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译本《西域考古图记》书后_第1页
读中译本《西域考古图记》书后_第2页
读中译本《西域考古图记》书后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中译本?西域考古图记?书后斯坦因SirAurelStEin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西域考古图记?Serindia的中译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终于问世了,欣庆之余,要向翻译者致敬。我总记得自己在北大图书馆善本室读原著时的种种辛苦,这种辛苦已经阻碍了我的求知之心。按照翻译者的宏伟方案,斯坦因的另几部名著也将译出;不仅如此,其它几部近代西域学的奠基著作,如勒柯克(A.vnLeq)、格伦威德尔(A.Grunedel)、伯希和(P.Pellit)等的著作,作为?海外遗珍?国外西域考古经典著作译丛?的首选书目,也会陆续翻译出版。这些名人及其名著,常常在我国的研究文章中出现,但我疑心大多数研究者是否真地

2、有时机或有耐心披读原书。这份书单令人振奋的另一个原因,是我看到了学术界和出版界已经有勇气面对严肃而棘手的问题。从向觉明先生那一代学者开场,翻译大部头的西域学名著的方案早已酝酿,可结果只出版了?斯坦因西域考古记?(nAniententral-AsianTraks)之类的概述性游记译本。近五年来,出版西域探险书已蔚成风气,斯文?赫定(SvenHedin)等人的著名自传性探险书已尽数译出,其中包括斯坦因的?沙埋和田废墟记?Sand-buriedRuinsfKhtan。这些译本与当今一批热衷追随赫定后尘的中国探险者、一批偶然前往新疆等地走马观花的中国学者们新的“探险、“游记混杂一起,充满于书肆长架上,

3、虽然壮观,却让人对中国学者的品味及出版界的目光发生疑惑重复这一层次的“探险,就相当于一次次地冲上沙漠边缘那些连绵起伏的红柳包,而成心不去理会身后那高耸天外的昆仑山。在这种意义上,?西域考古图记?以及后续的?海外遗珍?诸书的翻译出版,是对荣誉的保卫。议论近代中亚探险,被提得最多的名字便是斯文赫定和斯坦因。从一般意义上看,斯文赫定比斯坦因更具有魅力,他的探险游记更优美可读,他与中国政府及学术界的联络更严密,他在中国西北土地上留下了更多的足迹和更多的岁月,更重要的是,赫定的大多数探险,并不以“找宝为目的。赫定继承了地理大发现时代那些伟人的气质和品格。在“探险意义上,就连来自日本的那个无知而英勇的年轻

4、僧人橘瑞超,也比斯坦因更多地挑战了人类在沙漠和高山环境下的极限。然而斯坦因却是唯一的和不可替代的。他把乱糟糟的寻宝变成了对古代中亚世界的复原,他充实、丰富并激活了“丝绸之路SilkRad这一近代概念,他建立了地理调查与考古开掘并重的西域学标准,他使湮没千年的各个民族、各种文字再次扮演了东西文明交流的角色。斯坦因把中亚探险的瓦砾沙石,变成了认识人类文明历程的黄金美玉。可是,斯坦因又是一个盗宝人。他最先赋予敦煌藏经洞里的写本卷子以近代学术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但他也是第一个把大量敦煌卷子盗出中国的“贼。他在“中国学术之伤心史陈寅恪语上,划出了第一道伤口?西域考古图记?最重要的局部就是第二卷,即关于斯坦

5、因在敦煌的活动。随后的伯希和、勒柯克、大谷光瑞等等,这些在敦煌、吐鲁番和塔里木地区肆意盗宝的列位名人,都可算是步了斯坦因的后尘。斯坦因在西方学术界所获声誉的上下,与他从中国盗运至印度和英国的文物的多少,有着正比例的关系。长期以来,这个事实让我们在面对斯坦因的学术成就时不免为难,因为我们习惯于给人一个总体的和彻底的评价,就如班固在?汉书古今人表?中所做的那样。在我看来,由于长期对斯坦因及其同案犯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奔波于青海、蒙古、甘肃、新疆和西藏等地的那些外国人,早就被我们一网打尽地算作直接或间接涉案人员难以给出一个适当的判决,我们对他们所从事的事业及其意义,也未能认真地加以理解。我不是在主

6、张做翻案文章。无论如何,斯坦因他们给我们造成的屈辱感并没有消散,一百年来这种屈辱感总是随着时势迁转作用于学术活动的内外环境。可是,我要说的是,屈辱是一个事实,意义是另一个事实,两事实间还有着深入的联络。这是什么意思呢?本世纪初,当中亚探险进入学术打破代表性的成就是斯坦因的调查、开掘以及随后西方学者如沙畹E.havannes的研究的新阶段时,中国学术也正在经历着由传统向近代的跃进。中亚探险所造就的国际学术新潮流光荣四溢,包括汉文典籍在内的东方文献,已经被纳入到这个新的研究领域中。斯坦因在?西域考古图记?中多处引用?汉书?和?后汉书?,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准确地理解。这个新学科虽然生长于西方学术传统之

7、下,却面对着完全生疏的资料和问题。结果,新学科扩张了西方学术的传统领域,其触角已伸展到中国学者的眼鼻底下。这一情形,与19世纪中后期西方把中国强行并入西方的商业世界,有着惊人的近似。中亚学,或称西域学,无论其研究范围还是研究手段,都无法回避有着无比深沉传统的中国历史。这样,具有侵略性和强大创造力的西方学术,不由分说地冲进了中国学术的古老庄园。转贴于论文联盟.ll.少数几个博学、敏感并且充满好奇心的中国学者以王国维为代表很快便意识到了斯坦因他们工作的价值。当斯坦因完毕其第二次中亚探险即?西域考古图记?所记录的全部活动不久,身在日本的罗振玉和王国维,便通过沙畹获得了斯坦因携回的资料,并于1914年

8、出版了具有很高学术史地位的?流沙缀简?。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虽然到1921年才出版,但在1912年他已经出版了详细记录其第二次中亚探险经历的两卷本?沙漠契丹?RuinsfDesertathay。我们不清楚罗、王二人是否曾加以参考,但从研究内容上看,?沙漠契丹?可供直接参考的东西是很少的,也许有着优雅心性的王国维能从中读出斯坦因对中亚及其历史的依恋之情。王国维后来提出著名的“二重证据法,其最初的成功经历,就来自他对斯坦因工作的整理,而不是晚到他以甲骨卜辞研究殷商历史时,这一点向为学术史研究者所无视。不仅如此,我认为,真正被无视、被湮没的问题,是中国近代学术的发端、成长,与斯坦因等人推动的中亚探

9、险、西域考古之间,终究有着怎样的关系。近代中国学术中的重要分支,如丝路考古、西域研究、敦煌学等等,其学术风貌已完全有别于清代的西北史地之学,而是从精神气质上直接继承了世纪初开场兴垄由斯坦因等人推动起来的在中亚地区的大发现。这样说也许还不够明确,我想进一步强调,以斯坦因为代表的西方探险家、学者,在世纪初所推动建立的新的学术领域,竟然成为中国近代学术的源头之一。当黄文弼奋勇西行,从事极为艰辛的考察工作时,他不是同样感受到那种受赐于斯坦因他们的屈辱感吗?当陈寅恪沉湎于学习中亚各种死文字时,他不是恰恰浸润在这一崭新的国际学术潮流中吗?屈辱感产生了意义。学科分工使得我们说话时越来越慎重,更何况西域研究这个名称很不准确,但是比丝绸之路研究又合理一些就像西域一样僻远,一般人视为畏途。这也许阻碍了我们对上述问题的考虑。在此意义上,我要特别欢送中译本?西域考古图记?及后续各书的出版。说实话,读斯坦因的这本书,还有他的?古代和田?(AnientKhtan)和?亚洲腹地考古记?(InnerstAsia),我惊异于这门学科在其初建立时,就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