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之模板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46631339e719d783482ef432f1ddce1/e46631339e719d783482ef432f1ddce11.gif)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之模板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46631339e719d783482ef432f1ddce1/e46631339e719d783482ef432f1ddce12.gif)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之模板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46631339e719d783482ef432f1ddce1/e46631339e719d783482ef432f1ddce13.gif)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之模板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46631339e719d783482ef432f1ddce1/e46631339e719d783482ef432f1ddce14.gif)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之模板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46631339e719d783482ef432f1ddce1/e46631339e719d783482ef432f1ddce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阿长与山海经教案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篇1 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主要写了幼年的“我”对世界充满好奇,对“四书”以外的书籍非常向往,在其它成人只关注我读经的情况下阿长带来的山海经正满足了“我”的渴望。此文容易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在教学中也是一种可能利用的优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易激发。 一、温旧导课: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 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对于长妈妈,我们在这篇文章的认识 是肤浅的,今天我们要来真正阅读一篇关于长妈妈文章阿长与山海经。不过,我想提个疑问
2、,亲爱的“长妈妈”为何变成了“阿长”的称呼?这是否暗示了本文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变化呢!板书课题及。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边读边旁批,要求 把自己对长妈妈的瞬间感受记录并旁批。提示: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去领会。 2、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用“阿长是一个 人”说话。 如: 阿长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人; 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人; 阿长是一个别人不注意姓名的人; 阿长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的人; 阿长是一个睡相不好的人; 阿长是一个不许我走动的人; 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的人; 阿长是一个烦琐之至的人; 阿长是一个迷信的人; 阿长是一个善良的人; 阿长是一个朴实的人; 阿长是一个热
3、情为“我”着想的人; 阿长是一个具有伟大神力的人; 教师小结:总之,长妈妈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阿长是一个好人,但并没得到善报的人。她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身份低微,行为粗鲁,不被尊重,麻木,愚蠢而迷信,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也是一个淳朴,善良关心孩子的劳动妇女。一个乃至缺点多于优点。那么对于这样一个人,鲁迅对她的感情怎样呢? 三、领会情感 1、出示问题:对阿长的感情怎样?边听边标出课文中表示对阿长感情的词句。 (小黑板) 2、教师读课文,学生听。 明确: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过渡:我们知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的感情变化是因
4、为发生了一些事情。也就是说,这些事情就是我感情变化的原因。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用简要的话概括出这些事情 四、品味细节 1、读课文,要求找出感情变化的原因。 2、明确:一共写了七件事。 喜欢切切察察 限制我的行动 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 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讲长毛攻城时护城 谋害我的隐鼠 为我买山海经 3、这些事中哪些地方写得最细,最精彩。请找出来, 示例: 语言欣赏:语言生动传神,很恰当地表现了阿长的性格。 本 文写长妈妈的语言生动传神,充满了诙谐意味。如“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表现了她的愚昧。“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又表明 了她的文化程度,暗示了她买此书费尽周折
5、。另外,如“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极其郑重”四个字表明了长妈妈迷信的一面,但也从另一侧面说 明了她虽身世不幸,但却渴望一生一世的平安,同时也想让“哥儿”“一年到头,顺顺流流”的。本文写长妈妈语言的地方并不多,大都是叙述的描写。但这不多的 话却传神地写出了长妈妈身上的优缺点,让人在忍俊不禁之余,发出无限的感慨。 4、这些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明确文章的详略安排 5、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写作手法 先抑后扬手法;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 四、想象创新: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
6、色,代长妈妈说些话。) 示 例:哥儿啊,我虽无名无姓,但经你一写,现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说我无名无姓,生得黄胖而矮倒也罢了,怎么连颈上的灸疮疤也写进去了呢?说我规矩多、烦 琐、迷信也罢了,那时谁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连我睡相不好这种私事都写进去了呢?特别是给你讲长毛故事时,讲的将我们掳去后,让我们脱下裤子站在墙头, 大炮就放不出来,你也照实写下来了,你不怕人笑话我还怕人笑话呢! 五、课堂小结,寄语同学 亲爱的同学们,学习完这一课后,老师希望大家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会感恩。感谢一直陪伴我们成长的父母,感谢给予我们关爱和教诲的老师,感谢我们身边的人,不要朝花夕拾,留有遗憾啊!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7、篇2 教学目的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4、理解重要词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的思想感情。 2、刻画人物的方法。 3、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 4、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 教学设想: 针对教材的特点,尊重认知规律,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可采用“导读法”;也可采用“整体感知一重点的研读一揣摩迁移”三步走的模块式;也或采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相信同学们一定
8、了解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因为在初一时,我们已经学习了从中选出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今天,我们再学一篇选自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 二、解题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刻的佳作。在这篇文章里,鲁迅通过对幼时保姆长妈妈以及她为我寻找山海经一书的有关情景的追忆细腻而饶有风趣地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认识过程,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 三、研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 要求: 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 给段落标上序号。 用符号标出作品中的主
9、要人物。 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人物、思路、所写的事情等。 2、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二)具体研习。 1、明确目标。细读课文化,研习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选取了长妈妈哪些事情作为写作材料,这些材料表现了长妈妈怎样的品格风貌? (2)这些材料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2、学生研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研习,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要求将讨论的要点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并与原文相结合作评、点、批、注。教师通过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注意研习情况的信息反馈。 3、研习效果反馈。(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板书重点内容。) 问题: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这样几件事:A、交待“阿长”的来历;B、阿长喜欢切
10、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态;C、她懂得许多规矩;D、讲“长毛”的故事;E、给“我”买山海经。 问题(点拨提示内容):在安排材料时,是以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这种“层层剥笋”的方式,使长妈妈的形象在先抑后扬、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问题(点拨提示):文章围绕长妈妈选择了5个方面的事情,又以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使长妈妈的品格风貌表现得非常突出。开头的第1、2段,以深厚的感情和简练的笔法介绍了长妈妈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旨在说明她是一个没有社会甚至连真实姓名也不为人们所知的平凡劳动妇女。接着第35段,从“我不大佩服”的感情角度,写了
11、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和夏天在床间摆成一个“大”字的睡态,刻画了她质朴而唠叨、略带粗野的性格。第612段,着重从“我”的“不耐烦”去写长妈妈懂得许多规矩,如说人死为“老掉了”,不能进死了人和生了孩子的屋子等,文章述说这些“琐碎之至”的规矩,意在说明长妈妈有着跟千百万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劳动者一样的特点:质朴的品质和迷信的缺点。第1318段:随着感情的变化,又从“我”对长妈妈产生的“空前的敬意”,来写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从而提示了愚昧的一面。第1929段:文笔一转,写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是长妈妈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我”买回了“我”渴望已久的带画的山海经,展示了她的“伟大
12、的神力”“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从而突出了她对“我”的关心和体现出来的热情、仁慈、乐于助人的品质。而长妈妈高洁的灵魂也就在这“剥笋”式描写里,在由表及里、浅而深的认识过程当中得以完整而清晰的展现:她是沾染封建迷信而又质朴、善良、慈爱的劳动妇女。在充分展现了长妈妈的品格风貌之后,在文章的结尾以深厚的感情抒发了自己对她的怀念之情。 四、课堂小结 解说: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学生在研习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好的现象进行表扬,给予鼓励,对不良现象要明确指出,并要求改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根据习题三,析读课文中买山海经的部分。 2、课外
13、阅读(朝花夕拾)。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情况 二、研习课文 1、研习目标。 (1)指导学生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味本文的语言。 2、具体研习。 教师出示目标后,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对相关文字进行评、点、批、注,要求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还想互相提问,排除相互干扰,遇到问题举左手,由教师帮助解决。教师巡回辅导的同时注意收集各种信息,使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提示,具有针对性。 3、研习反馈。 学生发言,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提示。 目标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 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A、描写法:如写长妈妈是个普通劳动妇女,除简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
14、历外,着重选择了两个生动的细节:一是她在“向人低声絮说些什么事”的时候,还要“竖直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长妈妈质朴、略带粗野的性格在这些细节中刻画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如元旦时,她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通过“伸出按住惶急”“摇笑塞”这些动作的“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充满欢欣和热情的语言写出了真诚的祈求,表现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心理描写,突出中心。如当长妈妈买回了山海经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
15、起来”,这个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吃惊。正是这种吃惊,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B、对比、映衬法:本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 目标品味本文的语言。 本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情浓烈,细细品味,妙趣无穷。 如:“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物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
16、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了,倒应该我退让。”这是“我”听了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应的一段文字中,以儿童的心理来认识长妈妈的“伟大神力”,实际上是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以一种苦笑进行讽刺。整段文字寓庄于谐,增添了幽默风趣之感。 再如,当长妈妈给我买回了山海经之后,这又使我产生了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段文字中“发生新的敬意”。是对长妈妈能做成“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伟大神力”中华民族“最值的宝贵的民魂”:对青少年的关心爱护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的歌颂。 又如:“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
17、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这段文字里对刑天“执干戚而舞”再次描写,既前后照应,又表现了我的思想感情。刑天在故事中是富有判逆精神的神,他蔑视天帝,死而不屈,表现了极强的反抗精神,而“我”酷爱刑天,正曲折地表现了鲁迅不屈服于20年代围攻他的黑暗社会势力的斗争决心,使文章具有了“自叙传”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战斗力。 三、课堂总结 1、对两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2、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总结。 3、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四、拓展迁移,布置作业 对看课后练习四,写一个你所熟悉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篇
18、3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提到鲁迅,大家并不陌生,谁来说说你了解的鲁迅的相关知识?(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2、那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哪些作品呢?(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在这些文章中,你们觉得鲁迅先生对他的家乡,家乡的亲人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深深的眷恋、无尽的思念) 3、大家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好蛇的故事吗?(指名复述故事)它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面纱。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长妈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19、课文,去感受对长妈妈的深情。 二、检查预习。 1、认识生字 骇hi人听闻 掳l掠 震悚sng 惶hung急j 疮chung 疤b 诘ji问 渴k慕m 疏sh懒ln 霹p雳l 孤g孀shung 鼹y?n鼠sh? 2、解释词语 (1)谋死:谋杀。 (2)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3)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4)惶急:恐惧着急。 (5)渴慕:迫切地羡慕。 (6)惧惮:惧怕。惮,害怕。 (7)诘问:追问,责问。 (8)烦琐之至:繁杂琐碎到了极点。之,到。至,极点。 (9)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骇,震惊,惊吓。 (10)莫名其妙:没有谁能说出它的奥妙。名,说出。 (11)深不可测:深得
20、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12)情有可原:基于某些特定情由,尚可原谅过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认真体会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的情怀。 2、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的去写的? (怀念) 3、速读课文,用两三句话概括文章中心内容,以及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态度。 回忆童年时期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生活片断,重点叙述长妈妈关心自己的爱好、寻购赠送山海经一事,表现了长妈妈虽无文化却十分善良、朴实、尽心尽责的特点,深切表达了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思念之情。 4、梳理文章表达思路: A、线索: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篇4 知识与能力: 1、识记重点字词,回顾。 2、理解重点句子
21、的含义。 3、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4、理清写作思路,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5、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 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情感与价值观: 6、感悟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选取典型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性格,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复述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先抑后扬”写法及刻画人物的事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出一学过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么?是谁写的? 鲁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
22、命家。1918年5月,首次 用“ 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 、华盖集等。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最吸引人的情节莫过于场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了。鲁迅先生还专门为场妈妈写了一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 整体感知:请同 学们通读课文,划 出生字词。思考:围绕阿长课文写了几件事? 1、 解决生字词。憎恶( ) 絮说( ) 劈头( )灸疮疤( ) 惧惮( ) 诘问( )震
23、悚( ) 粗拙( ) 斋( )孤孀( )掳( )去 惶( )急 霹( )雳( )疏( )懒骇( )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他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情有可原:从情理上可以原谅。 惶急:恐惧、着急 诘问:追问、责问。 惧惮:害怕 五件: 喜欢切切察察。 摆成“大”字的睡相 令人厌烦的规矩,教“我”不少道理。 讲“长毛”的故事。 为“我”买山海经 。 最能表现她爱孩 子、关心“我”的是 买山海经。 3、注意结合课文情节来说。一个 的阿长。 梳理:一个下人阿长,一个保姆阿长。 一个粗俗的阿长 一个饶舌、多事的阿长 一个无知、愚昧的
24、阿长。 一个善良的爱孩子的阿长 一个下人阿长,一个保姆阿长。这是她的身份,她 有名字吗?一个粗俗的阿长,这是从习惯方面。比如:睡相呈“大“字、说话是伸出二指的样子。 一个饶舌、多事的阿长。她管我很严,告我的状,而小孩子是不喜欢别人管东管西的。 一个无知、愚昧同时又很淳朴的阿长。“长毛”故事。 一个善良的阿长,买山海经。这是从品质方面。 要善于扩展思维,学会多 角度看问题。 4、通过这些事,写出当时对阿长是什么感情?文章从整体来看,对阿长是什么态度,什么感情?这样的写法叫什么?欲扬先抑。是不是为了扬,故意编点不好的事? 欲扬先抑,可见构思巧妙。 三、小结: 我们这节课掌握了生字词,理清了文章中写
25、 阿长的几件事,领会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那么,山海经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和保姆阿长有什么关系,语言的精妙表现在哪里?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本文篇幅较长,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清的写作思
26、路,把握住课文内容,然后再着重研读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卜事,分析课文时切忌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教学重 点,做到纳举目张。 课时安排: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本课。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那么,长妈妈是万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板书标题、,指定学生简介。 二、检查预习。 三、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 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
27、的习惯。 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 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是课文记叙的重点。 思考: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 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卜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看来
28、“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长妈妈给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指名回答) 长妈妈喜欢饶舌多事、不拘小节。 那么,长妈妈还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呢? 二、学习新课。 (一)分角色朗读6-17自然段。 思考: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 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除夕哈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文中描写了长妈妈塞给“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样描写的?她的这一举动寄托了她怎样的愿望? 明确:文中写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
29、似的。 摇着我的肩”。 焦急的神态跃然纸上。 而当“我”说:“阿妈,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欣喜之态溢于言表。 虽然认为这是“元旦辟头的磨难”,但正是这“磨难”中,寄托着长妈妈怎样善良真诚的愿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并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 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从对这些烦琐的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是关心爱护“我”的,不然她也不会这
30、样“切切察察”、不厌其烦地告诫“我”。 3.还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时,又使人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淳朴。 这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她有“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然而,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是什么呢? (二)齐读第1828自然段。 这里,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 指名学生复述买书的起因。 经过、结果。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 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 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
31、”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惊”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残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物原因。 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 这就是鲁迅笔下的长妈妈,她虽然多事饶舌,有些令人厌烦的规矩,但她真诚、善良淳朴、关心孩子,尽自己的可能帮助孩子,这样的人,怎能不让鲁迅深深地怀念呢? 提问: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这种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明确: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 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 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 请你说说: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
32、人? (三)小结 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本文是以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 2.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记叙文的中心是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 中心思想贯穿着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灵魂。 是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 对表现中心意思有较大作用的,为了突出重点,就要详细描述;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详略配合得当,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 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节就会不连贯。 如果说详写
33、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 少的绿叶。 如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三、作业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感悟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选取典型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性格;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看解释,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
34、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它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长妈妈是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鲁迅来说,她可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可是在阿长与山海经里,鲁迅却将长妈妈称为“阿长”,这是为什么呢?究竟是怀着怎样一种感情来写长妈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悟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情。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 “读一读,写一写”读准字音,并理解词义。 整体感知 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的是哪件?为什么这样安排? 你从这些事中,看做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
35、变化? 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讨论明确: 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恶的种种规矩,关于 “长毛”的故事,给我买山海经。其中重点写的是买山海经一事。因为买山海经 透出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最能突出文章的主题,所以重点详写。 对她不好的习惯,“我”开始是“憎恶”“讨厌”的;当听到阿长讲长毛的故事后,“我”对阿长产生了敬意“却不料她还有这样的神力”;但当阿长踩死隐鼠之后,“我”对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当得知长妈妈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时,“我”对她产生了 新的敬 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白本文前一部分多用抑笔,对她“不
36、大佩服”、“讨厌”、又是“不耐烦”、“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不符实;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看似矛盾,却令人好奇;用“阿”字有亲呢的意味,符合当时已经是四十六岁的中年人的口气。 (学生的总结大意对即可,语言不求一致,重在学生自已讨论解决问题。不到位之处教师可点拨) 过渡 从总体上来说,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的呢?尊敬、喜爱的。尤其课文的结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表达了对她的深切怀念。祈祷地神赐福于她,让她的灵魂得以永安。可是为什么在课文的前半部分,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呢?应该怎样理解?长妈妈具有怎样的性格? 四人小组探究合作学习,讨论明确: “憎恶”“讨厌
37、”是儿时的心理,阿长的出身低下,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年青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描写中饱含同情。在写法上也是欲扬先抑,是在为写买山海经一事作铺垫,更好地突出了重点。在眼里,长妈妈多事,不拘小节,麻烦多礼,但同时又心地善良、仁慈,乐于助人。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地再现了长妈妈的形象。使我们了解了长妈妈这个鲜活的人物。 作业:朗读课文,写生字,解释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叙述了长妈妈的一些
38、琐事后,用相当多的篇幅推出了买山海经一节。 指名学生朗读1929段。 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在阿长买山海经之前,还写了哪些事?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 心理?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映?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学生在自主学习后讨论明确: 此前,先写远房的叔祖使我接近了书籍,交代了我是怎样地渴慕山海经,而又为什么 求之不得,“谁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又是怎样地念念不忘。有了这些铺垫,才能说明 阿长为什么使“
39、我”大喜过望,而且感到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了。 “我”认为对她说了没有用,但既然来问,又不好不说。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我似乎遇到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了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进而想到这别人不肯做,或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我”也由此而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平时对她根本不抱希望,她却居然给“我”弄来了最想要而又最难弄的山海经,在孩童眼中,长妈妈似乎真的“有伟大的神力”。前面写阿长讲完长毛的故事,“我”觉得她有“伟大的神力”,虽然是描摹当时还是小孩子的“我”的心理,但由成年写出来,总带有戏谑成分
40、;而此处再写长妈妈“确有伟大的神力”,语气显得庄重,感情极为诚挚。 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 小结 阿长自己没有读过书,见孩子念念不忘山海经,就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一直挂在心上,并想方设法买来了山海经,这部书成了鲁迅“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鲁迅是一辈子跟书打交道的大文学家,而第一部宝书是阿长给买的,阿长为孩子倾注的这一片心血,深深地打动了鲁迅,因而阿长值得鲁迅纪念是理所当然的。 拓展延伸。 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想像的空间,大家想像一下她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店书
41、摊,操了多少心才买到这本书的?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并选出代表全班交流。 小结.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集中记叙长妈妈给他留下的儿时印象,把长妈妈这个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这是生活中真实的阿长,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 的”事实。尽管阿长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写得却十分亲切自然,读者从她身上看到了那种难能可贵的纯朴和直率。山海经是“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他将对长妈妈的感激变成永久的怀念,以浓情的笔墨为长妈妈的在天之灵祝福。 作业:将自己交流过的短文整理在作业本上。仿照本文的写法用一两件事写一个自己熟悉的 阿长与山海经的反思 我由学生初一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讲
42、美女蛇的故事引入本课。先请学生解释评价课文标题,让学生学会拟题。然后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让学生说课文写了哪些事?学生踊跃发言,回答说写了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外形的特点、以及讨厌她的一些事例,最主要讲了她给买山海经这件事,最后写对她的怀念。 这节课并不是根据我的预设教案来上的,而是根据当时的学情临时确定的,我认为这节课上的较成功的原因在于: 第一,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合作学习中自己主动去思考。在整节课中,教师点拨、总结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其余的时间都由学生来参与,所有问题都在学生主动思考、酝酿中解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教师要将问题设计巧妙,使新旧知识发生合理而自然的联系。
43、从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讲美女蛇的长妈妈引到给我买山海经的阿长,学生感到自然、轻松。 第三, 给学生一个主动思考、想象的空间。如在提问中: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她是如何买到山海经的?她买到书后心理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觉得有话说、有意思。 通过这节课,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潜力说无限的,他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讨厌阿长的地方正是儿童心理的正常表现,阿长学识、地位的研讨正揭示了她为何有这些令人讨厌的举止的原因,她如何给我买到了书,把想象的空间交给了学生,也展示了阿长热情,关心孩子,淳朴的性格。这节课留给我的印象是比较深的,它将给我今后的教学以启迪,让我不断反思、提高
44、、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篇7 创意说明 本篇课文按照整体感知质疑讨论想象创新三步教学,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写作。要求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长怎样的性格特征。找出表现对待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的语句,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学生自动提问,给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思考质疑。最后引导学生根据对人物的理解进行想象写作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长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找出表现对待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的语句
45、,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抑”中的“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一定还记得“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位长妈妈是位什么样的人?今天我们去认识她。 二、整体感知 (一)仔细默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二)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自由讨论。 1、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 依课文记叙顺序列出。 2、阿长是一个 什么样 的人?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再总结归纳阿长的形象。 3、依照文中时间的次序画出事件中表明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4、对阿长有
46、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四)明确:一共写了七件事。 常喜欢切切察察 限制我的行动 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 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讲长毛攻城时护城 谋害我的隐鼠 为我买山海经 其中给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2、引导归纳,师生共同小结: 长妈妈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纯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文章自始至终一直在刻画他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的品质:从他“不许我动”到吃福桔的祝福,以及“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道理和后来买山海经中都充分体现出来。所以他虽然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 3、学生在课文中画
47、出,师生共同明确: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对他的“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是“实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讨厌”的。对他的繁琐的规矩和很多道理也觉得“非常麻烦”;而后对他讲的长毛故事产生“空前的敬意”,但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崇敬和敬爱的心意,因为“这种敬意”,后来竟“淡薄起来”,甚至“完全消失”。最后他买来山海经时,产生了“新的敬意”,因为说: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这样才有后来的真挚的感激、怀念之情,所以最后发出一声深沉的祝福:“仁厚黑暗的地母呵,远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样欲褒先贬,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
48、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就叫先抑后扬的写法。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 4、纵观全文, 显示“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 学生对阅读中存在的疑难自由提问,集体解答。 四、想象创新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说些话。 教师举例: 哥
49、儿啊,我虽无名无姓,但经你一写,现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说我无名无姓,生得黄胖而矮倒也罢了,怎么连颈上的灸疮疤也写进去了呢?说我规矩多、烦琐、迷信也罢了,那时谁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连我睡相不好这种私事都写进去了呢?特别是给你讲长毛故事时,讲的将我们掳去后,让我们脱下裤子站在墙头,大炮就放不出来,你也照实写下来了,你不怕人笑话我还怕人笑话呢! 附: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感知人物 烦琐、愚昧、迷信 善良、朴实、真诚 拎出线索 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想象创新 紧扣人物性格、联系现实生活 此设计以感知人物形象开始,以把握人物性格终结,整体教学过程线条单纯,以一个问题带动全篇的鉴赏性阅读;
50、形式活泼、无拘无束的自由畅谈,容易掀起课堂高潮。同时,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地研读课文,增加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最后一个环节的设置,实际上是促使学生回读课文,更深层次地把握人物性格,沟通了课本内外、课堂内外,使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对主人公的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线索。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4、体会文章详略描写的安排。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对主人公的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线索。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详略描写的安排,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
51、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初一时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给美丽的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故事的讲述者长妈妈,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几次都提起,可见她是一个对自己很有影响的人物.那么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就走进鲁迅先生为她专门写的阿长与。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 惊骇掳去震悚惶急疮疤诘问疏懒霹雳孤孀惧惮粗拙渴慕 2、释题:结合课文内容,谁来说说阿长与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阿长买山海经。 那文章的题目
52、为什么不直接叫“阿长买山海经”? 还写了阿长的其他许多事情。 3、关于山海经 三、作家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1)回顾学过的鲁迅作品; (2)请学生简要叙述鲁迅的生平及作品; (3)展示图片并明确。 四、重点研读(事件、感情线索) 1、细读阿长(本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是什么?生讨论,师明确)。 2、阿长其人(提炼人物形象,概括其人其事其特点)。 3、情系阿长(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对阿长的感情变化,理出一条情感变化线索)。 4、祈祷阿长(生齐读最后两段,体会的感情)。 五、课堂小结及作
53、业 寻找阿长回想身边的阿长。你觉得阿长像身边的谁?是年迈不识字的老祖母,爱唠叨的母亲,还是爱管闲事的阿姨?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她们的方式是当时的你所不能理解或接受的。但是,有一天,你读懂了她们。请以“读懂身边的爱”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随笔。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领会的思想感情。 二、准确把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四、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学重点: 在叙述所流露的感情和先抑后扬的写法。 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阿长身上的“坏习惯 ”。 课时安排: 两
54、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初一时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其中为百草园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讲故事的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用鲁迅自己的话说:“说的阔气点,她是我的保姆”,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保姆却多次在鲁迅的文章中出现,如上面讲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有狗,猫,鼠,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阿长与山海经就是一片专门讲长妈妈故事的文章。值得一提的是,鲁迅从未写过文章纪念他的母亲,却把这么多的笔墨给了一个保姆,专门写了篇文章纪念她,这个长妈妈究竟有什么魅力呢?在她身上发生了那些故事,让鲁迅无法忘怀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阿长的故事”。 二、鲁迅及朝花夕拾、山海经有
55、关知识。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地理著作,书中保留了一些流传广泛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 三、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概述“阿长的故事”。 明确:名字来历睡觉摆“大字” 元旦吃福橘(许多规矩)讲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 四、为阿长设计一份“个人简历”来认识阿长。 明确: 姓名 阿长 性别 女 职业 保姆 身形 黄胖而矮 年龄 不详 问题:1、从这份简历中你可以完全的认识阿长吗? 明确:不可以,因为认识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认识一个人的性格乃至她的内心世界。 2、这份简历中还有一个问题,大家发现了吗? 明确:姓名的来历,那不是她保姆的姓名。 3、一起读课文第二段,明确下,鲁迅花这么多笔墨介绍阿
56、长的姓名对于我们认识阿长的性格与精神世界有用吗? 明确:有,从姓名的来历中可以看出,她的名字是别人的,别人随意加在她头上的,因此可以看出长妈妈社会地位低微,不被尊重。是个可悲的长妈妈。 五、为了能让大家更好的认识阿长与鲁迅,让我们一起结合发生在鲁迅与长妈妈身上的其它故事去走近阿长,走近鲁迅 请同学们找出鲁迅对阿长情感态度变化的关键词? 明确:不大佩服(最讨厌)不耐烦空前的敬意(特别的敬意)新的敬意。 六 、分析 “怎样的长妈妈让鲁迅不耐烦,讨厌?” 学生发言,做填空练习 的长妈妈。”?结合具体的事件来谈。 明确:“切切察察”“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饶舌多事。
57、 摆“大”字等行为粗鲁,不拘小节 教我许多的规矩(元旦吃福橘)迷信,大煞风景,却是真诚善良的祝福。教给我的很多道理也是出于对我的关心爱护。 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的是一个:没有礼貌,没有文化,不文明的阿长的形象。 七、分析两个敬意。 1、那又是怎样的长妈妈让鲁迅两次产生新的敬意了呢? 明确:拥有伟大神力的长妈妈。 2、这两个敬意和神力在字典内是一样的意思,而在文章中变现出的是同样的情感吗? 明确:不是。第一个敬意源于长毛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是个荒谬的故事,但长妈妈却讲的一本正经,讲到“脱下裤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的话,更是让人看到长妈妈的无知和淳朴,看出这个长妈妈很迷信,愚昧
58、。也可以看出鲁迅在这里是有反讽的意思。 而第二个敬意源于买山海经,实现了孩子心灵上的渴望。看出长妈妈是一个善良热心和对孩子关心、爱护的人。鲁迅对她的敬意是真的敬意,一种感激之情。 八、总结。 (1)长妈妈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身份低微,行为粗鲁,不被尊重,麻木,愚蠢而迷信,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也是一个淳朴,善良关心孩子的劳动妇女。 (2)鲁迅以什么情感来写这篇文章? 明确:深沉的怀念,“仁厚而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3)、对比鲁迅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确: 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
59、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种先抑低后扬起的写法就叫先抑后扬。 文章自始至终就一直在刻画她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的品质:从她“不许我走动”到吃福橘的祝福和“晒裤子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道理及后来买山海经都充分体现出来。所以她虽然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淳朴、善良、仁慈的美德。总观全文,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淳朴热情、善良仁慈、关爱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
60、深深的怀念。 九、作业。 想象创新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说些话。 教师举例: 哥儿啊,我虽无名无姓,但经你一写,现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说我无名无姓,生得黄胖而矮倒也罢了,怎么连颈上的灸疮疤也写进去了呢?说我规矩多、烦琐、迷信也罢了,那时谁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连我睡相不好这种私事都写进去了呢?特别是给你讲长毛故事时,讲的将我们掳去后,让我们脱下裤子站在墙头,大炮就放不出来,你也照实写下来了,你不怕人笑话我还怕人笑话呢!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个体员工劳动合同样本(三篇)
- 产业园装修合同终止范例
- 大数据中心居间合同
- 医药代表佣金居间合同
- 化工原料居间服务合同模板
- 图书快递批量运输合同样本
- 服装面料物流采购协议
- 服装店装修合同样本及清单
- 便捷电子元器件居间协议
- 公寓装修保修协议样本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阅读(精讲课件)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
- 缩窄性心包炎课件
- 《工程电磁场》配套教学课件
- 辽宁省锦州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改革开放的历程(终稿)课件
- 职位管理手册
- IPQC首检巡检操作培训
- 东南大学 固体物理课件
- 行政人事助理岗位月度KPI绩效考核表
- 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工作规则全文详解PPT
- BP-2C 微机母线保护装置技术说明书 (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