这显然导致岗位缩编,需求缩校而且当前中国又出现一种重型化的工业开展潮流(如开展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型化走的是资本密集型道路,使得吸纳就业的才能进一步下降。随着消费力的不断进步,第三产业按道理应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领域,但我国的第三产业规模小,层次低,可以吸纳作为知识或者技术型人力资本的高端第三产业本身并不兴旺。如表5中所显示,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以及社会效劳

8、业占到了整个第三产业的47左右,而这几个行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才能并不强。而易于吸纳大学生的,如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咨询效劳业等的比例不高,开展规模不大。这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转贴于论文联盟.ll.二、地区开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开展失衡,就业集中从而导致就业困难。从地区看,东部省市吸纳了全国5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而西部缺乏20%。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的一个调查说明:毕业生的就业地区选择预期非常集中。北京高校中有748%的人首先选择在北京求职和工作。除北京生源之后,非北京生源毕业生首选就业地区为北京的比例也高达69%。而中西部地区对大学生的需求又得不到毕

9、业生的充分响应,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毕业生仅有2%。笔者有限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我在本科阶段曾参加过几场招聘会,每次去招聘会现场都会发现一个一样的现象:沿海兴旺省份和城市的企业的招聘点总是门庭假设市,甚至排队半天也投不上一份简历。而与此形成鲜明比照的是,某些内地的或沿海省份偏西部的城市的企业招聘点前却是门可罗雀,正所谓“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幢房。这固然有就业观的因素在作祟,但开展不平衡所带来的二元劳动市场的分割才是更主要的原因。三、教育构造不合理教育构造不合理主要表如今两方面:(1)与高等教育相比拟,职业教育开展滞后。以目前中国的开展和世界的分工来看,我们需要大量的职业技术人才或者说高级

10、技术工人。我国现有技术工人约7000万人,只占全部工人总数的13,但我们的制度和观念导向使人觉得承受职业技术教育是退而求其次,是不得已而为之,从而驱使人们花费更多本钱追逐高等教育,进一步导致高级技术工人严重短缺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同时存在。(2)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高校不注意专业设置与市场的结合,寻求信息观念不强,市场灵敏度低,就业指导观念落后,专业调整滞后于经济社会开展的需要。当然大学有它自己的“迟效性,但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实力盲目创办或扩大招生一些所谓“热门专业,造成人才供求过剩。另一方面,这种大跃进般的扩招使各个高校的教学资源远远

11、跟不上需求,教学质量的下降从而导致学生竞争力的滑坡。以金融专业为例,1992年以前全国只有4多所高校开设金融专业,而到了1996年,开设此专业的学校一下子增到了400多所,同类人才的供应一下子扩大了1倍。而到这批金融专业的学生毕业时,社会需求不仅没有相应增加,反而因金融体制改革有所减少。发生这种错位,出现构造性失业也就在所难免了。四、就业市场不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主要表如今供应方、需求方和市场机制等方面,这里主要谈谈中小企业在录用大学毕业生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国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开展非常快,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开展最有活力的一局部。从1995年到2000年,当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裁

12、员达5000万时,民营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和其他形式的企业的雇员却增加了3000万人,并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地上升,其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潜能非常大。但由于规模抑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中小企业行为短期化,不注重研究开发,其赢利形式不是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科技经费占销售额的比例非常低。见表6。而大学毕业生应该是技术和产品研究开发部门的主要供应者,所以企业实际能为高知识劳动者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来说就比拟少了。比照欧美,特别是日本在这方面的经历,我们从中能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日本企业普遍将研究开发视为企业生存与开展的根本。因此,几乎所有的大中型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研究机构,其拥有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科技人员总数的6

13、5%,投入的科研经费占全国科研经费的80%。一些大企业的实验室设备精良,甚至超过大学和政府的科研机构。五、就业观念不实在际我国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群众教育时代,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似乎并没有与时俱进,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致使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但不可无视的是,在现阶段的中国培养一个大学生的经济本钱在家庭收支中所占的比例及其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观的影响。以当前的普通高校的本科生为例来说,平均每年每生的支出(包括学费,住宿费等各项费用)至少在一万元以上,这不但远远超出中国人均年收入还超出许多家庭的年收入,甚至是家庭年收人的好多倍,这致使不少家庭因为孩子承受高等教育而致贫。见表7。家庭作出了宏大牺牲和投资而就业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