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抗议”到“心理抗疫”_第1页
从“心理抗议”到“心理抗疫”_第2页
从“心理抗议”到“心理抗疫”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从“心理抗议”到“心理抗疫” 李蕙君 【开栏语】 居家抗疫,给大量人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困扰。如何驱散心理阴霾,恢复阳光心态?让我们这个栏目来助您一臂之力。 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国各地几乎都不断出现过封控、居家等防疫措施,好多群体消遣活动都受到了影响,随着时间的持续,人们畏惧扩散的不仅仅是病毒,还有焦虑担心的情绪。 安全距离是多元适度的 据研究显示,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与人际交往的关系是这样的:亲近距离:15cm-44cm(只限于恋人和夫妻);熟人距离:46cm-122cm;社交距离:120cm-370cm;公众距离:370cm-760cm。长时间的居家,虽然与

2、家人相处很喧嚷,但过近的距离也会引发焦虑。 对于成年人来说,我们一方面需要亲近感,另一方面也需要距离感。可见我们对于距离感的需求是多元和适度的。然而疫情期间,每日都跟家里人待着,时间长了就会由于独处空间被剥夺而产生焦虑,具体表现为:1.家庭成员之间的恐慌会相互传染;2.由于过度焦虑而出现的大量矛盾;3.人际距离过近而引发的紧张感;4.旧有矛盾的爆发;5.内疚的情绪( 家庭责任越大的人和老年人越会内疚感增加 )。 接纳自己的情绪状态 在涉及生命健康安全的疫情面前,出现紧张、焦虑、畏惧等情绪反应是人类面对危机的正常应激反应,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可以帮助人及时地发现和应对要挟。接纳自己此刻的情绪

3、状态,这是每个人在面对要挟时的正常反应,不要去否认和回避。好多时候,我们操纵不住担忧,是由于我们潜意识里认为担忧有保护作用可以防止我们所畏惧的事情发生,这是潜意识应对要挟的方式,不是脆弱、操纵能力差的表现。 心理学研究认为,一般人面对改变时会有5个阶段,诧异、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但一些擅长接纳的人会从第一个阶段直接跳到结果一个阶段,事情发生,他们马上说,我接受。在别人埋怨、愤怒时,他们已经开始准备应变之法。 别把焦虑“传染给孩子 面临压力时,社会支持系统对人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所以要尽量通过社交工具保持与家人、朋友的联络。除做好自身心理建设外,还要关注、理解家人的情绪。焦虑和恐慌情绪很简单传染,特别是小孩子十分简单受到情绪的示意。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给孩子提供关于疫情必要和可靠的信息。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采用激励和加强的方式,帮助孩子正确洗手、佩戴口罩、鼓勵分餐、学习咳嗽和打喷嚏时的礼貌等。孩子会因此产生一些被要求、被约束的感觉,所以可能产生排斥和抗拒。这时家长不应采取呵斥、吓唬的方式,而应循序渐进。 学生也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群体,有的是在学校全封闭管理,有的是居家学习在线上课。家长要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