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篇一: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每题 1 分,共 10 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 540 部。b 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c 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 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 会意 b 形声 c 假借 d 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 b c d 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 b c d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 孟尝君顾谓冯

2、谖。b 天帝使我长百兽。c 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说法错误的是-(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b“无”与“勿”是古今字。c“何厌之有”是宾 语前置句。d 两个“之”用法不同。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a 段玉裁 b 桂馥 c 王筠 d 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 其后秦稍蚕食魏。b 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3、。c 良庖岁更刀,割也。d子路拱而立。二、填空(每题 1 分,共 10 分)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这是中国的奠基之作,收字 1163个。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中的一部专著。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声符为。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如“叔”的本义是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123五、简答(3 9 分)1、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2、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活用形式?3、介词“于”有哪些用法?九、给下面的短文加标点,并翻译。(15分)试题(1)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每题 1 分)1、c2、a3、c4、d5、a6、a7、

4、d8、b9、d10、d二、填空(每空 1 分)1、许慎、文字学、935323、衣、(“裁”无“衣”)45、勉励三、名词解释(2分)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受”作“授”不得分。2、偏义复词: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词构成,只有一个词起表义作用,另一个词不表义,只是一种陪衬,这种复合词叫做偏义复词。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了该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五、简答(3分)1、(1)(2)数词置于整个句子之后,在其他部分后加上代词“者”。2、(1)表比喻 ;(2)表复杂内容;(3)表原因;(无举例则不得分)3、(1)引进处所,涉及对象;(2)引进比较对象;(3) 引进施事者;(4)引进时

5、间;(全答对得满分,每错一处扣 1 分,扣完为止)九、给下面的短文加标点,并翻译。(15 5 3 1 10 分,意译即可)也,地,狄,奴,廷, 奴。令,令,曰:“立,齐,国儋,氏,王。”王,市。去,地。 陈胜刚刚起义称王楚地的时候,让周市攻取平定魏地,向北到达狄地。狄城守官田儋假装捆绑了他的仆从,带领青年人到廷堂,想拜见令,杀死了仆从,得以拜见令,趁机杀死令,于是召见豪强子弟, 说:“诸侯都叛秦,自立为王。齐国,是古代建的国;儋,是田姓, 应当称王。”于是自封为齐王,发兵攻打周市,周市军队返回了狄, 田儋于是率领军队向东攻取平定齐地。史记卷 94古代汉语试题(2)1、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字

6、的一组是()a 信武果 b 取尖安 c 从休亡 d 朝高回2、下列定义是许慎为“形声”所下的是()a b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c d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3、下列汉字属于“肉”部的是()a b c d 朔4、下面全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bcd5、“庄子持竿不顾”中的“顾”用的是()abc假借义d 比喻义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的是()abcd逶迤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属于词组的是()a b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c d 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8、方言的作者是()a b c d 扬雄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a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b 遂置姜氏於城颍,而誓之曰: “不及黄泉,无相

7、见也。”cd 孔子登泰ft而小天下。10、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 b 公赐之食。c姜氏何厌之有? d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二、填空题(115)1著,共( )部首。2、词义引申主要有三种方式,它们分别是( )、( )和( )。3、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 )来辨认本义。4、对汉字来说,跟图画有着明显界限的( )和( )的出现,是汉字体系形成的标志。5、“知、智”是一对( )字,“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中“由”通( )。6、“隄”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 ),“媵”的声符独立成字是( )。7、采取( )或( )两种构形模式所造成的字都属于象形字。8、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

8、)。五、简答题(23)1、举例说明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6)2、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试举例加以说明。(6) 一)给下面这段古文加上标点(10)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 “(1)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2)不介马而驰之。(3)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 “(4)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以折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 吾子忍之。

9、”缓曰:“自始合,(5)然子病矣!”试题(2)参考答案一、1、b;2、c;3、a;4、c;5、b;6、d;7、a;8、d;9、d;10、b 1 1 分,多选、错选均不给分。二、1、小篆、540;2、辐射式引申、链条式引申、综合式引申; 3、形符(亦可答为意符或形旁); 4、假借字、形声字; 5、古今、犹;6、阜、朕;7、绘形象物、烘托显物;81 1分。四、1、金文指铸刻在各种青铜器(如钟、鼎、鬲、簋、盘等)上的古文字。因为古代称铜为金,所以称这些文字为金文。(3 分)2、四体二用:六书是古人提出的最早、最系统的汉字形体构造理论, 会意、形声是造字法,故称之为“四体”,假借、转注是用字法,故称之

10、为“二用”。(3 分)3、词的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发展衍化出来的其他相关意义叫作引申义。(3 分)4、同源词:由同一语源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一组音义相通的词。(3 分)五、1的扩大指一个词的意义后代比前代所表达的概念外延大而内涵小, 即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比如“河”本指黄河,后来指一切河流。 词义的缩小指一个词的意义后代比前代所表达的概念外延小而内涵大,即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比如“妃”原指一般的配偶,后来专指皇帝的妾以及太子、王、侯的妻子。类似例子还有“宫、臭”等。 词义的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移到另一个范围,比如“寺”原指官署、官舍,后来用来指僧众供佛、居住之所的名称,类似还有 “钱、

11、涕、乐府、坟”2 分。2、古今字是历时现象,是指汉字历史上由于当初字少而用多,到后来陆续分化出新字(区别字)的问题,古字和今字不是同时并存的。(2 分)如“縣”和“懸”。通假字是共时现象,是指同一时期读音相同相近的字相互代替使用的问题,通假字与本字同时并存。(2 分)“辨”和“辩”。(1 分)3、从商代文字到小篆,汉字的图画性虽然在不断减弱,但是象形表意的原则始终没有真正抛弃,而隶书特别是汉隶,彻底抛弃了汉字的图画性质,完全不顾汉字的表意原则。(1 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它解散篆体,将古文字“随体诘诎”的线条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划道。(2 分)(2)省去了篆文中的某一部分。(2 分把篆

12、文里相同的偏旁转化为不同位置的不同写法。(2 分)(4)把篆文里不同的偏旁归并为相同的偏旁。(2 分)(5)将篆文复杂的笔划省并为简单的笔划。(2 分)六、(一)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 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王曰:“一鸣惊人。”1 0.5 分(二)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指晋军)再吃早饭。不给马披上甲就驱马进击。郤克被箭射伤,血一直流到鞋上,仍然击鼓不息。2 分。古代汉语试题(3) 一、填空(22):1、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 )说、( )说、( )说。2、( )

13、和( )是汉字产生的两个途径。3、六书中,( )、( )、( )、( )是造字法,( )、( 是用字法。4、( )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5、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有:(1)词义扩大;(2)词义();(3)词义( );(4)词义( )。6、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 )式和( )式。7、单一型的被动句主要有( )字式、( )字式、( )字式。8、有些宾语可以依靠( )、( )、“焉”等字提前在动词或介词前。二、用六书分析下列汉字的结构(10%):1 2 3 4 5 6 7 8 9 10 集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字,并写出其今字1、姜氏欲之,焉辟害?2、公赐之食,食舍肉。3、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14、4、闲于兵甲,习于战攻。5、宋人有酤酒者为酒甚美,县帜甚高。6、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词义,并指出其属本义,还是引申义(14%)。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2、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3、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4、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5、多行不义,必自斃。6、率西水浒,至于岐下。7、虽有甲兵,无所阵之。1、探求本义的方法?2、判断句活用的三种情况? 八、标点并翻译(16):尝从入上林贾姬在厕野彘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试题(3)参考答案一、填空:1234567、“为” “见” “被或“於”(于)、“见”、“为”8、“是之”1 分1、象形:

15、象猪形。234、指事:刀上加一点指示此处是刃口。4从攴从牛。6、形声:从虫门声。7、象形:象车形。8、形声:从象 予声。9、指事:木下加一短横,指示此处为根部。10、会意:从雥(省)从木。每小题 1 分三、古今字:12556、反返四、解释词义,并指出属本义,还是引申义:1234561对于形声字,要凭借形旁来分析它们所属的事类,进而在若干义项中找出本义。二是依据文献资料,以证实对字形的分析。2、一是用于表示隐喻。二是用于表示某种曲折复杂的联系。三是用于表示原因。八、标点并翻译:郅都是河东大阳人,任郎官奉事汉文帝。汉景帝时,任中郎将。郅都敢于直言进谏,在朝廷上与大臣当面辩驳。他曾经有一次随从汉景帝

16、到上林苑,贾姬在厕所,野猪也闯进厕所,景帝用眼睛向郅都示意,郅都不去救。景帝自己要拿兵器去救贾姬,郅都跪伏在景帝跟前说:“死了一个姬妾,再选进一个姬妾,天下缺少的难道是姬妾 之流吗?皇上纵使不重视自己,对祖宗对太后该怎么说呢?”回不去救了,野猪也没伤害贾姬。太后听说这件事,赏给郅都金百斤,皇上也赏了金百斤,从此重视郅都。古代汉语试题(4) 一、 填空(22):1、六书的名称是称:( )、( )、( )、( )、( )、( )。2、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 )说、( )说、( )说等。3、最早的字体是( )和( )。4、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 )式和( )式。5、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有:(1)

17、词义( );(2)词义( );(3)词义( );(4)词义( )。6、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四种:(1)( )(2)( )(3)( )(4)( )。7、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是用( ) 字煞句。二、 用六书分析下列汉字的结构(10):12345678、本:9、好: 10、鱼:义?(14%)1、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塗之2、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4、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5、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6、宋人有酤酒者。7、据而有之, 此亦国之社鼠也。五、说明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6):1、庄公寤生,惊姜氏。2、甘其食,美其服。3、少时,一狼径去, 其一犬坐于前。

18、4、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5、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六、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0):l、师进,次于陉。2、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3、清静贞正以自虞。4、率西水浒,至于岐下。5、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罋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6、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罪死不赦。7、姜氏何厌之有?8、多行不义,必自斃。9、王忿然作色。10、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1l、小人有母, 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12、颍考权为颍谷封人。13、有鸟焉,其名为鹏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14、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19、15、寡人有疾,寡人好货。七、简答题(6):l、宾语前置的三种情况?2、探求本义的方法?八、标点并翻译(16%):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1)表:标记(2)而:义同“如”试题(4)参考答案一、填空:1234567、“也”二、用六书分析汉字的结构:1、象形:象道路形。2、形声:从水 3、会意:从辵从豕。45横,指示此处为寸关节。6、会意:从雥(省)从木 7、会意:从水从皿。89、会意:从女从子10、象形:象鱼之形四、解释词义,并指出属本义,还是引申义:12、兵器34567五、词类活用:a) 惊 动词的使

20、动用法 b) 甘、美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e)12、今字作“阵”3、通“娱”4、5678910111213111213、到14、贱踏(的范围)15、钱财1语前置三是用“是”、“之”、“焉”2澭水突然水涨,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而在夜里徒步过河,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军中惊骇的声音如同都邑里的房屋崩塌一样。以前先立标记的时候是能涉水的,现今河水已变化而增多了,楚国人还是顺着标记涉水,这就是他们之所以失贩的原因。现代的君主效法先王的法度,就有似于这种情况。古代汉语试题(5)1()下面哪一项是“術”的本义:a b c技能、技艺 d 方法2()“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是:a b c d应用课3()下列各组汉

21、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 b c武信从 d 江河娶4()下面选项全为通假字的一组是:a b c莫暮 反返 d 信伸 畔叛5()“责毕收乎?”中的“责”用的是“责”的:a b c假借义 d 比喻义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有:a 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b 庄公寤生,惊姜氏。c 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d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8、()释宫、释亲等。它是:a 尔雅 b 玉篇 c 正字通 d 康熙字典9、()“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外,其乐也洩洩。”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b c d 互文10、()“汤之问棘也是已”的“之”的用法或意义是:a 结构助词“的”b

2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c 指示代词“这”d 动词“去”二、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写在空格上)(110) 1形声字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个部分叫,也叫义符,另一部分叫声符,也可叫音符。2折点。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的。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结绳说、八卦说、。礼记与()、仪礼合称为“三礼”主要记录了战国、秦汉间儒家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6、“防”、“隄”、“陸”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阜;“祁”、“部”、“邦”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7于今文字。8、“布”、“甫”等字的声符是。9、“此小大之辩也”之“辩”与构成通假字。三、解释加点的词,或解释其语法作用。(一)解

23、释加点词的词义。(110)1、树木而塗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 2、士生鄙野,选而禄焉, 非不贵也。【篇二: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明:古代汉语是古人使用的书面语,这种书面语对现代人来说也是一种 比较陌生的语言,要想学好古代汉语必须像学习外语那样下工夫。 即使只是为读懂,也不能不下工夫。而下工夫学习的过程中,做练 习是不可缺少的十分重要的环节。能够正确解答这些练习题,就说明你基本掌握了古代汉语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考试是毫无问题的。的作用,不妨也做一做。以教材为准。如发现练习题中的错误,望能及时告诉我们,以便及时改正。“非典”胜一切困难,度过一切难关的法宝。希望本练习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祝愿所有学

24、员学习好,身体好,家庭幸福!200357壹、古代汉语被动句一、问答:什么是被动句?二、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中ft狼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5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禀禀也,窃为陛下惜之。(疏)三、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和意义: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答李翊书)今不取,后世心为子孙忧。(季氏将伐颛臾)士卒多为用者。(陈涉起义)7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 其母上书言于王曰。(秦于赵兵相距长平)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12 京叛

25、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郑伯克段于鄢)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訾于民。(更法) 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冯谖客孟尝君)一、指出下列句中的习惯句式并说明其意义:1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ft)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后)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韩信拜将)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与不谷同好,如何?(齐桓公伐楚)12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论)王以为何如其父?(秦于赵兵相距长平)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秦于

26、赵兵相距长平)是岂不足为政邪?(柳子厚墓志铭)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张巡守雍丘二、说明下列句子中省略了哪些常见的句子成分: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久,曰:“不如也。“(韩信拜将)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韩信拜将)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韩信拜将)生。(论积贮疏)者存也。(答李翊书)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柳子厚墓志铭)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柳子

27、厚墓志铭)取骑马卖,世谷代偿,使勿知。(段太尉逸事状)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也。”督则益急。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段太尉逸事状)通。(黄冈竹楼记)士季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灵公不君)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晋灵公不君)以目。(召公谏弭谤)叁、代 词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各分作几类,常用的有哪些?无定代词“或”和“莫”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辅助性代词“者”和“所”同?二、指出下列句中的代词,并说明其所属的类别: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答李翊书)树成阴

28、而众鸟息焉。(劝学)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北冥有鱼)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臾)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天论)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北冥有鱼)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自荐)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韩信拜将)妾之美我者,畏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之二虫又何知?(北冥有鱼)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是何也?曰:“也”。(天论)庶斯楼之不朽也。(黄冈竹楼记)

29、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晋灵公不君三、解释下列各词在句中的词性、词义:或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历ft之农者侵畔)4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莫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公输)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晋灵公不君)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召公谏弭谤)在人者莫明于礼义。(天论)所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韩信拜将)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出师表)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庖丁解牛)所以之,此其所以败也。(察今)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30、(韩信拜将)故天子立辅弼,设师保,所以举过也。(自知)之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晋灵公不君)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晋灵公不君)得中ft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自知)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其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齐桓公伐楚)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师)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鄙)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齐桓晋文之事)否相同莫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历ft之农者侵畔)或2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

31、织,或受之寒。(论积贮疏)是人以自是,反以相诽。(察今)而不用于今也。(五蠹)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押,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氏将伐颛臾)生之所谓“立言”者,是也。(答李翊书)【篇三: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txt目录(打印版)古代汉语试题(1). 2试题(1)参考答案 . 4古代汉语试题(2). 6试题(2)参考答案 . 7古代汉语试题(3). 9试题(3)参考答案 . 9古代汉语试题(4). 11试题(4)参考答案 . 11古代汉语试题(5). 13试题(5)参考答案 . 14古代汉语试题(6). 16试题(6)参考答案 . 17古代汉语试题(

32、7)及答案 . 19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 . 22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 . 25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 . 27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 1 分,共 10 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 540 部。b 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c 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 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c) a b c d 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d)a 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

33、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 )a b c d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 )a 孟尝君顾谓冯谖。b 天帝使我长百兽。c 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d )a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说法错误的是-( b)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b“无”与“勿”是古今字。c“何厌之有”是宾 语前置句。d 两个“之”用法不同。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d

34、)a段玉裁 b 桂馥 c 王筠 d 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d )a其后秦稍蚕食魏。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c割也。d子路拱而立。二、填空(每题 1 分,共 10 分)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许慎。这是中国_文字学的奠之作,收字93532_个,另有重文1163个。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张相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词曲中_特殊语辞的一部专著。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衣,声符为“裁”无“衣”。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字形,如“叔”的本义是 手拾。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劝勉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123转注:建类一首,同类相受。用,另一个词

35、不表意,只是一种陪衬,这种复合词叫做偏义副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该宾语具有了该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分)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成熟)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屡次)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安抚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放松警惕)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交使节)6、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求意见)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劳苦)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拜访)9、师进次于陉。 (临时驻扎)10、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

36、而去。 (向后退)1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 足)1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犯错误1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通“馈”赠送,窥探)1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于三子者之撰。”(站起来,才干)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语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走向,接近)16、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 开罪于君?” (遭受)17、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 (胸襟宽大)18、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言语真实)五、简答(每题 3 分

37、,共 9 分) 1、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在其他部分上加上动词“者”。2、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活用形式? 表比喻;表复杂内容;表原因(加举例)3、介词“于”有哪些用法?(1)引进处所,涉及对象;(2)引进比较对象;(3)引进施事者;引进时间;(1 分,扣完为止) (每题 2 分,共 10 分)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端: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礼服 章甫:名词用作动词;戴上礼帽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药: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药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4、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产生5七、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38、并分析其特点(2 10 分)1、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 判断句,“此“作主语;”“谁”作谓语。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见”表被动,“于”引出主动者。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宾语前置句,用“实”复指否定句中。4、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双宾语句,“夺”带双宾语,“之”作间接宾语,“食”作直接宾语。5、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之”前置。八、解释加点的虚词的词性、语法意义,能释出的要释出。(每题2 分,共 10 分)1、太后盛气而揖之。2、皮之不存,毛将安傅?3、宣子未出ft而复。4、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5、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大事。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