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鉴赏课件_第1页
民间艺术鉴赏课件_第2页
民间艺术鉴赏课件_第3页
民间艺术鉴赏课件_第4页
民间艺术鉴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民间艺术鉴赏集美大学文学院 夏 敏 概述民间艺术定义社会中下层民众流行的音乐、舞蹈、美术、戏曲等艺术创造活动民间艺术活动也属民俗事象,有其古老的传承,其早期彼此相似(如世界各地岩画),先民已掌握韵律、节奏、对称、均匀等形式美的规律,原始物质生产(如石器)和精神生产(如巫术与膜拜)共同创造了早期民间艺术(如仪式中的音乐、舞蹈、美术)。第一章 民间音乐概述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歌,古称“风”“天籁”)、民间歌舞、民间说唱、民间戏曲、民间器乐与宗教祭祀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雅士音乐并列,且为此三类音乐鼻祖民间音乐存在场合(1)劳作,(2)礼俗,(3)乡野与城镇舞台,(4)各社会阶层藏族女子雨后打阿嘎

2、民间戏台厦门范寿春老人讲古(话仙)民间音乐功能(1)自娱:集创、演、赏于一体;(2)娱人:由职业或半职业艺人参与表演;(3)作用于生产(如协调劳动、把握节奏、调节情绪的劳动号子),作用于民俗(如土家“哭嫁”“哭丧”),抒发情爱(如青海某些爱情“花儿”)民间音乐类型(1)民歌,(2)歌舞,(3)说唱,(4)戏曲,(5)器乐川江纤夫拉网小调依呀嗨 索兰索兰 索兰索兰 索兰 索兰嗨 嗨聆听哪海哭声声在歌唱呀在歌唱勇敢的渔民爱海洋爱海洋呀萨嘿恨你呀萨诺 多宽秀哦 多宽秀 多宽秀依呀嗨 兰索兰 索兰索兰 索兰 索兰嗨 嗨五十的男子汉呀志气高呀胆量壮乘风破浪向海洋向海洋呀萨嘿恨你呀萨诺 多宽秀哦 多宽秀

3、多宽秀乌苏里船歌(赫哲族)阿朗赫赫尼那阿朗赫赫尼那阿朗赫赫尼那 赫赫雷赫赫尼那阿朗赫赫尼那赫雷给根乌苏里江水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仓阿朗赫那赫尼那雷呀赫那尼赫尼那白云飘过大顶子山金色的阳光照船帆紧摇浆来掌稳舵双手赢得丰收年阿朗赫那赫尼那雷呀赫那尼赫尼那白桦林里人儿笑笑开了满山红杜鹃赫哲人走上幸福路人民的江山万万年阿朗赫赫尼那阿朗赫赫尼那阿朗赫赫尼那 赫赫雷赫赫尼那阿朗赫赫尼那赫雷给根川江号子(选)开船咯哟川江上哟水要把哦十八里到朝天门哟嘿唑嘿,我们穿恶浪哦 嘿唑嘿唑嘿,一起迎激流哦嘿唑嘿唑嘿,大家齐心协力 嘿唑嘿唑嘿,我们爬险滩哦嘿唑第一节 民间歌曲有:渔民号子,船

4、工号子,夯歌(如藏族打阿嘎歌),喊号,槤枷号,挖煤号,推大车号,伐木号,放排号等;(2)山歌:山区劳动中的咏唱,如陕北“信天游”,晋西北“山曲”(烂席片),内蒙“爬山调”,甘青宁“花儿”,陕南“茅歌子”“通山歌”,川北“揹二歌”,川南“神歌”,大别山“挣颈红”“慢赶牛”,闽粤赣交界处“客家山歌”,苗族“飞歌”,侗族“大歌”。信天游改编的歌曲我低头向山沟,追逐流逝的岁月,风沙茫茫满山谷,不见我的童年 我抬头向青天,搜寻远去的从前 白云悠悠尽情地游,什么都没改变 大雁听过我的歌,小河亲过我的脸山丹丹花开花又落,一遍又一遍 大地留下我的梦,信天游带走我的情天上星星一点点,思念到永远(范琳琳演唱) 客

5、家山歌哥是山中千年树妹是树边万年藤树死藤生缠到死藤死树生死也缠第一节 民间歌曲(3)田歌:江汉农区田间地头以“套曲”方式的长篇半职业性的唱诵,内容唱人唱史皆可,如“青浦田歌”“(湖北)长阳薅(音hao)草锣鼓”(4)小调:由职业、半职业歌者传唱于城镇民间茶楼、酒肆、书场,一个作品因流行地区不一则有不同变体,如同一首“茉莉花”“绣荷包”“五更调”各有十几种乃至几十种变体,这些歌曲通常分节演唱。第二节 民间歌舞民间歌曲和舞蹈结合,即为民间歌舞。“载歌载舞”的说法,说明歌舞天然具有同源关系。文明社会,民间歌舞又与文人、宫廷歌舞相对独立。有词之“歌”,无词之“乐”,对歌舞有着一定的依附性。著名歌舞简介

6、:汉族“秧歌”,藏族“锅庄”“弦子”“堆谐”“囊玛”,蒙古族“安代”,朝鲜族“长鼓舞”,傣族“象脚鼓舞”,景颇族“刀舞”等等东北秧歌蒙古族安代舞朝鲜族长鼓舞傣族象脚鼓舞古筝芦笙编钟铙唢呐埙巴乌葫芦丝第三章 民间器乐二胡,板胡,京胡,马头琴,萨它尔,牛腿琴;(4)弹拨乐器:筝,琴,琵琶,扬琴,柳琴,月琴,三弦,热瓦甫,冬不拉(另有介于吹弹之间的,如“口弦”)民间器乐可以独奏(如二胡曲二泉映月,琵琶曲十面埋伏),也可以合奏,合奏有三种(1)礼俗活动(如婚丧)中的合奏;(2)曲艺、戏曲伴奏,曲艺伴奏稍简(如京韵大鼓用三弦、四胡、和一面书鼓,评弹用琵琶和小三弦,戏曲马头琴柳琴月琴热瓦甫冬不拉第三节 民

7、间器乐较复杂,分文场的乐队(有拉弦、弹拨、吹管乐器)和武场的乐队(有锣鼓钹等打击乐器);(3)“雅集”型乐队(乐社),即同好自发合奏。器乐乐种:如苏南十番锣鼓,浙东锣鼓,潮州锣鼓,客家汉乐,山西八大套,冀中笙管乐,辽南鼓吹,鲁西南鼓吹,福建南音,西安鼓乐,广东音乐,西南丝竹。著名器乐曲如“十面埋伏”(琵琶)“百鸟朝凤”(唢呐),“高山流水”(古筝),“雨打芭蕉”(广东音乐)浙东锣鼓客家汉乐“雨打芭蕉”(广东音乐)第四节 民间说唱音乐说(念白)唱(音乐)兼有戏剧于一体的民间艺术为说唱(曲艺),其中音乐地位最重要。汉族民间说唱包括(1)主说(平话,相声,快板书);(2)主唱(鼓词,弹词,时调小曲,

8、道情,牌子曲,琴书,走唱,杂曲) 少数民族民间说唱,如“好来宝”(蒙),“太平鼓”(满),“琵琶歌”(侗),大本曲(白),宴席曲(回),果哈(苗),蜂鼓(壮),四弦弹唱(彝),冬不拉弹唱(哈)骆玉笙和她的“京韵大鼓”白族大本曲苏州评弹福建南音夏敏评论像南音一样生活当所有的人都有机会舞文弄墨,于是,评判诗歌好坏优劣的的原则变得多元。尽管如此,优秀的诗作决不会因为有了众声鼓噪而丧失其优化的公理。我以为,给读者走进诗歌的机会,却又不失肤浅庸俗,仍然是衡量诗作好坏优劣的标准之一。浪行天下的“南音”系列被风吹远的南音十首符合我眼中好诗的标准。这组诗各首以南音名段来题写诗名,而关键词是“南音”。南音的珍贵

9、不仅在于它是北方宫廷雅乐南流至泉州的“活化石”,更在于它的脱凡绝俗,独立红尘,与上层主流若离若即,与下层乡民濡染互动,即便流失于闽海乡野,也能展示其高贵、儒雅情致。浪行天下正是看到南音这一点,与其诗歌禀赋相契合,于是在他家乡的南音启发下,演绎出一组耐人寻味、格调高古的佳作来。第四节 民间说唱音乐说唱音乐的结构分类(1)曲牌体:诸曲牌联套,如“单弦”“四川清音”“大调曲子”“扬州清曲”“天津时调”;(2)板腔体:由一两句为基本调(板)进行扩展或紧缩,如“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河南坠子”“广东南音”;(3)单曲体:头尾仅一调,如广西“渔鼓”,安徽“四句推子”。职业化或半职业化是民间说

10、唱的基本趋向,说唱都有固定场合(如书场,堂会,舞台),说唱还有流派(曲种)区别,如苏州弹词有马蒋琴丽徐侯诸派,京韵大鼓有刘张白小白 骆诸派。第五节 民间戏曲音乐 音乐(唱腔和伴奏)是中国戏曲的标志,西方人称中国戏曲为中国歌剧,戏曲音乐融合了地方性民歌、歌舞、说唱和器乐因素。戏曲音乐与地方性民歌为代表的音乐风格基本一致。“国剧”京剧第二章 民间舞蹈民间舞蹈是伴奏着民间音乐而有表情、有韵律舞动肢体的造型艺术或人体语言艺术,它随性自娱,不受拘束,宣泄意志,表达欲望,交流情感,是人类审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节 民间舞蹈的产生背景民间舞蹈是世界性审美现象,还没有发现哪个民族没有舞蹈。一般而言,劳动和

11、膜拜催生了舞蹈,音乐和诗歌与舞蹈同源(格罗塞)。与能歌善舞的中国少数民族相比,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汉族,其民间舞蹈不够发达。汉族民间舞蹈特点(1)含胸屈膝,幅度较小;(2)低眉顺目,含蓄收敛(如秧歌,花鼓,花灯),与农耕稻作民族个性相匹配。如秧歌的十字步与绕秧苗走步有关,或与踩高跷防摔、妇女缠足有关 。男扮女装起舞也与儒家观念有关。 汉族踩高跷第二节 汉族民间舞蹈分布(一)南方:1花鼓:以歌舞形式赞景言情,由旦(女)、丑(男女都有)、生(男)组成表演班子。包括(1)湖南地花鼓:春节期间演出于乡镇,后来发展成为花鼓戏;(2)云南花灯(腰胯扭崴成S型是其特色),四川秀山花灯(以快步闻名);(3)江苏

12、花鼓,扬州江都泰兴均有流行,演员持小道具歌舞。湖南花鼓云南花灯采茶舞第二节 汉族民间舞蹈分布(4)安徽花鼓灯:皖北春节、庙会及农闲时演出;(5)采茶:一般由48名少女持篮起舞;(二)北方:主要是四大秧歌(1)山东秧歌,有鼓子秧歌(有伞鼓棒花四种角色组成),海阳秧歌(有行进、广场两种),胶州秧歌(有大小场两种);(2)东北秧歌,动作幅度大,活跃于东北农村的春节庙会,由男女二人边舞边逗唱(二人转);(3)陕北秧歌,有“扭”“唱”和“场图”等内容;(4)河北唐山秧歌,较有特色的是耍扇(扇花)山东秧歌东北秧歌陕北秧歌第三节 汉族民间舞蹈的表演特征1与歌结合(分歌者伴舞,舞者歌舞,歌舞相间三种)2持道具

13、(扇绸狮龙)起舞;3重扭腰(一拍一扭);手脚对称伸出;4重视呈现“线”(舞队)与“圆”(如云手)5北方动作强劲,南方动作柔和。集美大学舞龙第四节 民间舞蹈的社会功能1辞旧迎新时的娱乐与狂欢,舞者=观赏者/助兴者2展现生产技能与生活经验,如景颇丧葬仪式舞蹈布滚哥展现死者生前耕种或纺织的整个过程。3健体习武,江西永新“盾牌舞”,厦门“拍胸舞”“宋江阵”。4两性吸引,启悟生育,如汉族春日“社火”滥觞于古代求子的“桑林”之祭,今河南淮阳“挑经担”彝族“撮泰吉”,土家族“毛古斯舞”,苗族“鼓社祭”、跳“牯脏”5最早满足巫术与宗教等实用功能,后来发展为审美活动厦门拍胸舞、宋江阵河南淮阳“挑经担”彝族“撮泰

14、吉”土家族“毛古斯”苗族“鼓社祭”、跳“牯脏”第三章 民间戏曲第一节 民间戏曲的发生与流变戏曲是融合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并唱做念舞于一身,以歌舞演故事的综合艺术。先秦以歌舞降神为职业巫觋,其逐疫的“傩”与酬神的“蜡”因有情节性表演,可看成是戏剧的雏形(楚辞九歌);秦汉以后的“百戏”集歌舞杂技于一体,标志中国戏剧的诞生;汉魏以后以寺庙为中心的宗教节日的伎艺表演催生了“小戏”傩第一节 民间戏曲的发生与流变如唐代以滑稽讽刺为特色的“参军戏”即由小戏变来,并由市井进入到宫廷;唐代寺庙传播佛教的韵白相间的说唱(僧讲,僧家变文)和坊间杂技歌舞演绎俳优小说,为舞台剧提供了脚本,

15、民间七月半道教中元节(佛教盂兰盆节)的目连戏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戏剧;这种歌舞演故事到了宋代叫“院本”或“杂剧”,流行于坊间的勾栏瓦舍;宋元南戏和元杂剧兼容成为明清“传奇”第一节 民间戏曲的发生与流变以昆曲为代表的戏曲的“雅化”导致它在清中叶以后的衰落,而民间小戏(亦名“花部”)却蓬勃发生于城乡,有梆子腔、乱弹腔、二簧调、啰啰腔等多种称呼;花部戏曲近代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如梆子、皮黄),京剧是其中的集大成者。昆曲牡丹亭京剧名角梅葆玖第二节 民间小戏的类型一宗教戏剧类这类戏剧活跃于宗教节日习俗,与酬神等宗教仪式相关联,如贵州威宁县板底乡裸嘎村的彝族“撮泰吉”,湘黔的“傩堂戏”,都是头戴假面

16、的宗教类小戏。比较著名的宗教类小戏还有各路藏戏,贵州地戏与傩戏,广西师公戏,侗土家皖南贵池等地的傩戏,四川端公戏,江西孟戏,江苏南通香火童子戏,闽南打城戏,广东紫金花朝戏、晋北赛戏等。傩堂戏藏戏广西“师公戏”泉州“打城戏”第二节 民间小戏的类型二花鼓、采茶类这类戏曲活跃于长江流域,在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而来,多与元宵与收茶娱乐相结合,角色或为一丑一旦或加一生,有花鼓、花灯的舞蹈动作,有耍扇、耍手帕等技艺;比较著名的花鼓、采茶类小戏有:湖北黄梅江西赣南萍乡景德镇九江采茶戏,湖南长沙常德岳阳零陵安徽皖南的花鼓戏,云南昆明的花灯以及四川的灯戏。采茶戏的耍扇、耍手帕第二节 民间小戏的类型三秧歌类黄河流域

17、的晋陕蒙冀鲁正月民间社火(闹秧歌),其中秧歌夹杂情节性表演,即秧歌戏。简单的也是一丑一旦的对戏,后来也演变成为较大的剧目。比较著名的秧歌戏有:山西祁太秧歌,太原秧歌,朔县秧歌,河北定县、蔚县、怀来及隆尧秧歌,陕西韩城秧歌、陕北秧歌。山西祁太秧歌戏河北蔚县秧歌戏陕西韩城秧歌戏第二节 民间小戏的类型四说唱类由坐唱故事演化出来的化妆表演从而成剧,如迟至南宋形成的道士布道时以渔鼓、简板为伴奏的说唱即“道情”,晚晴发展为以“耍孩儿”“清江引”为唱腔,吸收梆子戏乐器、唱腔和演技,讲述以道教故事为主生活、公案为辅而形成“道情戏”,早期多皮影表演或坐班清唱,上世纪中叶搬上舞台(如陇东道情由皮影发展为陇剧)山西

18、晋北道情戏甘肃陇东道情戏(陇剧)第二节 民间小戏的类型道情戏分布在山西晋北、临县、洪洞、永济,陕西的陕南、关中、陕北,甘肃的陇东,还有山东的渔鼓戏、八仙戏。民间说唱发展来的小戏除了道情戏外,还包括山东琴书发展来的吕剧,滩簧发展来的锡剧、苏剧、沪剧、甬剧,河南鼓子曲发展来的河南曲剧,由落地唱书发展来的越剧。它们均变说唱为演唱,变清唱为化妆表演,变坐唱为舞台演出,规模由小变大。山东吕剧滩簧发展而来的沪剧河南鼓子曲发展来的河南曲剧落地唱书发展来的越剧第二节 民间小戏的类型五傀儡、影戏类傀儡早期是丧葬活动中肢体可以被人操弄的石木俑人(如河南信阳楚墓女俑,山东莱西西汉悬丝傀儡),唐代已借助傀儡演戏,宋代

19、傀儡戏进入全盛期,勾栏瓦舍频繁演出,元宵节有傀儡舞队,分悬丝、杖头、药发、肉、水等类型,以后发展成提线、杖头、布袋三种,多用当地戏曲声腔演剧,泉州提线、漳州布袋、西安杖头最闻名。 河南信阳楚墓女俑山东莱西西汉悬丝傀儡泉州提线木偶漳州布袋木偶西安杖头木偶第二节 民间小戏的类型影戏来自古代的招魂活动,影是作为灵魂的象征被处置,如拉祜族巫师剪纸视为病者灵魂实施招魂,古代岩画绘制人影大概也是出于此种目的,宋代皮影戏以讲史为主要内容,宋以后迄清影戏发展成许多流派。雕镂、操技、曲调因地制宜。影戏根据流布区域和使用材料有许多称呼:山西纸窗影,陕西牛皮娃娃影,湖南影子戏,青海灯影戏,河南驴皮影,广东纸影戏,江

20、浙羊皮影,福建抽皮猴,甘肃兰州影,黑龙江皮影戏,北京蒲团影,河北滦州影。广西花山岩画宋代皮影明清皮影山西纸窗影陕西牛皮娃娃影河南驴皮影福建抽皮猴甘肃兰州皮影第三节 民间戏曲与岁时礼俗节日演戏既娱神(庙会)又娱人(集贸),已成传统。庙会演戏。迎神赛社均演戏酬神,汉族地区立春前一日“迎春戏”,正月十五“上元戏”,二月二“土地戏”,二三月间祈年“春台戏”,清明“踏青戏”,三月三“北帝诞辰戏”,三一六“山神庙会戏”,三二二天妃诞辰戏,三二八东岳诞辰戏,四月初八浴佛戏,四一八娘娘庙会戏,四二八药王庙会戏,五月初五龙舟戏,五一三关帝庙会戏,六月六普贤菩萨戏,六二三火神庙会戏,六二四雷斋戏,观看关帝庙会戏第

21、三节 民间戏曲与岁时节俗七月七王母娘娘庙会(演天河配),七一五(中元)目连戏,八一五中秋戏,九一七财神庙会戏,九二八华光诞辰戏其他民间信仰演戏:如各地傩戏,开光戏,求雨戏,火烧戏,丰收戏,麦报子戏,米花节戏,还愿戏,谢神戏。很多信仰演戏由宗教神职人员担任,如湖南花鼓戏也叫师公戏,演戏行傩两不误。目连戏第三节 民间戏曲与岁时节俗民间戏曲与人生礼仪。旧时宗族活动(修谱、高中、升迁、荣归、祖饯、赐匾、立坊)要迎班演戏,城镇行会、同乡会活动,婚丧活动,重大交涉,祖师诞日(宋元南戏奉祀田元帅,昆山腔和皮黄艺人奉祀唐明皇,梆子腔祀奉唐庄宗,广西师公戏祀奉“三元”,彩调戏祀奉九天玄女、花姑娘娘),旧时戏班后

22、台往往都设一小神龛,内供祖师爷牌位,开演前通常祭神,如梨园戏演前“献棚”,侗族“请师父”戏神田都元帅第三节 民间戏曲与岁节礼俗民间戏曲禁忌:山东戏班忌初五、十四、二十三出门与起戏,因与“杨公忌日”犯冲;广东潮剧班没有也有三个忌日,因与“田元帅”犯冲。民间戏曲以男欢女爱题材为主,违背封建礼教,常被传统官方视为“淫戏”而明禁;上世纪中叶一些小戏由地方性小戏形成广泛影响(如黄梅戏越剧吕剧湖南花鼓);而有的成为新剧种不足60年(如吉剧,内蒙漫瀚剧,云南彝剧傣剧,湖南苗歌剧,陕西碗碗腔) 黄梅戏天仙配剧照第四章 民间工艺美术民间工艺美术指在宫廷、宗教、文人等专门家美术之外,由城乡民众自发创造、享用、传承

23、的美术。旧时中国,农民和手工匠人以及近代民间市民是民间工艺美术的拥有者。民间工艺美术特点(1)自发性,有自作、自用、自娱性质;(2)业余性(非专门训练),(3)家族与个体传承,(4)传统规范+个人发挥,(5)具有稚拙艺术风格第一节 民间工艺美术缘起民间工艺美术是附着于物质劳动之上的一种精神劳动民间建筑工艺因地制宜,有南方巢居式的干栏式吊脚楼式建筑,有土坡地穴居式的窑洞(山西和陕北),有平原宅院式民居(如北京四合院,山西王家乔家大院),有家族毕聚的围屋(如闽粤客家土楼),有草原移动毡房式建筑(如藏族帐篷,蒙古包)仡佬族干栏式房屋南方的高脚房屋陕北窑洞北京四合院(设计效果图)山西乔家大院南靖田螺坑

24、土楼群藏北牧区帐篷蒙古包第一节 民间工艺美术缘起家具是室内陈设,分为(1)坐具(墩条凳春凳圈椅)(2)承具(炕桌条桌香几茶几)(3)庋(gui)具(衣箱坐柜躺柜书格碗橱)(4)卧具(铺板床凉床榻睡篮)(5)架具(巾架盆架镜架衣架灯架火盆架)(6)屏具(座屏围屏挂屏)家具材料源自居地产物,或以木竹藤树根为材质,或以陶汉白玉大理石花岗石为材质,普通家具多用白茬、刷油、烫蜡护面,也用髹漆、彩漆、金漆镶嵌来处理各式各样的民间坐具茶几香几和茶几书格明清的床盆架座屏、围屏、挂屏挂屏第一节 民间工艺美术缘起陶瓷器皿,以餐具、酒具和茶具为主,杯壶碗盆罐缸坛钵花瓶花盆多土陶粗瓷器皿,质朴粗犷,为生活容器。陶瓷具

25、有五六千年历史,从原始的彩陶、黑陶到商周瓷器直至晚清,中国出现包括民间窑在内的许多窑区(如宋代磁州窑、耀州窑、吉州窑),江苏宜兴紫砂茶具使之堪称“陶都”,景德镇青花瓷器使其堪称“瓷都”。各种陶瓷器皿瓷都景德镇瓷器鉴赏德化瓷器鉴赏陶都江苏宜兴的紫砂壶第一节 民间工艺美术缘起民间建筑结构造型和装饰门窗、 槅(ge)扇、梁柱最重视大门(门楼)修建与装饰,高大门上雕、画、悬挂辟邪意义的美术品(如门神、年画、福字),北方民居大门屋的墀(chi)头、门簪、门口抱鼓石均有雕饰,南方民居常砖雕匾额,门簪雕刻卷草纹样,屋脊常有陶塑、灰塑、琉璃或镶嵌瓷片作为装饰,门窗或槅扇的棂格用木条拼成方格、井字、回纹甚至人物

26、花鸟,梁柱常有雕刻,甚至用彩漆描画以示吉祥。民居中的门窗第二节 民间工艺美术的精神指向民间工艺美术虽然附着物质生产,但体现的是精神与审美,起初多数与宗教、巫术活动有关,下面介绍几种:1年画。过年贴此表示驱邪纳福,近代符咒、神像、冥币、纸马、神衣仍然保留巫术功能,多用木板刻制印刷,贴于门窗、供桌和灯彩上;年画之门画,中神荼玉垒是最早的门神,宋以后捉鬼的钟馗也被当做门神,自从有了春联和门笺,年画的巫术色彩才逐渐退去。明清小说戏曲人物常常成为年画人物,秦琼和尉迟恭成为年画的主神。杨柳青年画四川绵竹年画山东潍坊年画财神(年画)麒麟送子(年画)金玉满堂(年画)龙凤呈祥(年画)平安富贵(年画)江苏桃花坞木

27、板年画门神(年画:神荼与玉垒)门神(年画:尉迟恭与秦叔宝)钟馗(年画)符咒冥币第二节 民间工艺美术的精神指向明清以来年画中的门神更加趋向吉祥喜庆的意义,人们在内室门上贴财神(门官)其身后五个童子表五子登科,有的直接贴儿童形象的“麒麟送子”“金玉满堂”“平安富贵”“龙凤呈祥”,旁绘元宝、如意、金瓶、鲤鱼、大桔、狮子、麒麟、彩凤等珍禽瑞兽,以示幸福祥瑞。2纸马(神马、符箓),祭祀活动中焚烧的神像画,节庆婚丧治病等不同场合都要烧之,如新年的灶王马,端午钟馗“朱炮判儿”,中秋月光马,结婚喜神马,寿礼寿星马,儿病痘疹娘娘或白马先锋纸马纸马2海沧纸制的王船第二节 民间工艺美术的精神指向3剪纸。魏晋已有“艾虎”(艾草剪的虎)以示端午辟邪,唐代西域一带有招魂剪纸,1959年吐鲁番发掘出最早的剪纸(对鹿对猴),宋代剪纸已非常流行和发达,明清还用批量生产的剪纸做女红(刺绣针织)的底稿,剪纸辟邪在明清时代广泛用于消灾避祸祈福(如黄河流域的“抓髻娃娃”)4服饰(含制衣与蜡染)5泥人、面人与糖人中国民间剪纸苏绣刺绣(粤绣)蜀绣湘绣 民间服饰工艺农村偏实用,城市偏装饰。 服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