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素材)选修一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1页
(教学素材)选修一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2页
(教学素材)选修一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3页
(教学素材)选修一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4页
(教学素材)选修一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 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课标要求1-2 商鞅变法(1)商鞅变法的背景,把握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4)理解商鞅变法对秦后来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的意义。 考点:春秋五霸图前2070前1600前1046前770前476前221夏商西周东周秦朝春秋战国商鞅变法前356、前350铁器、牛耕使用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百家争鸣大发展大变

2、革大动荡国家主持者齐国管仲秦国商鞅魏国李悝楚国吴起赵国赵列侯韩国申不害齐国邹忌、晏婴燕国乐毅风起云涌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和变法的概况时间国家改革者或名称变 法 内 容春秋齐国鲁国战国魏国楚国其它诸侯管仲改革经济: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军事:整顿和发展军备初税亩经济:“履亩而税”(594BC)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李悝变法经济: 实行“尽地力”; 推行“平籴法”,政治:制定法经吴起变法政治: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收回三代以后的爵禄;强令旧贵族迁居,变相没收其土地;裁撤冗员,削减俸禄,奖励军功;严格吏治齐国邹忌改革;赵国公孙连改革;韩国申不害改革措施经济废井田,开阡陌

3、,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严禁私斗)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普遍推行县制司法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制定秦律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习俗“塞私门之请”,禁止父子兄弟同居,推行一夫一妻(前356-前338)商鞅变法 商鞅舌战群臣南门徙木商鞅弃魏从秦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知识储备:勤奋好学,精通道家儒家和法家学说,掌握许多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有关资料,对社会时局有敏锐的洞察力。政治经历:出身卫国贵族,希望展现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初投魏国没有得到重用。秦孝公下令求贤,弃魏从秦。舆论宣传:说服秦孝公,获得赞赏支持。朝廷辩论,战胜顽固派和旧贵族。南门徙木,取信于民。(

4、一)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转型时期:1.经济方面: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初步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2.政治方面:诸侯分裂,战国七雄并立,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称霸天下,纷纷实行改革。3.思想文化方面:百家争鸣,思想解放,法家学说顺势成为改革的理论武器。(二)秦国发展的迫切需要:秦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等落后于东方各国。统治者立志改革,摆脱落后,富国强兵。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广揽人才。(三)商鞅的个人条件:商鞅希望展现才华,实现抱负。他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政治经历,说服秦孝公,论战权贵,获

5、得赞赏和支持。南门徙木,取信于民。一、变法的背景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分别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进行了两次变法,变法内容(具体措施)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2.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改革:实行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推广县制;制定秦律。3.提高战斗力的军事改革: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二十等爵制”)。4.加强思想控制的文化改革:“燔诗书而明法令”5.改革旧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二、变法的内容三、变法的历史作用 商鞅变法是一次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变法的性质) ,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

6、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经济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变法的局限:轻视教化,严刑峻法。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未与旧制度、文化划清界限(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文化高压政策和压制工商业的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产生了消极影响。四、变法的特点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课标要求1-2 北魏孝

7、文帝改革(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把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4)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例理解民族融合的相关理论。 考点:东汉后的政权更替情况南方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也是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大迁徙、大同化、大融合时期。在此期间,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发生过频繁激烈的战争。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会经济的发展较快。这是一个华丽的、生机丛起的时代一、改革的背景(一)魏晋南北朝是大分裂、大动荡、大融合的历史时期。(二)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

8、十六国分裂割据局面)。(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激化,社会动荡不安,北魏统治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四)冯太后、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锐意改革。二、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推行均田制1.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2.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增加国家财政收入。3.内容:政府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实质:封建土地国有制)4.作用:遏制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北魏经济恢复和发展。5.局限性: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为了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北魏政府还推行了三长制和新的租调制(三长制是基层行政组织,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职责是检查户口、管理农民、征收租调、征发兵役徭役、推行均田制。新的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租和调。)二、改革的主要措施 (二)整顿吏治1.原因:制度落后,吏治腐败,影响经济收入,激化阶级矛盾。2.内容:俸禄制、任期考核制。3.作用:改善了吏治,减轻了农民负担,有利于发展生产、缓和阶级、民族矛盾。二、改革的主要措施 (三)迁都洛阳1.原因: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旧都交通不便,难以有效控制中原。洛阳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